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保护、恢复和增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05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保护、恢复和增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保护、恢复和增强。具体地,提供了几种方法和组合物,用于通过全身或局部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活性调节剂, 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保护或促进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中在体内、原位或来自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某部分的功能或存活力。
背景技术
多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唯一清楚的生理作用是控制红细胞的生成。最近,几方面的证据暗示,作为细胞因子超家族的一员,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R)的相互作用为媒介发挥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些作用包括有丝分裂、调节进入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钙流以及对中间代谢的影响。据信,促红细胞生成素提供补偿性应答来改善缺氧的细胞的微环境,并调节由代谢应激反应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虽然研究已经确定颅内注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缺氧性神经损伤,但是颅内给药对于治疗用途来说是一条不切实际的和无法接受的给药路径,尤其对正常个体来说。另外,对贫血病人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先前研究已经断定,外周给药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能转运到脑中(Marti et al. ,1997, Kidney Int. 51 :416-8 Juul et al.,1999,Pediatr. Res. 46 :543-547 ;Buemi et al.,2000,Nephrol. Dial. Transplant. 15 422-433.)。已经描述了各种修饰形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它们具有用来提高其分子促红细胞生成活性的活性,例如在美国专利5,457,089和美国专利4,835,260中描述的在羧基末端具有改变的氨基酸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个分子带有不同数量唾液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异构型,例如披露于美国专利5,856,292的;披露于美国专利4,703,008中的多肽;披露在美国专利5,767,078中的激动剂;在美国专利5,773,569和5,830,851中披露的结合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肽;以及披露于美国专利5,835,382中的小分子模拟物。本发明的目标在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保护、维持、增强或修复在原位的和来自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和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以及输送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携带结合的分子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以便保护和增强远离血管系统的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和相关细胞、组织以及器官。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制备药物组合物用于保护、 维持、增强或修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或存活力。在一个特别的方面,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由于紧密内皮细胞屏障而远离血管系统。在另一个特别的方面,这些细胞、组织、 器官或其它身体部分分离自哺乳动物体,如计划用于移植的部分。作为非限制性实例,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或组织可以是神经、视网膜、肌肉、心脏、肺、肝、肾、小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毛细血管内皮、睾丸、卵巢、胰腺或子宫内膜的细胞或组织。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例子仅仅是例证性的。一方面,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不是易兴奋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或者不是主要由易兴奋的细胞或组织构成。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使用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的哺乳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是在不利于该细胞、组织或器官存活的至少一种状态下已消耗了或将要消耗一段时间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这样的条件包括原位创伤性缺氧或代谢功能紊乱、外科手术引起的原位组织缺氧或代谢功能紊乱、或者原位毒物暴露,后者可能与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有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利条件是用于某些外科手术的心肺分流术(心肺机)导致的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适用于治疗性或预防性处理主要具有神经性或精神性症状的人 CNS疾病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眼科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肺疾病、呼吸道疾病、肾、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本发明还涉及包含特定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对哺乳动物, 特别是人给药。这种药物组合物可以配方成口服、鼻饲或非肠道给药,或者灌注液的形式, 用于维持来自体内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存活力。适用于前述目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可以是任何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物,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杂交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激动剂、肾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寡聚物、其多聚物、其突变体、其同类物、其天然产生的形式、其合成形式、其重组形式、其糖基化变异体、其去糖基化变异体,或者其组合。能够有益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任何形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中。适用于前述目的和药物组合物的其它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包括,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与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被至少一处修饰而改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优选地是与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至少一处修饰可以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至少一个氨基酸的修饰,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至少一个糖基的修饰。当然,适用于该目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与天然分子相比可以有许多修饰,例如对分子氨基酸部分的多处修饰,对分子糖基部分的多处修饰,或者对分子氨基酸部分的至少一处修饰和对分子糖基部分的至少一处修饰。经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保持其保护、维持、增强或修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的功能或存活力的能力,而与天然分子相比,与前述理想的特点不相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其它性质可能不存在。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是非促红细胞生成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至少没有唾液酸部分。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最优选的是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1,2,3,4,5,6,7,8, 9,10,11,12或13个唾液酸部分。在第二个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至少没有N-连接或没有0-连接的糖基。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用至少一种糖苷酶处理带有其天然糖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而具有至少降低的糖基含量。在第四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非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糖基部分具有至少一种非哺乳动物糖基化模式。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在昆虫细胞或植物细胞中表达的。在第五个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被氧化的糖基,该氧化的糖基也可被化学还原。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高碘酸氧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高碘酸氧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用硼氢化物如硼氢化钠或氰基硼氢化钠化学还原的。在第六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前述用途的修饰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精氨酸残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一个或多个精氨酸残基上包含乙二醛部分,如芳基乙二醛或烷基乙二醛部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精氨酸残基通过与邻二酮诸如但不限于2,3-丁二酮或环己二酮反应而被修饰。在第七个实施方案中,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含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赖氨酸,或者修饰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N-末端氨基,如由于赖氨酸残基或N-末端氨基与氨基修饰试剂反应而引起的修饰。修饰的赖氨酸残基进一步可被化学还原。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赖氨酸基团被生物素化或氨甲酰化。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赖氨酸与醛或还原性糖反应形成亚胺,可通过用诸如氰基硼氢化钠还原形成N-烷基赖氨酸例如葡糖基赖氨酸而使赖氨酸稳定,或者在还原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Amadori或Heyns重排形成α -脱氧-α -氨基糖例如α -脱氧-α -果糖赖氨酸而使其稳定。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赖氨酸基团被氨甲酰化(氨基甲酰化),例如通过与氰酸盐离子反应,分别与烷基-异氰酸盐、芳基异氰酸盐或芳基-异硫氰酸盐反应,被烷基-氨甲酰化、芳基氨甲酰化或芳基-硫氨甲酰化,或者它可被活性烷基羧酸或芳基羧酸衍生物酰基化,如通过与乙酐、琥珀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反应。至少一个赖氨酸基团也可通过与三硝基苯磺酸或者优选其盐反应而被三硝基苯化修饰。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赖氨酸残基可通过与乙二醛衍生物反应而被修饰,如与乙二醛、甲基乙二醛或3-脱氧葡糖醛酮反应形成相应的α-羧烷基衍生物。在第八个实施方案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酪氨酸残基可通过亲电子试剂如通过硝化或碘化在芳环位置被修饰。在第九个实施方案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可被修饰,例如通过与碳化二亚胺反应,接着与胺诸如但不限于甘氨酰胺反应。在第十个实施方案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色氨酸残基被修饰,例如通过与η-溴琥珀酰亚胺或η-氯琥珀酰亚胺反应。在第十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被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至少一个促红细胞生成素氨基已被除去,例如通过与茚三酮反应,接着通过与硼氢化物反应而还原得到的羰基。在第十二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该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中具有打开的至少一个胱氨酸键,是通过与还原剂例如二硫苏糖醇反应,接着使得到的巯基与碘乙酰胺、碘乙酸或另一个亲电子试剂反应以防止二硫键的重新形成。在第十三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许多氨基酸中的任何一个,例如亮氨酸至少一次取代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在第十四个实施方案中,对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了有限的化学蛋白质水解,蛋白水解作用对准特定的残基,例如在色氨酸残基后裂解。在此将这样得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包括在内。如上所述,适用于本发明目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具有至少一个前述的修饰, 但是也可以具有上述修饰的不止一个。作为具有对分子糖基部分的一个修饰和对氨基酸部分的一个修饰的被修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一个例子,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是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并具有其赖氨酸残基被生物素化或氨甲酰化。本发明也包括几个组合物,包括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一个或多个前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通过给予有效量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前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保护、维持、增强或修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或存活力。在该方法的一个特别的方面,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哺乳动物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紧密的内皮细胞屏障而远离血管系统。在另一个特别的方面,这些细胞、组织、器官或其它身体部分是从哺乳动物体分离出的,例如计划用于移植的部分。作为非限制性例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或组织可以是神经元、视网膜、肌肉、心脏、肺、肝、肾、小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毛细血管内皮、睾丸、卵巢、或者子宫内膜的细胞或组织。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例子仅仅是例证性的。 在一个特别的实施方案中,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或其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不是易兴奋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或者不是主要由易兴奋的细胞或组织构成。在另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使用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的哺乳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是在不利于该细胞、组织或器官存活的至少一种状态下已消耗了或将要消耗一段时间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这样的条件可以包括原位创伤性组织缺氧或代谢功能紊乱、外科手术引起的原位组织缺氧或代谢功能紊乱、或者原位毒物暴露,后者可能与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有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要防护的不利条件来自心肺分流术。在本发明的另一分方面,前述的任何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任何其它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包括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都可用来制备用于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内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目的在于保护、维持、增强或修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或存活力。这种体内治疗是有用的,例如用于保存移植用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无论是自体移植或是异体移植。这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可浸浴在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溶液中,或者将这种灌注液通过血管系统或其他其它途径输入进器官中,以便在这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尚未与供体或受体血管系统结合期间维持细胞的功能。灌注液可以给予器官采集前的供体,以及已采集的器官和受体。而且,任何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上述用途在细胞、组织或器官与个体的血管系统分离时是有效的,这样基本上以体内状态存在了一段时间,术语“分离”是指限制或夹住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血管系统或通向它们的血管系统,例如可在外科手术中进行,特别是包括心肺旁路外科手术;细胞、组织、 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血管系统分流术;从哺乳动物身体取出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的一部分,这可以在异体移植前或自体移植前以及自体移植过程中进行;或者是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创伤性切除手术。这样,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在原位和来自体内两种情况下都适合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输液。在来自体内的情况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被置于细胞、组织或器官保存溶液中。对于二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施用可以通过连续输液、脉动输液、浸入、 浸泡、注射或导管导入进行。还有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用于保护、维持、增强或恢复哺乳动物细胞、 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生存力,它们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或组织,其中该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是从哺乳动物体分离的。该方法包括至少将分离的哺乳动物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暴露于可有效保护、维持、增强或恢复上述生存力的某一数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段时间。在非限制性的例子中,“分离”是指限制或夹住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血管系统或通向它们的血管系统,诸如可在外科手术中进行,特别是包括心肺旁路外科手术;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血管系统分流术;从哺乳动物身体取出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这可以在异体移植前或自体移植前以及自体移植过程中进行;或者是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一部分的创伤性切除手术。这样,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在原位和来自体内两种情况下都适合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输液。在来自体内的情况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被置于细胞、组织或器官保存溶液中。对于二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施用可以通过连续输液、脉动输液、浸入、浸泡、注射或导管导入进行。在上述的分离或来自体内的实施方案中,适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是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一种,包括任何天然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物,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杂交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激动剂、肾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寡聚体、其多聚体、其突变体、其同源物、其天然产生的形式、其合成形式、其重组形式、其糖基化变异体、其去糖基化变异体,或者其组合。能够有益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任何形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中。其它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但不限于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N-去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0-去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低糖基含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改变的糖基化模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被氧化然后被还原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芳基乙二醛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烷基乙二醛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2,3-丁二酮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己二酮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生物素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N-烷基-赖氨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糖基赖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α -脱氧-α -果糖赖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乙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α -羧烷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硝化促红细胞生成素、 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根据此处的讲述还可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但非限制性的例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最优选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人苯基乙二醛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上述来自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或组织可以是或者包含神经元、视网膜、肌肉、心脏、肺、肝、肾、小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毛细血管内皮、睾丸、卵巢、或者子宫内膜的细胞或组织。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例子仅仅是例证性的。所有上述方法和用途都优选地适用于人类,但是对任何哺乳动物也是同样有用的,诸如但不限于宠物、驯养动物、家畜和观赏动物。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给药途径包括口腔、 静脉内、鼻腔、体表、腔内、呼吸道或非肠道给药,后者包括静脉内、动脉内、皮下、肌内、腹膜内、粘膜下或真皮内给药。对来自体内用途,输注液或浸泡溶液是优选的。这包括对血管系统分离的部分原位输液。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一种在制备用于恢复功能紊乱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药物组合物中是有用的,在造成功能紊乱的疾病或状态发作之后给药。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给予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组合物恢复了曾遭受脑创伤的动物的认知功能,甚至在创伤已经消退很长时间(例如三天、五天、一周、一个月或更久) 之后给药也可以。适用于这些应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上述特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一种,或任何天然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物,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杂交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激动剂、肾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寡聚体、其多聚体、 其突变体、其同源物、其天然产生的形式、其合成形式、其重组形式、其糖基化变异体、其去糖基化变异体,或者其组合。能够有助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任何形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中。适用于上述目的和药物组合物的其它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包括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与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被至少一种修饰而改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优选地是与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至少一种修饰可以是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至少一个氨基酸的修饰,或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至少一个糖基的修饰。当然,适用于该目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与天然分子相比可以具有许多修饰,例如对分子氨基酸部分的多处修饰,对分子糖基部分的多处修饰,或者对分子氨基酸部分的至少一处修饰和对分子糖基部分的至少一处修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保持其保护、维持、增强或恢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的功能或存活力的能力,而相比于天然分子,与上述的理想特征无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其它特性可以没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最优选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使用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恢复功能紊乱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造成功能紊乱的疾病或状态开始发作之后给药。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施用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恢复了曾遭受脑创伤的动物的认知功能,甚至在创伤已经消退很长时间(例如三天、五天、一周、一个月或更久)之后给药也可以。适用于这些方法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上述特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一种,或任何天然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物, 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杂交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激动剂、肾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寡聚物、其多聚物、其突变体、其同源物、其天然产生的形式、其合成形式、其重组形式、其糖基化变异体、其去糖基化变异体,或者其组合。能够有助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任何形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中。适用于上述目的和药物组合物的其它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包括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与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被至少一种修饰而改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优选地是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至少一种修饰可以是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至少一个氨基酸的修饰,或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至少一个糖基的修饰。当然,适用于该目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与天然分子相比可以具有许多修饰,例如对分子氨基酸部分的多处修饰,对分子糖基部分的多处修饰,或者,对分子氨基酸部分的至少一处修饰和对分子糖基部分的至少一处修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保持其保护、维持、增强或恢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的功能或存活力的能力,而相比于天然分子,与上述的理想特征无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其它特性可以没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天然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最优选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优选的。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促进一种分子转胞吞 (tramsgtosis)跨越哺乳动物中的内皮细胞屏障,是通过给予与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相结合的该分子的组合物,其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例如至少不含唾液酸部分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至少没有N-连接或没有0-连接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用至少一种糖苷酶处理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具有至少降低的糖基含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在非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而使被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糖基部分具有至少一种非哺乳动物糖基化模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氧化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该氧化糖基也可被化学还原;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精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赖氨酸残基,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N-末端氨基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酪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色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氨基被除去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打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中至少一个胱氨酸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被提供的具有对至少一个氨基酸一次取代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一种截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要被转运的分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例如,不稳定的共价键, 稳定的共价键,或者是与此分子结合部位的非共价连接。内皮细胞屏障可以是血-脑屏障、 血-眼屏障、血-睾屏障、血-卵巢屏障和血-胎盘屏障。适合于用本发明的方法转运的分子包括激素例如生长激素,抗生素和抗癌制剂。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组合物,用来促进一种分子转胞吞跨越哺乳动物中的内皮细胞屏障,所述组合物包含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的该分子,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例如至少不含唾液酸部分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至少没有N-连接或没有 0-连接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用至少一种糖苷酶处理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具有至少降低的糖基含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在非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而使被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糖基部分具有至少一种非哺乳动物糖基化模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氧化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该氧化糖基也可被化学还原;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精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赖氨酸残基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N-末端氨基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酪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色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氨基被除去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打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中至少一个胱氨酸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被提供具有对至少一个氨基酸一次取代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一种截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其连接可以是,例如,不稳定的共价键,稳定的共价键,或者是与此分子结合部位的非共价连接。内皮细胞屏障可以是血-脑屏障、血-眼屏障、血-睾屏障、血-卵巢屏障和血-胎盘屏障。适合于用本发明的方法转运的分子包括激素例如生长激素,抗生素和抗癌制剂。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一个方面,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之一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是有用的,该药物组合物可用来促进一种分子转胞吞跨越哺乳动物中的内皮细胞屏障,所述组合物包含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的该分子,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例如,至少不含唾液酸部分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至少没有N-连接或0-连接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用至少一种糖苷酶处理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具有至少降低的糖基含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在非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而使被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糖基部分具有至少一种非哺乳动物糖基化模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氧化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该氧化糖基也可被化学还原;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精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赖氨酸残基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N-末端氨基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酪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修饰的色氨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个氨基被除去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打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中至少一个胱氨酸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被提供的具有对至少一个氨基酸一次取代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一种截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其连接可以是,例如,不稳定的共价键,稳定的共价键,或者是与此分子结合部位的非共价连接。内皮细胞屏障可以是血-脑屏障、血-眼屏障、血-睾屏障、血-卵巢屏障和血-胎盘屏障。适合于用本发明的方法转运的分子包括激素例如生长激素,抗生素和抗癌制剂。参考下面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将得到更好的理解。


图1描述非经肠道注射给药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转运进入脑脊髓液。图2显示在暂时的血管闭塞后,促红细胞生成素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性损伤。图3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准备移植的心脏维持其功能。图4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清饥饿的P19细胞存活力的体外功效。图5是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清饥饿的P19细胞存活力的体外功效的另一次实验。图6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苯基乙二醛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清饥饿的P19 细胞存活力的体外功效。
图7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病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图8显示比较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中风模型中大脑中部动脉闭塞功效的剂量响应。图9显示生物素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在P19试验中的效^ ο图10显示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在P19试验中的活性。图11描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青光眼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图12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青光眼模型中对视网膜功能保护的程度。图13描述在创伤后五天开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大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图14描述在创伤后30天开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大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图15描述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中毒的kainate模型中的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是指一种哺乳动物细胞,通过暴露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功能或生存力可以被维持、促进、增强、再生或者处于其它有利的方式。这种细胞的非限制性的例子包括神经、视网膜、肌肉、心脏、肺、肝、肾、小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毛细血管内皮、睾丸、卵巢和子宫内膜的细胞。而且,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和由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它提供的益处可以被延伸来提供间接地保护或增强不是直接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的其它细胞,或者包含这种非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组织或器官。这些间接受益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增强作用的其它细胞、组织或器官,作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被称为“相关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这样,在此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益处可作为组织或器官中少量或小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存在的结果而被提供, 例如,此类组织中存在的易兴奋性组织或神经组织,或者睾丸中制造睾丸激素的间质细胞。 在一个方面,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或其相关细胞、组织或器官不是易兴奋细胞、组织或器官,或者主要不是包含易兴奋性细胞或组织。本发明的方法可对处在广范围的各种正常和不利状态下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 组织和器官提供局部或全身性保护或增强,或者保护那些预定移植到另一个哺乳动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此外,还可提供功能障碍恢复或更新。如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跨越紧密的内皮细胞屏障并对远离血管系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以及其它类型的细胞)行使积极效果的能力,为预防和治疗否则将对动物包括人引起重大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广范的多种状态和疾病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并且将使那些在传统上危险大于益处而迄今未能尝试的外科手术获得成功。为最终利益而诱发的有目的性不利状态的持续时间和程度,通过利用本发明可得以实现,例如大剂量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延长来自体内移植体的存活以及延长外科手术引发缺血的时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但是作为一个方面它包括几种方法或组合物,其中的靶标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细胞由于内皮细胞屏障或内皮紧密连接而远离血管系统。总起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任何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和相关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它们可从暴露于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受益。而且,通过暴露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障碍可以在急性不利事件(如创伤)后恢复或更新。
因此,本发明普遍性目的在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制备药物组合物,用于上述目的,其中细胞的功能被维持、促进、增强、再生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受益。本发明也涉及用于维持、促进、增强或再生细胞功能的方法,如所述是通过对哺乳动物给予有效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本发明进一步还涉及用于维持、促进、增强或再生来自体内的细胞功能的方法, 是通过将细胞、组织或器官暴露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器官或组织保存的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灌注组合物。本发明的各种方法都利用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包含至少一种有效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特定的暴露途径和持续时间,对哺乳动物体内的或从其中取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施加积极的效应或益处。当计划治疗的目标细胞、组织或器官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以便跨越内皮细胞屏障时,该药物组合物中包含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是在跨越内皮细胞屏障后能够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施加理想的效果的浓度。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相互作用并调节受体活性的分子,在此被称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活性调节剂,此分子适用于本发明的范围。如上所述,这些分子可以是,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天然存在形式,合成的或重组的形式,或者如这里所述的,是其它一些分子,它们除了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活性外,可以不必以任何方式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相似。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在人体中它具有约34kDa的分子量。其成熟的蛋白质包含165个氨基酸,其糖基残基构成分子约40%的重量。适用于本发明实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形式,包括以下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的天然存在的、合成的和重组的形式促红细胞生成素、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去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物、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杂交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分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激动剂、肾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寡聚物和多聚物、其突变体及其同源物。此外,适用于本发明实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形式还包括表现出功能等价的基因产物的蛋白质。这种等价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产物包括突变促红细胞生成素,其可以包含缺失,包括内部缺失,添加, 包括产生融合蛋白的添加,或者是此氨基酸序列中和/或其附近的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取代,但是它导致“沉默”的改变,其中该改变可产生功能性等价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样的氨基酸取代可以在所涉及残基的极性、电荷、可溶性、疏水性、亲水性和/或两亲性性质相似性的基础上进行。例如,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包括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甲硫氨酸;极性电中性氨基酸包括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正电性(碱性)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以及负电性(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按另一种方式,非保守性氨基酸取代,以及较大的插入和缺失可用来产生功能改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突变体。这样的突变体可用来按需要的方式改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性质。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适用于本发明实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是这样一种突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此突变体在影响受体结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四个功能域内改变了一个或多个氨基酸=VLQRY和/或TKVNFYAW和/ 或SGLRSLTTL和/或SNFLRG。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在其分子周围区域内包含突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突变影响此分子的动力学或受体结合性质。术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可交换地或结合地使用,而各种类似物、片断、杂交分子、激动剂、突变体以及上述的其它形式将这些变异体包括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糖基化的范围和部位之内。包括天然的、去糖基化的、脱唾液酸的以及其它部分糖基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形式。这些变异体的非限制性的例子被披露于Tsuda等, 1990,欧洲生物化学杂志188 :405-411,在此引入作为参考。细菌、酵母、昆虫、植物、哺乳动物,包括人。此外,多种宿主系统可用于表达和生产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但不限于细菌、酵母、昆虫、植物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细胞系统。例如,在细菌中生产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没有糖基化或唾液酸化产物,可用于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非糖基化形式。另一方面,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在其它进行糖基化的系统中生产,例如植物中,还包括人的细胞。如上所述,本发明包括能够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施加积极活性的任何以及所有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活性调节剂分子,而不管该分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结构关系。此外,促红细胞生成素本身可被修饰以使其活性适合于某一特定的组织或几种组织。几种非限制性策略,可被实施来获得这种需要的组织特异性。包括缩短循环半衰期从而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与红细胞前体相互作用时间的修饰,或者修饰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一级结构。降低循环半衰期的一种方法是去除或者修饰糖基化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三个N-连接的和一个0-连接的糖基化部分。这种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异体可通过许多方式产生。例如,终止糖链末端的唾液酸,可通过作用于连接唾液酸与糖链的化学键的特异性唾液酸酶而除去。另外,糖基化结构可通过使用裂解特定键的其它酶以不同的方式被除去。修饰一级结构的技术有很多种,包括取代特定的氨基酸的,氨基酸的化学修饰, 或者加入干扰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其任何受体相互作用的其它结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些形式的用途完全包括在本发明内。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非促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半衰期与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缩短了约90%。这些分子中的一些将仍然在其它组织或器官中模拟促红细胞生成素本身的作用。 例如,包含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31-47氨基酸序列的17-聚体,对于促红细胞生成是失活的,但是在体外对神经细胞是完全有活性的(C卿ana&0,Brien, 1998 :Int. J. Mo 1. Med. 1 235-41)。而且,有望适用于在此所述用途的衍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可通过如下方法产生胍基化、脒基化、氨甲酰化(氨基甲酰化)、三硝基苯基化、乙酰化、琥珀酰化、硝化,或者修饰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或者羧基,在其它方法中,例如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有限的蛋白质水解、除去氨基,和/或诱变取代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 色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以便产生对特定的器官和组织保持足够水平的活性,但对其它器官和组织如红细胞无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例如&itake等;1990,Biochim. Biophys. Actal038 :125-9 ;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如下所述的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是,通过与乙二醛如苯基乙二醛反应来修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精氨酸残基(根据Takahashi,1977, J. Biochem. 81 :395-402的方案)。如下面可见,这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完全保留了其亲神经性效应。这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被全部包括在所述的各种用途和组合物中。在这里提供了合成和重组的分子,例如脑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肾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的哺乳动物促红细胞生成素形式,以及其天然存在的、肿瘤衍生的和重组的异构型,例如重组表达的分子和那些以同源重组制备的分子。而且,本发明还包括含有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肽的分子,以及拥有促红细胞生成素部分或全部结构和/或生物性质的重组构建体或其它分子,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其片断的片断和多聚体。这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具有改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活性的分子,优选具有增强的受体亲和力,尤其是与增强跨越内皮细胞屏障有关的能力。含有增加或减少的糖基化位点数量的分子的突变体包括在内。如上所述,术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模拟物”及其它术语在此替换地使用, 是指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保护和增强的分子,以及能够跨越内皮细胞屏障的分子。而且,这里还包括由转基因动物生产的分子。应该指出,这里包括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不必在结构上或者以任何其它方式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相似,只要具有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相互作用或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活性,或者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活化的信号级联的能力,如这里所述的。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适用于本发明实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形式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突变体,例如它在羧基末端具有改变的氨基酸,被披露于美国专利5,457,089和美国专利4,835,260 ;每个分子带有不同数量唾液酸残基的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异构型,例如披露于美国专利5,856,298的;还有披露于美国专利4,703,008的多肽;披露于美国专利5,767,078的激动剂;如披露于美国专利5,773,569和5,830,851的结合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肽;如披露于美国专利5,835,382的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小分子模拟物;以及披露于WO 9505465,W09718318和W09818^6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相似物。所有上述弓I证在此被弓丨入达到的程度使这些公开内容运用于本发明制备这些类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各种替换的形式或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从商业渠道获得,例如,使用PR0CRIT商标的可从Ortho Biotech Inc.,Raritan, NJ 获得,以及使用 EPOGEN 商标的可从 Amgen,Inc.,Thousand Oaks, CA 获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活性(以活性单位表示)传统上被定义为其在啮齿动物模型中刺激红细胞生成的效力(这是由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国际标准衍生的)。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量约34,000)的一个单位(U)是大约8ng蛋白(Img蛋白是约125,000U)。然而,由于促红细胞生成作用的效果在这里对所期望的活性来说是次要的,而且不一定是本发明某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可检测特性,因此基于促红细胞生成活性的活性定义是不适合的。这样,如在这里使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的活性单位,被定义为在神经或其它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体系中引发出同样的活性所需的蛋白的量,如在同样的体系中由WHO国际标准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所引发的。按照这里的指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确定非促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相关分子的活性单位。为对适用于这里的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修饰作进一步阐述,下面的论述将扩展到本发明的各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至少没有唾液酸部分,被称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优选地,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至少有1,2,3,4,5,6,7,8,9,10,11,12或13个唾液酸残基。它可通过使用唾液酸酶使促红细胞生成素脱唾液酸来制备,例如在来自ProZyme Inc.,San Leandro, California的唾液酸酶A的厂商包装中所描述的。典型地,PR0ZYME GLYC0PR0 测序级SIALYDASE A (N-乙酰神经酰胺糖水解酶,EC 3. 2. 1. 18)被用来从糖和糖蛋白复合体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切除所有非还原态的末端唾液酸残基。它也将如此切除分枝的唾液酸(连接到内部残基的)。唾液酸酶是从ArthrcAacter ureafaciens的克隆中分离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具有至少降低数量的N-连接糖基。要除去N-连接的糖基,可用胼处理促红细胞生成素,例如按照披露于Hermentin等,1996,Glycobiology 6(2) :217-30 的方法进行。如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三个N-连接的糖基部分;本发明包括那些具有两个、一个或没有N-连接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使用至少一种糖苷酶处理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具有至少降低的糖基含量。例如,可以按照Chen和Evangelista,1998, Electrophoresis 19(15) J639-44 中的方法进行。此外,按照描述于 Hokke 等,1995,Eur. J. Biochem. 228(3) :981-1008中的方法,可达到除去O-连接糖基的目的。通过在非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的糖基部分可以具有至少一种非哺乳动物糖基化模式。优选地,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在昆虫或植物细胞中被表达。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使用腺病毒表达体系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按照如下文献的方法进行Quelle等,1989,Blood 74(2) :652_657。另一个方法披露于美国专利5,637,477。在植物体系中的表达可以按照如下文献的方法进行 Matsumoto等,1993,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57 (8) :1249_1252。另一方面,在细菌中的表达将产生非糖基化形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些仅仅是适用于产生本发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例证性方法,并没有任何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氧化糖基,这些氧化糖基也可被化学还原。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是高碘酸氧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此高碘酸氧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可用硼氢化盐例如硼氢化钠或氰基硼氢化钠进行化学还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高碘酸氧化例如可按照如下文献中所述的方法进行=Linsley等,1994, Anal. Biochem. 219(2) :207-17.高碘酸氧化后的化学还原可按照如下文献中的方法进行 Tonelli 禾口 Meints,1978,J.Supramo1. Struct. 8(1) :67_78。用于上述用途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精氨酸残基。例如,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精氨酸残基上包含R-乙二醛部分,在此R可以是芳基、杂环芳基、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或环烷基、或α-脱氧糖酮基。如这里使用的, 术语低级“烷基”意指直链或支链的饱和脂肪族烃基团,优选含有1-6个碳原子。这种基团的代表是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丁基、戊基、和己基等。术语“烷氧基”意指如上述定义的低级烷基通过氧原子与分子的其余部分相连。烷氧基的例子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异丙氧基等。术语“环烷基”是指具有三个到约8个原子的环状烷基,包括例如环丙基、环丁基、和环己基等。术语芳基是指苯基和萘基。术语杂环芳基是指包含4-10个环原子和1-3个杂原子的杂环基,杂原子选自氧、氮和硫。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异唑基、苯基异唑基、呋喃基、嘧啶基、喹啉基、四氢喹啉基、吡啶基、咪唑基、吡咯烷基、1,2,4-三唑基、噻唑基和噻吩基等。R基团可被取代,例如3-脱氧葡糖醛酮的4-三羟基丁基。R-乙二醛化合物的典型例子是乙二醛、甲基乙二醛、3-脱氧葡糖醛酮和苯基乙二醛。优选的R-乙二醛化合物是甲基乙二醛或苯基乙二醛。使用苯基乙二醛进行这种修饰的例证性的方法可在如下文献中找至Ij :fferber 等,1975,Isr. J. Med. Sci. 11(11) 1169-70。在进一步的实例中,至少一个精氨酸残基通过与邻二酮例如2,3-丁二酮或环己二酮反应而被修饰,优选地在大约50毫摩尔硼酸盐缓冲液pH 8-9中进行。使用2,3_ 丁二酮的后一种修饰程序可按照如下文献进行Riordan等,1973,Biochemistry 12(20) 3915-3923 ;以及使用环己二酮的程序可按照如下文献进行Jatthy等,1975,J.Biol. Chem. 250(2) 565-9。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包含至少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赖氨酸残基或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N-末端氨基的修饰,象来自赖氨酸残基与氨基修饰试剂反应的修饰。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赖氨酸残基可通过与乙二醛衍生物反应而被修饰,例如与乙二醛、甲基乙二醛和3-脱氧葡糖醛酮反应而形成α -羧烷基衍生物。与乙二醛反应形成羧甲基赖氨酸的例子是在如下文献中:Glomb 和 Monnier, 1995,J. Biol. Chem. 270 (17) 10017-26,或者使用甲基乙二醛形成(1-羧乙基)赖氨酸的例子是在如下文献中Degenhardt等,1998,Cell. Mol. Biol. (Noisy-le-grand)44(7) :1139_45。修饰的赖氨酸残基可进一步被化学还原。 例如,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经过赖氨酸基团被生物素化,例如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其中先使D-生物素-ε -氨基己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随后在 Centricon 10柱上通过凝胶过滤除去未反应的生物素,其披露于=Wojchowski和Caslake, 1989, Blood 74(3) :952_8。在本文中,作者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生物素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用于制备此处使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生物素可以被加入到 (1)唾液酸部分,( 羧基部分,( 氨基部分。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赖氨酸可以与醛或还原糖反应形成亚胺,可通过例如以氰基硼氢化钠还原形成N-烷基赖氨酸如葡糖基赖氨酸而使其稳定化,或者在还原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Amadori或Heyns重排形成α-脱氧-α-氨基糖例如α-脱氧-α-果糖赖氨酸而被稳定。作为例子,通过与0.5Μ葡萄糖在磷酸钠缓冲液pH 7. 4下保温60天制备果糖赖氨酸修饰的蛋白质的方法披露于=Makita等,1992,J. Biol. Chem. 267 5133-513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赖氨酸基团可被氨甲酰化,如通过与氰酸盐反应,或者与烷基或芳基异氰酸盐或异硫氰酸盐反应被烷基或芳基氨甲酰化或硫氨甲酰化,或者它可被活性烷基或芳基羧酸衍生物酰基化,如通过与乙酐或琥珀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反应。范例是用4-硫代苯基异硫氰酸盐或用乙酐修饰赖氨酸基团,两者都如下列文献中所述Gao等, 1994,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91 :12027-30.赖氨酸基团也可通过与三硝基苯磺酸或者优选其盐反应而被三硝基苯基修饰。这种方法在下面实施例5中被描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酪氨酸残基可通过亲电子试剂如通过硝化或碘化在芳环位置被修饰。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四硝基甲烷反应(Nestler 等,1985,J. Biol. Chem. 260(12) :7316-21 ;)或者如实施例5描述的被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可通过与碳化二亚胺反应,然后与胺,例如但不限于甘氨酰胺反应而被修饰。这种修饰的例子可在实施例5中找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色氨酸残基可被修饰,例如通过与η-溴琥珀酰亚胺或η-氯琥珀酰亚胺反应,按照例如如下文献中所述方法进行Josse等,ChemBiol Interact 1999. 5. 14 ;119_1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去除至少一个氨基,来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例如通过与茚三酮反应,随后通过与硼氢化物反应还原得到的羰基而获得。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该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中具有打开的至少一个胱氨酸键,是通过与还原剂例如二硫苏糖醇反应,接着使得到的巯基与碘乙酰胺、碘乙酸或另一个亲电子试剂反应以防止二硫键的重新形成。提供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取代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许多氨基酸中任何一个,例如亮氨酸至少一次取代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至少一个赖氨酸、精氨酸、 色氨酸、酪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有限的化学蛋白水解而制备,该蛋白水解对准特定的残基,例如在色氨酸残基后裂解。在此将这样得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片断包括在内。如上所述,适用于本发明目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具有至少一个前述修饰,但是也可以具有上述修饰的不止一个。作为具有对分子糖基部分的一个修饰和对氨基酸部分的一个修饰的被修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一个例子,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是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并具有其赖氨酸残基被生物素化或氨甲酰化。这样,用于在此所述用途的各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以及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都包括在内。这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子包括但不限于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N-去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0-去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低糖基含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改变的糖基化模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被氧化然后被还原的糖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芳基乙二醛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烷基乙二醛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2,3-丁二酮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己二酮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生物素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N-烷基化-赖氨酰-促红细胞生成素、葡糖基赖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α -脱氧-α -果糖赖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乙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α -羧烷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硝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根据此处的讲述还可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但非限制性的例子。优选的是基于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上述修饰形式。此外,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某些是新的,本发明涉及这些化合物以及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这些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高碘酸氧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葡糖基赖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果糖赖氨酸促红细胞生成素、3-脱氧葡糖醛酮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氨甲酰化的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各种宿主表达载体系统可用于生产本发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这些宿主表达系统是一种媒介物,通过它可产生感兴趣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随后被纯化,但也是一种细胞,当用合适的核苷酸编码序列转化或转染时,它们可在原位表现出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些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昆虫、植物、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宿主系统,例如但不限于,用包含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物编码序列的重组病毒表达载体 (例如腺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系统;用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编码序列的重组病毒表达载体(例如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的或者用包含此序列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例如Ti质粒)转化的植物细胞系统;或者是它们哺乳动物细胞体系统,包括人细胞体系(例如HT1080,COS,CHO, BHK, 293, 3T3)。具有包含来源于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的启动子(例如金属硫蛋白启动子)或来自哺乳动物病毒的启动子(例如腺病毒晚期启动子;牛痘病毒7. 5K启动子)的重组表达构建体。此外,可以选择调节插入序列的表达的,或者以所期望的特定方式修饰和加工基因产物的宿主细胞株。对蛋白质产物的这种修饰(如糖基化)和加工(如裂解)对于蛋白质功能可能是重要的。不同宿主细胞具有特征性的和特定的机制对蛋白质和基因产物进行翻译后加工和修饰。可以选择合适的细胞系或宿主系统来确保对被表达的外源蛋白质的正确修饰和加工。为此目的,可以使用真核宿主细胞,它具有对基因产物的初级转录物、糖基化和磷酸化作适当加工的细胞机器。这种哺乳动物宿主细胞,包括人宿主细胞,其包括但不限于 HT1080、CHO、VERO、BHK、HeLa、COS、MDCK、293、3T3 和 WI38。为长期、高产量地产生重组蛋白,优选稳定的表达。例如,可以基因工程设计稳定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基因产物的细胞系。不使用包含病毒复制起点的表达载体, 而可以使用被合适的表达控制成分(例如启动子、增强子、序列、转录终止子、聚腺苷酸化位点等)以及可选择性标记控制的DNA转化宿主细胞。在引入外源DNA后,可使基因工程细胞在富养培养基中生长1-2天,然后转移到选择培养基中。重组质粒中的选择性标记赋予选择抗性,允许细胞将此质粒稳定地整合到它们的染色体中,并生长形成转化灶,转化灶本身又可被克隆并扩展为细胞系。这种方法可有利地用于工程设计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基因产物的细胞系。这样工程设计的细胞系可能特别适合用于筛选和估计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基因产物的内源活性的化合物。按另一种方式,通过将异源DNA调控成分插入到稳定的细胞系或克隆微生物的基因组中,以致使被插入的调控成分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形成可操作连接,可修饰细胞系或微生物中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特征。例如,一种在正常情况下是“转录沉默”的内源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即在正常情况下在某一细胞系中不表达的或者仅以非常低水平表达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可以通过插入能够增强正常表达的基因产物在那种细胞系或微生物中表达的调控成分而被激活。可另一方面,转录沉默的内源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可通过插入可在交叉的细胞类型起作用的任一调控成分而被激活。可将异源性调控成分插入到稳定的细胞系或克隆的微生物中,使它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可操作地连接,是使用例如定向同源重组技术,这种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披露于例如授权给hstitut Pasteur的法国专利沈46438,给Chappel的美国专利4,215,051 ;给Sierwin等人的美国专利5,578,461 ;以及由klden等人提出的国际申请PCT/US92/09627 (W093/09222);和由Skoultchi等人提出的国际申请PCT/ US90/06436 (W091/06667),在此都全文被引入作为参考。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唾液酸残基不足或者完全缺乏唾液酸残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可在包括人细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生产。这种细胞可被工程设计为加唾液酸的酶活性不足或缺乏,如β-半乳糖苷-α-2,3-唾液酸转移酶(“α-2,3-唾液酸转移酶”)和β-半乳糖苷-α-2,6-唾液酸转移酶(“α _2,6-唾液酸转移酶”)的活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哺乳动物细胞缺失α-2,3-唾液酸转移酶基因和/或α-2,6-唾液酸转移酶基因中的两者之一或者全部。这样的缺失可使用本领域熟知的基因敲除技术构建。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二氢叶酸还原酶OHFR)缺乏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被用作产生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分子的宿主细胞。CHO细胞不表达α-2,6_唾液酸转移酶并因此不以2,6键连接加唾液酸到这些细胞中产生的糖蛋白N-连接的寡糖上。因此,在CHO 细胞中生产的重组蛋白缺少以2,6键连接了半乳糖的唾液酸(Msaki等,(1987) ;Takeuchi ,同 ± ;Mutsaers 等,Eur. J. Biochem. 156,651 (1986) ;Takeuchi 等,J. Chromotgr. 400, 207 (198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为制备用于产生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宿主细胞, 使CHO细胞中编码α -2,3-唾液酸转移酶的基因缺失。这种α -2,3-唾液酸转移酶敲除的 CHO细胞完全缺少唾液酸转移酶活性,并因此适用于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组表达和生产。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干扰唾液酸转运进入高尔基体而产生(例如Eckhardt等,1998,J. Biol. Chem. 273 :20189-95)。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如Oelmann等,2001,J. Biol. Chem. 276 =26291-300),可对核苷酸糖CMP-唾液酸转运子实施诱变,以使产生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突变体。这些细胞不能添加唾液酸残基到糖蛋白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上,仅产生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转染哺乳动物细胞也产生胞质唾液酸酶,如果它渗漏到培养基中,将高效地降解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例如Gramer等,1995 Biotechnology 13:692-698)。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例如从如下文献提供的信息=Ferrari等,1994,Glycobiology 4 :367-373),细胞系可被转染、突变,或者相反使它以构成的方式产生唾液酸酶。按这种方式,可以在制备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过程中生产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中,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以任何途径施加给哺乳动物,在血管系统中提供足够水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使其可能转运跨越内皮细胞屏障,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提供有利的效果。当被使用于对组织或器官输液的目的时,类似的结果是期望中的。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对来自体内组织输液的例子中,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任何形式,如上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但不限于此,并可包括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包括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细胞或组织是非血管化的,和/或是通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浸浴细胞或组织给药的例子中,该药物组合物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提供有效的益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转运跨越的内皮细胞屏障,包括在哺乳动物存在的紧密连接、穿孔连接、有窗孔连接以及任何其它类型的内皮屏障。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通常适用于治疗或预防性处理主要有神经学或精神学症状的人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肺疾病,呼吸疾病,肾、 泌尿和生殖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特别的,这样的病症和疾病包括缺氧状态,其对易兴奋组织有不利影响,例如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外周神经系统组织或心组织或视网膜组织例如脑、心或视网膜/眼的易兴奋组织。因此,本发明可用于治疗或预防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中由缺氧状态导致的对易兴奋组织的损伤。这样的条件和环境的非限制性的例子提供在如下的表中。在防护按照本发明能治疗的神经组织病理状态的例子中,这种病理状态包括那些由神经组织低氧导致的状态。任何降低对神经组织的供氧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损伤以及最终的神经细胞死亡的状态可借助本发明的方法治疗。通常称为缺氧和/或缺血的这些状态源自或包括但不限于中风、血管闭塞、出生前或出生后的供氧丧失、窒息、噎窒、溺水、一氧化碳中毒、吸入烟尘、创伤、包括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昏厥、癫痫症、低血糖症、慢性梗阻性肺病、肺气肿、成人呼吸窘迫症、低血压休克、败血症休克、过敏性休克、胰岛素休克、镰刀细胞病、心跳停止、节律障碍、氮麻醉以及由心肺旁路手术引起的神经系统缺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可给予特定的EPO组合物来防止外科手术例如肿瘤切除术或动脉瘤修复的过程中由伤害或组织损伤的风险引起的伤害或组织损伤。由低血糖症引起的其它病理状态包括胰岛素服药过量,也称为医源性胰岛功能亢进,胰岛瘤,生长激素缺乏,可的松过量,药物服用过量以及某些肿瘤。这些病理状态都是借助在此所述的方法能治疗的。源于易兴奋性神经组织损伤的其它病理状态包括发作障碍,例如癫痫症、惊厥或慢性发作障碍。其它可治疗的病征和疾病包括如中风、多发性硬化、低血压、心跳停止、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大脑性麻痹、脑或脊髓创伤、AIDS痴呆、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丧失、 记忆丧失、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发作障碍、酒精中毒、视网膜缺血、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损伤,以及神经丧失。本发明的特定组合物和方法可用于治疗视网膜组织的病症以及对它的伤害。这样的病症包括但不限于视网膜缺血、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色素性视网膜炎、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低血压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和原理可用于保护或治疗源自对易兴奋组织的放射性损伤造成的损害。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效用是治疗神经毒素中毒,例如软骨藻酸贝中毒、神经性山黧豆中毒以及关岛(Guam)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及帕金森氏病。如上所述,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方法,用于通过外周给予上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增强哺乳动物中易兴奋组织的功能。多种疾病和病症,适合于用这种方法治疗以及进一步地,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没有任何病症或疾病时增强智力功能。本发明的这些用途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并包括用于人类和非人类的哺乳动物强化学习和训练。借助于本发明这方面的方法可治疗的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和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情感障碍、焦虑症、压抑、孤独、注意力缺乏的机能亢进性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状况可受益于神经功能的增强。按照本发明的教条可治疗的其它病症包括睡眠障碍,例如, 睡眠呼吸暂停和旅行相关的障碍;蛛网膜下腔和动脉瘤的出血,低血压休克,震荡性损伤, 败血症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及各种脑炎和脑膜炎后遗症,例如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大脑炎如狼疮。其它用途包括预防或保护免受神经毒素的毒害,例如软骨藻酸贝中毒、神经性山黧豆中毒以及关岛(Guam)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帕金森病;血栓或缺血损伤的后处理治疗; 全脑辐射;镰刀细胞病以及惊厥。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治疗的另一类病症包括线粒体功能紊乱,遗传性的或获得性的,它是引起多种以神经损伤和死亡为典型特征的神经性疾病的原因。例如,赖氏疾病(亚急性脑髓坏死病)的特征在于渐进性的视力丧失和脑髓坏死,它是由于神经脱落和肌肉疾病造成。在这些情况下,缺陷的线粒体代谢无法提供足够的高能量底物来给易兴奋细胞的代谢添加燃料。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活性调节剂可优化各种线粒体疾病中不足的功能。如上所述,缺氧状态对易兴奋组织有不利影响。易兴奋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 外周神经系统组织和心脏组织。除了上述病症外,本发明的方法还适用于治疗吸入性中毒,例如一氧化碳和烟尘吸入、急性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症,以及窒息和溺水。造成缺氧状态或通过其它方式诱发易兴奋性组织损伤的另一些病症包括低血糖症,它可能在胰岛素用药不适合或者具有产生胰岛素的肿瘤(胰岛瘤)时发生。被认为是源自易兴奋组织损伤的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可借助于本发明的方法治疗。涉及神经损伤的,以及通过本发明可对其提供治疗的慢性病包括与中枢神经系统和/ 或外周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包括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丧失和老年性痴呆、慢性发作障碍、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痴呆、记忆丧失、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结节性脑硬化、威尔逊病、大脑性和渐进性核上瘫痪、关岛(Guam)病、Lewy身体瘫痪、朊蛋白病,例如海棉状脑疾病,如传染性海绵样脑病、亨廷顿舞蹈病、肌强直性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或其它失调、以及图雷综合征、发作障碍如癫痫症和慢性发作障碍、中风、脑或脊髓创伤、 AIDS痴呆、酒精中毒、视网膜缺血、青光眼,自主功能障碍如高血压和睡眠障碍,以及神经精神性障碍包括但不限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性障碍、注意力缺乏障碍、精神抑郁性障碍、 极度沮丧性障碍、狂躁、强迫性神经失调、使用影响精神状态药物引起的障碍、焦虑、恐慌性障碍,以及单极和双极情感障碍。其它的神经精神性和神经性退化性障碍包括,例如列举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的病症,其最近的版本在此被整体引入作为参考。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组的嵌合毒素分子可用于治疗性转移毒素来治疗增殖性障碍,例如癌症或者病毒病例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下面的表格列举出了关于适合于用上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多种病症和疾病的补充的例证性、非限制性适应症。
权利要求
1.用于保护、维持、增强或恢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组织或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器官的功能或存活力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至少一种下面(i)_ (xvii)所列的修饰i)0、l、2、3、4、5、6、7、8、9、10、ll、12或 13 个唾液酸部分;ii)N-连接的糖基的数量降低或没有N-连接的糖基;iii)0-连接的糖基的数量降低或没有0-连接的糖基;iv)降低的糖基含量;ν)非哺乳动物糖基化模式;vi)一个或多个氧化的糖基;vii)一个或多个氧化的糖基,此氧化的糖基也可被化学还原;viii)一个或多个修饰的精氨酸残基;ix)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赖氨酸残基;x)N-末端氨基的修饰;xi)一个或多个修饰的酪氨酸残基;χ ) 一个或多个修饰的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xiii)一个或多个修饰的色氨酸残基;xiv)一个或多个氨基被除去;XV)打开一个或多个胱氨酸键;xvi)取代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或xvii)烷基化。
2.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相比具有降低水平的促红细胞生成活性。
3.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用至少一种糖苷酶处理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其中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优选人脱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
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赖氨酸残基被氨甲酰化。
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组织或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器官是肺、肝、肾、小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毛细血管、内皮、睾丸、卵巢、胰腺、骨、皮肤、子宫内膜、脑、神经、神经元、视网膜、肌肉、心脏或心肌细胞、组织或器官。
6.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肺系统、呼吸系统、肾、泌尿系统、胰腺、骨、肝、皮肤、免疫系统、眼、胚胎或胎儿、ΕΝΤ、肌肉、生殖系统、肝、胃肠系统、 内分泌系统、心脏、心肌、冠状动脉、脑、眼或视网膜的疾病或病症,或代谢异常、线粒体疾病或缺氧状况。
7.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维持、 恢复或增强哺乳动物中的认知功能是有效的。
8.权利要求7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哺乳动物患有由脑创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曾经患有由脑创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或处于患由脑创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中, 或其中认知功能的增强是学习的增强。
9.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哺乳动物患有以下疾病、曾经患有以下疾病、处于患以下疾病的风险中、或正在经历以下疾病发作障碍、慢性发作障碍、癫痫症、惊厥、神经根压迫、多发性硬化、中风、低血压、心跳停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元丧失、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动脉瘤出血、心肌梗塞、炎症、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丧失、放射性伤害、放疗、全脑辐射、化疗、大脑性麻痹、大脑和进行性核上麻痹、神经性退化疾病或病症、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图雷综合征、赖氏疾病、格-巴综合征、痴呆、AIDS痴呆、老年痴呆、Lewy小体痴呆、记忆丧失、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酒精中毒、 神经精神或神经心理障碍、情感障碍、单极情感障碍、抑郁、严重的抑郁性障碍、心境恶劣障碍、狂躁、双极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焦虑、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性障碍、强迫性神经失调、 注意力缺乏障碍、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孤独症、朊病毒病,如传染性海绵样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威尔逊病、创伤、震荡性损伤、脑或脊髓损伤、心肺旁路术、由心肺旁路手术引起的神经系统缺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栓塞性或缺血性损伤的术后处理、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脏损伤、心肌损伤、心脏创伤、慢性心衰竭、眼组织损伤、黄斑变性、糖尿病性神经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青光眼、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创伤、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脱落、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低血压、与低血糖相关的状况、糖尿病、急性肾衰竭、肝炎、认知功能丧失、硬膜下血肿、肾病综合征、肌营养不良、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或躁狂性障碍。
10.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保护、维持、增强或恢复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哺乳动物细胞的组织或包含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的器官的功能或存活力的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保护、恢复和增强。具体地,提供了几种方法和组合物,用于通过全身或局部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活性调节剂,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保护或促进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中在体内、原位或来自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答性细胞、组织、器官或身体某部分的功能或存活力。
文档编号A61P25/32GK102319421SQ2011102274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9日
发明者A·切拉米, C·切拉米, M·布赖恩斯 申请人:肯尼思 S.沃伦协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