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6759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技术领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炎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位列肾脏疾病首位。该病具有病程长、病势缠绵、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易转化为肾功能衰竭,约60%以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慢性肾炎引起。目前,西医对本病治疗尚缺乏实质性进展,经典的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往往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免疫机能下降、脂质代谢紊舌L、糖代谢紊乱以及潜在的心脑血管危害等,患者难以长期耐受治疗,尿蛋白常有复发,且进行性加重,甚至无明显疗效,难以从根本上阻止慢性肾炎的发展, 长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医药对慢性肾炎具有一定治疗优势,并且毒副作用小,因此,对传统药物治疗慢性肾炎药物进行研究,探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物质,进一步开发产品,造福慢性肾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中药材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的肾茶,又名猫须草,为唇形科植物\_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 C. Y. Wu]的全草。傣族医学认为其清香,苦, 凉。入土、水塔,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功效。在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治疗上具有良好效果。主含黄酮类、酚酸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肾茶具有利尿、排石、抗菌、抗炎、免疫调节、改善慢性肾衰等作用。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还未见肾茶治疗慢性肾炎有效部位或成分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报道。肾茶一般直接粉碎做处方原料或制成袋泡茶,或单独或与其他药共同水煎煮服用。在以上应用形式中,肾茶有效物质和无效部分共同使用,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不清楚,难以建立现代质量标准、有效控制药物质量和保证临床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肾茶有效物质研究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及其制备方法,并研究了该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构及含量,有利于现代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治疗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是从肾茶中提取的含有酚酸类成分的正丁醇部位,含各种酚酸类成分质量分数之和为 50% 60%,并由以下工序制得取肾茶,第一次加药材重量15 25倍水室温浸泡后,水煎煮,趁热过滤,第二次加药材重量10 20倍水,水煎煮,趁热滤过,合并水溶液,浓缩到浓缩液体积与药材质量比为1:1 (ml :g),即得水提浓缩液,加0. 4 1倍体积氯仿萃取三次, 氯仿萃取后的水溶液层继续用0. 4 1倍体积正丁醇萃取三次,合并,减压回收正丁醇后, 真空干燥即得肾茶正丁醇部位。
所述的酚酸类成分包括咖啡酸(caffe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 及其甲酯(methyl rosmarinate),咖啡酸与酒石酸的缩合物dicaffeoyl tartrate和咖
L methyl lithospermate, J^jL^llCprotocatechuic aldehyde) , J^ Jl^M (protocatechuic acid)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取肾茶,第一次加药材重量15 25倍水室温浸泡0.5 Ih后,水煎煮0.5 lh,趁热过滤,第二次加药材重量10 20倍水,水煎煮0. 5 lh,趁热滤过,合并水溶液,浓缩到 1:1 (ml :g),即得水提浓缩液,0. 4 1倍体积氯仿萃取三次,氯仿萃取后水溶液层继续用 0. 4 1倍体积正丁醇萃取三次,合并,减压回收正丁醇后,真空干燥即得肾茶正丁醇部位。本发明上述方法中,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发明肾茶正丁醇部位与肾茶药材、肾茶复方药物(CN 101856418 A)相比,具有下述优点1.明确了肾茶治疗慢性肾炎的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主要成分组成和含量清楚;经过提取纯化,去除了对慢性肾炎的无效物质,减少了患者服用剂量,增加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同时有利于药品质量标准建立与质量控制,便于各种新制剂开发与应用。2.肾茶单味药材经提取活性部位,较复方药物用量小,利于制成现代剂型。


图1肾茶四种化学部位制备流程图2肾茶正丁醇部位等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切片图;其中图2-1正常对照组石蜡切片, 图2-2模型组石蜡切片,图2-3醋酸泼尼松组石蜡切片,图2-4肾茶正丁醇部位组石蜡切片。图3肾茶正丁醇部位的HPLC图谱; 图4肾茶正丁醇部位的HPLC-MS图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肾茶治疗慢性肾炎有效部位筛选
分别制备肾茶的4个部位,包括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甲醇部位、水部位(制备过程见图1)。根据图1,首先用煎煮法提取得到肾茶水提浓缩液(体积与药材重量比为1 :1),浓缩液依次用氯仿、正丁醇按0. 4 1倍体积各萃取3次,减压蒸除溶剂后分别得到氯仿部位、 正丁醇部位;萃取后的水溶液层减压蒸干后,以甲醇提取3次,合并甲醇提取液,减压蒸干得甲醇部位;余下部分蒸干得水部位。随后观察四个部位对大鼠Heymarm肾炎模型的影响,表1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部位组大鼠尿蛋白指标显著性降低,与正常大鼠指标相近,说明肾茶正丁醇部位治疗慢性肾炎确有一定疗效;而从血清指标数据来看,正丁醇部位组在肌苷、尿素氮两项指标上均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肾茶的正丁醇部位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活性部位。
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切片结果(见图2,其中图2-1正常对照组石蜡切片,HE染色, 图A :X200,图B :X400 ;图2-2模型组石蜡切片,HE染色,图A X 200,图B =X 400 ;图2-3 醋酸泼尼松组石蜡切片,HE染色,图A X200,图B X400 ;图2-4肾茶正丁醇部位组石蜡切片,HE染色,图A :X200,图B :X400。)也表明肾茶正丁醇部位是治疗慢性肾炎有效部位 空白组大鼠肾小球结构清晰,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肾小囊比例正常,脏壁两层内皮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肥大明显,肾小囊扩张,囊壁增厚,球囊粘连,小管扩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明显,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硬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囊周纤维化,肾小管有扩张和萎缩,间质纤维增生。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药组)治疗效果良好,肾小球结构比较清晰,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肾小囊比例正常,脏壁两层内皮细胞结构正常,整个肾单位形态接近正常组大鼠。正丁醇部位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肾单位整体病变恢复良好,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纤维化,肾小管上臂细胞轻度肿胀、 扩张改善。表1肾茶各部位对慢性肾炎Heymarm动物模型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酚酸类成分的正丁醇有效部位,含各种酚酸类成分质量分数之和为50% 60%,并由以下工序制得取肾茶,第一次加药材重量15 25倍水室温浸泡后,水煎煮,趁热过滤,第二次加药材重量10 20倍水, 水煎煮,趁热滤过,合并水溶液,浓缩到ml :g =1:1,即得水提浓缩液,氯仿萃取,氯仿萃取后水溶液层继续用正丁醇萃取,合并,减压回收正丁醇后,真空干燥即得肾茶正丁醇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酚酸类成分包括咖啡酸,迷迭香酸及其甲酯,咖啡酸与酒石酸的缩合物和咖啡酸四聚物,原儿茶醛,原儿茶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仿萃取次数为三次,氯仿每次用量为0. 4 1倍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丁醇萃取次数为三次,正丁醇每次用量为0. 4 1倍体积。
5.一种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肾茶,第一次加药材重量15 25倍水室温浸泡后,水煎煮,趁热过滤,第二次加药材重量10 20倍水,水煎煮,趁热滤过,合并水溶液,浓缩到ml :g= 1:1,即得水提浓缩液,氯仿萃取,氯仿萃取后水溶液层继续用正丁醇萃取,合并,减压回收正丁醇后,真空干燥即得肾茶正丁醇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仿萃取次数为三次,每次用量为0. 4 1倍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丁醇萃取次数为三次,每次用量为0. 4 1倍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浸泡时间为0. 5 lh,水煎煮时间为0. 5 I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肾茶正丁醇部位含各种酚酸类成分质量分数之和为50% 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酚酸类成分包括咖啡酸,迷迭香酸及其甲酯,咖啡酸与酒石酸的缩合物和咖啡酸四聚物,原儿茶醛,原儿茶酸。
全文摘要
一种医药技术领域的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肾茶正丁醇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50%~60%。其制备方法:肾茶水煎煮浓缩后,先用氯仿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本发明明确了肾茶治疗慢性肾炎的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成分组成和含量清楚;经过提取纯化,去除了对慢性肾炎的无效物质,减少了患者服用剂量,增加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同时有利于药品质量标准建立与质量控制,便于各种制剂开发与应用。
文档编号A61P13/12GK102309542SQ20111028592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张丽丽, 彭崇胜, 殷明, 王泽剑, 邱明丰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