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39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腰痛是指自觉腰部脊柱或其两侧疼痛的症状。多因肾系病变及腰部外伤、劳损,寒湿或湿热侵着等所致。肾系疾病和痹病类、淋病类疾病、妇科经带疾病、急性腰扭伤、腰痹、 偏痹等,均为常见腰痛。临床对以腰痛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查以确定病情,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对症论治。西医学只能针对某一症状进行治疗,而对腰痛的中医证侯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医认为腰痛多责之于肾,有外感与内伤之别,临床辩证有虚实之分。总的病机为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气血亏虚,不荣则痛。外感风寒湿热,或外伤而致腰痛多属实证,内伤不外乎肾精亏虚多属虚。寒性凝滞收引,湿邪粘滞不化,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可发为寒湿腰痛;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阻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可发为湿热腰痛。跌仆损伤,气滞血瘀,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发为外伤腰痛。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或房室不节,以致脏腑精气亏损,不能濡养筋脉,可发为肾虚腰痛。本发明依据中医理论,针对寒湿腰痛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的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制方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10-40份、山药5-20份、茯苓5-20 份、泽泻5-20份、牡丹皮5-20份、山茱萸10-30份、附子5_20份、肉桂5_20份、人参10-40 份、白术10-40份、黄芪10-40份、鹿茸2-10份、炙甘草5_20份、当归5_25份、干姜5_25份、 柴胡2-10份、小茴香5-25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30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泽泻10份、牡丹皮10份、 山茱萸20份、附子10份、肉桂10份、人参30份、白术30份、黄芪30份、鹿茸5份、炙甘草 10份、当归15份、干姜15份、柴胡6份、小茴香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熟地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 固肾益精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用;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驱风运毒的功效;鹿茸具有壮肾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的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补肾益精、回阳通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燥湿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故寒去湿除,达到治疗寒湿腰痛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植物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3. 3%,治愈率6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3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山茱萸20g、附子10g、肉桂10g、人参30g、白术30g、 黄芪30g、鹿茸5g、炙甘草10g、当归15g、干姜15g、柴胡6g、小茴香15g。实施例2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40g、山药15g、茯苓5g、泽泻15、牡丹皮20g、山茱萸10g、附子12g、肉桂15g、人参10g、白术10g、黄芪40g、鹿茸4g、炙甘草5g、当归20g、干姜20g、柴胡5g、小茴香IOgo实施例3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lo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20g、牡丹皮15g、山茱萸15g、附子5g、肉桂20g、人参20g、白术20g、 黄芪10g、鹿茸10g、炙甘草12g、当归5g、干姜10g、柴胡2g、小茴香12g。实施例4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20g、山药5g、茯苓20g、泽泻12g、牡丹皮15g、山茱萸25g、附子20g、肉桂5g、人参25g、白术40g、黄芪20g、鹿茸6g、炙甘草20g、当归10g、干姜12g、柴胡10g、小茴香5g。实施例5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15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5g、牡丹皮12g、山茱萸30g、附子15g、肉桂12g、人参40g、白术25g、 黄芪25g、鹿茸2g、炙甘草15g、当归12g、干姜5g、柴胡5g、小茴香25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其年龄15 6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二、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反复发作的腰痛史;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有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或中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腰部X线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同时排除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以及胰腺炎、溃疡、结核、泌尿生殖系等病变。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七天为一疗程。四、疗效标准
(1)痊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2)好转腰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如前。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 5个疗程,痊愈18例,好转动10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马某,女,40岁。就诊主诉因坐湿地,致腰痛。近期因参加重体力劳动,渐感臀部、大腿外侧至小腿外侧抽痛,疼痛难忍,行走困难。舌淡苔白,脉沉紧。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1个疗程,疼痛大减,诸症状基本消失,但患肢偶尔有酸困感;继续服药1 个疗程,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病例2
韩某,男,43岁。就诊时自诉腰痛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个月。2年前出现腰痛,肢体发凉,腰脊冷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遇寒则增,遇热则减;右下肢疼痛酸胀,走窜不定,时有阵发性电击样疼痛;腰脊沉重,迈步无力,肢体发麻。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4个疗程,腰痛止,诸症皆消,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10-40份、山药5-20份、茯苓5-20份、泽泻5_20份、牡丹皮5_20份、山茱萸10-30 份、附子5-20份、肉桂5-20份、人参10-40份、白术10-40份、黄芪10-40份、鹿茸2_10份、 炙甘草5-20份、当归5-25份、干姜5-25份、柴胡2_10份、小茴香5_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30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泽泻10份、牡丹皮10份、山茱萸20份、附子10份、肉桂10份、人参30份、白术30份、黄芪30份、鹿茸5份、炙甘草10份、 当归15份、干姜15份、柴胡6份、小茴香1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寒湿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熟地10-40份、山药5-20份、茯苓5-20份、泽泻5-20份、牡丹皮5-20份、山茱萸10-30份、附子5-20份、肉桂5-20份、人参10-40份、白术10-40份、黄芪10-40份、鹿茸2-10份、炙甘草5-20份、当归5-25份、干姜5-25份、柴胡2-10份、小茴香5-2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肾益精、回阳通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燥湿止痛的功效,其治疗寒湿腰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2512645SQ20111042523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孙胜波 申请人: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