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64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灸设备,尤其是一种电针。
背景技术
针灸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应用广泛,效果可靠,然而传统针灸针需要刺破皮肤,消毒不彻底的针灸针会导致某些病毒的医源性传播危险,甚至有案例报道针灸针引起接触性皮炎。自1953年西德福尔创用无针电刺激疗法后,近二十年来多种电针仪器不断出现, 尤其是无需刺破皮肤的电极的使用,使得针灸的应用更加安全。电针是依赖电流的作用来兴奋穴位组织,而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达到刺激穴位组织的目的。但目前使用的电针仪器功能性和实用性依然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局限,利用电针仪对穴位、经络进行电针治疗,就必须使电针的电流通过两个电极在人体内部形成回路,目前电针仪在进行临床应用时,所选的治疗部位都是2个,因此电场是在两个穴位之间形成,对两个穴位及两个穴位之间的穴位和经络都会产生刺激作用,而不是仅仅作用在需要刺激的单个穴位上。申请号为97125214. 9的中国专利《针灸体外电针头》公开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技术双极双线的结构,使双极最大程度缩成一点的体外电针,由两个相互绝缘的电极组成,分别接于针灸电疗设备电信号的输出端,两个电极点被绝缘材料结合为一个触头,两个电极点外露于触头的前端,触头的前端可以是平面或弧面,双电极点间距不大于25mm。但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电极仅由两个贴在皮肤表面的电极点组成,电流强度及方向单一,极易因两电极靠得太近,电流易在皮肤表面短路;或因两电极间距太远,电流只流经皮肤表层,对具有一定深度的穴位刺激不够,均难以实现对具有一定深度的穴位进行刺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各电极输出电势的变化,来调整电极所产生的电刺激深入皮下的程度的电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针,包括至少三个电极,所述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所述电极与电源相连,所述各电极的电势均分别可调。所述绝缘材料包括分极板和极间绝缘体,所述分极板将电针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所述正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负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所述正极区内电极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的电势,所述极间绝缘体设置在正极区内各电极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电针端部两侧形成具有电势差的两个区域,两个区域间的电流为主电流,同时,在两个区域内部设置有具有电势差的电极,区域内部的电流为辅助电流,通过主电流与辅助电流交感叠加,并使得辅助电流与主电流协同达到所需的电刺激深度,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调整电极所产生的电刺激深入皮下的程度。所述负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负极区内电极的电势分别可调,所述负极区内的电极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通过在负电极上设置多个电极,并将电极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分开,使各电极均具有不同的电势,使各负电极之间也形成辅助电流,辅助电流可与主电流相互排斥、吸引,通过对各电极上电势的调节,最终获得所需的辅助电流,并与主电流协同达到所需的电刺激深度。所述正极区和负极区内各设置有两个电极,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分别为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正极区和负极区内各形成一对电势高低可调的电极对,接触皮肤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均形成辅助电流,辅助电流通过调节可与主电流相互排斥或吸引,并与主电流协同达到所需的电刺激深度。所述电针端面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分极板位于电针截面径向,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分设于分极板的两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电针形状与穴位的形状相匹配,产生与穴位形状相适配的电场,治疗效果更加有效。所述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径向内侧,所述第三电极位于第四电极径向内侧。所述极间绝缘体截面呈圆环状。采用这样的结构,将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为内圈电极,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为外圈电极,外圈电极与内圈电极同极相对,电针可以通过内层与外层形成互相排斥的两个电场,将电针贴在需要治疗的穴位上,电极产生的电流可以深入到需要电刺激的深度,而不是只在表层皮肤。所述电针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波形输出模块、电压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交互模块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波形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和电极相连;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和电极相连;所述数据交互模块将波形输出模块、电压控制模块与计算机双向通信;所述计算机与存储器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双向通信。通过控制器可以灵活方便地调节电针治疗参数,使电针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和穴位进行强度可调的电刺激,并可通过电刺激的强度和脉冲频率变化,模拟针灸中的各种手法。通过储存器保存治疗记录,有利于在病人再次就诊时,及时快速地找出适用于该患者的治疗方案。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电极通过绝缘材料将一对以上的电极结合到一个触头上,模拟传统针灸的单穴刺激,可以对单独穴位进行所需要的电刺激,并可以调节电刺激的强度和深度,从而更加逼近传统刺入式针灸针的治疗。2、由于大多数穴位不在皮肤表面,而是有一定深度,通过对各电极的输出电压的调整,形成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多个电场,电极产生的电流可以深入到需要电刺激的深度,通过不同电场间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调整电极所产生的电刺激深入皮下的程度。3、通过调整各电极上电势高低,形成强度不同的、相互作用的电场,电场之间相互作用,有别于现有技术中仅可通过电压调节电刺激强度的方法,主电流和辅助电流相互作用,使电刺激的种类增加,以模拟针灸中的各种手法。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电针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电针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电针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电针的控制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极-1 ;第一电极-101 ;第二电极-102 ;第三电极-103 ;第四电极-104 ;绝缘材料-2 ;分极板-201 ;极间绝缘体-202 ;导线-3 ;绝缘底板_4 ;控制器_5 ; 波形控制模块-501 ;电压控制模块-502 ;存储器-503 ;人机交互模块-504 ;数据交互模块-505 ;计算机接口 -6 ;计算机-7。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至少三个电极1,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与极性均分别可调,并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当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各电势不同的电极1之间产生相应的电流,且各电极1之间的电流可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至少四个电极1,在各电极1之间均设置有绝缘材料2,电极1与绝缘材料2组合形成“田”字形,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与极性均分别可调,并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当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各电势不同的电极1之间产生相应的电流,且各电极1之间的电流可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实施例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至少两个电极1,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当电针极板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极1,正极区内的电极1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电针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高于负极区电极1电势的同时,位于电针正极区内的电极1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通过正极区内各电极1电势的调节,可使正极区内电极1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正极区内的电极单独使用,即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上分别加以高低不同的电势,使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间产生电流,此时负极区的电势可以为零,通过正极区内的电流实现电刺激。实施例4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 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1,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正极区内两个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两个电极1的电势也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的电极1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内设置的电极1之间均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电针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高于负极区电极1电势的同时,位于电针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通过正极区内各电极1电势的调节,可使正极区内电极1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电极1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通过负极区内各电极1电势的调节,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实施例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 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1,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分别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1分别为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即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均高于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也分别可调,且第三电极103 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同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 202隔离开后,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实现分别可调,可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同理,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实现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电势的分别可调,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实施例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电针的端面的截面为圆形,电针整体呈钮扣状,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 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位于电针截面的径向,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1,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分别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1分别为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第一电极101、第二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03、第四电极104分设于分极板201的两侧,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即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均高于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也分别可调,且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同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 隔离开后,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实现分别可调,可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 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同理,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实现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电势的分别可调,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实施例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电针的端面的截面为圆形,电针整体呈钮扣状,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 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位于电针截面的径向,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1,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分别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二电极 102位于第一电极101径向内侧,即在电针的端面,第二电极102位于第一电极101的内圆处,第一电极101包覆在第二电极102的外圆。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1分别为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第三电极103 位于第四电极104径向内侧,即在电针的端面,第三电极103位于第四电极104的内圆处, 第四电极104包覆在第三电极103的外圆。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第一电极101、第二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03、第四电极104分设于分极板201 的两侧,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即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均高于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也分别可调,且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同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后,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实现分别可调,可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存在电势差;同理,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实现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 之间电势的分别可调,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实施例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电针的横截面呈圆形,四个电极1 通过绝缘材料2分隔成四个区域,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和极间绝缘体202,其中,分极板201在电针的横截面上为电针的一条直径,极间绝缘体202在电针的横截面上为与电针同心的圆环状,绝缘材料2整体在电针横截面上呈“ Φ ”状,分极板201及极间绝缘体202 均起到将两侧电极1相互绝缘,使位于两侧的电极1的电势均分别可调。四个电极1中,第二电极102和第三电极103为内圈电极,内圈电极截面呈圆形, 第二电极102和第三电极103截面均呈半圆形,第一电极101和第四电极104为外圈电极, 外圈电极呈环形,外圈电极与内圈电极同极相对,电针可以通过内层与外层形成互相排斥的两个电场,将电针贴在需要治疗的穴位上,电极1产生的电流可以深入到需要电刺激的深度,而不是只在表层皮肤。其余结构同实施例4。实施例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 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1,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分别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1分别为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即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均高于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也分别可调,且第三电极103 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同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 202隔离开后,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实现分别可调,可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同理,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第三电极103 和第四电极104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实现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电势的分别可调,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电针还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导线3与电极1和电源相连,其中,控制器5 包括电针波形控制模块501电压调节模块,治疗记录模块,人机交互模块504、数据交互模块505以及存储器503,控制器5中各数据通过数据交互模块505与计算机7双向通信。电针的波形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针中已经记录的或者从面板输入的电针波形,进行随时间变化的电针输出波形的控制与输出。通过波形变化调节电极1输出波形的频率、 时间间隔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电压控制模块502用于根据输入参数,调节电针中电极1的输出电压,从而调节电刺激深度与强度。存储器503用来记录某患者本次治疗的波形、电压以及治疗时间,用于查看、检查,并可以在下次治疗时通过调出上次的记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治疗参数只需要进行微调,从而节省调节电极1输出参数的时间。人机交互模块504用于通过面板上的按钮、旋钮,接收治疗所需的参数,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治疗参数。通过数据交互模块505及相应的计算机接口 6和连线,将控制器5与计算机7的处理器相互连接。此时数据交互模块505可以与计算机7中的相应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即可以在计算机7上调出电针仪记录的治疗数据和当前设置的治疗参数,进行查看和保存在计算机7上;也可以通过计算机7下传波形设置的治疗参数,进行治疗参数的更新。实施例1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电针的端面的截面为圆形,电针整体呈钮扣状,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 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位于电针截面的径向,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1,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分别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1分别为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第一电极101、第二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03、第四电极104分设于分极板201的两侧,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即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均高于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也分别可调,且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同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 隔离开后,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实现分别可调,可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 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同理,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实现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电势的分别可调,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电针还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导线3与电极1和电源相连,其中,控制器5 包括电针波形控制模块501电压调节模块,治疗记录模块,人机交互模块504、数据交互模块505以及存储器503,控制器5中各数据通过数据交互模块505与计算机7双向通信。电针的波形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针中已经记录的或者从面板输入的电针波形,进行随时间变化的电针输出波形的控制与输出。通过波形变化调节电极1输出波形的频率、 时间间隔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电压控制模块502用于根据输入参数,调节电针中电极1的输出电压,从而调节电刺激深度与强度。存储器503用来记录某患者本次治疗的波形、电压以及治疗时间,用于查看、检查,并可以在下次治疗时通过调出上次的记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治疗参数只需要进行微调,从而节省调节电极1输出参数的时间。人机交互模块504用于通过面板上的按钮、旋钮,接收治疗所需的参数,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治疗参数。通过数据交互模块505及相应的计算机接口 6和连线,将控制器5与计算机7的处理器相互连接。此时数据交互模块505可以与计算机7中的相应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即可以在计算机7上调出电针仪记录的治疗数据和当前设置的治疗参数,进行查看和保存在计算机7上;也可以通过计算机7下传波形设置的治疗参数,进行治疗参数的更新。实施例1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针包括四个电极1,电针的端面的截面为圆形,电针整体呈钮扣状,在电极1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2,各电极1通过导线3分别与相应的电源相连,且各电极1的电势分别可调,由绝缘材料2将电极1的导电性隔开并将其连接成一体, 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分极板201位于电针截面的径向,分极板201将电针的正极和负极绝缘隔离开,使电针整体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四个电极1通过绝缘材料2分隔成四个区域,绝缘材料2包括分极板201和极间绝缘体202,其中,分极板201在电针的横截面上为电针的一条直径,极间绝缘体202在电针的横截面上为与电针同心的圆环状,绝缘材料2 整体在电针横截面上呈“ Φ ”状,分极板201及极间绝缘体202均起到将两侧电极1相互绝缘,使位于两侧的电极1的电势均分别可调。其中,正极区和负极区中分别设置有两个电极 1,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1分别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二电极102位于第一电极101径向内侧,即在电针的端面,第二电极102位于第一电极101的内圆处,第一电极101包覆在第二电极102的外圆。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1分别为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第三电极103位于第四电极104径向内侧,即在电针的端面,第三电极103位于第四电极104的内圆处,第四电极104包覆在第三电极103的外圆。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202,第一电极101、第二电极102与第三电极103、第四电极104分设于分极板201的两侧,位于正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1的电势,即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 102的电势均高于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 102的电势分别可调,负极区内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的电势也分别可调,且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当电针上的电极1与皮肤接触导电后,电针的主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区流向负极区,同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后,通过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的电势实现分别可调,可使正极区内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存在电势差;同理,位于电针负极区内的第三电极103 和第四电极104之间通过极间绝缘体202隔离开,实现第三电极103和第四电极104之间电势的分别可调,可使负极区内电极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接触皮肤等导体时,能在正极区及负极区内部产生相应的辅助电流,通过按需调节,可以使辅助电流的电流方向与主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使用时,主电流与辅助电流同时作用在导体上,通过调节主电流与辅助电流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作用,使主电流和辅助电流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以此对电流在皮肤下深入的程度进行调节。电针还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导线3与电极1和电源相连,其中,控制器5 包括电针波形控制模块501电压调节模块,治疗记录模块,人机交互模块504、数据交互模块505以及存储器503,控制器5中各数据通过数据交互模块505与计算机7双向通信。电针的波形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针中已经记录的或者从面板输入的电针波形,进行随时间变化的电针输出波形的控制与输出。通过波形变化调节电极1输出波形的频率、 时间间隔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电压控制模块502用于根据输入参数,调节电针中电极1的输出电压,从而调节电刺激深度与强度。存储器503用来记录某患者本次治疗的波形、电压以及治疗时间,用于查看、检查,并可以在下次治疗时通过调出上次的记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治疗参数只需要进行微调,从而节省调节电极1输出参数的时间。人机交互模块504用于通过面板上的按钮、旋钮,接收治疗所需的参数,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治疗参数。通过数据交互模块505及相应的计算机接口 6和连线,将控制器5与计算机7的处理器相互连接。此时数据交互模块505可以与计算机7中的相应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即可以在计算机7上调出电针仪记录的治疗数据和当前设置的治疗参数,进行查看和保存在计算机7上;也可以通过计算机7下传波形设置的治疗参数,进行治疗参数的更新。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针,包括至少三个电极,所述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所述电极与电源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极的电势均分别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包括分极板和极间绝缘体, 所述分极板将电针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所述正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负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所述正极区内电极的电势均高于负极区内电极的电势,所述极间绝缘体设置在正极区内各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区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负极区内电极的电势分别可调,所述负极区内的电极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区和负极区内各设置有两个电极,其中位于正极区内的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位于负极区内的电极分别为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极间绝缘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端面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分极板位于电针截面径向,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分设于分极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径向内侧,所述第三电极位于第四电极径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间绝缘体截面呈圆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包括波形输出模块、电压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交互模块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波形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和电极相连;所述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和电极相连;所述数据交互模块将波形输出模块、电压控制模块与计算机双向通信;所述计算机与存储器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双向通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针,包括至少三个电极,所述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所述电极与电源相连,所述各电极的电势均分别可调,电极通过绝缘材料将一对以上的电极结合到一个触头上,模拟传统针灸的单穴刺激,可以对单独穴位进行所需要的电刺激,并可以调节电刺激的强度和深度,从而更加逼近传统刺入式针灸针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N1/36GK102488966SQ20111044410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红良, 涂海燕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