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32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指一种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
背景技术
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其原规格一般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 0. 5-2毫米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 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近年来随着外固定支架的广泛应用,克氏针的最大直径逐渐曾加到4毫米,配合外固定锁钉来固定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应急较大的骨折。可是克氏针打入骨骼后,一段时间会出现克氏针有后退现象,经分析发现克氏针没有螺纹,只是插入骨骼内,没有任何把持力。所用到的钢丝只是对骨骼有一定的张力,加压作用在克氏针上也没有任何受力点,所以才有克氏针术后后退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防止克氏针术后轴向后退,又能防止克氏针轴向过分插入人体组织内的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包括针杆和设置在针杆头部的针尖,所述针尖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上设有带穿线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的直径,所述针杆的尾端设置成三棱柱形。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部靠近针杆尾部且位于针杆的四分之一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针杆上设有刻度线。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所述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包括针杆和设置在针杆头部的针尖,所述针尖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上设有带穿线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的直径,所述针杆的尾端设置成三棱柱形,因此, 首先在手术中的钢丝可以通过穿线孔穿入,这样,钢丝对克氏针有一定加固作用,从而避免术后克氏针后退的现象,而限位部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的直径,这样,在克氏针插入的时候就有限位部的限位,从而防止克氏针过分的插入到人体组织内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针杆;2.针尖;3.限位部;4.穿线孔;5.三棱柱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如
图1所示,它包括针杆1和设置在针杆1头部的针尖 2,所述针尖2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1上设有带穿线孔4的限位部3,所述限位部3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1的直径,穿线孔4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长条孔,所述限位部3为近似的圆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菱形、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限位部3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1的直径,这样,在克氏针插入后,有限位部3的限位,从而可以防止克氏针过分插入到人体组织内。所述针杆1的尾端设置成三棱柱形5,三棱柱形5是便于与植入工具连接,方便克氏针植入到骨骼内,植入工具可以是电钻。所述限位部3靠近针杆1尾部且位于针杆1的四分之一处。所述针杆1上设有刻度线。这样便于观察植入的深度。
权利要求1.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包括针杆和设置在针杆头部的针尖,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上设有带穿线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的直径,所述针杆的尾端设成三棱柱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靠近针杆尾部且位于针杆的四分之一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上设有刻度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既能防止克氏针术后轴向后退,又能防止克氏针轴向过分插入人体组织内的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该骨折内固定用克氏针,包括针杆和设置在针杆头部的针尖,所述针尖为自攻钉头设计,所述针杆上设有带穿线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横向尺寸大于针杆的直径,所述针杆的尾端设置成三棱柱形。
文档编号A61B17/68GK202198657SQ20112026391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曹刚, 陆军, 陈永兵 申请人:苏州市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