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51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0001]技术领域[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0003]背景技术[0004]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因为出血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刺激,脑血管痉挛非常常见,且引起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工作中常进行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目的是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尽快吸收,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0005]目前,常用的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装置为颅脑外引流器,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植入引流管,缺点为引流管较为柔软,致使操作较为复杂,往往费时数小时,且引流端侧孔数目少,常因为血凝块而堵塞,引流失败。这种情况必须重新进行穿刺植管,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且增加了费用(本套装置需1500-3000元)。因此对此套装置进行一定改进对于临床工作有较大意义。[0006]实用新型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使操作更为快捷,减轻病人痛苦并减少感染,减少血凝块堵塞的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它包括医用硅橡胶制成的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引流导管内设有导丝,引流导管的前部均勻设有4-10个引流通孔。[0009]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引流通孔的孔径为lmm-1. 5mm。[0010]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引流导管的直径约为1. 8mm-2. 2mm, 导丝的直径约为1. 4mm-1. 6mm。[0011]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引流管内置导丝,穿刺成功后将内置导丝的引流管植入进行蛛网膜下腔,这样增加了一定的强度,使操作更为快捷,减少病人痛苦并减少感染的机会。且引流管的侧孔数量增加,减少血凝块堵塞的机会,使临床更有效率。[0012]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0015]实施例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参见图1),它包括医用硅橡胶制成的引流导管1,引流导管1内设有导丝2,引流导管1的前部均勻设有4-10个孔径为lmm-1. 5mm的引流通孔3,引流导管1的直径约为1. 8mm-2. 2mm,导丝2的直径约为1. 4mm-l. 6mm。
权利要求1.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它包括医用硅橡胶制成的引流导管(1),其特征在于引流导管(1)内设有导丝(2),引流导管(1)的前部均勻设有4-10个引流通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通孔 (3)的孔径为 lmm-1. 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导管 (1)的直径约为1. 8mm-2. 2mm,导丝(2)的直径约为1. 4mm-1. 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它包括医用硅橡胶制成的引流导管(1),其特征在于引流导管(1)内设有导丝(2),引流导管(1)的前部均匀设有4-10个引流通孔(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使操作更为快捷,减轻病人痛苦并减少感染,减少血凝块堵塞。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2277604SQ20112042263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唐剑华, 孙煦童 申请人:唐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