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914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背景技术
痢疾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含有黏液,伴有脓血便,患者饮食减少,大便频数,便后有时有不尽感或肝门下坠,迁延反复,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薄腻,脉细弱。现有技术中,西医治疗痢疾常采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有一 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治疗痢疾常用芍药汤、骨芩汤或白头翁汤等,副作用小,但疗效不是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痢疾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牛筋草6 12份、潷草6 12份、白石榴花2飞份、黄荆叶6 12份、南瓜藤扩15份、番石榴叶4 10份、苦瓜根9 15份、黄连3份、吴茱萸I飞份、棕榈子3、份、薤白4 10份、白兰花6 12份、李根皮3、份、瞿麦3、份、丝瓜根3、份、高粱根扩15份。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牛筋草9份、潷草9份、白石榴花4份、黄荆叶9份、南瓜藤12份、番石榴叶7份、苦瓜根12份、黄连2份、吴茱萸3份、棕榈子6份、薤白7份、白兰花9份、李根皮6份、瞿麦6份、丝瓜根6份、高粱根12份。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汤剂。将各原料清洗干净后,加水煎煮制成汤剂服用,每日一齐U,分两次温服。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牛筋草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散瘀。主治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
潷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白石榴花涩肠止血。主治久痢,吐血,衄血,带下;
黄荆叶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主治感冒发热,伤暑吐泻,痧气腹痛,肠炎,痢疾,疟疾,湿疹,癣,疥,蛇虫咬伤;
南瓜藤清肺,平肝,和胃,通络。主治肺痨低热,肝胃气痛,月经不调,火眼赤痛,水火烫
伤;
番石榴叶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主治泻痢腹痛,食积腹胀,齿龈肿痛,风湿痹痛,湿疹臁疮,疔疮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苦瓜根清热解毒。主治湿热泻痢,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
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破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
吴茱萸散寒,温中,解郁,燥湿。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棕榈子止血,涩肠,固精。主治肠风,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主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
白兰花化湿,行气,止咳。主治胸闷腹胀,中暑,咳嗽,前列腺炎,白带;
李根皮清热,下气,解毒。主治气逆奔豚,湿热痢疾,赤白带下,消渴,脚气,丹毒,疮 痈;
瞿麦利小便,清湿热,活血通经。主治小便不通,热淋,血淋,石淋,闭经,目赤肿痛,痈肿疮毒,湿疮瘙痒;
丝瓜根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主治偏头痛,腰痛,痹症,淋证,乳少,乳痈,鼻炎,鼻窦炎,候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高粱根平喘,利水,止血,通络。主治咳嗽喘满,小便不利,产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配方中,潷草、苦瓜根、黄连、李根皮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泻火燥湿;加配白石榴花、棕榈子、瞿麦、丝瓜根,主要用于涩肠止血、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又配黄荆叶、番石榴叶、吴茱萸、白兰花,用于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燥湿健脾;再配牛筋草、南瓜藤、薤白、高粱根,用于清肺平肝、和胃通络、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本发明以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积止痢、行气和胃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涩肠止血、宁心益志、行气散瘀、调中和胃,对痢疾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
(I)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6年至今,对562例痢疾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249例,女313例,年龄3 47岁。(2)治疗方法
煎汤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3天左右,重病患者连服10天即可痊愈。(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理化检测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473例(84. 16%),显效58例(10. 32%),有效27例(4. 80%),无效4例(O. 72%),总有效率为100%。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取牛筋草6g、潷草6g、白石榴花2g、黄荆叶6g、南瓜藤9g、番石榴叶4g、苦瓜根9g、黄连lg、吴茱萸lg、棕榈子3g、薤白4g、白兰花6g、李根皮3g、瞿麦3g、丝瓜根3g、高粱根9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用法用量煎汤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实施例2:
取牛筋草12g、潷草12g、白石榴花6g、黄荆叶12g、南瓜藤15g、番石榴叶10g、苦瓜根15g、黄连3g、吴茱萸5g、棕榈子9g、薤白10g、白兰花12g、李根皮9g、瞿麦9g、丝瓜根9g、高粱根15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用法用量煎汤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实施例3
取牛筋草9g、潷草9g、白石榴花4g、黄荆叶9g、南瓜藤12g、番石榴叶7g、苦瓜根12g、黄连2g、吴茱萸3g、棕榈子6g、薤白7g、白兰花9g、李根皮6g、瞿麦6g、丝瓜根6g、高粱根12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用法用量煎汤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牛筋草6 12份、潷草6 12份、白石榴花2飞份、黄荆叶6 12份、南瓜藤9 15份、番石榴叶4 10份、苦瓜根9 15份、黄连广3份、吴茱萸I飞份、棕榈子3、份、薤白Γ10份、白兰花6 12份、李根皮3、份、瞿麦3、份、丝瓜根3、份、高粱根扩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牛筋草9份、潷草9份、白石榴花4份、黄荆叶9份、南瓜藤12份、番石榴叶7份、苦瓜根12份、黄连2份、吴茱萸3份、棕榈子6份、薤白7份、白兰花9份、李根皮6份、瞿麦6份、丝瓜根6份、高粱根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汤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该治疗痢疾的中药以牛筋草、葎草、白石榴花、黄荆叶、南瓜藤、番石榴叶、苦瓜根、黄连、吴茱萸、棕榈子、薤白、白兰花、李根皮、瞿麦、丝瓜根和高粱根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2813851SQ2012103318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辛如才 申请人:辛如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