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脑梗死疾病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脑梗死疾病治疗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更详细地讲是属于挤压摩擦、静摩擦、药物注射结合为一体的脑梗死疾病治疗器。
背景技术: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脑供血障碍导致脑血流阻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 50%-60%,其中包括由脑栓塞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致的出血性脑梗死。中医学上将脑梗死称为中风,认为气虚血瘀为中风急性期常见症候,在急性期以血瘀为主、恢复期以气虚为主。临床治疗中许多脑血管病患者都死于急性期,主要的死亡原因都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现有技术由于缺乏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在脑梗死疾病急性期治疗中,主要是采用扩血管、降压、脱水等药物,对血管结构病变进行治疗,而缺乏补充能量恢复功能治疗,在病变急性期过后约十天左右才进行恢复功能的康复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ZL200610069553· 8,2010年12月8日获国家发明专利, 在专利说明 书中提出了重大疾病治疗原理与方法,认为结构损伤与功能下降相互制约产生整体病变是重大疾病的本质,是双方相互作用的整体因素起决定作用,而不是部分因素。重大疾病是以整体性在每时每刻进行着病情变化,无论病变过程中轻重缓急形式变化如何, 都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可分开的变化过程。由于治疗方向不明确,现有技术不能显著降低脑梗死疾病致残率、病死率。
在治疗技术方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器》专利说明书中提到在日本进行的脑栓塞病灶局部药物注射与超声波加热相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变,由于缺乏机械按摩,不能解决肌肉僵硬血液微循环障碍,超声波机械作用力相对不足,治疗效果有限,不能取得显著效果O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微电机固定挤压摩擦头、微电机固定静摩擦头、药物注射治疗器、机壳、开关结合成整体,对脑血管损伤周围肌肉组织进行恢复功能对病因治疗,与现有技术的对脑血管损伤药物对症治疗相结合,对脑梗死疾病进行整体治疗,以达到显著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目标。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将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注射治疗器、机壳、开关结合成整体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将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平行交错按装在机壳内,注射治疗器按放在机壳内中心注射通孔处,机壳上按装有开关。治疗时手握治疗器轻压治疗部位, 将注射治疗器内药液射入体内,启动开关转动摩擦头进行摩擦生热、按揉、吸收利用药物治疗。
下面将本发明的治疗原理和治疗特点分别叙述如下
一、本发明的 治疗原理与技术
I、恢复功能治疗原理人体生命是结构功能对称等效相互依存促进作用的整体, 是物理化学对称等效相互依存促进作用的高级运动形式。新陈代谢功能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代谢的每一步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人体生命中血液与肌肉、微循环与体循环、结构与功能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按照整体规律进行运动。
根据重大疾病治疗原理与方法中的《疾病产生发展原理示意图》所示脑梗死病变是脑血管器官结构损伤病变与脑血管系统功能下降相互制约整体作用所致,它发展的下一步就是脑血管系统结构损伤病变,与人体全身功能下降相互制约,导致患者死亡。但是只要进行恢复功能治疗,患者功能存在虽病重也不会死亡。如清代医学家徐灵贻在《医学源流记》中所述“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现代医学由于缺乏整体认识,只能对结构进行层次定位,不能对功能进行层次定位,认为双方关系是结构决定功能,导致治疗方向错误,在关健的病变急性期缺乏恢复功能治疗,使结构抗损伤治疗受功能下降制约,不能达到治疗目标。在脑梗死急性发作期间,采用标本兼治的整体治疗,才能控制整体病变。本发明采用结构抗损伤与恢复功能对称等效相互促进的整体治疗,来达到显著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目标。
2、功能下降病变发生部位
人体直立进化颈部缺乏运动是造成患者颈部肌肉僵硬的直接原因,大部份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劲部肌肉僵硬,是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在正常脑循环中,两侧颈内动脉约占全脑血流量的4/5,左右侧椎动脉约占全脑血流量的1/5左右。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中最主要和常见的,它的好发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弯曲部、颈动脉窦部等,现有技术认为硬化的发生与血流冲击有关,而动脉硬化周围的肌肉组织就是功能下降部位。
3、功能下降的性质与治疗
脑梗死患者在发生血管结构损伤病变的同时,血管结构损伤周围肌肉软组织也发生了功能下降病变,出现了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阻力占整个循环的90%左右,微循环血流的机械能损耗决定了心脏输出功率,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物质交换,在临床治疗中,绝大部分的药物治疗,都是由循环系统通过微循环送到病区发挥作用的。所以,结构抗损伤治疗与功能下降恢复治疗同等重要,应当同时进行,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功能治疗消除血液微循环障碍是不可缺少的,不能及时进行定位恢复功能治疗是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的原因之一。
微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周围肌肉组织机械运动,单纯加热、电疗、药物降压效果有限,颈部微循环障碍与全身血流量增加、血压变化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血压改变时毛细血管直径没有可觉查的变化,毛细血管的刚度99 %来自周围组织,只有I %来源于内皮膜和基质膜。因此,就力学性质而言,应将毛细血管和周围组织看成是整体。本发明的挤压摩擦生热、静摩擦机械按揉、药物注射,可使僵硬的肌肉组织放松毛细血管畅通,血流量增加10-16 倍,每立方毫米中毛细血管开放数由31个增加到1400个,淋巴液流动加快7倍,微循环障碍消除。与现有技术药物疏通扩张血管对症治疗脑梗死相结合,标本兼治达到治疗目标。
二、本发明中的药物治疗
“活血化瘀治疗血管性疾病,如血栓形成、血管破裂(出血在体内,即祖国医学所谓 “离经之血”)、血管痉挛、也属于瘀血症范畴,因此均可采用此法治疗。本法多用于中风康复期治疗,但急性期也可应用,用于破瘀散结的活血药,如三陵、莪术、王不留行、穿山甲。发作期出血、血瘀、血栓已形成,此阶段,瘀血新结,易化易祛,应以祛为主,活血、止血为辅”。《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10月第I版赵明伦主编(188页-190页)
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逮”。本发明中的注射给药,主要是作用于血管周围肌肉等软组织,所用药物性质与现有技术对症治疗中的药物相同,包括各种中药和西药。
三、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根据重大疾病治疗原理与方法中《疾病治疗原理与技术示意图》所示患者发病时,已经出现了物理病变和化学病变相互制约的整体病变——高级运动形式病变,需要采用物理治疗和化学治疗相互促进的整体治疗——高级运动形式技术治疗。
I、人体功能主要就是机械能和热能,恢复功能就是向人体功能下降病变部位输入机械能和热能。本发明中的静摩擦头转速为80转/分钟,压力I公斤/平方厘米,可对僵硬肌肉进行按压揉动,使肌肉放松血流量增加。挤压摩擦头转速为300转/分钟,压力O. 2公斤/平方厘米,可在皮肤表面进行摩擦生热,温度在10秒钟内达到50°C,向体内输送热能。 两种摩擦头平行交错按装在一起,在进行物理治疗输送能量的同时,吸收利用注射药物,进行恢复功能治疗。对于少数重病情患者病变部位,可以通过调整压力、调整治疗部位和采用机械作用力较小的超声波治疗器。
2、由于脑梗死病变部位治疗面积较小,进行药物透皮吸收剂量有限,不适合透皮给药治疗,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注射,特别是无针药物注射。由于药物注射后皮肤表面存在轻微伤痕,不能摩擦按揉,所以在治疗器中心处设有注射器专用通孔,与周围摩擦头保持一定距离,注射完后进行摩擦按揉不受影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有以下特点
人体中结构与功能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结构变化的每一步反应都伴随着能量转移。脑梗死是一种结构损伤与功能下降相互制约的整体病变,现有技术在脑梗死急性发作关健时期只进行抗损伤对症治疗,不进行恢复功能对病因治疗,是疗效有限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通过恢复功能治疗与抗损伤治疗相结合,可以达到显著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治疗目标。现有技术超声波可以对本发明治疗脑梗死进行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但超声波未能形成常规的治疗手段,主要原因是不能确定适当的剂量,超声治疗的机理不明,不清楚是局部加热的结果,还是促进体液的流动起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超声波治疗脑出血属禁忌,因为超声声压可以对3-5厘米深部织产生机械震动按摩和加温作用,作用力是针对脑血管结构损伤部位,所以不能用于脑出血症状治疗。而本发明的作用深度在1-4厘米之间,并且深度可以通过压力调节,在压力0.2公斤/平方厘米时,作用深度为I厘米,作用力是针对脑血管结构损伤外部周围肌肉组织,所用药物与内治控制出血药物性质相同,会起到控制出血作用,并且可以延伸扩大治疗部位。所以在脑血管出血发作期间,输入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的恢复功能治疗不能停止。
图I是本发明中脑梗死疾病治疗器主视图。
图2是图I所示治疗器中挤压摩擦头A向视图、静摩擦头B向视图。
图3是图I所示治疗器中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注射器通孔组装排列C向视图。
图4是《疾病产生发展原理示意图》。
图5是《疾病治疗原理与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I所示脑梗死疾病治疗器中I是挤压摩擦头,2是静摩擦头,3是注射器,4是机壳,5是开关,6是导线。
本发明的治疗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脑梗死疾病治疗器,它是由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注射器、机壳、开关、导线组成的整体,对脑梗死疾病功能下降病变部位进行摩擦生热、按揉和药物注射恢复功能治疗,与现有技术抗损伤药物对症治疗相结合, 整体治疗脑梗死疾病;其特征在于挤压摩擦头(I)与静摩擦头(2)平行交错按装在机壳(4)内,注射器(3)通过机壳(4)中心注射通孔处按放,开关(5)按装在机壳(4)上;操作时接导线(6),将治疗器按压在治疗部位上,手持注射器(3)通过机壳(4)中心注射通孔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完后启动开关(5)摩擦头转动即可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治疗前首先将注射器充满药液1-2毫升,将治疗器轻压在血管病变周围肌肉软组织部位上,注射药液,然后启动开关使摩擦头转动,治疗时固定治疗器不要移动,治疗时间为2-3分钟,治疗部位面积约为15平方厘米,与治疗器面积相似。一次部位治疗完后可以对周围上下左右部位继续进行治疗,同时注射药液,治疗时间总共为10分钟,每日一次,每疗程为15次。治疗期间现有技术治疗继续进行,急性发作期在医院治疗,急性期过后可以在豕中治疗。
当因为注射器样式多种多样,使用注射器通孔不方便时,可以先确定注射部位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完后用一平方厘米大小胶布盖住针眼,然后将治疗器放在治疗部位上,通过注射通孔观察胶布确定治疗器中心位置,然后进行摩擦治疗。这样摩擦头平均距离针眼处O. 7厘米左右,转动时不会对针眼处产生损害。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早期治疗器按装有四支挤压摩擦头,转速1000转/分钟, 压力0.5公斤/平方厘米,产品经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获鲁药管械(试)字2000第 2020044号批准文号,在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中医院对脑梗死疾病患者进行数年治疗试用,其中有治疗脑梗死偏瘫32例临床观察报告,结论为疗效满意。在省技术产品鉴定会上获得好评,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产品适用范围填写该产品对脑梗死偏瘫有治疗作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脑梗死疾病治疗器,它是由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注射器、机壳、开关、导线组成的整体,对脑梗死疾病功能下降病变部位进行摩擦生热、按揉和药物注射恢复功能治疗,与现有技术抗损伤药物对症治疗相结合,整体治疗脑梗死疾病;其特征在于挤压摩擦头(I)与静摩擦头(2)平行交错按装在机壳(4)内,注射器(3)通过机壳(4)中心注射通孔处按放,开关(5)按装在机壳(4)上;操作时接导线(6),将治疗器按压在治疗部位上,手持注射器(3)通过机壳(4)中心注射通孔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完后启动开关(5)摩擦头转动即可进行治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挤压摩擦生热、机械按揉与药物注射器相结合的脑梗死疾病治疗器,它是将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注射器平行交错按装在治疗器机壳内,对准患者功能下降部位,通过向体内输入机械能、热能、化学能进行恢复功能治疗。本发明认为人体机能主要是机械能和热能,而脑梗死患者血管损伤病变周围肌肉软绢织部位已经出现能量不足和功能下降,是患者难以治愈和导致死亡的原因。在脑梗死急性发作关健期内,采用标本兼治进行恢复功能治疗,与现有技术抗损伤治疗相互促进共同作用,通过整体治疗达到降低脑梗死致残率、病死率的目标。
文档编号A61M5/178GK102921068SQ2012104021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安, 杜静, 李复生, 杨晓梅, 王嘉祺, 于青云, 赵德行 申请人: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