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包括机头和手柄,机头包括机头壳、风轮和轴承,风轮包括叶轮和风轮轴,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并设置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锲块在车针孔内沿风轮轴方向滑动,锲块一端伸出车针孔并固定弹簧挡板,弹簧挡板与风轮轴之间设置弹簧。本发明由于使用碟簧或者板簧,就能够使用普通材料弹簧,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同时增加风轮转动惯量;再者风轮轴的外径增大,就增加了风轮轴的强度;锲面或者锲形槽对应的风轮轴外表面设置叶轮和轴承,也增加了风轮轴的强度;锲形槽与锲块之间分别设置凸点和凹坑,凸点的材料是弹性塑胶,当锲块夹紧车针时,凸点进入凹坑,即使锲块与弹簧挡板之间断裂,锲块仍然夹紧车针,就防止了飞针。
【专利说明】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齿科使用的牙钻,尤其指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所述一次性是指机头壳、手柄均为塑料。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作为牙科用的空气式切削装置的机头,在其顶端备有头部,在该头部内装有必要的切削工具的部件,包括切削工具的转子轴、支持回转轴的2个轴承、及配置在2个轴承部之间的叶轮,使从配置在机头的手柄部内的给气路供给的高压空气冲击叶轮使切削工具回转。现有的一次性牙钻的风轮轴和叶片都是整体注塑件,如专利号200520045733.3的发明专利,其风轮轴与车针是通过三瓣簧配合,申请号200910001394.1的发明专利申请,其风轮轴的车针孔设置为花键形状,通过塑料的弹力夹紧车针杆,另外该专利设置阻风原片,增大转动惯量,其它的一次性牙钻还选择车针孔与车针杆过盈配合等,这些结构,装卸车针必须借助专用工具,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使用普通材料弹簧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再者就是增加风轮轴的强度,第三就是防止飞针。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头和手柄,机头包括机头壳、风轮和轴承,风轮包括叶轮和风轮轴,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并设置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锲块在车针孔内沿风轮轴方向滑动,锲块一端伸出车针孔并固定弹簧挡板,弹簧挡板与风轮轴之间设置弹黃。
[0005]所述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是指车针孔内设置锲形槽,锲块置于锲形槽内。
[0006]锲形槽与锲块之间分别设置凸点和凹坑,凸点的材料是弹性塑胶。
[0007]所述弹簧,是碟簧或者板簧之一。
[0008]所述碟簧或者板簧,是指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
[0009]所述锲面是风轮轴为弹性塑胶,风轮轴壁内沿轴向设置通孔,通孔下端孔径加大,通孔内设置推拉杆,推拉杆下端固定与通孔下端加大孔径相配合的球,推拉杆上端固定弹簧挡板。
[0010]所述风轮轴的外径大于3.2mm小于8mm。
[0011]所述风轮轴的外径大于3.7mm小于5mm。
[0012]所述所述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是指车针孔是锥形孔,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与车针锥形孔对应的面是锥形面,锲块锥形面的锥度小于风轮轴锥形孔的锥度;或者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与车针锥形孔对应的面是锥形面,锲块锥形面设置突筋;或者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对应车针锥形孔的面与车针锥形孔的面之间是导轨副配合。锲块一端固定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弹簧挡圈。
[0013]本发明由于使用碟簧或者板簧, 就能够使用普通材料弹簧,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同时增加风轮转动惯量;再者风轮轴的外径增大,就增加了风轮轴的强度;锲面或者锲形槽对应的风轮轴外表面设置叶轮和轴承,也增加了风轮轴的强度;锲形槽与锲块之间分别设置凸点和凹坑,凸点的材料是弹性塑胶,当锲块夹紧车针时,凸点进入凹坑,即使锲块与弹簧挡板之间断裂,锲块仍然夹紧车针,就防止了飞针,装车针时,由于凸点很小而且是弹性塑胶,凸点被压入体内,不影响安装车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普通弹簧时, 风轮锲块夹紧车针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普通弹簧时,风轮锲块松开车针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设置碟簧时,风轮锲块夹紧车针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设置碟簧时,风轮锲块松开车针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D-D剖面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碟簧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设槽碟簧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板簧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设槽板簧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推拉杆式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图2中A-A剖面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是图2中B-B剖面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图2中A-A剖面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图2中A-A剖面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是锲块固定连接杆夹紧车针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是锲块固定连接杆松开车针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7是图16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18是三个锲块横剖叶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9是三个锲块横剖风轮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0是三个锲块固定连接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3所示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包括机头和手柄,机头包括机头壳、风轮和轴承,风轮包括叶轮I和风轮轴2,风轮轴2车针孔内设置锲面并设置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3,锲块3在车针孔内沿风轮轴方向滑动,锲块3—端伸出车针孔并固定弹簧挡板4,弹簧挡板与风轮轴之间设置弹簧5,车针6位于车针孔内。上述的弹簧5可以为普通弹簧,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为如图3、4、6、7所示结构的碟簧,另外碟簧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8的板簧或图9设槽板簧。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就是在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上设置通孔槽,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同时增加风轮转动惯量。
[0035]如图3、4、5所示,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是指:车针孔内设置锲形槽,锲块3置于锲形槽内。锲块3设置凸点7和锲面设置凹坑8,凸点及锲块3的材料是弹性塑胶,弹性塑胶包括较软的塑料、聚氨酯、较硬的橡胶等。[0036]另外,如图10所示,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也可以是:风轮轴为弹性塑胶,风轮轴壁内沿轴向设置通孔9,通孔下端孔径加大,通孔内设置推拉杆10,推拉杆下端固定与通孔下端加大孔径相配合的球11,推拉杆上端固定弹簧挡板4。
[0037]如图11、12所示,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还可以是:指车针孔是锥形孔,上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与车针锥形孔对应的面是锥形面,图11图12锲块锥形面的锥度小于风轮轴锥形孔的锥度;另一种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与车针锥形孔对应的面是锥形面,图14锲块锥形面设置突筋17 ;再一种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对应车针锥形孔的面与车针锥形孔的面之间是图13导轨副18配合。此种情况下,如图15、16所示,锲块一端固定连接杆19的一端,连接杆19的另一端固定弹簧挡板4。而且,上述锲块3内表面是与车针杆相配合的圆弧面, 圆弧面可以夹紧车针杆6。
[0038]除此之外,如图18、19所示,上述锲块3的数量是三块,锲块3可以直接固定弹簧挡板4,图20锲块3也可以通过连接杆19固定弹簧挡板4。上述的弹簧挡板是惯性盘,该惯性盘增加了弹簧挡圈的质量,最好增加弹簧挡板外周的质量,目的是为了增加风轮轴的转动惯量,利于切削。
[003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轮轴的外径是4mm,当然风轮轴的外径可以大于3.5mm小于5mm,尤其风轮轴的外径大于3.7mm小于5mm最好。
[0040]而且,锲面或者锲形槽对应的风轮轴外表面设置叶轮和轴承。风轮轴是塑胶件的情况下,叶轮和轴承箍着风轮轴,增加风轮轴强度,所述的对应的风轮轴外表面,其范围是锲块移动加紧车针过程中风轮轴壁受到径向力的范围,该范围对应的风轮轴外表面可以是轴承内环,也可以是叶轮,当叶轮与风轮轴为一体结构时,此时风轮轴外表面是虚拟表面。
【权利要求】
1.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包括机头和手柄,机头包括机头壳、风轮和轴承,风轮包括叶轮和风轮轴,其特征在于: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并设置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锲块在车针孔内沿风轮轴方向滑动,锲块一端伸出车针孔并固定弹簧挡板,弹簧挡板与风轮轴之间设置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是指车针孔内设置锲形槽,锲块置于锲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锲形槽与锲块之间分别设置凸点和凹坑,凸点的材料是弹性塑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锲面是风轮轴为弹性塑胶,风轮轴壁内沿轴向设置通孔,通孔下端孔径加大,通孔内设置推拉杆,推拉杆下端固定与通孔下端加大孔径相配合的球,推拉杆上端固定弹簧挡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轴车针孔内设置锲面是指车针孔是锥形孔,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与车针锥形孔对应的面是锥形面,锲块锥形面的锥度小于风轮轴锥形孔的锥度;或者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与车针锥形孔对应的面是锥形面,锲块锥形面设置突筋;或者所述与该锲面相配合的锲块指锲块对应车针锥形孔的面与车针锥形孔的面之间是导轨副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锲块一端固定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弹簧挡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是碟簧或者板簧之一 O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或者板簧,是指槽型碟簧或者槽型板簧。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轴的外径大于3.5mm小于5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按压涡轮牙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轴的外径为4mm。
【文档编号】A61C1/08GK103720516SQ201210408638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晓, 刘大晗, 史朝晖, 刘晓霞, 张卫星 申请人:刘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