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骨盆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能用于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的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它包括:两个金属框(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只要强度足够即可)和一付调节杆组成。两个金属框分别与置于健侧和患侧坐骨结节和髂嵴、髂后上棘、髂前下棘上的钢针相连,每个金属框便与同侧骨盆结合为一个整体。调节杆只能以一侧金属框的一个边为轴做旋转运动。使用时,通过牵引并结合调节杆的调整,调整两个金属框的位置关系,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专利说明】三维骨盆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0001]目前,在骨科骨盆骨折临床治疗中,外固定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两侧髂嵴、髂前下棘安置钢针,并使用连接杆将两侧钢针相连,能有效的控制旋转不稳型的骨盆骨折,防止其发生旋转移位,但目前所使用的骨盆外固定架无法用于垂直不稳型的骨盆骨折的治疗。其原因是:健侧骨盆上的置针点在冠状面上距离较近,难以产生较大的对抗患侧骨盆上移的力量。患侧侧骨盆上的置针点在冠状面上距离较近,难以产生较大的对抗健侧骨盆相对患侧骨盆下移的力量。
【发明内容】
[0002]为了克服现有的骨盆外固定架无法用于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骨盆外固定架,不仅能用于旋转不稳型骨盆骨折,也可用于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
[0003]技术方案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坐骨结节、髂后上棘、髂嵴、髂前下棘上安置钢针,增加健侧、患侧骨盆上的置针点在冠状面上距离。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包括两个金属框(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只要强度足够即可)组成,两个金属框分别与置于健侧和患侧坐骨结节和髂后上棘和(或)髂嵴和(或)髂前下棘上安置钢针相连,如此,每个金属框便与同侧骨盆结为一个整体,通过调整两个金属框的位置关系,完成骨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为便于说明,在此将两个金属框称为半骨盆架。调整两侧半骨盆架可使用调节杆。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用于旋转不稳型骨盆骨折,也可用于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洗明。图1-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半骨盆架、调节杆的结构及其组合方法,图11-12是另一实施例中半骨盆架的结构及其与调节杆的组合方法,图13-14是第三实施例中半骨盆架的结构及其与调节杆的组合方法。
[0007]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半骨盆架后面观,所说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即假定骨盆架已安装在患者骨盆上,患者的腹侧为前面,背侧为后面,头侧为上面,脚侧为下面。
[0008]图2是本发明的上调节杆后面观。
[0009]图3是本发明的上调节杆前上面观。
[0010]图4是本发明的下调节杆后面观。
[0011]图5是本发明的下调节杆前上面观。
[0012]图6是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组合后结构的后面观。
[0013]图7是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组合后结构的前上面观
[0014]图8是固定钩后面观和上面观。
[0015]图9是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杆与一侧半骨盆架组合后结构的后面观。
[0016]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三维骨盆外固定架组合完毕后结构的后面观。[0017]图11是另一实施例中半骨盆架的结构后上面观。
[0018]图12是另一实施例中半骨盆架与调节杆组合后结构的后上面观。
[0019]图13是第三实施例中半骨盆架的结构后前下面观。
[0020]图14是第三实施例中半骨盆架与调节杆组合后结构的前下面观。
[0021]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半骨盆架为五边形,包括前边1、后边2、上边3、下边4,下斜边5,内还有一上斜边6,在一侧半骨盆架的后边上有一卡槽7。使用时,将半骨盆架置于臀部,后边位于臀后,前边位于髋部前上外侧,两侧半骨盆架前边可经腹前横行放置的金属杆相连,各边按需要适当弯曲,以适应臀部外形。通过钢针和针-杆固定夹将半骨盆架后边与坐骨结节和髂后上棘固定在一起,通过钢针和针-杆固定夹将半骨盆架上斜边与髂嵴或髂前下棘固定在一起。
[0022]上调节杆包括一个内上臂8和外上臂9以及一个垂直臂10,垂直臂是一个外有螺纹的金属杆,垂直臂与外上臂和内上臂垂直。内上臂外段部位为长方体,在长方体上有两个孔11、12,可经此孔向固定钩上的螺纹孔18、19中拧入螺栓,将固定钩固定在调节杆上。内上臂与外上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外上臂弯向前方,能够与经腹前放置的连接两侧半骨盆架前边的金属杆相联。
[0023]下调节杆包括一个内下臂13和一个外下臂14以及一个垂直臂15,垂直臂是一个内有螺纹的金属管,垂直臂与外下侧臂和内下臂垂直。调节杆内下臂外段部位为长方体,在长方体上有两个孔16、17,可经此孔向固定钩上的螺纹孔中拧入螺栓,将固定钩固定在调节杆上。内下臂与外下臂 并不平行,外下臂弯向前方,能够与经腹前放置的连接两侧半骨盆架前边的金属杆相联。使用时先将上调节杆的垂直臂10旋入下调节杆的垂直臂15中。
[0024]使用螺栓经调节杆内上臂和内下臂上的孔11、12、16、17将固定钩固定在调节杆上,通过固定钩将调节杆与一侧半骨盆架后边固定在一起,上调节杆的固定钩上的卡槽20恰好固定在半骨盆架后边的卡槽中,此时调节杆只能以半骨盆架后边为轴进行旋转运动。
[0025]用杆-杆固定夹和两根金属杆21、22将两个金属框的前边连接起来,并通过这两根金属杆将调节杆的外上臂、外下臂与同侧金属框前边连接起来。图中未画出杆-杆固定夹,黑三角所指部位即为杆-杆固定夹所在部位。此时,两个半骨盆架之间便牢固的固定在一起。
[0026]在另一实施例中,半骨盆架前边向前伸出两个金属杆,前上杆23和前下杆24,向内伸出两个金属杆,内上杆25和内下杆26,内上杆25和内下杆26之间经金属杆27连接,称金属杆27为腹前杆,腹前杆27与半骨盆架前边平行,在一侧腹前杆27上有卡槽,使用时,腹前杆27位于下腹前方,通过使用螺栓和固定钩将调节杆先固定于一侧腹前杆上,此时调节杆可以腹前杆为轴做旋转运动,将调节杆外上臂、外下臂与同侧半骨盆架前上杆23和前下杆24之间用杆-杆固定夹固定,调节杆内上臂、内下臂与另一侧半骨盆架的的腹前杆之间用杆-杆固定夹固定。再用金属杆或钢丝将两侧半骨盆架后边连接起来,两侧半骨盆架之间便不会在发生任何移位了。图中未画出杆-杆固定夹,黑三角所指部位即为杆-杆固定夹所在部位。
[0027]在第三实施例中,半骨盆架近似四边形,包括上边28,下边29,前边30,后边31,在一侧半骨盆架的下边上有凹槽,上边向后延长构成上臂32,下边向后延长构成下臂33,使用时,半骨盆架置于下腹前方,下臂经两腿之间伸向臀后,与置于坐骨结节上的钢针相联,上臂32置于髋部外上方,与置于髂嵴、髂前下棘上的钢针相联,使用时,通过使用螺栓和固定钩将调节杆先固定于一侧半骨盆架下边上,上调节杆的固定钩上的卡槽恰好固定在半骨盆架下边的卡槽中,此时,调节杆只能以半骨盆架下边为轴进行旋转运动,再将调节杆内上臂、内下臂与另一侧半骨盆架的的下边之间用杆-杆固定夹固定,用杆-杆固定夹和两根金属杆将两个半骨盆架的上边连接起来,并通过这两根金属杆将调节杆的外上臂、外下臂与同侧半骨盆架上边连接起来。图中未画出杆-杆固定夹,黑三角所指部位即为杆-杆固定夹所在部位。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它包括: —两个金属框,两个金属框(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只要强度足够即可)分别与置于健侧和患侧坐骨结节、髂后上棘、髂嵴、髂前下棘上的钢针相连。 —一付调节杆,只能以金属框的一个边为轴做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其特征是:金属框能同时与置于坐骨结节和髂后上棘或(和)髂嵴或(和)髂前下棘上的钢针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骨盆外固定架,其特征是:调节杆只能以金属框的一个边为轴做旋转运动。
4.一种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方法,通过在坐骨结节上安置钢针,增加健侧(患侧)骨盆上的置针点在冠状面上距离,使之能够产生较大的对抗患侧骨盆上移(健侧骨盆下移)的力量。
【文档编号】A61B17/62GK103800057SQ201210466614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房玉轩 申请人:房玉轩, 梁海燕, 梁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