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80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成:黄芪20、白参7、丹参20、当归10、白芍4、制首乌10、炒枣仁10、柏子仁4、远志4、九节菖蒲4、川参5、红花5、地龙5、葛根10、砂仁2、薤白2、栝楼皮4、莪术4、茯苓5、麦冬5、北五味2、郁金5、山楂5、合欢皮、刺五加皮4、狗脊10、夜交藤10、桂2枝、陈皮2、炙甘草4、木灵芝2、枸杞子10、玉竹10。本发明以天然的中药材为原料,各味中药药效间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能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疾病,本发明制成药丸服用,服用方便,且对身体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0003]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0004]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I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该药丸以纯天然中药为原料,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0006]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成:黄芪20、白参7、丹参20、当归10、白芍4、制首乌10、炒枣仁10、柏子仁4、远志
4、九节菖蒲4、川参5、红花5、地龙5、葛根10、砂仁2、薤白2、栝楼皮4、莪术4、茯苓5、麦冬
5、北五味2、郁金5、山楂5、合欢皮、刺五加皮4、狗脊10、夜交藤10、桂2枝、陈皮2、炙甘草
4、木灵芝2、枸杞子10、玉竹10。
[0007]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口服剂型,如胶囊剂、散剂、片剂、丸剂,本发明优先的剂型是丸剂。
[0008]制备方法:称取上述重量份原料,混合,烘干,粉碎成80-120目细粉,加入与药粉重量比为1:1的炼蜜,混合均匀,制条,以5克/丸成丸,蜂蜡封存即可。
[0009]服用方法:口服,每日早中晚饭后一小时服用,每次二丸,用白开水送服。重症患者于晚睡前再加服二丸。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
[0010]各味中药药理作用:
[0011]黄芪: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0012]白参:性平,味甘,气味(根)苦、微寒、无毒。白参含有裂招菌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具滋补强身的功效。气味(根)苦、微寒、无毒。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特别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丹参
[0013]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0014]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0015]制首乌:味苦、甘、涩,性温平。补益精血,养肝安神,强筋骨,固肾乌须,用于血虚而见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健忘,萎黄乏力,肝肾精血亏虚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崩带,须发早白等症。
[0016]枣仁:甘,平。入心、脾、肝、胆经。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0017]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目民,心悸怔忡,肠燥便秘等症。
[0018]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嗽痰多,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19]九节菖蒲:辛;温。归经:心;肝;脾经。功能主治: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挤癣。
[0020]川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库;湿毒疮瘍。
[0021]红花:性温,味辛。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0022]地龙:功能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1.清热息风:主治壮热惊痫,动风抽搐。
2.清肺定喘:可治肺热痰咳气喘,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3.利尿通淋: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4.通行经络: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0023]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经。功用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0024]砂仁:辛,温。入脾、胃经。功用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0025]薤白:辛苦,温。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功用主治: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治胸痹心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疖。
[0026]莪术:苦辛,温。入肝、脾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I)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块等。常配三棱。(2)消食化积:用于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常配焦 麦芽、焦槟榔。[0027]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0028]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29]北五味:酸,温。入肺、肾经。功用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0030]郁金:辛苦,凉。入心、肺、肝经。功用主治: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0031]山楂: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功用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闻血脂症。
[0032]合欢皮:甘,平。入心、肝经。功用主治: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疬,筋骨折伤。
[0033]刺五加皮:为刺五加的皮,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肝经;肾经。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0034]狗脊:苦甘,温。入肝、肾经。功用主治: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
[0035]夜交藤:甘微苦,平。入心、肝经。功用主治: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0036]桂枝: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功用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0037]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归入脾经、胃经、肺经。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38]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0039]木灵芝:甘,平。归心、肝、脾、肺、肾五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0040]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经;肾经;肺经。功能: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0041]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0042]本发明以天然的中药材为原料,各味中药药效间具有协同作用,补心气、养心阴、湿心阳、安心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治心脑血管病、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血瘀阴、动脉硬化、脑血管栓塞、半身不遂等症,本发明制成药丸,服用方便,且对身体无毒副作用。
[0043]下面结合临床试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4]1、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发明人应用本发明所制药丸观察治疗200例心脑血管患者。其中:心血管病患者112例,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者43岁,男性65人,女性57人;脑血管病患者88例,年龄最大者79岁,年龄最小者41岁,男性50人,女性38人。
[0045]2、诊断标准:
[0046]A、心血管病
[0047]心悸,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心血管疾病。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0048]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0049]紫绀,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0050]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0051 ]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0052]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
[0053]B、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0054]3、治疗方法:口服,每日早中晚饭后一小时服用,每次二丸,用白开水送服。重症患者于晚睡前再加服二丸,3个月为一疗程。
[0055]4、疗效标准:
[0056]治愈:经过2-3个疗程后,各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0057]显效:经过2-3个疗程后,各症状及临床体征减轻,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0058]无效:经过2-3个疗程后,各症状及临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改
善或加重。
[0059]5、治疗结果:对心血管病患者112例进行治疗观察,98例患者取得治愈效果,10例串者显效效果,4例患者治疗无效;对脑血管病患者88例进行治疗观察,75例患者取得治愈效果,8例患者显效效果,5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治愈率86%,总显效率9%,总无效率5%。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实施 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61]实施例
[0062]称取黄芪20、白参7、丹参20、当归10、白芍4、制首乌10、炒枣仁10、柏子仁4、远志4、九节菖蒲4、川参5、红花5、地龙5、葛根10、砂仁2、薤白2、栝楼皮4、莪术4、茯苓5、麦冬5、北五味2、郁金5、山楂5、合欢皮、刺五加皮4、狗脊10、夜交藤10、桂2枝、陈皮2、炙甘草4、木灵芝2、枸杞子10、玉竹10。实施例2
[0063]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实施例按所需重量份原料,混合,烘干,粉碎成80-120目细粉,加入与药粉重量比为1:1的炼蜜,混合均匀,制条,以5克/丸成丸,蜂蜡封存即可。
[0064]服用方法:口服,每日早中晚饭后一小时服用,每次二丸,用白开水送服。重症患者于晚睡前再加服二丸。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
[0065]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药丸,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成:黄芪20、白参7、丹参20、当归10、白芍4、制首乌10、炒枣仁10、柏子仁4、远志4、九节菖蒲.4、川参5、红花5、地龙5、葛根10、砂仁2、薤白2、栝楼皮4、莪术4、茯苓5、麦冬5、北五味2、郁金5、山楂5、合欢皮、刺五加皮4、狗脊10、夜交藤10、桂2枝、陈皮2、炙甘草4、木灵芝2、枸杞子10、玉竹10。
【文档编号】A61P9/06GK103893670SQ201210571128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药石 申请人:刘药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