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导管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20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腔导管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腹腔导管穿刺针。
背景技术
脑积水为目前神经外科常见、多发性疾病,脑室腹腔分流术已经成为其标准治疗术式。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对脑室端穿刺点的选择以侧脑室额角及枕角为主,且穿刺技术成熟,但在腹腔端的引流管置入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具备一定的普外基础。传统手术方式脑室腹腔端是在右剑突下旁正中或下腹腹直肌旁作3cm切口,在直视下置入,需开腹,相对比较复杂,有肠黏连、切口疝等开腹常见并发症发生可能。近年来,也有大量报道在腹腔镜的辅助下置入脑室腹腔管,具有微创、不需开腹、直视下置管的优点,该技术需在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医生帮助下得以完成,费用大,不易在基层医院进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腹腔导管穿刺针,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腹腔导管穿刺针,包括针管、棒芯、外管,外管前端与针管尾端固定连接,针管前端为斜面,管内装有空心棒芯,棒芯外端为钝头并露出针管端头,露出部分侧方有开孔,棒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内螺母、弹簧和压紧螺杆,在针管外还有套管,套管内径略大于针管外径,套管可在针管上滑动,套管短于针管。作为优选,套管前端为斜面。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使腹腔导管插管手术无需开刀,直接穿刺完成,具有微创、不需开腹、直视下置管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棒芯,2是开孔,3是针管,4是套管,5是外管,6是弹簧,7是内管,8是气管接口,9是压紧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腹腔导管穿刺针,包括针管3、棒芯I、外管5,外管5的前端与针管3的尾端固定连接,针管3的前端为斜面,管内装有空心的棒芯1,棒芯I的外端为钝头并露出针管3端头,露出部分侧方有开孔2,棒芯I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内管7,外管5与内管7之间设有内螺母、弹簧6和压紧螺杆9,内管7尾端有气管接口 8,在针管3外还有套管4,套管4的内径略大于针管3的外径,套管4可在针管3上滑动,套管4短于针管3,套管4前端为斜面。使用时,在气管接口 8与二氧化碳气体输送管连接,将棒芯I钝头接触腹部皮肤,适当用力刺压,棒芯I钝头受压缩入针管3,同时压紧弹簧6,与此同时,针管3的前端斜面扎进腹部,套管4也随同针管3进入腹部,当针管3进入腹腔后,棒芯I的钝头随弹簧6的回弹而自动露出针管1,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棒芯I的开孔2进入腹腔,当气体达到需要量以后,拔出针管3,留下套管4,将引流导管从套管4插入腹腔,然后抽出套管4,完成引流导管 的腹腔插入。
权利要求1.腹腔导管穿刺针,其特征是包括针管(3)、棒芯(I)、外管(5),外管(5)的前端与针管(3)的尾端固定连接,针管(3)的前端为斜面,管内装有空心的棒芯(1),棒芯(I)的外端为钝头并露出针管(3)端头,露出部分侧方有开孔(2),棒芯(I)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内管(7),外管(5)与内管(7)之间设有内螺母、弹簧(6)和压紧螺杆(9),内管(7)尾端有气管接ロ(8),在针管(3)外还有套管(4),套管(4)的内径略大于针管(3)的外径,套管(4)可在针管(3)上滑动,套管(4)短于针管(3)。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腹腔导管穿刺针,其特征是套管(4)前端为斜面。
专利摘要腹腔导管穿刺针,包括针管、棒芯、外管,外管前端与针管尾端固定连接,针管前端为斜面,管内装有空心棒芯,棒芯外端为钝头并露出针管端头,露出部分侧方有开孔,棒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内螺母、弹簧和压紧螺杆,在针管外还有套管,套管内径略大于针管外径,套管可在针管上滑动,套管短于针管,实施本实用新型,使腹腔导管插管手术无需开刀,直接穿刺完成,具有微创、不需开腹、直视下置管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2526749SQ2012202000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张孙富 申请人:张孙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