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11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骨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折融合固定,尤其适合于腕舟骨骨折复位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人体遭受伤害时常发生的情况,骨折复位固定是最常用的医学手段。手腕是人类最灵活的功能部件,腕骨是由多块不同结构的骨块结合而成,可谓结构复杂。一旦受到伤害,其复位固定要比其他部位的骨折复位难度要得多。现有技术的复位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钢板等复位固定腕骨骨折部位,由于这些器械固定对腕骨间关节部位没有加压作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给患者的功能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即能够恢复慢。而且钢板螺钉固定需要在较小的腕骨上打孔,操作复杂,增加手术创伤,影响关节功能。特别 是对于腕舟骨的固定,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对腕关节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开发一种有利于腕舟骨融合固定的装置非常必要,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最好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灵活方便,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腕舟骨骨折固定融合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融合器包括弓背和钉脚,所述的弓背与钉脚为一体式结构,弓背与钉脚之间通过固定弧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根据材料在0°C至40°C温度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按骨折固定工程学结构要求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形态,固定器在O至5摄氏度的冰盐水中,将固定器的两个钉脚展开,直接置入腕舟骨骨折两断端后,用40摄氏度的热盐水湿敷于固定器上,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板材马氏效应产生动态加压力,加压自然、柔和,使器、骨容为一体,稳固可靠。本实用新型固定弧及其特殊角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植骨、加压复位与固定,融合器直接置于皮下,无需外固定,既操作简便,又避免了感染,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图I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I之AA向视图;图3为图I之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弓背,2-钉脚,3-钉尖,4-固定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弓背I和钉脚2,所述的弓背I与钉脚2为一体式结构,弓背I与钉脚2之间通过固定弧4连接。所述的弓背I与钉脚2可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其他记忆合金材料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所述的钉脚2下端设置钉尖3。所述的钉尖3向弓背I内侧倾斜,并与钉脚2轴向呈15 35°角。图4示除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钉尖3至少一侧向弓背I外侧倾斜,并与钉脚2轴向呈15 25°角。外展式钉尖与内收式的钉尖会产生不同的收拢固定效果,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以达到最加的复位固定效果。所述的固定弧4的半径为8 25cm。所述的弓背I与钉脚2之间呈6(Γ80°角,优化为70°角。所述的钉脚2的长度为5 15 mm,优化为6 mm、8 mm、10 mm。所述的弓背I的截面宽度为I 3 mm,厚度为O. 8 2. 0mm。所述的钉尖3前端设有圆弧形钝尖,半径为f 3mm。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产生优良的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等形状恢复材料制作,使用更加简便,无需专用的施压固定工具,自然恢复形态过程中实现固定,不易造成二次损伤。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在0°C至40°C温度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利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动态加压力来复位固定腕骨,避免患者创口感染,利于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本实用新型固定弧及其特殊角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植骨复位与固定,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放入O至5 °C的冰盐水中使本实用新型固定器软化,将固定器的钉脚外展,以方便插入骨块上打好的固定孔中,固定器植入骨块后,再用40摄氏度热盐水热敷固定器,固定器形态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回复力自然将骨块聚合成一体。无需如现有技术固定器那样需要借助外力或外加部件进行锁紧固定,避免对骨部造成二次损伤而引起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本实用新型的特点I、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2、操作简便,利用材料本身的形状恢复力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施力自然、柔和。3、使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于腕舟骨等小块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亦可多个交叉组合使用,达到多角固定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包括弓背(I)和钉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背(I)与钉脚(2 )为一体式结构,弓背(I)与钉脚(2 )之间通过固定弧(4)连接。
2.—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脚(2)下端设置钉尖(3)。
3.—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尖(3)至少一侧向弓背(I)内和/或外侧倾斜,并与钉脚(2 )轴向呈15 35 °角。
4.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弧(4)的半径为8 25cm。
5.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背(I)与钉脚(2)之间呈6(Γ80°角。
6.一种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脚(2)的长度为5 15 mmη
7.—种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背(I)的截面宽度为广3 _,厚度为O. 8^2. 0_。
8.—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尖(3)前端设有圆弧形钝尖,半径为l 3mm。
9.一种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背(I)与钉脚(2)之间呈70°角。
10.一种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钉脚(2)的长度为6 10 mm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包括弓背和钉脚,所述的弓背与钉脚为一体式结构,弓背与钉脚之间通过固定弧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根据材料在0℃至40℃温度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按骨折固定工程学结构要求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形态,固定器在0至5℃的冰盐水中,将固定器的两个钉脚展开,直接置入腕舟骨骨折两断端后,用40℃的热盐水湿敷于固定器上,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板材马氏效应产生动态加压力,加压自然、柔和,使器、骨容为一体,稳固可靠。本实用新型固定弧及其特殊角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植骨、加压复位与固定,融合器直接置于皮下,无需外固定,操作简便,避免感染,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文档编号A61B17/68GK202761414SQ2012203414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徐永清, 李川, 朱跃良 申请人:徐永清, 李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