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651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颗粒剂,尤其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支气管炎与急性支气管炎两者区别较易,可根据下述三方面鉴别:1.病史:急性支气管炎一般在发病前无支气管炎的病史,即无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病史。而慢性支气管炎既往均有上述呼吸道病史。2.病程及症状: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快,开始为干咳,以后咳粘痰或脓性痰。常伴胸骨后闷胀或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多在3 5天内好转,但咳嗽、咳痰症状常持续2 3周才恢复。而慢性支气管炎则以长期、反复而逐渐加重的咳嗽为突出症状,伴有咳痰。咳痰症状与感染与否有关,时轻时重。还可伴有喘息,病程迁延。3.并发症:急性支气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而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伴有上述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受凉、吸烟及感冒常使本病诱发或加重。本病我国平均患病率为3.82%,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亦增高。北方、山区、高原、寒冷地区及厂矿、农村发病率高。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依据为:慢性咳嗽、咳痰或喘息持续2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者。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为: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2.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3.气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4.反复感染: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已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中,中国专利CN02134087.0于2003年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由观音草、黄精、百尾参、桔梗、虎耳草、枇杷叶、麻黄、桑白皮、罂粟壳组成,组方简单,效果单一,只能止咳,而不能真正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不足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具有易操作、疗效显著的特点,并且它采用地方上较为常见的中药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10-20份,桔梗3-9份,白芷3-10份,赤芍6-12份,川芎3-9份,苍耳子3-10份,防风5-10份,蒲公英10-30份,升麻3-6份,甘草2-6份,黄芪10-30份,当归6_12份,丹参9_15份,芫花(醋炙)6-12份,紫花杜鹃8-16份,白矾3-9份,僵蚕3_10份,桂枝8_16份,石决明10-30份(优选的,石决明10.5-29.5份),大丁草1-5份。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更加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12-18份,桔梗4-7份,白芷4-8份,赤芍7_10份,川芎4_6份,苍耳子5-8份,防风6-8份,蒲公英12-20份,升麻4_5份,甘草3_5份,黄芪12-28份,当归8_10份,丹参10-12份,芫花(醋炙)8-12份,紫花杜鹃10-15份,白矾4_8份,僵蚕4_9份,桂枝10-14份,石决明15-25份,大丁 草2-4份。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最佳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15份,桔梗6份,白芷6份,赤芍8份,川芎5份,苍耳子6份,防风7份,蒲公英15份,升麻4.5份,甘草4份,黄芪15份,当归9份,丹参11份,芫花(醋炙)10份,紫花杜鹃12份,白矾5份,僵蚕5份,桂枝12份,石决明20份,大丁草3份。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60-12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90-100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芎、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0-30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0.5-1.5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①过80-100目筛(优选过90目筛)。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②92-98目筛(优选过95目筛)。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④静置22-28小时(优选静置26小时)。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⑤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0.8-1.2倍(优选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1.0倍)。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中药颗粒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每日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该中药颗粒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不仅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还能够根治慢性支气管炎之症,对于久病而致精神萎靡,神情疲乏者有良好的调治作用。本发明多选用地方常见药材,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金银花: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的功效,用于邪热壅阻,胃气不和,发热烦躁。桔梗:味苦、辛,性微温。有祛痰止咳,宣肺排脓,利五脏,补气血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胸满胁痛。白芷:味辛,性温。为解表,祛风药。有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疼,鼻塞,鼻渊。赤芍:味酸、苦,性凉。有散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腹痛,胁痛,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川芎: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血瘀气滞痛症,头疼之症。苍耳子:味甘,性温,有小毒。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用于鼻渊,风寒头痛。

防风:味辛,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头疼,咽喉肿痛。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之症。黄芪:味甘,性微温。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血虚萎黄,慢性支气管炎。当归:味甘,性温。为补血、止痛药。有补血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血虚诸症。丹参:味苦,性微寒。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心烦不眠,胸肋胁痛。芫花(醋炙):味苦、辛,性温。有污水逐饮,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痰饮积聚,气逆喘咳。紫花杜鹃:为杜鹃花科植物,主产广东高要、封开等县。又名:紫花杜鹃、假吊钟(广东),土牡丹花(广西),玛丽杜鹃,有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气管炎。白矾:味酸,性寒。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祛除风痰,用于湿疹,鼻衄。僵蚕:味咸,性平。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桂枝:味辛、甘,性温。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平冲降气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水肿,痰饮。石决明:又名鳆鱼甲、千里光、鲍鱼壳,为鲍科鲍属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白鲍等的贝壳。味咸,性寒。有保肝、扩张气管、中和胃酸、明目去翳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视物昏花,青盲雀目。大丁草:又名烧金草、小火草、臁草,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的全草。味苦,性寒。有抗菌、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热淋,风湿关节痛等。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基于中医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原理。选用的药材均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针对慢性支气管炎辨证施治,属于标本兼治的组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极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实施例1金银花10克,桔梗3克,白芷3克,赤芍6克,川芎3克,苍耳子3克,防风5克,蒲公英10克,升麻3克,甘草2克,黄芪10克,当归6克,丹参9克,芫花(醋炙)6克,紫花杜鹃8克,白矾3克,僵蚕3克,桂枝8克,石决明10克,大丁草I克。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6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90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弯、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0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0.5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实施例2金银花12克,桔梗4克,白芷4克,赤芍7克,川芎4克,苍耳子5克,防风6克,蒲公英12克,升麻4克,甘草3克,黄芪12克,当归8克,丹参10克,芫花(醋炙)8克,紫花杜鹃10克,白矾4克,僵蚕4克,桂枝10克,石决明15克,大丁草2克。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8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92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弯、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0.8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 ;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实施例3金银花18克,桔梗7克,白芷8克,赤芍10克,川芎6克,苍耳子8克,防风8克,蒲公英20克,升麻5克,甘草5克,黄芪28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芫花(醋炙)12克,紫花杜鹃15克,白矾8克,僵蚕9克,桂枝14克,石决明25克,大丁草4克。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10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98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芎、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1.2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实施例4金银花20克,桔梗9克,白芷10克,赤芍12克,川弯9克,苍耳子10克,防风10克,蒲公英30克,升麻6克,甘草6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芫花(醋炙)12克,紫花杜鹃16克,白矾9克,僵蚕10克,桂枝16克,石决明30克,大丁草5克。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12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100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弯、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1.5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实施例5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金银花15克,桔梗6克,白芷6克,赤芍8克,川芎5克,苍耳子6克,防风7克,蒲公英15克,升麻4.5克,甘草4克,黄芪15克,当归9克,丹参11克,芫花(醋炙)10克,紫花杜鹃12克,白矾5克,僵蚕5克,桂枝12克,石决明20克,大丁草3克。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9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95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弯、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6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1.0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中药颗粒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每日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典型病例一乔XX,男,51岁,山东 省德州市齐河县。症状:患者2年前某次感冒发热后开始出现咳嗽不止的症状,当时患者并未在意,但从此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为脓痰,反复加重,经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多方求医都无法根治。病龄:3年。来诊时间:2011年6月19日。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每日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使用5天,咳嗽症状明显减轻;使用20天,多痰症状减轻;使用I个半月,咳嗽时已经很少见痰症;使用2个月,各项不适症状消失,病愈,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期间无副作用出现。典型病例一乔XX,男,51岁,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症状:患者2年前某次感冒发热后开始出现咳嗽不止的症状,当时患者并未在意,但从此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为脓痰,反复加重,经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多方求医都无法根治。病龄:3年。来诊时间:2011年6月19日。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每日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使用5天,咳嗽症状明显减轻;使用20天,多痰症状减轻;使用I个半月,咳嗽时已经很少见痰症;使用2个月,各项不适症状消失,病愈,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期间无副作用出现。典型病例二江XX,男,46岁,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症状:患者幼时着凉,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多方求医没有办法根治,终日咳嗽不止,到秋天天气转凉时还伴有气喘,及黄绿浓痰,吃消炎药、阿莫西林已产生抗药性,感冒的时候,还会头晕,鼻腔里有胀痛感。病龄:6年。来诊时间:2010年11月23日。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每日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使用7天,咳嗽时浓痰减少;使用25天,气喘症状消失,咳嗽减轻;使用2个月,咳嗽时已经没有了带痰症状;使用2个半月,咳嗽症状消失;后又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巩固10天,停药至今无复发。典型病例三任XX,女,43岁,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症状: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每日咳嗽不止,且晨起时伴有气喘症状,每到秋冬季症状会加重,服用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基本上都没停过,服过之后咳嗽症状会稍有减轻,却一直没能根治。病龄:12年。来诊时间:2011年7月18日。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每日两次,子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使用12天,晨起气喘症状明显减轻;使用20天,晨起气喘症状消失,咳嗽不止症状有明显缓解;使用2个月,除晨起时偶尔仍有咳嗽症状,其它不适症状均消失;使用3个半月,咳嗽症状消失,病愈,后又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巩固I个月,停药后无复发。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期间无副作用出现。实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5)的效果,我们抽取了 300名患者进行了药物的实验,平均分为三组,每组100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实施例5所得中药颗粒齐U,对照组服用其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与西药药品。入选标准:经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龄5-10年,有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一项或多项。使用方法为: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每日两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取12g,用开水冲服。疗效情况判定标准(以服用2个月的数据进行对比):1、治愈。服用药物2个月,不适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服用药物2个月,不适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3、无效。服用药物2个月,不适症状无变化。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和数理分析。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10-20份,桔梗3-9份,白芷3-10份,赤芍6-12份,川芎3_9份,苍耳子3_10份,防风5-10份,蒲公英10-30份,升麻3-6份,甘草2-6份,黄芪10-30份,当归6_12份,丹参9-15份,芫花(醋炙)6-12份,紫花杜鹃8-16份,白矾3_9份,僵蚕3_10份,桂枝8_16份,石决明10-30份,大丁草1-5份。
2.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12-18份,桔梗4-7份,白芷4-8份,赤芍7_10份,川芎4_6份,苍耳子5_8份,防风6-8份,蒲公英12-20份,升麻4-5份,甘草3_5份,黄芪12-28份,当归8_10份,丹参10-12份,芫花(醋炙)8-12份,紫花杜鹃10-15份,白矾4_8份,僵蚕4_9份,桂枝10-14份,石决明15-25份,大丁草2-4份。
3.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15份,桔梗6份,白芷6份,赤芍8份,川芎5份,苍耳子6份,防风7份,蒲公英15份,升麻4.5份,甘草4份,黄芪15份,当归9份,丹参11份,芫花(醋炙)10份,紫花杜鹃12份,白矾5份,僵蚕5份,桂枝12份,石决明20份,大丁草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①取白矾和僵蚕粉碎,过60-120目筛,将石决明置于小火上,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然后研磨备用; ②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至室温,碾去刺,90-100目筛筛净,制成炒苍耳子; ③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至室温,制成炒防风; ④将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芎、炒苍耳子、炒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醋炙芫花、紫花杜鹃、桂枝、石决明粉末和大丁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0-30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放冷; ⑤将步骤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0.5-1.5倍,静置30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 ; ⑥向步骤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还加入适量淀粉,干燥,制成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过80-100目筛(优选过90目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92-98目筛(优选过95目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静置22-28小时(优选静置.26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0.8-1.2倍(优选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1.0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剂,主要由金银花,桔梗,白芷,赤芍,川芎,苍耳子,防风,蒲公英,升麻,甘草,黄芪,当归,丹参,芫花(醋炙),紫花杜鹃,白矾,僵蚕,桂枝,石决明,大丁草组成,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各项不适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142763SQ20131009293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陈鸿雁 申请人:陈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