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文档序号:127000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具体包括:(1)一般治疗;(2)西药治疗:控制血糖、血压,控制血糖采用格列喹酮片;重症者配合使用胰岛素治疗;降低血压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低蛋白血症、少尿及严重水肿的给予白蛋白静脉点滴,并采用平衡液治疗。(3)中药治疗方法:采用人参2~5份,灵芝3~5份,黄芪2~5份,酒大黄4~8份,山药6~9?份,山茱萸3~5份,生地4~8份,水蛭1~3份,红花3~5份,丹参5~8份,土茯苓10~20份,泽泻2~6份,甘草1~4份,混合制成中药汤药,使用时水煎服。上述中药配方有益气补肾、祛毒利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该组合治疗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属于中西结合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遗传因素,另一个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方面,I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I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I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0003]一般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I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体重会逐渐下降。
[0004]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一般需要从以下方面予以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水平,尿糖检查仍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l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I~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病人,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I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I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I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I型糖尿病的意义。(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0005]一般而言,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I).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 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闻,晚期低下。 [0006]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般常见的方法有: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I)口服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这些药物的服用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无痛苦,不易反弹。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治疗方法:
(O 一般治疗: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劳逸结合,控制饮食,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
[0010](2)西药治疗方法:控制血糖、血压,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糖采用格列喹酮片20mg~SOmg/次,2次/d ;重症者配合使用胰岛素治疗;降低血压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2~4次/d ;低蛋白血症、少尿及严重水肿的给予白蛋白静脉点滴,并采用平衡液治疗。
[0011](3)中药治疗方法:采用人参2~5份,灵芝3~5份,黄芪2~5份,酒大黄4~8份,山药6~9 份,山茱萸3~5份,生地4~8份,水蛭I~3份,红花3~5份,丹参5~8份,土获茶10~20份,泽湾2~6份,甘草I~4份。混合,制备成中药汤药,采用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0012]上述治疗过程为I~3个月,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血糖、尿糖、血尿素氮、血肌昔、血楽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综合评定疗效。
[0013]糖尿病肾病是指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约占糖尿病人的30%~40%。由于缺乏理想的防治措施,临床上一旦常规检出尿蛋白,其肾功能损害即以一定的速度发展。因此在临床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和肌苷,延缓肾功能衰竭速度,推迟终末肾的到来,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
[0014]由于治疗措施不当,可造成一时性的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氮质血症等。此期当以西药治疗为主,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补充电解质液纠正酸中毒,利尿降低水肿及尿素氮,并采用降压、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措施控制病情。纳食后可加服中药治疗。
[0015]中医认为,气阴两虚、肝肾两亏、瘀血内阻、虚实夹杂是该病的病理特点。上述中药配方中,人参、黄芪可大补元气,强壮人体,降低升高的血糖,降低高脂血症,提高造血功能,促进血浆蛋白的合成作用,是重要的补虚药物;灵芝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且可双向调节血糖,即可保护低血糖,又可降低高血糖;药方中黄芪、人参、山药健脾益肾,是常用治疗消渴病有效的降血糖药;山茱萸、生地都有补肾降糖作用;水蛭、红花、丹参、酒大黄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酒大黄还有降尿素氮、降血脂、降血粘度作用;泽泻,土茯苓利湿清热作用,土茯苓有降低尿素氮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0016]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病情发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糖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上述中药配方有益气补肾、祛毒利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本发明中采用常用的西药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同时应用中药提高病人体质,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特别是活血化瘀药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作用,对合并有心、脑、肾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者有利,针对患者治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0018]实施例1:临床资料:选择住院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在45岁~78岁之间。全部病例符合WHO II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有6年以上糖尿病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浮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血流变检查呈高粘质血
症。
[0019]针对上述病例,采用下述治疗方法:
(O 一般治疗: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劳逸结合,控制饮食,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
[0020](2)西药治疗方法:控制血糖、血压,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糖采用格列喹酮片30mg~50mg/次,2次/d ;重症者配合使用胰岛素治疗;降低血压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2~4次/d ;低蛋白血症、少尿及严重水肿的给予白蛋白静脉点滴,并采用平衡液治疗。
[0021](3)中药治疗方法:采用人参2~5份,灵芝3~5份,黄芪2~5份,酒大黄4~8份,山药6~9 份,山茱萸3~5份,生地4~8份,水蛭I~3份,红花3~5份,丹参5~8份,土获茶10~20份,泽湾2~6份,甘草I~4份。混合,制备成中药汤药,采用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0022]上述治疗过程为2月后,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血糖、尿糖、血尿素氮、血肌苷、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综合评定疗效。具体如下:8例具有明显效果: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糖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血尿素氮、血肌苷、血浆蛋白、血脂恢复至正常;5例好转:水肿减轻,血压接近正常,自觉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稳定在一定水平;5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医学检查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72.2%。
[0023]实施例2:典型病例:李某,女,58岁。患者以水肿、纳呆月余,尿潴留24小时收住院治疗。患糖尿病史15年,诊为II型糖尿病,曾用过优降糖、二甲双胍、达美康等。由于用药、饮食不规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治疗初期,周身颜面浮肿,胸闷欲呕,大便燥结,尿潴留24小时以上,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口干,舌淡黯,有瘀斑,脉细数。查体数据为:T37.2°C, P106次/分钟,R21次/分钟,BP22/14kPa。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色素12g/L,血糖11.2mmol/L,血尿素氮33mmol/L,血肌苷515 μ mol/L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中医诊断为消渴、水肿、虚劳;西医诊断为II型糖尿病。
[0024]针对上述病例,采用下列治疗方法:入院治疗时,病情急重,立即给予导尿,并保留尿管,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降低尿素氮,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氯化钾等静脉点滴,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给氨苄青霉素控制感染。同时将人参6克、灵芝9克、黄芪9克、酒大黄12克、山药15克、山茱萸9克、生地15克、水蛭2克、红花9克、丹参12克、土茯苓30克、泽泻9克、甘草4克,混合,制备成中药汤药,采用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20天后,患者水肿消退,纳食好转,二便正常,血压稳定在19/llkPa,血糖7.5mmol/L,尿蛋白(+),血尿素氮8.3mmol/L,血肌苷210 μ mol/L,自觉症状良好。出院在门诊服中药及格列喹酮片等继续治疗。
[0025]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劳逸结合,控制饮食,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 (2)西药治疗方法:控制血糖、血压,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糖采用格列喹酮片20mg~SOmg/次,2次/d ;重症者配合使用胰岛素治疗;降低血压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2~4次/d;低蛋白血症、少尿及严重水肿的给予白蛋白静脉点滴,并采用平衡液治疗; (3)中药治疗方法:采用人参2~5份,灵芝3~5份,黄芪2~5份,酒大黄4~8份,山药6~9份,山茱萸3~5份,生地4~8 份,水蛭I~3份,红花3~5份,丹参5~8份,土获茶10~20份,泽湾2~6份,甘草I~4份,混合,制备成中药汤药,采用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上述治疗过程为I~3个月,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血糖、尿糖、血尿素氮、血肌苷、血楽.白蛋白等临床指 标,综合评定疗效。
【文档编号】A61K38/38GK103550227SQ201310591431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李文芝, 邹士宗 申请人:李文芝, 邹士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