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仪屏蔽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125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Ct扫描仪屏蔽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包括X光管金属筒、金属板、扫描孔金属筒,其中:所述X光管金属筒固定在CT扫描仪的X光管上,其在面向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所述金属板放置于CT扫描仪的探测器背后,用于吸收未被探测器所吸收的X光子;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安装在CT扫描仪的扫描孔内,且在CT扫描仪的探测器对应处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自我屏蔽的CT扫描仪。本发明CT扫描仪屏蔽装置及能够自我屏蔽的CT扫描仪更加小型化和便捷化,且漏出来的X光子很少,不用局限在屏蔽房使用。
【专利说明】CT扫描仪屏蔽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在CT扫描过程中,有大量的X光子通过散射和透射的方式进入周围环境中,增加环境的辐射本底,影响CT扫描仪周围人员的健康。
[0003]为了避免这些散射和透射X光子对周围环境人员的伤害,大型固定CT扫描仪一般安装在屏蔽房内,屏蔽房的墙壁含有大量屏蔽吸收材料,可以有效防止X光子从扫描房间透射出来。
[0004]随着CT扫描仪不断小型化,有些CT扫描仪需要推出CT室的屏蔽房,在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甚至普通病房使用,实现床旁扫描。这时,旧有方案就不能满足对X光子的屏蔽防护需求了。
[0005]目前,全球首家推出移动CT扫描仪的美国Neurologica公司采用的方案是在扫描仪挂上铅帘。然而,在需要防护的空间立体角不变的情况下,离X光子来源的地方越远,需要的屏蔽材料就越多,这样整机的重量就越大,不利于便携和移动。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
[0007]本发明`提供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包括X光管金属筒、金属板、扫描孔金属筒,其中:所述X光管金属筒套在CT扫描仪的X光管上,其在面向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所述金属板放置于CT扫描仪的探测器背后,用于吸收未被探测器所吸收的X光子;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安装在CT扫描仪的扫描孔内,且在CT扫描仪的探测器对应处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
[0008]优选的,所述X光管金属筒为重金属制作的金属筒。
[0009]优选的,所述X光管金属筒厚度为I~5毫米。
[0010]优选的,所述扫描孔金属筒为重金属制作的金属筒。
[0011]优选的,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厚度为I~5毫米。
[0012]优选的,所述扫描孔金属筒既可以固定在扫描孔外壳上,也可以固定在转盘上。
[0013]优选的,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还包括屏蔽玻璃,所述屏蔽玻璃安装在CT扫描仪扫描孔与入口相对的一端,且所述屏蔽玻璃是活动的。
[0014]优选的,所述屏蔽玻璃在不需要人体穿过整个扫描孔时是封闭的;所述屏蔽玻璃在需要人体穿过扫描孔时是打开的。
[0015]优选的,所述屏蔽玻璃为含有重金属的玻璃。
[0016]优选的,在不考虑透光性的情况下所述屏蔽玻璃可以用重金属板替代。
[00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自我屏蔽的CT扫描仪,包括用于发出X光子的X光管、接收X光子的探测器、扫描孔,该CT扫描仪还包括X光管金属筒、金属板,其中:所述X光管金属筒套在CT扫描仪的X光管上,其在面向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所述金属板放置于CT扫描仪的探测器背后,用于吸收未被探测器所吸收的X光子;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安装在CT扫描仪的扫描孔内,且在CT扫描仪的探测器对应处开有与探测器宽度相同的狭缝,以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
[0018]优选的,该CT扫描仪还包括屏蔽玻璃,所述屏蔽玻璃安装在CT扫描仪扫描孔与入口相对的一端,且所述屏蔽玻璃是活动的。
[0019]本发明使用的屏蔽材料很少,整机重量增加不多,更加小型化和便捷化,且漏出来的X光子很少,不用局限在屏蔽房使用,能够应用在比如,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救护车、舰船等场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CT扫描仪屏蔽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CT扫描仪屏蔽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CT扫描仪屏蔽装置,包括:X光管金属筒10、金属板20、扫描孔金属筒30以及屏蔽玻璃40。
[0025]其中,所述X光管金属筒10套在CT扫描仪的X光管上,在面向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一个狭缝。所述狭缝用于X光子的出射,实现CT成像。所述X光管金属筒10为重金属制作的金属筒,比如铅筒、钨合金筒,厚度一般为I~5毫米。
[0026]所述金属板20放置于CT扫描仪的探测器背后,用于吸收未被探测器全部吸收的X光子。所述金属板20为重金属制作的金属板,比如钨合金板、铅板等,厚度一般为I~5毫米。
[0027]所述扫描孔金属筒30安装在CT扫描仪的扫描孔内,用于吸收散射的X光子。所述扫描孔金属筒30在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所述狭缝与该CT扫描仪的探测器宽度相同。所述扫描孔金属筒30为重金属比如钨合金板、铅板等制作的金属套,厚度一般为I~5毫米。所述扫描孔金属筒30既可以固定在扫描孔外壳上,也可以固定在转盘上。固定在扫描孔外壳上的扫描孔金属筒30—直处于静止状态,固定在转盘上的扫描孔金属筒30在工作时随转盘一起旋转。
[0028]所述屏蔽玻璃40安装在CT扫描仪扫描孔与入口相对的一端,用于吸收散射X光子。所述屏蔽玻璃40是活动的:在仅做头部CT扫描,也即不需要人体穿过整个扫描孔时,所述屏蔽玻璃40是封闭的;在需要人体穿过扫描孔时,如扫描躯干、四肢时,所述屏蔽玻璃40是打开的。所述屏蔽玻璃40为含有重金属的玻璃,比如铅玻璃,该屏蔽玻璃40具有透光性,能够提高病人扫描时的舒适性。在不考虑透光性的情况下,所述屏蔽玻璃40也可以用
重金属板替代。
[0029]在辐射防护方面,对于同样能量的X射线,需要的屏蔽材料的厚度是一样的。由于射线源近似像个点源,为了屏蔽一定大小空间立体角范围内的X射线,离X射线源越近,需要的屏蔽材料的面积就越小;离乂射线源越远,需要的屏蔽材料的面积就越大。面积乘以厚度,再乘以屏蔽材料的密度,这就是整个屏蔽材料的重量。为了尽量减少所用屏蔽材料的重量,本发明让屏蔽材料尽量接近散射X射线的来源处,以节省材料的使用(一般的大型CT扫描仪及屏蔽装置重量在2000kg左右,同类移动CT扫描仪及屏蔽装置的重量在400kg左右,而本发明可以将重量控制在300kg以内)。
[0030]虽然本发明参照当前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 内,所做的任何修饰、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X光管金属筒、金属板、扫描孔金属筒,其中: 所述X光管金属筒固定在CT扫描仪的X光管上,其在面向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 所述金属板放置于CT扫描仪的探测器背后,用于吸收未被探测器所吸收的X光子; 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安装在CT扫描仪的扫描孔内,且在CT扫描仪的探测器对应处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管金属筒为重金属制作的金属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管金属筒厚度为I~5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孔金属筒为重金属制作的金属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厚度为I~5晕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孔金属筒既可以固定在扫描孔外壳上,也可以固定在转盘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玻璃,所述屏蔽玻璃安装在CT扫描仪扫描孔与入口相对的一端,且所述屏蔽玻璃是活动的:所述屏蔽玻璃在不需要人体穿过整个扫描孔时是封闭的;所述屏蔽玻璃在需要人体穿过扫描孔时是打开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T扫描仪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玻璃为含有重金属的玻璃。
9.一种能够自我屏蔽的CT扫描仪,包括用于发出X光子的X光管、接收X光子的探测器、扫描孔及转盘,其特征在于,该CT扫描仪还包括X光管金属筒、金属板、扫描孔金属筒,其中: 所述X光管金属筒套在CT扫描仪的X光管上,其在面向CT扫描仪的探测器方向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 所述金属板放置于CT扫描仪的探测器背后,用于吸收未被探测器所吸收的X光子; 所述扫描孔金属筒安装在CT扫描仪的扫描孔内,且在CT扫描仪的探测器对应处开有便于成像X光子通过的狭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CT扫描仪,其特征在于,该CT扫描仪还包括屏蔽玻璃,所述屏蔽玻璃安装在CT扫描仪扫描孔与入口相对的一端,且所述屏蔽玻璃是活动的。
【文档编号】A61B6/10GK103598895SQ20131062430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代秋声, 徐如祥, 徐品, 高飞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