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27388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在注射溶栓药物之前,在人体外对溶栓药物进行无空化超声处理。对被注射的溶栓药物在人体外进行超声预处理,或在注射溶栓药物后,在人体易加超声的部位施加非聚焦低功率高频超声波,以减少药物分子间的平均引力、提高其在血栓微小缝隙中的渗透能力。本发明可无需使用超声对血栓部位进行直接照射,大大简化超声血栓分解治疗方法;可无需使用微气泡,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栓药物的使用方法,属于医学超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临床医学试验表明:把聚焦超声照射到血栓发生部位,同时利用注射入血管的微气泡和/或溶栓药物,能加速血栓的分解、明显提高中风病人的康复几率【I】。现有的超声技术中或借助于声空化现象去除血栓纤维蛋白【2-3】,或利用微气泡扩大血栓纤维蛋白中的微小缝隙进而促使血栓的瓦解【4】。现有的超声血栓分解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如何用简单方便的方法将超声聚焦到血栓发生部位;如何控制好声空化效应防止出血并发症
坐寸ο
[0003]参考文献:
【I】 Stephen Meairsj Angelika Alonso, Michael G.Hennericij Progress insonothromboly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troke, pp.1706—1710, June 2012.【2】 Yannick Bohrenj Emmanuel Gaud, Marcel Arditij Thierry BettingerjFrancois Tranquartj and Feng Yanj In vitro sonothrombolysis of Human bloodclots with BR38 Microbubbles,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rapeuticultrasound, AIP conference Proc.1503,244-249,2012.【3】 H.L Weiss, P.Selvarajj K.0kitaj Y.Matsumotoj A.Voiej T.HoelscherjA.J.Szerij Mechanical clot damage from cavitation during sonothrombolysis, J.Acous.Soc.Am.133(5),pp.3159-3175,May 2013.【4】Christopher Acconciaj Ben Y.C.Leung, Kullervo Hynynenj and DavisE.Goertzj Interactions· between ultrasound stimulated microbubbles and fibrinclot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3,053701,2013.【5】Junhui Huj Chin Lee Tan, Wenyao Huj “Ultrasonic microfluidictransportation based on a twisted bundle of thin metal wires,,, Sensors andActuators A , 135, pp.811-817, April 2007.[6] Junhui Huj Ning Li, Jinjuan Zhou, “Controlled adsorption of dropletsonto ant1-nodes of an ultrasonically vibrating needle,,,Journal of AppliedPhysics, vol.110,054901,Sept.2011。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简单、安全、无声空化效应的超声辅助血栓分解方法。
[0005]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在注射溶栓药物之前,在人体外对溶栓药物进行无空化超声处理。提高其在血栓纤维蛋白网结构中的渗透扩散能力。
[0006]优选地:对溶栓药物进行无空化超声处理的同时,将其保温在37° C。以提高其在血栓纤维蛋白网结构中的渗透扩散能力。[0007]优选地:在注射溶栓药物后,对人体易施加超声的部位,施加非聚焦超声波。提高溶栓药物在血栓纤维蛋白网结构中的渗透扩散能力。这些易施加超声的部位如四肢和臀部不一定是血栓的发生部位,也就是说可以在发生血栓的部位施加超声波,也可以在没有发生血栓的部位施加超声波,二者可以达到相近的结果。
[0008]优选地:所施加的非聚焦超声波为低功率高频超声波。
[0009]优选地:易施加超声的部位为脚或小腿。
[0010]优选地:易施加超声的部位为臀部。
[0011]有益效果:对被注射的溶栓药物在人体外进行超声预处理,或在注射溶栓药物后,在人体易加超声的部位施加非聚焦低功率高频超声波,以减少药物分子间的平均引力、提高其在血栓微小缝隙中的渗透能力。本发明可无需使用超声对血栓部位进行直接照射,大大简化超声血栓分解治疗方法;可无需使用微气泡,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非聚焦低功率高频超声对人体易施加超声部位的血管中的溶栓药物进行处理。
[0013]附图标记名称如下: 1、非聚焦低功率高频超声;2、人体表面;3、血管;4、血栓;5、溶栓药物向血栓纤维蛋白网的渗透;6、血液和溶栓药物的流动;7、血管壁;8、易施加超声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在人体外,对溶栓药物进行无空化超声处理(把装有液体溶栓药物的瓶子放入超声水槽中,并控制超声剂量、使得溶栓药物中不发生声空化或产生微气泡。),随后将其注射入患者(中风病人)的血管3内,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血栓4部位,并渗入血栓4的纤维蛋白网内。在现有的血栓分解技术中,溶栓药物在注射前,不经超声处理。本方法所带来的优点包括:与使用未经超声处理的溶栓药物的使用方法相t匕,能提高溶栓药物在血栓4的纤维蛋白网结构中的渗透扩散能力;可无需使用超声对血栓部位进行照射,大大简化超声血栓分解治疗方法并减少所需设备;可无需使用微气泡,减少因声空化效应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几率。
[0015]本发明提出另外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其内容是:在注射溶栓药物后,由于溶栓药物随血液的流动而扩散到人体的全身,因此在人体多处易加超声的部位8如四肢和臀部,施加非聚焦低功率高频超声波1,使溶栓药物在非血栓部位受到超声处理,经过超声处理后的溶栓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血栓4部位,并渗入血栓4的纤维蛋白网内。采用这种方法提高了接受超声辐射药物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溶栓药物的有效性。而施加超声的部位不一定是血栓4的发生部位,也就是说可以是血栓4发生的部位,也可以不是血栓4发生的部位。相对于大脑等接受超声辐射比较麻烦的部位,超声辐射可以施加在比较容易接受超声辐射的部位(如四肢和臀部)。在现有的血栓分解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把超声聚焦到血栓4的发生部位,实现对溶栓药物进行超声处理,所接受超声辐射的药物数量较少。而本方法能有效增加接受超声辐射药物的数量,大大提高溶栓药物在血栓4的纤维蛋白网结构中的渗透扩散能力。本方法所带来的优点还包括:可无需使用超声对血栓4部位进行照射,大大简化超声血栓4分解治疗方法并减少所需设备;可无需使用微气泡,减少因超声空化效应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几率。
[0016]上述方法的原理如下:在被超声波辐射的液体中,压力为液体的静压力加上超声声压;超声声压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正半周声压为正,在负半周声压为负;因而在负半周血液的压力要比静压力低,在正半周液体的压力要比静压力高;负半周的较低压力使得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加,分子间的平均引力变小。正半周的较高压力会使得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少,但由于分子间的排斥力,分子间的平均引力在正半周变化不大。因而,总体上超声波能使得液体分子之间的平均引力变弱,进而提高液体的毛细渗透能力【5,6】。物理实验已表明:在关掉超声以后,这一效应还会在液体中存在一段时间。因而,可先对溶栓药物在体外或体内非血栓部位(易施加超声部位8)进行非空化超声处理,再利用血液循环将受过声处理的溶栓药物输送到血栓4部位,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减少,受过超声处理的注射用溶栓药物比未受过超声处理的注射用溶栓药物更能借助于毛细效应渗入血栓4的纤维蛋白网中,加速血栓的分解。 [0017]在注射用溶栓药物的体外超声处理过程中,适当提高注射用溶栓药物的温度能进一步减少药物分子之间以及药物分子和血液分子之间的平均引力,使得注射用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毛细渗透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超声处理溶栓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射溶栓药物之前,在人体外对溶栓药物进行无空化超声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溶栓药物进行无空化超声处理的同时,将其保温在37° 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射溶栓药物后,对人体易施加超声的部位,施加非聚焦超声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非聚焦超声波为低功率高频超声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易施加超声的部位为脚或小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易施加超声的部位为臀部。
【文档编号】A61N7/00GK103706047SQ20131069146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胡俊辉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