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高浓度臭氧水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臭氧技术已经广泛用于食品、环保、工业污染治理、供水、医疗等多种领域,尤其在医疗领域利用臭氧治疗妇科炎症、皮肤病、胃肠道疾病等得到了一定的推广。现在用于临床医疗的臭氧大都是少量臭氧气体进入肠道,不能起到清洁祛除病原体的目的,同时,目前用于胃肠道清洁灌洗的治疗设备大多是需要病人上卫生间排泄污物,多次灌洗又需要多次插管,容易导致病人肛门粘膜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广泛利用高浓度臭氧水对胃肠病的灌洗治疗,且避免多次灌洗导致病人需要上厕所排泄污物,简化治疗过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一次插管进行反复灌洗治疗的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以上技术目的: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包括臭氧水输出装置1、三通治疗头4和废液回收桶7,所述三通治疗头4的一个通口通过臭氧水导管2与所述臭氧水输出装置I连通,另一个通口通过废液回收导管5与废液回收桶7连通,最后一个通口为进入患者体内的治疗通孔;所述废液回收桶7通过负压导管10与负压泵1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臭氧水导管2上设有臭氧水导管控制阀3。在本实用新型中,废液回收导管5上设有废液回收控制阀6。在本实用新型中,负压导管10上设有负压控制阀9。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废液回收桶7的底部设有废液排放导管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效利用即时生成的高浓度臭氧水对胃肠道进行反复灌洗治疗,病人无需上卫生间自行排泄,并且采用负压泵,克服了引流污物残渣容易导致三通治疗头堵塞而导致引流不畅的难题,大大的提高了对胃肠道疾病进行灌洗治疗的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三通治疗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_臭氧水输出装置,2-臭氧水导管,3-臭氧水导管控制阀,4-三通治疗头,5-废液回收导 管,6-废液回收控制阀,7-废液回收桶,8-废液排放导管,9-负压控制阀,10-负压导管,11-负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包括臭氧水输出装置
1、三通治疗头4和废液回收桶7,三通治疗头4的a 口通过臭氧水导管2与臭氧水输出装置I连通,b 口通过废液回收导管5与废液回收桶7连通,c 口为进入患者体内的治疗通孔;废液回收桶7通过负压导管10与负压泵11连通,废液回收桶7的底部设有废液排放导管8。在臭氧水导管2上设有臭氧水导管控制阀3,废液回收导管5上设有废液回收控制阀6,负压导管10上设有负压控制阀9。本实用新型将臭氧水输出装置I和废液回收桶7通过三通治疗头4连通,治疗时,将废液回收控制阀6关闭,打开臭氧水导管控制阀3,将即时生成的高浓度臭氧水通过三通治疗头的a 口输送至病人体内胃肠道内进行灌洗治疗;灌洗完成后,关闭臭氧水导管控制阀3,打开废液回收控制阀6和负压控制阀9,负压泵11产生的负压将病人体内胃肠道内的废液从三通治疗头b 口抽吸到废液回收桶7内即完成一次灌洗过程,如需进行多次灌洗治疗,则只需关闭废液回收控制阀6和负压控制阀9,重新打开臭氧水导管控制阀3进行第二次灌洗。
权利要求1.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水输出装置(I)、三通治疗头(4)和废液回收桶(7),所述三通治疗头(4)的一个通口通过臭氧水导管(2)与所述臭氧水输出装置(I)连通,另一个通口通过废液回收导管(5)与废液回收桶(7)连通,最后一个通口为进入患者体内的治疗通孔;所述废液回收桶(7)通过负压导管(10)与负压泵(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臭氧水导管(2 )上设有臭氧水导管控制阀(3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液回收导管(5)上设有废液回收控制阀(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导管(10)上设有负压控制阀(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废液回收桶(7)的底部设有废液排放导管(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臭氧水胃肠道疾病治疗装置,包括臭氧水输出装置、三通治疗头和废液回收桶,三通治疗头的一个通口通过臭氧水导管与所述臭氧水输出装置连通,另一个通口通过废液回收导管与废液回收桶连通,最后一个通口为进入患者体内的治疗通孔;废液回收桶通过负压导管与负压泵连通。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即时生成的高浓度臭氧水对胃肠道进行反复灌洗治疗,病人无需上卫生间自行排泄,采用负压泵,克服了引流污物残渣容易导致三通治疗头堵塞而导致引流不畅的难题,大大的提高了对胃肠道疾病进行灌洗治疗的效率。
文档编号A61M3/02GK203017469SQ2013200024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汤鉴 申请人:汤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