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22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属于医疗器械 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椎弓根螺钉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退行 性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畸形、骨转移瘤、脊柱失稳等疾患的手术治疗。目前, 椎弓根螺钉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固定器械之一,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主要 有:1、经后路正中切开置钉术,其为传统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为大多数临床医师 广泛接受,其主要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椎弓根进针点暴露困难,出血较多,术后病人恢复 时间较长,多合并最长肌和多裂肌的萎缩,韧带破坏致不稳定,远期部分患者留有腰痛。2、 脊柱微创技术,即后路通道辅助下微创置钉技术,其借助医学影像、辅助通道扩张及显微内 窥镜等特殊手术器械和仪器进行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操作,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较传统方法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降低术后腰背部疼痛 的发生率。但目前从其实用新型,临床应用至今快30年,因为其配套器械的价格昂贵及学 习曲线相对平缓,其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国内目前仅限于三级医院脊柱外 科开展。[0003]目前临床需要一种和微创一样手术切口短、创伤更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但 价格便宜,简单有效,容易掌握的新的微创技术。实用新型人对传统的脊柱后路微创技术进 行了改良,重新设计了 一套简单方便,更容易掌握,创伤较传统微创更小的手术方式和手术 器械,而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0004]传统脊柱后路微创椎板减压技术一般采用克氏针穿刺定位椎板后切开皮肤,使用 扩张器由小到大依次扩张至满意大小,其穿刺入路可能偏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而进入 多裂肌或者最长肌中,造成多裂肌和最长肌肉的损伤,同时其扩张的过程其实是对局部肌 肉撕拉,进一步加重肌肉的损伤。实用新型内容[000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进行脊椎后路微创椎板减压操作时,提供 一种可以辅助准确、快速、方便的暴露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直视下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 间隙,轻易无损伤的到达椎板减压部位。[0006]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 包括棘突侧椎板拉钩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椎板外侧拉钩,所述棘突侧椎板拉钩由第一手柄和 第一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一拉钩体为呈L型金属条,所述第一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一手柄连 接,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端部沿第一拉钩体宽度方向设有水平齿部件,所述水 平齿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靠近第一手柄的一侧且与端部的夹角为钝角;所述 椎板外侧拉钩由第二手柄和第二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二拉钩体为呈L型的金属条,所述第二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二手柄连接,另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二手柄方向折弯的舌状凸起。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钩体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垂直段的夹角为80±10度,满足手术入路需要一定的外展角度的需要,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一水平段之间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一手柄位于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垂直段相对的一侧,便于术中牵拉时握持,减少切口周围组织对拉钩放置的影响;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10± 10度。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拉钩体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所述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的夹角为100±10度,满足椎板暴露时手术入路需要外展10°到15°的需要,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二水平段之间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二手柄位于第二水平段与第二垂直段相对的一侧,便于术中牵拉时握持,减少切口周围组织对拉钩放置的影响;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的舌状凸起向远离第二手柄方向弯折10±5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连接端均呈鱼嘴状的扁平结构,避免术中拉钩对组织的压迫,更有利于手术操作;所述第一拉钩体与第二拉钩体厚度均为2±lmm,宽度均为25±5mm ;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长度均为100±5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长度为40±10或60±10mm,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的长度为10±5mm,所述水平齿的长度为5±2mm,可以有效的将多裂肌向内侧牵开后且上提,完全暴露椎板且利于手术操作,局部对肌肉的损伤较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长度为55±10或75± 10mm,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长度为5±2_的舌状凸起,术中顶在椎板的外缘可以起到暴露椎板局部,同时双舌状突起使得拉钩和椎板的接触更加稳定,局部暴露操作简单省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握持部的外表面上刻有交叉的细条纹,便于术中握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两个手柄的糙化处理方便术者握持,手柄连接端鱼嘴样设计避免术中拉钩对组织的压迫损伤;手柄和拉钩间采用折角可使得手柄握持部位上翘,减少切口周围组织对拉钩放置的影响;(2)两个拉钩方便在脊柱后路椎旁小切口入路时在直视下准确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暴露椎板,避免进入肌群内部致肌肉损伤,减少术中出血;(3)椎板侧拉钩独特水平齿突结构设计使得拉钩在术中对多裂肌向内侧牵拉同时又可以向上提拉,所以既可以起到牵拉多裂肌暴露椎板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多裂肌受压于棘突和拉钩之间,保护多裂肌不受损伤;(4)与椎板外缘接触部位采用两舌状突起,术中顶在椎板的外缘可以暴露椎板局部,同时双舌状突起使得拉钩和椎板的接触更加稳定,局部暴露操作简单省力;(5)本实用新型根据局部手术入路肌肉的特点以及局部骨性结构的特点而设计,在完成手术入路的解剖,准确放置拉钩后,棘突侧拉钩80±10°角度的设计,椎板外侧拉钩100±10°的角度设计可以在局部形成一个外展10° -15°的隧道空间,符合局部手术操作的需要。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棘突侧椎板拉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椎板外侧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包括棘突侧椎板拉钩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椎板外侧拉钩。所述棘突侧椎板拉钩由第一手柄I和第一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一拉钩体为呈L型金属条,包括第一水平段2和第一垂直段3,所述第一水平段2与第一垂直段3的夹角为80度,所述第一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一手柄I连接,所述第一手柄I与第一水平段2之间呈165度的折角,所述第一手柄I位于第一水平段2与第一垂直段3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拉钩体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I方向弯折,弯折长度为10mm,弯折度数为10度,端部沿第一拉钩体宽度方向设有水平齿部件4,所述水平齿部件4位于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靠近第一手柄I的一侧且与端部的夹角为钝角、与第一水平段2平行,所述水平齿部件4的齿的长度为5mm ο所述椎板外侧拉钩由第二手柄5和第二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二拉钩体为呈L型的金属条,所述第二拉钩体包括第二水平段6和第二垂直段7,所述第二水平段6和第二垂直段7的夹角为100度,所述第二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二手柄5连接,所述第二手柄5与第二水平段6之间呈165度的折角,所述第二手柄5位于第二水平段6与第二垂直段7相对的一侦牝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对向远离第二手柄5方向弯折的长度为5_的舌状凸起8,其向远离第二手柄5方向弯折10度。所述第一手柄I和第二手柄5的连接端均呈鱼嘴状的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手柄I和第二手柄5均长120mm,其中握持部长100mm,均为直径20mm圆柱体,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上刻有交叉的细条纹;所述第一拉钩体与第二拉钩体厚度均为2mm,宽度均为25mm ;所述第一水平段2和第二水平段6的长度均为100mm,所述第一垂直段3的长度为40或60mm,所述第二垂直段7的长度为55或75mm。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棘突侧椎板拉钩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椎板外侧拉钩,所述棘突侧椎板拉钩由第一手柄和第一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一拉钩体为呈L型金属条,所述第一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一手柄连接,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端部沿第一拉钩体宽度方向设有水平齿部件,所述水平齿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靠近第一手柄的一侧且与端部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椎板外侧拉钩由第二手柄和第二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二拉钩体为呈L型的金属条,所述第二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二手柄连接,另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二手柄方向弯折的舌状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钩体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垂直段的夹角为80±10度,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一水平段之间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一手柄位于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垂直段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10±10 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钩体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所述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的夹角为100±10度,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二水平段之间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二手柄位于第二水平段与第二垂直段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的舌状凸起向远离第二手柄方向弯折10±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连接端均呈鱼嘴状的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拉钩体与第二拉钩体厚度均为2± 1mm,宽度均为25± IOmm;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长度均为10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长度为40±10或60±10mm,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的长度为10±5mm,所述水平齿部件的齿的长度为5±2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长度为55±10或75± 10mm,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长度为5±2mm的舌状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握持部的外表面上刻有交叉的细条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包括棘突侧椎板拉钩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椎板外侧拉钩;使用该器械可以直视下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可以轻易无损伤的到达椎板外缘部位,暴露小关节、钝性分离多裂肌和椎板的附着,正确放置拉钩后可在局部形成外展10°到15°的手术操作隧道空间。拉钩独特的角度和结构设计使得在牵拉局部肌肉,保证充分的手术空间的同时有效保护局部软组织,避免组织的损伤。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3059800SQ2013200517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曹晓建, 李海俊, 谢浩 申请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