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185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胸腹腔等腔隙伤口引流的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引流管均为单腔引流管,将引流管放置体内后,体表使用缝合打结的方法予以固定。这样固定的方法存在以下弊端:①要在引流管的周围予以缝合,给病人造成了伤害因为引流管打结部位距离皮肤表面Icm左右,致使引流管不能牢固的固定在体表,污染的引流管再次缩回体内,增加了伤口感染发生的可能性。③术后拔管时,拆线再次引起疼痛,对病人造成了伤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引流管给病人带来的伤害与固定不当,提供了种即能解决缝合与拆线的痛苦,又能牢固的固定管道,减少伤口感染可能性的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引流管以及套装在引流管上的气囊或水囊,在气囊或水囊的一侧设置有与引流管并行的充气或充水管,所述的充气或充水管经充气或充水管出口与气囊或水囊相连通,且在气囊或水囊另一侧的引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引流通道相连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引流通道的内径大于充气或充水管的内径;的充气或充水管的入口上还安装有密封阀。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腔引流管,气囊充气或水囊充水后将引流管卡在体腔内,体表配合使用敷贴固定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妥善固定的目的。即能解决缝合与拆线的痛苦,又能牢固的固定管道,减少伤口感染的可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2、充气或充水管,3、密封阀,4、气囊或水囊,5、充气或充水管出口,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管I以及套装在引流管I上的气囊或水囊4,在气囊或水囊4的一侧设置有与引流管I并行的充气或充水管2,在充气或充水管2的入口上还安装有密封阀3,其中引流管I的引流通道的内径大于充气或充水管2的内径,所述的充气或充水管2经充气或充水管出口 5与气囊或水囊4相连通,且在气囊或水囊4另一侧的引流管I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引流通道相连的通孔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引流管开有通孔6的一侧连同气囊或水囊4插入,然后通过充气或充水管2向气囊或水囊4中充空气或水,不需在体表进行缝合,减少了对病人的伤害;且配合专用敷贴,将引流管牢固的固定于体表,固定方法简单牢靠,不会造成伤口感染;拔管时,只需将气囊或水囊4抽空,揭掉敷贴,便可轻松将引流管拔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胸腹腔等腔隙的伤 口引流中。
权利要求1.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I)以及套装在引流管(I)上的气囊或水囊(4),在气囊或水囊(4)的一侧设置有与引流管(I)并行的充气或充水管(2),所述的充气或充水管(2)经充气或充水管出口(5)与气囊或水囊(4)相连通,且在气囊或水囊(4)另一侧的引流管(I)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引流通道相连的通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I)的引流通道的内径大于充气或充水管(2)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或充水管(2)的入口上 还安装有密封阀(3)。
专利摘要一次性双腔伤口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以及套装在引流管上的气囊或水囊,在气囊或水囊的一侧设置有与引流管并行的充气或充水管,所述的充气或充水管经充气或充水管出口与气囊或水囊相连通,且在气囊或水囊另一侧的引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引流通道相连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腔引流管,气囊充气或水囊充水后将引流管卡在体腔内,体表配合使用敷贴固定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妥善固定的目的。即能解决缝合与拆线的痛苦,又能牢固的固定管道,减少伤口感染的可能。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107960SQ2013201227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李晓军, 任宏, 葛冠群, 张靖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