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4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在内窥管(1)的后部装有手柄(2),内窥管(1)的前端与吸引头(3)的后端连接,在吸引头(3)的前端设有透明罩(4),所述吸引头(3)的底面开有吸引入口(3a),并在吸引头(3)的前端口内设置前摄像头(5),在所述吸引入口(3a)的后上方设置有后摄像头(5’),该后摄像头(5’)朝向所述吸引入口(3a)。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后摄像头来观察吸宫情况,使整个吸宫过程可见,这样医生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地观察并判断胚胎位置以及是否吸干净,不仅节省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效确保了人流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专利说明】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无痛可视人流主要分为超声可视人流术和宫腔镜可视人流术,但是两种技术都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扩宫,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中国专利201210404408.6于2013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微距可视内窥装置,该装置由内窥管、手柄、电路板、透明罩和摄像头等部件构成,虽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扩宫,并能可视操作,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此技术只在吸引头的前端具有摄像头,可视范围较小,并且只能用于手术前寻找胚胎,而对于手术过程中胚胎从吸引头吸引入内窥管(吸宫过程)的情况不可见,这样医生只能凭经验或者借助其它手段判断胚胎位置以及是否吸干净,由此会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很难完全保证人流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宫过程可见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在内窥管(O的后部装有手柄(2),内窥管(I)的前端与吸引头(3)的后端连接,在吸引头(3)的前端设有透明罩(4),所述吸引头(3)的底面开有吸引入口(3a),并在吸引头(3)的前端口内设置前摄像头(5),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吸引入口(3a)的后上方设置有后摄像头(5’),该后摄像头(5’)朝向所述吸引入口(3a)。
[0005]本实用新型设置前后两个摄像头,前面的摄像头用于确定吸引管的位置,以确定子宫位置及寻找胚胎;后面的摄像头朝向吸引入口,用于观察吸宫的情况,使整个吸宫过程可见,这样医生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地观察并判断胚胎是否吸干净,一方面节省了手术时间,另一方面,有效确保了人流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
[0006]为了方便线路布置并有利于胚胎吸引,所述内窥管(I)的内部具有两个通道,下面的为用于吸引胚胎的吸引腔(la),该吸引腔(Ia)与吸引入口(3a)连通;上面的为放置电气线路的线路腔(Ib),所述后摄像头(5’)位于线路腔(Ib)中。
[0007]为了方便后摄像头安装,所述后摄像头(5’)悬吊安装于线路腔(Ib)中。
[0008]所述后摄像头(5’)的顶部与定位片(6)的下端相固定,所述定位片(6)的上端夹紧在内窥管(I)与吸引头(3)之间。以上结构不仅后摄像头安装快捷,而且安装的牢靠性好,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
[0009]所述定位片(6)的上端通过粘胶与内窥管(I)及吸引头(3)粘接。后摄像头在夹紧安装的基础上再通过粘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牢靠性。
[0010]所述吸引头(3)由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后摄像头不必增设透视窗口即可进行吸宫情况拍摄,并且拍摄的画面清晰。
[0011]所述前摄像头(5)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柱(7),各卡柱(7)卡入吸引头(3)前端内壁的卡槽中。以上结构前摄像头在吸引头上安装方便、快捷,并且连接的牢靠性好,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
[0012]所述卡柱(7)为方形,这样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并且方形卡柱与吸引头上的方形卡槽相配合,能够防止前摄像头相对于吸引头发生旋转。
[0013]在所述前摄像头(5)和后摄像头(5’ )的壳体上均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灯。LED灯提供照明,以确保可视的效果。
[0014]所述前摄像头(5)和后摄像头(5’)均为CMOS摄像头,这样小巧、紧凑,不会增大吸引头及内窥管的体积。
[00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后摄像头来观察吸宫情况,使整个吸宫过程可见,这样医生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地观察胚胎位置并判断是否吸干净,不仅节省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效确保了人流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两个摄像头的布置示意图。
[0018]图3为内窥管前端、吸引头以及透明罩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内窥管1、手柄2、吸引头3、透明罩4、前摄像头5、后摄像头5’、定位片6、卡柱7、FPC板8、电路板9、吸出管出口 10和LED灯等构成。其中,内窥管I内设置有两个通道,下面的为吸引腔la,上面的为线路腔lb,所述吸引腔Ia和线路腔Ib均从内窥管I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内窥管I尾端的端部接有吸出管出口 10,内窥管I的后部设置有手柄2,该手柄2由两个半体对扣固定而成,手柄2优选为塑料件,并将内窥管I后部的管身包入其中。在所述手柄2内的后端设置电路板9,该电路板9尾端的线路接口敞露在手柄2外,以便于线路连接。
[0021]如图1、图2、图3所示,内窥管I的前部弯折或直行,该内窥管I的前端与吸引头3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吸引头3的底面开有吸引入口 3a,该吸引入口 3a与内窥管I的吸引腔Ia连通。所述吸引头3由透明材料制成,在吸引头3的前端设有透明罩4,透明罩4扣装固定于吸引头3上。在所述吸引头3的前端口内设置前摄像头5,该前摄像头5优选为CMOS摄像头,前摄像头5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柱6,卡柱6优选为方形,各卡柱6卡入吸引头3前端内壁的卡槽中,以实现前摄像头5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摄像头5的壳体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灯,并在前摄像头5壳体的后端连接FPC板8,该FPC板8穿过吸引头3内的通道以及内窥管I的线路腔Ib,与所述电路板9连接。
[0022]如图1、图2、图3所不,在所述吸引入口 3a的后上方设直有后摄像头5’,该后摄像头5’前低后高倾斜布置,并朝向所述吸引入口 3a。所述后摄像头5’优选为CMOS摄像头,并位于线路腔Ib中。后摄像头5’的顶部与定位片6的下端相固定,所述定位片6的上端夹紧在内窥管I与吸引头3之间,并且定位片6的上端通过粘胶与内窥管I及吸引头3粘接,以实现后摄像头5’的悬吊安装。在所述后摄像头5’的壳体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灯,并在后摄像头5’壳体的后端连接FPC板8,该FPC板8穿过内窥管I的线路腔lb,与所述电路板9连接。
[0023]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前后摄像头的安装方式,或者改变后摄像头的倾角,或者改变LED灯的数目及安装方式,或者改变内窥管、吸引头、透明罩的材质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在内窥管(I)的后部装有手柄(2),内窥管(I)的前端与吸引头(3)的后端连接,在吸引头(3)的前端设有透明罩(4),所述吸引头(3)的底面开有吸引入口( 3a),并在吸引头(3)的前端口内设置前摄像头(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引入口(3a)的后上方设置有后摄像头(5’),该后摄像头(5’)朝向所述吸引入口(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管(I)的内部具有两个通道,下面的为用于吸引胚胎的吸引腔(la),该吸引腔(Ia)与吸引入口(3a)连通;上面的为放置电气线路的线路腔(lb),所述后摄像头(5’)位于线路腔(Ib)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摄像头(5’)悬吊安装于线路腔(Ib)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摄像头(5’)的顶部与定位片(6)的下端相固定,所述定位片(6)的上端夹紧在内窥管(I)与吸引头(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6 )的上端通过粘胶与内窥管(I)及吸引头(3 )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3)由透明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摄像头(5)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柱(7),各卡柱(7)卡入吸引头(3)前端内壁的卡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7)为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摄像头(5)和后摄像头(5’ )的壳体上均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摄像装置的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摄像头(5 )和后摄像头(5 ’ )均为CMOS摄像头。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3388925SQ20132038672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日
【发明者】李彦俊, 袁建, 曾欢 申请人: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