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161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包括骨外固定支架、设置在骨外固定支架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通过钢针固定夹固定的钢针;骨外固定支架包括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近端C形洞孔环与远端C形洞孔环的开口方向相同,且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洞孔;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中部通过弧形连接杆连接,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两端通过动态牵引关节器连接;动态牵引关节器包括与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洞孔连接的第一关节连接件及与远端C形洞孔环上相应的洞孔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件,第一关节连接件与第二关节连接件之间通过芯轴连接并可以相对芯轴摆动,其操作灵活,提高疗效,减少肩关节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
【专利说明】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肩关节骨折的骨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医疗技术中,当患者发生肩关节肱骨近端骨折时,通常选用石膏夹板固定,但是长时间如此固定会导致跨越关节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喙肱肌等引起短缩畸形,旋转袖的小圆肌和R上、下肌大于肩胛下肌的力量引起近端的轻度外旋,以及肱骨头内侧无肌肉附着,R上、下肌引起近端外展。另外由于肱骨头的血运来自结节处,肱骨头骨折各易引起肢骨头缺血坏死。
[0003]所以需要提供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操作灵活,提高疗效,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操作灵活,提高疗效,减少肩关节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包括骨外固定支架、设置在骨外固定支架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通过所述钢针固定夹固定的钢针,所述骨外固定支架包括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与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的开口方向相同,且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洞孔;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及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中部通过弧形连接杆连接;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及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两端通过动态牵引关节器连接;
[0006]所述动态牵引关节器包括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洞孔连接的第一关节连接件及与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上相应的洞孔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件,所述第一关节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关节连接件之间通过芯轴连接并可以芯轴为中心作相对轴摆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关节连接件与所述洞孔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位于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上所述洞孔两侧的上下锁紧螺母固定。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弧形连接杆呈弧形,其两端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洞孔相匹配并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针固定夹包括远端钢针固定夹,所述远端钢针固定夹包括钢针压垫及钢针垫片,所述钢针压垫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钢针相匹配的钢针孔槽,所述钢针压垫与所述钢针垫片相匹配,用于对所述钢针固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针压垫及所述钢针垫片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套接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洞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洞孔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远端钢针固定夹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钢针压垫及所述钢针垫片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固定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为两个,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接并位于所述钢针压垫及所述钢针垫片的外侧。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远端钢针固定夹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的中部,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方向为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背离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的一侧;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方向为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上侧。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针固定夹还包括细钢针固定夹,所述细钢针固定夹包括钢针固定帽,所述钢针固定帽的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钢针相匹配的钢针孔槽,所述钢针固定帽的底端还连接有与所述洞孔相匹配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所述细钢针固定夹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与所述洞孔通过螺母固定。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细钢针固定夹包括2个:其中一个所述细钢针固定夹位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中部,另一个所述细钢针固定夹位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与远端C形洞孔环的两端相对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针对肩关节局部解剖和损伤特点,用跨关节动静结合的治疗理念,设计了跨肩关节固定的外固定器。
[0017]2、早期为确保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进程,在肱骨和锁骨装置之间增加弧形连接杆,通过弧形连接杆在近端C形洞孔环及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中部连接固定,形成坚强的支撑构型,而且将近端C形洞孔环上面的第二螺纹杆及钢针固定夹和螺纹半针32、远端C形洞孔环下面的第二螺纹杆及钢针固定夹和螺纹半针组合固定后,形成三杆半环式整体构型:早期实施坚强的静态固定,可保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和新骨生长。
[0018]3、为避免肩关节因长期固定,引起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在跨关节位置增加了动态关节器,所述动态牵引关节器由第一关节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关节连接件之间通过芯轴连接组成,并以芯轴为中心可以作相对摆动,使远端及近端C形洞孔环具有动态调整功能,而且通过调整与牵引关节器连接的螺纹杆的长度,可实施适度地牵伸以便在中后期实施动态固定,能进行肩关节的功能训练,可避免肩关节僵硬。
[0019]4、在肱骨近端洞孔半环上可对粉碎骨折快速实施穿针固定,可根据粉碎性骨折的具体损伤情况,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由外侧、前外侧或后外侧穿入螺纹半针稳定骨折断端。灵活调整配置安装钢针,提高复位优良率。
[0020]5、本实用新型具有医疗创伤小,利于保护血供和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0021]6、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操作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为严重肩关节骨折特别是开放性肩关节损伤,提供了一中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其中,1-骨外固定支架;11_近端C形洞孔环;12_远端C形洞孔环;13_洞孔;14-弧形连接杆;15-动态牵引关节器;151-第一关节连接件;152-第二关节连接件;153-芯轴;154_第一螺纹杆;16_第二螺纹杆;2-钢针固定夹;21_远端钢针固定夹;211-钢针压垫;212_钢针垫片;22_细钢针固定夹;221_钢针固定帽;222_钢针固定帽螺纹杆;3_钢针;31-克氏针;32_螺纹半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大结节基底部(外科颈)以上的骨折。中、老年多见撕脱骨折和肱骨头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壮年者肱骨头粉碎骨折为多;儿童则多为外科颈骨折,次之是骨骺滑脱。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肱骨骨折的45%,其中80%?85%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15%?20%为移位骨折。女性发病率较高,是男性的2倍。绝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只有15%左右移位严重或粉碎性骨折才需要外科治疗。针对局部解剖和损伤特点,同跨关节动静结合的治疗理念,设计本实施例提供的跨肩关节固定的外固定器。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包括骨外固定支架1、设置在骨外固定支架上的钢针固定夹2、以及通过所述钢针固定夹固定的钢针3。钢针3通常可以包括克氏针31及螺纹半针32两种。
[0030]骨外固定支架I包括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近端C形洞孔环11与远端C形洞孔环12的开口方向相同,且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洞孔13,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的正面外边缘处和反面外边缘处都刻有角度标尺;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中部通过弧形连接杆14连接;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两端通过动态牵引关节器15连接。具体的,近端C形洞孔环11主要针对肱骨部位的固定,而远端C形洞孔环12主要针对锁骨部位的固定,早期为确保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进程,在肱骨和锁骨装置之间增加弧形连接杆14,实施静态固定;在肱骨部位的近端C形洞孔环11上可对粉碎骨折快速实施穿针固定。但为避免肩关节因长期固定,引起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在跨关节位置增加了动态牵引关节器15,以便在中后期实施动态固定,进行肩关节的功能训练。
[0031]动态牵引关节器15包括与近端C形洞孔环11的端部洞孔13连接的第一关节连接件151及与远端C形洞孔环12上相应的洞孔13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件152,第一关节连接件151与第二关节连接件152之间通过芯轴153连接并可以相对芯轴153摆动。具体的第一关节连接件151与第二关节连接件152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图2,第一关节连接件151设置有孔槽,而第二关节连接件152设置有相应的凸起,然后再通过芯轴153固定,这样第一关节连接件151与第二关节连接件152之间可以相对摆动,实现近端C形洞孔环11与远端C形洞孔环12之间的相对摆动,动态牵引关节器可以用锁紧关节器替代,该锁紧关节器是具有铰接和锁紧功能的关节器,可以是球形万向关节(申请公布号为CN103006302A的中国专利申请)、阻尼关节(申请公布号为CN103006303A的中国专利申请)或自锁关节(申请公布号为CN103006301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此不多赘述。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通过设置骨外固定支架1,其包括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的开口方向相同,且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洞孔13,半环的中部通过弧形连接杆14连接,半环的两端通过动态牵引关节器15连接,该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操作灵活,提高疗效,减少肩关节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上的刻度设计,保证了操作的精准度,使连接杆的安装和钢针的穿置旋转都做到量化和精确定位,既可以保证骨外固定器进行快速安装,又可以保证骨外固定器在进行旋转畸形矫正时、对矫正角度进行精准的控制,使用时可分别通过近端C形洞孔环11上通过钢针固定夹固定钢针和在远端C形洞孔环12上通过钢针固定夹固定钢针分别实现在肱骨和锁骨上穿针一复位一固定,这样可以实施跨肩关节的固定,以便骨折出的新骨生长;中期可实施骨折局部的固定,以便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是与治疗肩关节开放粉碎骨折的优良方法。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为严重肩关节骨折提供了方法,特别是开放性肩关节损伤,具有医疗创伤小,利于保护血供和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静态固定可保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中后期,实施动态固定,方便肩关节的运动,可避免肩关节僵硬。在肱骨通过近端C形洞孔环11上固定的钢针对粉碎骨折快实施穿针固定,以提闻复位优良率。
[0034]第一关节连接件151与洞孔13之间可以通过铆接,卡扣等形式进行连接,但是由于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近端C形洞孔环11与远端C形洞孔环12之间的间距在不同的患者使用时,距离有所差异,所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关节连接件151与洞孔13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154连接,第一螺纹杆154通过位于洞孔两侧的上下锁紧螺母固定。采用第一螺纹杆154通过上下锁紧螺母与洞孔13可以调整第一螺纹杆154伸出洞孔13的长度,然后再旋紧上下锁紧螺母使之固定。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近端C形洞孔环11与远端C形洞孔环12之间的间距。
[003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弧形连接杆14呈弧形,其两端为螺纹段,螺纹段与洞孔13相匹配并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弧形连接杆14的形状可以参见附图中所示,其弯折方向为仿生设置,与肱骨锁骨跨度一致。弧形连接杆14与近端C形洞孔环11及远端C形洞孔环12间均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由于螺纹段具有一定的长度,通过调整螺纹段伸出的长度可以调整近端C形洞孔环11与远端C形洞孔环12中部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具体的可以同时旋转上下锁紧螺母,以调节上下锁紧螺母相对于螺纹段的位置来调节具体的长度,当长度合适后,对两个螺母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弧形连接杆14的调节及固定。
[00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钢针固定夹2包括远端钢针固定夹21,远端钢针固定夹21包括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钢针压垫2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钢针3相匹配的钢针孔槽,钢针压垫211与钢针垫片212相匹配,用于对钢针3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套接第二螺纹杆16,第二螺纹杆16的另一端伸入洞孔13,第二螺纹杆16与洞孔13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通过调整第二螺纹杆16伸出洞孔13的长度可以实现钢针固定夹21上固定的钢针的位置。具体的可以同时旋转上下锁紧螺母,以调节上下锁紧螺母相对于第三螺纹杆的位置来调节第二螺纹杆16伸出洞孔13的具体位置,当伸出长度合适后,对两个上下锁紧螺母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第二螺纹杆16伸出长度的调节。另外通过松开锁紧螺母调整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相对于第二螺纹杆16的角度,实现对钢针角度的调整。
[003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远端钢针固定夹21还包括用于将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与第二螺纹杆16固定的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为两个,与第二螺纹杆16螺接并位于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的外侧。具体的远端钢针固定夹21参照图2所示,钢针压垫211上设置的与钢针3外形匹配的钢针孔槽可以使得钢针的待固定端伸入,从而将钢针垫片212与之配合后将其卡紧,再通过位于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两侧的锁紧螺母锁紧后即可,实现对钢针的固定。同理,可以通过调整两个限位螺母相对第二螺纹杆16的位置可以调整钢针的位置。
[003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远端钢针固定夹2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于近端C形洞孔环的中部,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方向为近端C形洞孔环11背离远端C形洞孔环12的一侧;另一个设置于近端C形洞孔环12的端部,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方向为远端C形洞孔环12背离近端C形洞孔环11的一侧。具体的远端钢针固定夹的设置是依据肱骨锁骨位置设定,用于固定钢针,使得钢针刺入相应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具体的伸出长度,伸出角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39]对于远端钢针固定夹21的使用为:将第二螺纹杆16插入的洞孔13中,并在其两侧拧入上下锁紧螺母,从而将第二螺纹杆16固定在洞孔上。在第二螺纹杆16的用于固定远端探针固定夹固定端先拧入一枚螺母,再按次序穿入钢针压垫211、钢针垫片212,再将钢针3插入钢针压垫的第一孔槽里,再拧入另一枚螺母。调整好钢针3的角度后,保持钢针3与第二螺纹杆16呈垂直90度,之后拧紧位于钢针压垫211及钢针垫片212外侧的两个螺母,从而将钢针3锁紧固定。
[004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钢针固定夹2还包括细钢针固定夹22,细钢针固定夹22包括钢针固定帽221,钢针固定帽221的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钢针3相匹配的第二孔槽,钢针固定帽221的底端还连接有与洞孔13相匹配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222,细钢针固定夹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222与洞孔13通过螺母固定。具体的结合图1及图2所示,附着型的细针固定夹22的钢针固定帽221上设置的钢针孔槽,该钢针孔槽与钢针的待固定端相匹配,将钢针的待固定端卡入该钢针孔槽后,再调整好钢针的角度,通过将螺母与钢针固定帽螺纹杆222旋紧即可实现对钢针的固定。
[004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细钢针固定夹至少包括2个:其中一个细钢针固定夹位于远端C形洞孔环11的中部,另一个细钢针固定夹位于远端C形洞孔环11的端部,其余两个细钢针固定夹分别位于近端C形洞孔环12的两端相对设置。结合图1至3所示,细钢针固定夹22的具体位置的设置也是与肱骨锁骨具体的需定位位置来确定的。如图3所示的,位于近端C形洞孔环12上的两个细钢针固定夹之间固定一根钢针,钢针的中部穿过锁骨。将细钢针固定夹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222插入洞孔中,并拧入螺母,将钢针3插入钢针固定帽221的钢针孔槽内,确定好钢针3角度后拧紧螺母,将细钢针3锁紧固定。通常情况下当钢针孔槽的个数为I个的时候,细钢针固定夹可以固定一枚钢针,俗称为“小偏”,在第二孔槽的个数为2个的时候,细钢针固定夹相应的可以固定两枚钢针,俗称为“大偏”。具体的第二孔槽的个数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42]图3为图1中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钢针固定步骤为:
[0043]1、肩部穿针:肩锁关节由前向后穿入一枚全针;在锁骨外1/3处穿一枚螺纹半针32 (如图所示);用近端C形洞孔环将钢针连接固定,全针又称为克氏针31 (如图中所示),全针穿透骨头、其针的两端需要通过固定夹固定,半针为穿入骨头但不穿透,其一端通过固定夹固定;
[0044]2、肱骨中上1/3处穿针:由前向后穿入一枚全针,如图3所示固定于远端C形洞孔环,固定时应注意维持肩关节于功能位;
[0045]3、骨折复位:用动态牵引关节器将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初步固定,应用外固定器牵伸功能使骨折初步复位;
[0046]4、复位检查:要在X线透视下对复位处进行确认,并调整骨折复位,如复位不满意可结合手法复位;
[0047]5、穿放螺纹半针: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由外侧、前外侧或后外侧穿入螺纹半针稳定骨折断端;
[0048]6、安装构型:X线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用动态牵引关节器或者锁紧关节器在外侧连接固定远近端的洞孔环,形成三杆半环式整体构型;
[0049]7、调整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调整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与肢体的位置,将钢针固定在近端C形洞孔环、远端C形洞孔环相应位置;
[0050]8、针孔处理:综合检查无误后常规包扎针孔,三角巾悬吊前臂。
[0051]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调整方法:
[0052]1、骨折复位采用闭合复位,骨折粉碎无法手法复位固定的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复位时上臂呈轻度外展、外旋位。首先行大体复位,恢复长度和明显侧方移位;
[0053]2、钢针布局与穿针平面
[0054](I)骨折近端穿针:采用螺纹半针,直径3_,可直接穿入。近端进针点在大结节的外侧偏前和偏后位置,如骨折端平面接触不良,有短缩倾向,不要平行进针。穿针与肱骨干成角65°左右,并与肘关节横轴向后成20°?40° ,深达肱骨头软骨下5?10mm。因手术时多采用上肢放于胸前的体位,此时上臂已内旋90°,所以穿针时应向后110°?120° ;
[0055](2)骨折远端穿针:①于肱骨外侧,约三角肌止点下方先穿入一枚螺纹半针32,用钢针固定夹与连接杆连杆临时固定;②于肱骨干距骨折线2cm处,靠近连接杆穿入远端第二枚螺纹半针32,并与连接杆临时固定;
[0056](3)整体固定:X线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锁紧各部位螺母。若复位不满意还可放松相关部位的螺母,整复满意后再重新固定。
[0057]在进行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固定时需要注意的是:
[0058]1、肱骨近端穿置全针时,应避开肱二头肌腱和头静脉;
[0059]2、肱骨近端穿置半针时,应避免深损伤腋部血管神经,远端半针应注意损伤桡神经;[0060]3、术中应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肱骨头处的半针前端是否穿过关节,如穿入过深,需将钢针前端退至安全位置。
[0061]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的术后管理方法:
[0062]1、常规骨外固定治疗与护理;
[0063]2、术后三角巾悬吊前臂;
[0064]3、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时用健侧手托住患肘,防止上肢重力作用造成骨折端分离。肩关节活动以盂肱关节运动视为有效活动,防止临近关节的代偿活动而造成愈后的盂肱关节僵硬;
[0065]4、拆除外固定器当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标准后,可以先放松连接杆与洞孔环的锁紧关节器,活动患肢,如无疼痛、反常活动,即可拆除外固定器。
[0066]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并发症:骨外固定并发症较为少见,若未能进行有效的肩关节功能训练,则会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在拆除外固定器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使其恢复。但III型骨折或严重的肱骨头粉碎骨折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在所难免。
[0067]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68]此专利说明书使用实例去展示本实用新型,其中包括最佳模式,并且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此项实用新型。此实用新型可授权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和说明书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内容。这些其它实例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要求的范围,只要它们含有权利要求相同书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它们包含有与权利要求无实质差异的类似字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0069]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其它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应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文件。但是如果本申请中的一个术语和已纳入参考文献的术语相冲突,以本申请的术语优先。
[0070]本文中公开的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并且端点之间是彼此独立地组合。
[0071]需要注意的是,“第一 ”,“第二”或者类似词汇并不表示任何顺序,质量或重要性,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技术特征。结合数量使用的修饰词“大约”包含所述值和内容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它包含有测量特定数量时的误差)
【权利要求】
1.一种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包括骨外固定支架、设置在骨外固定支架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通过所述钢针固定夹固定的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外固定支架包括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与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的开口方向相同,且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洞孔;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及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中部通过弧形连接杆连接;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及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两端通过动态牵引关节器连接; 所述动态牵引关节器包括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洞孔连接的第一关节连接件及与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上相应的洞孔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件,所述第一关节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关节连接件之间通过芯轴连接并可以芯轴为中心作相对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连接件与所述洞孔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位于近端C形洞孔环及远端C形洞孔环上所述洞孔两侧的上下锁紧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杆呈弧形,其两端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洞孔相匹配并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固定夹包括远端钢针固定夹,所述远端钢针固定夹包括钢针压垫及钢针垫片,所述钢针压垫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钢针相匹配的钢针孔槽,所述钢针压垫与所述钢针垫片相匹配,用于对所述钢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压垫及所述钢针垫片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套接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洞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洞孔通过上下锁紧螺母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钢针固定夹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钢针压垫及所述钢针垫片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固定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为两个,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接并位于所述钢针压垫及所述钢针垫片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钢针固定夹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的中部,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方向为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背离所述远端C形洞孔环的一侧;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方向为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固定夹还包括细钢针固定夹,所述细钢针固定夹包括钢针固定帽,所述钢针固定帽的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钢针相匹配的钢针孔槽,所述钢针固定帽的底端还连接有与所述洞孔相匹配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所述细钢针固定夹的钢针固定帽螺纹杆与所述洞孔通过螺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钢针固定夹包括2个:其中一个所述细钢针固定夹位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中部,另一个所述细钢针固定夹位于所述近端C形洞孔环的端部,与远端C形洞孔环的两端相对设置。
【文档编号】A61B17/64GK203425018SQ20132055135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夏和桃, 李刚, 彭爱民, 唐佩福, 刘利民, 夏洪菁 申请人: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