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894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包括第一金属棒、第二金属棒、连接环、克氏针、特制克氏针以及加压螺钉;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相邻设置并通过连接环连接构成立方体框架,两根克氏针的两端设于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金属棒的通孔部内,克氏针的中部分别穿过两段断骨上的骨皮质,特制克氏针设于加压螺钉的空心部内,加压螺钉安装于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上的螺孔内,通过加压螺钉锁紧在金属棒上,特制克氏针的针尖压紧在断骨上。其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装置进行的微创手术,仅需局部麻醉,操作简单,方便在基层医院操作,且手术损伤小,不破坏骨折处周围软组织,断骨矫正完成后不易再移位,患者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专利说明】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四肢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大概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手术治疗法:认为解剖结构的重建是日后功能恢复的基础,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达到骨断端的良好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保守治疗不可能达到很好的复位,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功能恢复。另一种是保守治疗法:认为四肢骨折通过手法、牵引等保守疗法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功能复位,不需要接受手术过程中组织再损伤及内固定取出二次手术。
[0003]发明人在长期从事骨科临床的实践中,对四肢骨折的固定,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采用过。但在治疗过程中,骨折保守治疗主要靠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虽然损伤小但存在复位难、固定不牢固的缺点,骨折固定过程若外固定太紧则影响患肢血液循环,若太松则因局部肌肉收缩引起骨折再移位;而为了防止骨折端移位,要固定骨断端上下关节,使骨断端关节无法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后期易引起关节僵硬,肌肉痿缩。而手术切开内固定,虽然固定牢固,解剖对位,但手术过程需要做广泛的软组织剥离,软组织铰链的破坏会对骨折端的血运产生影响,影响骨痂生长,延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还需行内固定取出术,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手术疤痕会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结合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的优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包括两根第一金属棒、两根第二金属棒、至少四块连接环、两根克氏针、至少四根特制克氏针以及对应特制克氏针设置的加压螺钉;所述第一金属棒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部,所述通孔部通过螺纹与第一金属棒的主体连接,并可沿轴向移动;所述特制克氏针的针尖呈钝头状;所述加压螺钉为空心螺钉;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相邻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环连接构成立方体框架,两根克氏针的两端设于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金属棒的通孔部内,两根克氏针分别穿过骨折远近端内外侧骨皮质起骨牵引作用,特制克氏针设于加压螺钉的空心部内,加压螺钉安装于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上的螺孔内,通过加压螺钉锁紧在金属棒上,特制克氏针的针尖压紧在骨折线上缘或下缘的骨膜上对骨折处四周起加压作用。
[0006]其中,安装于相邻的两根金属棒上的所述加压螺钉之间相互垂直。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切开患者的皮肤及软组织的条件下,通过设于体外的固定器和与断骨接触的克氏针达到了对断骨进行矫正和固定的目的,可以充分发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的长处,摈弃两者的缺陷,使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观点得到统一;采用本装置进行的微创手术,仅需局部麻醉,操作简单,方便在基层医院操作,且手术损伤小,不破坏骨折处周围软组织,断骨矫正完成后不易再移位,患者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09]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视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的第一金属棒及其通孔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2]1、第一金属棒;11、通孔部;111、通孔;112、旋转把手;113、外螺纹;12、内螺纹孔;
2、第二金属棒;3、连接环;4、克氏针;5、特制克氏针;6、加压螺钉;10、断骨;101、断骨断裂面;102、骨折端;20、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为一种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包括两根第一金属棒1、两根第二金属棒2、四块连接环3、两根克氏针4、四根特制克氏针5以及对应特制克氏针5设置的加压螺钉6。第一金属棒I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部11,通孔部11通过螺纹与第一金属棒I的主体连接,并可沿轴向移动;特制克氏针5的针尖呈钝头状;加压螺钉6为空心螺钉。
[0015]第一金属棒I和第二金属棒2相邻设置并通过连接环3两两相连构成立方体框架,两根克氏针4的两端设于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金属棒I的通孔部11内,两根克氏针4分别穿过骨折远近端内外侧骨皮质起骨牵引作用,特制克氏针5设于加压螺钉6的空心部内,加压螺钉6安装于第一金属棒I和第二金属棒2上的螺孔内,通过加压螺钉6锁紧在金属棒上,特制克氏针5的针尖压紧在骨折线上缘或下缘的骨膜上对骨折处四周起加压作用,相邻的两根金属棒上的加压螺钉6和加压螺钉6上的特制克氏针5之间相互垂直。
[0016]请参阅图3,图3是第一金属棒及其通孔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通孔部11包括用于容纳克氏针4的通孔111,用于与金属棒主体进行螺纹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底部设有外螺纹113,用于与金属棒主体上的内螺纹孔12进行配合;连接部的顶部为旋转把手112,可在通孔部11中旋转。克氏针4穿过断骨10后,转动旋转把手112,则外螺纹113在内螺纹孔12中向上运动,向上顶起整个通孔部11,而通孔部11带动克氏针4向上移动从而将断骨10撑开。
[001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对术野皮肤进行消毒,局部麻醉;于断骨10的两远端上各穿入一根克氏针4,透过对侧骨皮质5cm作骨牵引,并在断骨10的左右两侧的皮肤20表面分别放置一根第一金属棒I,将克氏针4两头穿过第一金属棒I上的通孔部11,在X光透视下,通过螺纹将通孔部11沿第一金属棒I的两侧移动从而带动克氏针4将两断骨10撑开,矫正骨折短缩移位;在断骨10的上下两侧的皮肤20表面各放置一根第二金属棒2,将连接环3装于各金属棒之间使其构成一立方体框架整体;根据断骨断裂面101的朝向,在断骨10的上下左右四面的适当的位置用导针穿过皮肤20到达骨膜表面后拔出导针,再将特制克氏针5通过导针穿过的孔与骨膜表面接触,加压螺钉6穿过金属棒的螺孔后套于皮肤20外的特制克氏针5上,通过加压螺钉6的微调控制特制克氏针5来矫正断骨10前后侧的移位,在X光透视下,确认断骨10的骨折端102完全对位后,将加压螺钉6锁紧,手术即可完成。
[0018]本实用新型在不切开患者的皮肤及软组织的条件下,通过设于体外的固定器和与断骨接触的克氏针在X光透视辅助下达到了对断骨进行矫正和固定的目的,可以充分发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的长处,摈弃两者的缺陷,使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观点得到统一;采用本装置进行的微创手术,仅需局部麻醉,操作简单,方便在基层医院操作,且手术损伤小,不破坏骨折处周围软组织,矫正完成后锁紧加压螺钉就可保证断骨不易再移位,方便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第一金属棒、两根第二金属棒、至少四块连接环、两根克氏针、至少四根特制克氏针以及对应特制克氏针设置的加压螺钉; 所述第一金属棒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部,所述通孔部通过螺纹与第一金属棒的主体连接,并可沿轴向移动;所述特制克氏针的针尖呈钝头状;所述加压螺钉为空心螺钉; 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相邻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环连接构成立方体框架,两根克氏针的两端设于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金属棒的通孔部内,两根克氏针分别穿过骨折远近端内外侧骨皮质起骨牵引作用,特制克氏针设于加压螺钉的空心部内,加压螺钉安装于第一金属棒和第二金属棒上的螺孔内,通过加压螺钉锁紧在金属棒上,特制克氏针的针尖压紧在骨折线上缘或下缘的骨膜上对骨折处四周起加压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肢长干骨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安装于相邻的两根金属棒上的所述加压螺钉之间相互垂直。
【文档编号】A61B17/66GK203598029SQ20132082190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2日
【发明者】游硕 申请人:游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