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0039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流装置包括双腔导管、引流管、疏通球囊、引流袋及防逆流三通,所述双腔导管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第一管腔用于引流,其与引流管连接,所述第二管腔用于注药及冲洗,其与注射管连接,通过设置双腔导管,使引流和冲洗及注药可分别在不同的管道内进行,从而可保证管道的干净卫生,防止颅内感染。所述防逆流三通用于防止积液倒流,以避免再度感染和危险的发生。所述引流管及引流袋上设有刻度,所述疏通球囊与气压调节组件连接,通过设置刻度及气压调节组件,可避免因经验不足而无法掌握手术力度,从而提高手术稳定性。此外,本发明还设有滴瓶、疏通球囊,其可便于观察并防止通道堵塞。
【专利说明】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脑出血不仅病死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居所有脑类疾病的首位。少量脑出血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而对于幕上大于30ml,幕下大于IOml的脑出血的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去大骨瓣减压、大骨窗、小骨窗及近年开展的显微手术、内镜手术等。现有这些方法虽能在直视下清除颅内血肿,但是其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另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中老年人由于体弱而不宜实施全麻、开颅手术等。
[0003]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软通道和硬通道。虽其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微创、快捷、简便、有效,因而反应效果良好。经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优于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和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对于硬通道手术方法,因其对脑组织纤维束及脑内血管没有避让,因而致损较大,存在再出血风险,且其在影像检查中易产生伪影,因此采用硬通道方法逐渐减少。随着技术改进,软通道逐渐得到发展。现有的软通道引流管多为硅胶管,其端部为盲端,在其侧壁上设有多个侧孔用以引流,由于其端部圆滑因而对脑组织及神经纤维起分离作用的同时对脑的损伤性更小,还可避让血管,影像检查时无伪影,因而置管更准确。 [0004]引流装置是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必须器械,而目前,临床上所用引流管主要为脑室引流管,其侧孔细、侧孔少、分布距离短,易致引流孔堵塞、引流不畅,如在长轴方向穿刺引流,因侧孔排列总距离太短,从而无法充分引流。此外,现有的引流装置都没有流速控制阀,置管成功后,因脑颅内压高,而引流时的抽吸力度通常由医师把握,若医师穿刺经验不足、力度控制不好,便容易因抽吸力过大而引起再出血和损伤脑组织,且引流过快时易引起颅内压降低太快从而易引发出血或脑疝。医师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常用止血钳等直接夹引流管,这种方式易引起引流管破损或断裂,需新置管,引起病人再创伤。另一方面,现有的引流管为通常为单腔,引流、冲洗、注药都必须在单一管腔内进行,因而容易将引流物、空气等重新注入脑颅而引起逆行感染。此外,由于没有专门的疏通管道,疏通时只能不停挤压引流管,因而在挤压过程中有可能拉出引流管或导致引流管破裂,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现有的引流管上没有刻度,其不能精确了解颅内压情况。且现有颅内引流时,没有设置滴瓶50,观察时只能通过引流管内有无波动进行了解,一旦引流管内波动不明显时便难以发现是否有引流物流出,且不能直观了解引流速度。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使引流、冲洗和注药分开进行、并可防止积液倒流,且可方便监控和掌握抽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流装置包括双腔导管、引流管、疏通球囊、引流袋及防逆流三通:所述双腔导管具有相互隔离的用于引流积液的第一管腔和用于注药及冲洗的第二管腔;该双腔导管的一端封闭,其侧壁上设有贯通其侧壁的侧孔,双腔导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引流管的一端通过防逆流三通与所述第一管腔连接,其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其上设有测压刻度;所述疏通球囊设于积液所流经的双腔导管或引流管上,其用于疏通管道防止积液阻塞第一管腔或引流管;所述引流袋上设有容积刻度,在所述引流袋上设有排泄孔;所述防逆流三通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腔与引流管之间,其用于调节引流积液的流量和/流速,并防止积液倒流入脑颅内。
[0007]所述双腔导管设有与第一管腔一体连通的第一管腔延长管,所述疏通球囊设于该第一管腔延长管上。
[0008]所述双腔导管为圆管,所述第一管腔与其同轴,所述第二管腔设于所述双腔导管的外壁与第一管腔的内壁之间,且该第二管腔的末端偏离所述双腔导管而形成注射头。
[0009]所述双腔导管的外径为5mm_5.5mm,所述第一管腔的直径为3mm_4.0mm。
[0010]所述双腔导管的前端设有可在X线下显影的深度刻度,用于测量其伸入脑颅内的深度。
[0011]在所述双腔导管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密度不同于双腔导管的纤维,该间隔的纤维形成所述深度刻度。
[0012]在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袋之间连接有滴瓶。
[0013]所述疏通球囊由第一管腔延长管15的一部分膨大成中空球形而形成,或为连接在第一管腔上的中空囊状体。
[0014]所述防逆流三通内设有球阀组件,该球阀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弹簧支架,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设有相对的通孔,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可抵挡住所述通孔的球阀,该球阀通过弹簧与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外侧的弹簧支架连接。
[0015]本发明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双腔导管,使引流和冲洗及注药可分别在不同的管道内进行,专管专用,从而可保证管道的干净卫生,防止颅内感染。本发明通过设置各种刻度和压力表,从而可直观观察各种手术参数,可避免因经验不足而无法掌握手术力度。本发明设有防逆流三通,其可自动调节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并可防止积液倒流,避免再度感染和危险的发生。本发明设有疏通球囊,可通过挤压该疏通球囊而疏通管道,防止引流管或双腔导管堵塞。本发明设有滴瓶50,可方便观察引流状况,并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防逆流作用。本发明具有减少管道堵塞、引流速度效果好、可防止积液倒流、安全卫生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的双腔导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发明的防逆流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双腔导管10、第一管腔11、第二管腔12、侧孔13、深度刻度14、第一管腔延长管15、注射头16、引流管20、测压刻度21、接口 22、引流袋30、容积刻度31、排泄孔32、疏通球囊40、滴瓶50、防逆流三通60、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球阀63、弹簧64、弹簧支架65。【【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0022]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包括双腔导管10、引流管20、注射管、疏通球囊40、引流袋30和防逆流三通60。
[0023]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双腔导管10为圆形筒状体,其一端封闭为盲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在所述双腔导管10的盲端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侧孔13,其用于引流。所述侧孔13为圆形孔,其根据穿刺的不同情况而具体设置,其总距长为2~5cm。例如,对于长轴穿刺,其总距长可设置为4cm,即所述双腔导管10的前端4cm处均间隔设有侧孔。对于短轴穿刺,其总距长可设置为2cm。所述双腔导管10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12,所述第一管腔11与引流管20连接,用于引流颅内积液。所述第二管腔12与注射管连接,用于向颅内注射药水及冲洗。所述第一管腔11与所述双腔导管10同轴,其末端设有与之一体的第一管腔延长管15,其通过防逆流三通与所述引流管20连接。所述第二管腔12设于所述双腔导管1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腔11的内侧壁之间,其末端偏离所述双腔导管10并向外延伸而形成注射头16。通过设置相互间隔的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12,使得引流和冲洗及注药可分别在不同的管道内进行,专管专用,利于引流冲洗、防止管腔堵塞,且不会将管内堵塞物再次推入颅内,形成感染或堵塞源,从而可保证管道的干净卫生,防止颅内感染。所述双腔导管10的外径为5mm_5.5mm,所述第一管腔11的直径为3mm_4.0mm。本实施例中,优选双腔导管10的外径为5mm,第一管腔11的直径为4mm。由于第二管腔12是在壁内形成的小腔,其壁薄,在不注射时因颅内压力作用可自然压闭,防止倒流及堵塞。为便于穿刺时方便了解导管刺入颅内的深度,在所述双腔导管10的前端设有可在X光卡显影的深度刻度14。根据X光显影的特性,在所述双腔导管10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密度不同于双腔导管10的纤维,该间隔的纤维在X光下便起到刻度作用,手术时使用相关的设备便可清晰看到由纤维而形成的深度刻度14,以便直观了解穿刺的深度。
[0024]为便于防止管道堵塞,并便于疏通管道,在所述第一管腔延长管15或引流管20上设有疏通球囊40。本实施例中,其设于双腔导管10的第一管腔延长管15上。该疏通球囊可由第一管腔延长管15的一部分膨大成中空球形而形成,或者是一个连接在第一管腔延长管15上的具有弹性的中空囊状体。在引流管或双腔导管堵塞时,或引流不畅时,可按压该疏通球囊40而改变管道内压力,达到疏通管道的目的。
[0025]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管20用于引流积液。其一端设有接口 22,用于与第一管腔延长管15连接。所述接口 22与第一管腔延长管15的形状相匹配。为便于了解引流管20内气压状况,在所述引流管20上设有测压刻度21。为防止积液堵塞管道,所述引流管20可选用较粗的管道,其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
[0026]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袋30用于盛放从脑颅内引出的积液,在其底部设有排泄孔32。为便于直观了解引流量,在所述引流袋30上设有容积刻度31。所述引流袋30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成多种形式,所述容积刻度31也可根据需要而设置不同的刻度。
[0027]为便于观察引流情况,在所述引流管20与所述引流袋30之间设有与之连接的透明滴瓶50。该滴瓶50可选用公知的滴瓶50。此外,由于滴瓶50横截面大于引流管20横截面,其还可起到防逆流作用。
[0028]如图1所示,为防止积液倒流,所述引流管20与第一管腔延长管15通过防逆流三通60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该防逆流三通60内部设有阀芯,其可通过旋转而导通其中任意两通。在防逆流三通60内积液所流经的通道内设有球阀63组件,该球阀63组件包括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弹簧支架65、弹簧64及球阀63。所述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及弹簧支架65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挡板62位于第一挡板61与弹簧支架65之间。所述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的形状与第二通道的内部形状相匹配。在所述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上均设有通孔,以便积液流通。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其均位于挡板的中心。所述球阀63设于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之间,其直径小于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之间间隔的距离,并大于所述通孔的距离。所述球阀63的一端与弹簧64固定,该弹簧64的另一端则固接与所述弹簧支架65上。所述弹簧支架65固接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上。根据虹吸原理(颅内引流是基于虹吸原理而进行的),在引流过程中,若引流袋位置调整过高,若缺少防逆流装置,则积液会倒流至脑颅内,而由于本发明设有球阀63组件,当引流袋高度调整过高时,弹簧64在抽吸力作用下而拉伸,使球阀63抵挡在第一挡板61的通孔上,防止积液倒流至脑颅内。而当引流袋或引流瓶高度调整过低时,弹簧64在抽吸力作用下而压缩,使球阀63抵挡在第二挡板62的通孔上,以改变压差,缓冲调整引流速度及引流量,防止抽吸力过大而引流过快,从而可实现自动调节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的目的,并防止积液逆流。
[0029] 藉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双腔导管,使引流和冲洗及注药可分别在不同的管道内进行,专管专用,从而可保证管道的干净卫生,防止颅内感染。本发明通过设置各种刻度和压力表,从而可直观观察各种手术参数,可避免因经验不足而无法掌握手术力度。本发明设有防逆流三通,其可自动调节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并可防止积液倒流,避免再度感染和危险的发生。本发明设有疏通球囊,可通过挤压该疏通球囊而疏通管道,防止引流管或双腔导管堵塞。本发明设有滴瓶50,可方便观察引流状况,并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防逆流作用。
[0030]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流装置包括: 双腔导管(10),其具有相互隔离的用于引流积液的第一管腔(11)和用于注药及冲洗的第二管腔(12);该双腔导管(10)的一端封闭,其侧壁上设有贯通其侧壁的侧孔(13),双腔导管(10)的另一端为连接端; 引流管(20),其一端通过防逆流三通(60)与所述第一管腔(11)连接,其另一端与引流袋(30)连接,其上设有测压刻度(21); 疏通球囊(40),其设于积液所流经的双腔导管(10)或引流管(20)上,其用于疏通管道防止积液阻塞第一管腔(11)或引流管(20 ); 引流袋(30),其上设有容积刻度(31),在所述引流袋(30)上设有排泄孔(32); 防逆流三通(60),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腔(11)与引流管(20)之间,其用于调节引流积液的流量和/流速,并防止积液倒流入脑颅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导管(10)设有与第一管腔(11) 一体连通的第一管腔延长管(15),所述疏通球囊(40)设于该第一管腔延长管(1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导管(10)为圆管,所述第一管腔(11)与其同轴,所述第二管腔(12)设于所述双腔导管(10)的外壁与第一管腔(11)的内壁之间,且该第二管腔(12)的末端偏离所述双腔导管(10)而形成注射头(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导管(10)的外径为5mm_5.5mm,所述第一管腔(11)的直径为3mm_4.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导管(10)的前端设有可在X线下显影的深度刻度(14),用于测量其伸入脑颅内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腔导管(10)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密度不同于双腔导管(10)的纤维,该间隔的纤维形成所述深度刻度(1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20)与所述引流袋(30)之间连接有滴瓶(5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球囊(40)由第一管腔延长管15的一部分膨大成中空球形而形成,或为连接在第一管腔上的中空囊状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颅内血肿钻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三通(60)内设有球阀(63)组件,该球阀(63)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和弹簧支架(65),在所述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上设有相对的通孔,在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之间设有可抵挡住所述通孔的球阀(63),该球阀(63)通过弹簧(64)与第一挡板(61)或第二挡板(62)外侧的弹簧支架(65)连接。
【文档编号】A61B5/03GK103877671SQ20141009376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张波 申请人:张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