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哮喘的疗效。
【专利说明】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和药物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过敏煎是名老中医祝谌予之验方,主要应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过敏煎由银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甘草组成,过敏煎以防风为君,该药辛润而不温燥,善行皮毛与经脉之气,祛风之力可达十二经,善祛外来之风邪,并可解痉止痒;臣以乌梅酸涩,一可敛肺定喘,针对肺气失于肃降,其酸涩之性可收敛肺气,助纳气定喘,二可生津润肺,亦可防辛散伤津。银柴胡辛凉,一可助防风疏风散邪,二可散邪壅皮毛而致郁热;五味子味酸甘而温,酸甘育阴,既可酸收敛肺,防辛散伤肺,又可酸甘生津,助肺布散津气,以上共为佐药。甘草甘温,一可补脾益气,防邪伤正,二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诸药相合,散敛并用,补泻兼施,宣降相因,药物平淡,构思有奇,共凑祛风解痉、敛肺生津,调节阴阳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均证实过敏煎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但研究集中于全方药效学和机制研究,未见有关方剂配伍的研究。
[0003]君臣药防风、乌梅,采用散收并用,防风入膀胱、肝、脾经,为祛风之圣药,又是风药中的润剂,其味辛甘而微温,辛散而不温燥,甘润而不滋腻,用于哮喘,可兼顾外风与肺为娇脏之特性,在发作期哮喘治疗中发挥祛风止痉、止痒的作用;乌梅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本品味酸而涩,为清凉收涩之品,用于哮喘一方面能敛肺定喘,针对肺气失于肃降,其酸涩之性可收敛肺气,助纳气定喘,其二能生津润肺,在中医药治疗发作期哮喘中常与激素合用,目前大多数中医认为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的GC类同于“壮火”容易伤阴,故耗伤肺津,致使肺失清润,乌梅生津有助于补肺津,亦可防辛散之药伤及津气。二药相配,则辛散祛邪而不耗气伤津;酸敛而不留邪,相制相成,相得益彰,发挥祛风解痉、敛肺生津之功效。张锡纯所言“肺脏是阖辟之机,治肺之药过于散则有碍于阖,过于敛则有碍于辟”。现代药理学显示防风、乌梅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防风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具平喘之效。然而,单独的防风、乌梅在治疗哮喘时疗效有限,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 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及其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一方面涉及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防风-乌梅浸膏,优选的,原料药防风和乌梅的重量配比为1-2:1_2。
[000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药物中含有独立包装的布地奈德喷雾剂,优选的,所述的布地奈德喷雾剂的浓度是0.01-0.03%。
[0007]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或者不含有其它活性成分。
[0008]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涉及上述组合物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防风-乌梅配伍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的PAR_2mRNA表达的影响;
[0010]图2:防风-乌梅配伍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的PAR-2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
[0011]图3:药对防风-乌梅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影响(HE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0013](I)制备防风-乌梅浸膏(处方比为1:1),用时以蒸馏水配置。临床成人用量为每日30g生药,按实验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换算等效剂量给予小鼠。选择雌性BALB/C小鼠(SPF级),六周龄,体重:18-22g,60只。分组:按照动物体重编号后,用随机数字表分将动物分为5组,每组12只。造模参照Temelkovski等研究,实验第0、7、14天腹腔注射抗原液0.2ml (含卵蛋白0VA100 μ g氢氧化招400 μ g ),第21天小鼠置于一个有机玻璃容器(30 X 15 X 20cm)中,用超声雾化器予5% OVA溶液雾化(雾粒直径3~5 μ m) 30min,激发小鼠哮喘。
[0014](2)给药方法:第21天,连续用药干预7天,每次药物干预15min后用OVA溶液激
发哮喘。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0015]
【权利要求】
1.治疗哮喘的防风乌梅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防风-乌梅浸膏,优选的,原料药防风和乌梅的重量配比为1-2:1_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中含有独立包装的布地奈德喷雾剂,优选的,所述的布地奈德喷雾剂的浓度是0.01-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或者不含有其它活性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K31/58GK103977105SQ201410200197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吴贤波 申请人:吴贤波, 海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