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冷热敷袋、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314527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医用冷热敷袋、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冷热敷袋、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医用冷热敷袋包括内部设有储能材料的袋体,设于袋体外侧的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温控单元包括微处理器、设于袋体面对患处一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储能材料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设于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本发明利用温控单元实时监控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由医护人员或温控单元判断温差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则人工启动或温控单元自动启动加热单元或制冷单元,为袋体内的储能材料加热或制冷,实现了冷热敷袋的温度可调、可控,适应不同类型病人的温度要求和耐受能力,提高冷热敷效果。
【专利说明】医用冷热敷袋、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院护理科常用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冷热敷袋、冷热敷 袋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冷敷、热敷都是利用温度对组织的效应所做的物理治疗方法,以舒缓人体各部位 的不适,例如人体之肩、颈、胸、腰、腹、腕、肘、膝、踝、足等处都可以通过冷敷或热敷来减缓 不适感,是医疗过程中常用到的治疗方式,不论是运动造成的肌肉伤害、跌打损伤、发炎消 肿或活血化瘀等症状,都可以透过冷敷或热敷达到舒缓不适的效果。尤其是骨折后因软组 织损伤,患肢可出现不同程度肿胀,伤后24?72h为肿胀高峰期,常会出现张力性水疱,而 出现皮肤水疱为手术禁忌症。骨折后疼痛是由于创伤后血肿压迫或炎性致痛因子刺激局部 末梢神经所至。急性创伤后肿胀、疼痛是骨科护理的重要内容,治疗上通常给予静脉滴注甘 油果糖,约需一周左右肿胀才能消退,方可进行手术治疗。这样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 负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影响病床的周转率。冷敷是减轻骨折早起疼痛和肿胀的 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冷敷可以使局部软组织温度下降,减轻液体外渗并使血管挛缩,可有效 地控制局部出血,减轻组织肿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软组织的张 力。骨折后冷敷48h,肿胀可明显消退、疼痛减轻,70h后即可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使一周左 右能消退的肿胀减少至2?3天,手术治疗期明显提前,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住院 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
[0003] 现今临床上常用的冷敷方法是使用橡胶冰袋、冰囊、直立软包装液体袋、自制冰袋 等。因为骨折是中心性损伤,传统冷敷方法与患肢接触面积小,冰块高低不平,使用时舒适 度差;不易固定,常因患者翻身、锻炼、下床等活动而导致冰袋移位或滑落,尤其是肩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从而中断冰敷过程,影响患处的消肿,并增加疼痛感,因而难以达到 理想的冰敷效果。且冰袋制作时,需要将冰块打碎后灌入冰袋,程序繁琐、费时费力,使用时 还常伴有漏水现象发生,浸湿冰袋与患者伤口之间的敷料,使其失去隔菌作用。
[0004] 为解决冰块高低不平、使用时舒适度差的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1961282B公开 了一种冷敷用盐水袋,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袋体,该袋体内封装有氯化钠或氯化钾溶液,具 有结构简单、不冷结成块、使用舒适方便的特点。为解决冰袋易移位、滑落、凝结成水等问 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942286U公开了一种用于四肢远端骨折的冷敷袋,设有外套 袋,一面为吸水性材料制成的包覆层,另一面为不透水性材料制成的底布,外套袋的内部为 吸水芯。冷敷袋吸水冷冻后软硬适中,能精密贴合在患肢上,与患肢接触面积大,获得理想 的冰敷效果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可通过外套袋两端的搭扣固定在患肢上,松紧度可调。
[0005] 但是上面所说的传统冰袋及对比文件中的冰袋只能用于冷敷,而热敷也是一种通 过热刺激引起人体皮肤、内脏血管的反射性收缩或扩张,改变机体各系统的循环和代谢的 治疗方法。临床上也有"前三天冷敷、后三天热敷"的口诀,虽然不能一味式遵循该口诀进 行冷、热敷,但也能看出热敷对消肿止痛的重要性。比如静脉炎、扭伤、拉伤等伤病患者,早 期需冷敷,晚期需热敷,以起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0006]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183123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冰袋,包括袋体和设于 袋体一端的松紧带,袋内内设有凝胶状的储能材料,既能用于冷敷,也能用于热敷,并通过 松紧带将袋体固定在患者伤口处。
[0007] 上述的几种敷袋,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但是无法针对不同类型病人的要求提供适 合的温度,温度不能准确控制盒调节,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冷热刺激超过病人承受能力 时,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虽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880025Y公开了一种冷热敷两用治 疗装置,包括电加热治疗装置、电致冷治疗装置以及电控装置,可同时进行冷、热敷治疗,并 对冷热敷温度进行自动、准确的控制和调节,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效率,但是该治疗装置只能 病房内使用,不便于移动,患者不能携带它随时走动。
[0008] 基于上述的描述可知,最优的医用冷敷袋需同时具备固定牢靠,冷热敷均可,温度 可控、可调,对患处施加压力可调,等特点,因此亟需一种满足这些要求,提高冷热敷效果的 医用冷热敷袋。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冷热敷袋、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冷热 敷均可,温度可控、可调,对患处施加压力可调,固定牢靠。
[001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冷热敷袋,包括内部设有储 能材料的袋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袋体外侧的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所述温控单元 包括微处理器、设于袋体面对患处一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储能材料内的第二温 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设于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
[0011] 其中,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的显示器,所述第一温 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由所述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所述显示器上。
[0012] 进一步,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报警器和温差设定器,所述温差设定器与所述微处 理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
[0013] 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的加热袋、设于所述加热 袋内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激发器。但不局限于过饱和醋酸钠溶液,还可以是包括重量浓 度50?65%乙酸钠水合盐、1?8%乙二醇、10?15%苯胺和10?25%水的过饱和、可重复 结晶的溶液。
[0014] 所述加热单元还可以选用半导体制热片,其制热面与袋体贴合。
[0015] 其中,所述制冷单元为半导体制冷片,其制冷面与袋体贴合。
[0016] 所述制冷单元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 一侧的制冷袋,设于所述制冷袋内的制冷剂。其中,制冷剂可选用干冰、液氨或氟利昂等。
[0017] 优选的,所述储能材料为自来水、盐水、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 液等。
[0018] 其中,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的一侧还设有调压气囊,所述调压气囊上设有气门嘴, 所述气门嘴通过一根充气管与充气球相连。
[0019] 其中,所述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设有药包,其内填塞有中药敷料,其辅助理疗作 用。
[0020] 进一步,所述药包的口部可开合,以便更换中药敷料。
[0021] 其中,所述袋体上设有绑带。
[002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加工袋体:利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抗菌剂、增塑剂、稳定剂、软化剂、抗冲击改性剂制 备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然后将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置于吹膜机内生成塑料薄膜,然后再 利用制袋机将塑料薄膜封切成一端开口的袋体; (2) 配制即具有储冷能力,也具有储热能力的储能材料; (3) 将储能材料填充于袋体内; (4) 在袋体的一端设置温控单元的微处理器,其中,在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设置第一 温度传感器,在储能材料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然后将袋体封口; (5) 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制成温度可调控、可冷敷也可热 敷的医用冷热敷袋; (6) 将步骤(5)的医用冷热敷袋放于冰箱内冰冻做冷敷袋备用,或放于80?100°C热 水、加热器中加热后做热敷备用。
[0023] 其中,所述步骤(1)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成型 一个一端开口的药包、在袋体的远离患处的一侧成型一个调压气囊,然后在调压气囊上设 置气门嘴,并将其通过一根充气管与充气球相连; 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在所述药包内填塞中药敷料。
[0024] 其中,所述步骤(1)中,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1)将100重量份高分子材料、0. 1?5重量份无机抗菌剂、30?50重量份增塑剂、 2?5重量份稳定剂、2?5重量份软化剂、10?30重量份抗冲击改性剂按比例混合均匀, 制成复合材料; (1-2)将复合材料置于塑料挤出机内,在150?180°C温度下挤出并用切粒机切粒,得 到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 所述步骤(2)中配置储能材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2-1)储能材料选用自来水,并在自来水中加入适量防冻剂; (2-2)储能材料选用盐水:在10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33?43重量份的盐酸盐,配置成 重量浓度为25?30%的盐酸盐水溶液; (2-3)储能材料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1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40?90重量份的醋酸 钠,配置成重量浓度为80?90%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 (2-4)储能材料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8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5?10重量份 的甘油和3?7重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置成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0025] 若步骤(2)中选用储能材料为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步骤(3)中将储能材料填充于 袋体内后,还需在袋体内设置一个一端露于袋体外的金属激发器。
[0026] 其中,所述步骤(4)中还在邻近微处理器的位置设置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的 温差设定器、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的显示器和报警器,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 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由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显示器上可直接显示患处和储 能材料的温度,也可显示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差,报警器在温度差超过设定温差范围时 报警。
[0027] 其中,所述步骤(5)中配置加热单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5-1)加热单元选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步骤(1)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 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的一端成型一个加热袋,然后在加热袋内放入重量浓度为80?90%的 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激发器,然后封装加热袋; (5-2)加热单元选用半导体加热片: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直流电源和半导体加 热片,并将半导体加热片的制热面与袋体贴合; 所述步骤(5)中配置制冷单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5-3)制冷单元选用半导体制冷片: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直流电源和半导体制 冷片,并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袋体贴合; (5-4)制冷单元选用制冷剂:在步骤(1)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远离 患处一侧的另一端成型一个制冷袋,然后在制冷袋内放入干冰、液氨或氟利昂,然后封装制 冷袋。
[0028]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冷热敷袋的使用方法,包括冷敷和热敷两种; 作冷敷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 将具有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医用冷热敷袋自冰箱中拿出,敷于患处, 并用绑带或支具固定; (2) 温控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患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储能材料的温 度,温度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温差是否合适, 若合适,直接进行冷敷;若不够冷,即储能材料的温度不够低,此时启动制冷单元,继续为储 能材料制冷,直至温差合适;若过冷,即储能材料的温度太低,此时启动加热单元,为储能材 料加热,直至温差合适; 作热敷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 将具有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医用冷热敷袋自热水或加热器中拿出,敷 于患处,并用绑带或支具固定; (2) 温控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患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储能材料的温 度,温度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温差是否合适, 若合适,直接进行热敷;若过热,即储能材料的温度过高,此时启动制冷单元,为储能材料制 冷,直至温差合适;若不够热,即储能材料的温度不够高,此时启动加热单元,继续为储能材 料加热,直至温差合适。
[0029] 其中,将医用冷热敷袋固定于患处后,通过充气球向调压气囊内施加压力,调整冷 热敷压力和冷热敷袋与患处的贴合度。
[003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利用温控单元实时监控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由医护人员人工判断或温控 单元自动判断温差是否合适,合适,则继续冷热敷;不合适,则人工启动或温控单元自动启 动加热单元或制冷单元,为袋体内的储能材料加热或制冷,直至温差合适,实现了冷热敷袋 的温度可调、可控,适应不同类型病人的温度要求和耐受能力,提高冷热敷效果。
[0031] 2.本发明可利用绑带或借助于骨折病人的支具将冷热敷袋牢靠地固定于患处,并 通过向调压气囊内充放气,调节冷热敷袋施加于患处的压力,使不结冻、软性的储能材料使 冷热敷袋与患处贴合更加紧密,与患肢接触面积大,获得理想的冷热敷效果并提高患者舒 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1、 袋体; 2、 温控单元;20、微处理器;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3、显示器;24、 报警器;25、温差设定器; 3、 加热单元; 4、 制冷单元; 5、 调压气囊;50、气门嘴;51、充气管;52、充气球; 6、 药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图1所示,一种医用冷热敷袋,包括内部设有储能材料的袋体1,以及设于所 述袋体1外侧的温控单元2、加热单元3和制冷单元4,所述温控单元2包括微处理器20、设 于袋体面对患处一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1、设于所述储能材料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2,所 述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20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加热单元3和制冷单元4设于所述袋体1的远离患处一侧。
[0035] 所述储能材料为自来水、盐水、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0036] 实施例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与所 述微处理器20的输出端相连的显示器2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测 得的数据由所述微处理器20处理后显示于所述显示器23上,显示器23上显示的可以是两 个温度的数值,也可以是两个温度的温度差。
[0037] 实施例三: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报警 器24和温差设定器25,所述温差设定器25与所述微处理器2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报警器 24与所述微处理器20的输出端相连,医护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病人对温度的不同要求,通过 温差设定器输入患处温度与储能材料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温控单元的微处理器根据第一、 第二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温度值计算实际温差,然后对比设定温差,做出温差是否合适的判 断,当温差不合适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启动加热单元或制冷单元。
[0038]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设于所述袋体1 的远离患处一侧的加热袋、设于所述加热袋内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激发器。但不局限于 过饱和醋酸钠溶液,还可以是包括重量浓度50?65%乙酸钠水合盐、1?8%乙二醇、10? 15%苯胺和10?25%水的过饱和、可重复结晶的溶液。
[0039] 当温差判断结果为不合适,冷敷用储能材料温度太低,热敷用储能材料温度不够 热时,手动波动激发器使其振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逐渐结晶,释放热量,为储能材料加热。
[0040] 所述加热单元还可以选用半导体制热片,其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连接,所述半导 体制热片的制热面与袋体贴合。当温差判断结果为不合适,冷敷用储能材料温度太低,热敷 用储能材料温度不够热时,手动或由温控单元的微处理器直接控制启动半导体制热片,为 储能材料加热。
[0041]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单元4为半导体制冷片,其 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袋体贴合。当温差判断结果为不 合适,冷敷用储能材料温度不够低,热敷用储能材料温度太高时,手动或由温控单元的微处 理器直接控制启动半导体制冷片,为储能材料制冷。
[0042] 所述制冷单元还可以选用下述结构: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 一侧的制冷袋,设于所述制冷袋内的干冰、液氨或氟利昂等制冷剂,当需要对储能材料制冷 时,通过干冰气化、液氨气化、氟利昂挥发等,为储能材料提供冷气。
[0043] 实施例六:图4所示,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袋体1的远离患处 的一侧还设有调压气囊5,所述调压气囊5上设有气门嘴50。所述气门嘴50通过一根充气 管51与充气球52相连。通过充气球向调压气囊内充气,调节冷热敷袋施加于患处的压力, 使冷热敷袋与患处更加贴合。
[0044] 实施例七:图5所示,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袋体1的面对患处 的一侧设有药包6,其内填塞有中药敷料,为患者提供辅助的药物治疗。
[0045] 所述药包6的口部可开合,便于更换中药敷料。
[004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袋体:利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抗菌剂、增塑剂、稳定剂、软化剂、抗冲击改性剂制 备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然后将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置于吹膜机内生成塑料薄膜,然后再 利用制袋机将塑料薄膜封切成一端开口的袋体; 其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成型一个一端开口的药 包、在袋体的远离患处的一侧成型一个调压气囊,然后在调压气囊上设置气门嘴,并将其通 过一根充气管与充气球相连。
[0047] 上述的药包和调压气囊也可以选择可分离式与袋体连接,以满足不用药包或调压 气囊的场合。
[0048] 其中,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1)将100重量份高分子材料、0. 5重量份无机抗菌剂、40重量份增塑剂、3重量份稳 定剂、3重量份软化剂、15重量份抗冲击改性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制成复合材料; (1-2)将复合材料置于塑料挤出机内,在180°C温度下挤出并用切粒机切粒,得到医用 抗菌性塑料颗粒。
[0049] (2)配制即具有储冷能力,也具有储热能力的储能材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2-1)储能材料选用自来水,并在自来水中加入适量防冻剂; (2-2)储能材料选用盐水:在10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35重量份的盐酸盐,配置成重量 浓度为26%的盐酸盐水溶液; 其中,盐酸盐可选用氯化钠、氯化钾等,以及在溶液中加入甲紫溶液或汞溴红溶液,在 没有药包和中药敷料的情况下,对患处杀菌、消毒。
[0050] (2-3)储能材料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1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60重量份的醋酸 钠,配置成重量浓度为85. 7%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 其中,可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防冻剂,以保证将冷热敷袋放入冰箱时,过饱和醋酸钠溶 液不会冷冻成冰。
[0051] (2-4)储能材料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8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8重量份的 甘油和6重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置成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0052] (3)将储能材料填充于袋体内,若步骤(2)中选用储能材料为过饱和醋酸钠溶液, 将储能材料填充于袋体内后,还需在袋体内设置一个一端露于袋体外的金属激发器; 将中药敷料填塞于药包内; (4)在袋体的一端设置温控单元的微处理器,其中,在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设置第一 温度传感器,在储能材料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然后将袋体封口; 在邻近微处理器的位置设置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的温差设定器、与微处理器的输 出端相连的显示器和报警器,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由微 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显示器上可直接显示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也可显示患 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差,报警器在温度差超过设定温差范围时报警。
[0053] (5)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制成温度可调控、可冷敷也 可热敷的医用冷热敷袋; 设置加热单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5-1)加热单元选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或其他可重复结晶的溶液:在步骤(1)中成型 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的一端成型一个加热袋,然后在加热袋内放 入重量浓度为80?90%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激发器,或者其他可重复结晶的溶液,然后 封装加热袋; 上述的加热袋也可以选择可分离式与袋体连接,以便于拆卸。
[0054] (5-2)加热单元选用半导体加热片: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直流电源和半导 体加热片,并将半导体加热片的制热面与袋体贴合; 设置制冷单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5-3)制冷单元选用半导体制冷片: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直流电源和半导体制 冷片,并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袋体贴合; (5-4)制冷单元选用制冷剂:在步骤(1)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远离 患处一侧的另一端成型一个制冷袋,然后在制冷袋内放入干冰、液氨或氟利昂等制冷剂,然 后封装制冷袋。
[0055] 上述的制冷袋也可以选择可分离式与袋体连接,以便于拆卸。
[0056] (6)将步骤(5)的医用冷热敷袋放于冰箱内冰冻做冷敷袋备用,或放于80?100°C 热水、加热器中加热后做热敷备用。
[005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冷热敷袋的使用方法,包括冷敷和热敷两种; 作冷敷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具有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医用冷热敷袋自冰箱中拿出,敷于患处, 并用绑带或支具固定,然后通过充气球向调压气囊内施加压力,调整冷热敷压力和冷热敷 袋与患处的贴合度; (2)温控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患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储能材料的温 度,温度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温差是否合适, 若合适,直接进行冷敷;若不够冷,即储能材料的温度不够低,此时启动制冷单元,继续为储 能材料制冷,直至温差合适;若过冷,即储能材料的温度太低,此时启动加热单元,为储能材 料加热,直至温差合适; 作热敷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 将具有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医用冷热敷袋自热水或加热器中拿出,敷 于患处,并用绑带或支具固定,然后通过充气球向调压气囊内施加压力,调整冷热敷压力和 冷热敷袋与患处的贴合度; (2) 温控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患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储能材料的温 度,温度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温差是否合适, 若合适,直接进行热敷;若过热,即储能材料的温度过高,此时启动制冷单元,为储能材料制 冷,直至温差合适;若不够热,即储能材料的温度不够高,此时启动加热单元,继续为储能材 料加热,直至温差合适。
[0058] 本发明利用温控单元实时监控患处和储能材料的温度,由医护人员人工判断或温 控单元自动判断温差是否合适,合适,则继续冷热敷;不合适,则人工启动或温控单元自动 启动加热单元或制冷单元,为袋体内的储能材料加热或制冷,直至温差合适,实现了冷热敷 袋的温度可调、可控,适应不同类型病人的温度要求和耐受能力,提高冷热敷效果。
[0059]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比如:袋体、温控单 元、加热单元、制冷单元和调压气囊之间的位置关系,储能材料、加热剂、制冷剂等的选用, 袋体与药包、调压气囊、加热袋、制冷袋是一体成型或可分离式连接,袋体通过外部绑带、自 带绑带或骨折患肢的支具等与患处固定,等等,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医用冷热敷袋,包括内部设有储能材料的袋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袋 体外侧的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所述温控单元包括微处理器、设于袋体面对患处 一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储能材料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第二温度传感 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设于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微 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的显示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由所述 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所述显示器上; 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报警器和温差设定器,所述温差设定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 相连,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袋 体的远离患处一侧的加热袋、设于所述加热袋内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激发器; 所述制冷单元为半导体制冷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材料为自来水、盐水、 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远离患处的一侧还 设有调压气囊,所述调压气囊上设有气门嘴,所述气门嘴通过一根充气管与充气球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设 有药包,其内填塞有中药敷料,所述药包的口部可开合。
7. -种医用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加工袋体:利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抗菌剂、增塑剂、稳定剂、软化剂、抗冲击改性剂制 备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然后将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置于吹膜机内生成塑料薄膜,然后再 利用制袋机将塑料薄膜封切成一端开口的袋体; (2) 配制即具有储冷能力,也具有储热能力的储能材料; (3) 将储能材料填充于袋体内; (4) 在袋体的一端设置温控单元的微处理器,其中,在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设置第一 温度传感器,在储能材料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然后将袋体封口; (5) 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制成温度可调控、可冷敷也可热 敷的医用冷热敷袋; (6) 将步骤(5)的医用冷热敷袋放于冰箱内冰冻做冷敷袋备用,或放于80?100°C热 水、加热器中加热后做热敷备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成 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面对患处的一侧成型一个一端开口的药包、在袋体的远 离患处的一侧成型一个调压气囊,然后在调压气囊上设置气门嘴,并将其通过一根充气管 与充气球相连; 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在所述药包内填塞中药敷料; 所述步骤(4)中还在邻近微处理器的位置设置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的温差设定 器、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的显示器和报警器,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患处和储 能材料的温度由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 所述步骤(5)中配置加热单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5-1)加热单元选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步骤(1)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 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的一端成型一个加热袋,然后在加热袋内放入重量浓度为80?90%的 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和激发器,然后封装加热袋; (5-2)加热单元选用半导体加热片: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直流电源和半导体加 热片,并将半导体加热片的制热面与袋体贴合; 所述步骤(5)中配置制冷单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5-3)制冷单元选用半导体制冷片:在袋体的远离患处一侧设置直流电源和半导体制 冷片,并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袋体贴合; (5-4)制冷单元选用制冷剂:在步骤(1)中成型袋体的同时通过压膜机在袋体的远离 患处一侧的另一端成型一个制冷袋,然后在制冷袋内放入干冰、液氨或氟利昂,然后封装制 冷袋。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冷热敷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医 用抗菌性塑料颗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1)将100重量份高分子材料、0. 1?5重量份无机抗菌剂、30?50重量份增塑剂、 2?5重量份稳定剂、2?5重量份软化剂、10?30重量份抗冲击改性剂按比例混合均匀, 制成复合材料; (1-2)将复合材料置于塑料挤出机内,在150?180°C温度下挤出并用切粒机切粒,得 到医用抗菌性塑料颗粒; 所述步骤(2)中配置储能材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2-1)储能材料选用自来水,并在自来水中加入适量防冻剂; (2-2)储能材料选用盐水:在10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33?43重量份的盐酸盐,配置成 重量浓度为25?30%的盐酸盐水溶液; (2-3)储能材料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1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40?90重量份的醋酸 钠,配置成重量浓度为80?90%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 (2-4)储能材料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80重量份的水中加入5?10重量份 的甘油和3?7重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置成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其中,储能材料选用过饱和醋酸钠溶液时,步骤(3)中将储能材料填充于袋体内后,还 需在袋体内设置一个一端露于袋体外的金属激发器。
10. -种医用冷热敷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敷和热敷两种; 作冷敷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 将具有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医用冷热敷袋自冰箱中拿出,敷于患处, 并用绑带或支具固定; (2) 温控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患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储能材料的温 度,温度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温差是否合适, 若合适,直接进行冷敷;若不够冷,即储能材料的温度不够低,此时启动制冷单元,继续为储 能材料制冷,直至温差合适;若过冷,即储能材料的温度太低,此时启动加热单元,为储能材 料加热,直至温差合适; 作热敷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 将具有温控单元、加热单元和制冷单元的医用冷热敷袋自热水或加热器中拿出,敷 于患处,并用绑带或支具固定; (2) 温控单元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患处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储能材料的温 度,温度经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显示器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温差是否合适, 若合适,直接进行热敷;若过热,即储能材料的温度过高,此时启动制冷单元,为储能材料制 冷,直至温差合适;若不够热,即储能材料的温度不够高,此时启动加热单元,继续为储能材 料加热,直至温差合适; 其中,将医用冷热敷袋固定于患处后,通过充气球向调压气囊内施加压力,调整冷热敷 压力和冷热敷袋与患处的贴合度。
【文档编号】A61F7/08GK104083247SQ201410350769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徐大伟, 吴莺, 崔志明 申请人:徐大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