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32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包括前端镜体部分和后端摄像部分。前端镜体部分包括内窥镜部分、定位销、套筒和锁紧环,后端摄像部分包括图像传感器部分、定位槽、套柱及锁紧螺纹。图像传感器部分包括棱镜组、接口物镜、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固定棱镜组和接口物镜的固定座。图像传感器部还包括一个用于支撑固定座的支撑装置。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前端镜体部分与后端摄像部分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装配简便且便于镜体部分单独消毒。同时减少了图像传感器部装配过程中手动调节棱镜组角度的过程,将物镜和棱镜一体化固定支撑后,立体内窥镜整体装配更加便捷精确。
【专利说明】-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创造属于医用立体内窥诊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 窥镜。

【背景技术】
[0002] 立体内窥镜作为医疗诊断应用中新的介入手段,能够在使用中对人体内部立体成 像,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患信息,避免医生手术的误操作。现有的立体内窥镜基本都 包括诊断镜体部分和图像处理部分。诊断镜体部分一般作用于人体内部,因此一般在使用 完毕后会沾上体液等物质,之前的立体内窥镜都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导致医疗成本比较高。 后来为了降低医疗成本,便采用为前端立体内窥镜清洗消毒的方法。但是后端的图像处理 部分一般都采用图像传感器等电子部件,不能进行高温消毒,由此便将立体内窥镜放入特 定设备中,将前后部分隔离,然后对前端诊断镜体部分进行消毒。这样虽然能够将立体内窥 镜重复使用,但是这种特殊的消毒设备价格昂贵,并没有起到降低医疗成本的作用。另一方 面是这种前后隔离密封性一般,因此对前端的消毒并不彻底。
[0003] 现有的立体内窥镜图像处理部分一般包括棱镜、接口物镜和图像传感器。在现有 的立体内窥镜装配过程中,棱镜、接口物镜和图像传感器都是分开安装的。棱镜在装配过程 中的角度要求比较高,现有的安装方法是装配人员人工调节好角度后粘贴固定,再与后面 的接口物镜和图像处理器进行装配。由于各零件单独装配所以一致性不高,还需要装配人 员进行调节,因此装配过程比较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能够可拆卸的连 接前端内窥镜部分和后端摄像部分,装配过程简便且能够保证前端镜体部分的单独消毒。 同时将后端摄像部分的棱镜和接口物镜一体化固定装配,便于后端摄像部分的整体装配, 继而提升了整体立体内窥镜的装配效率。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包括前端镜体部分和后端摄像部分,所述的前 端镜体部分包括内窥镜部分、定位销、套筒和锁紧环;后端摄像部分包括图像传感器部分、 定位槽、套柱及锁紧螺纹。
[0007] 所述的套筒与内窥镜部分后端相连,所述的定位销位于套筒上部,所述的锁紧环 位于套筒后端;所述的套柱与图像传感器部分前端相连,锁紧螺纹位于套柱后端,所述的定 位槽位于套柱上部。
[0008] 所述的图像传感器部分包括棱镜组、接口物镜、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固定棱镜组 和接口物镜的固定座,还包括一个用于支撑固定座的支撑装置。
[0009] 所述的固定座的前端设置有容纳棱镜组的V形凹槽,所述的固定座内部并列平行 设置两个容纳接口物镜的圆柱形物镜管;所述的两个圆柱形物镜管一端与固定座的后端相 通,另一端与固定座前端的V形凹槽相通。
[0010] 所述的支撑前盖包括盖板、螺纹圈和支撑套;所述的盖板中间并列平行设置两个 圆形通孔,所述的两个圆形通孔与所述的两个圆柱形物镜管适配;所述的螺纹圈一端与所 述盖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套相连。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V形凹槽两边分别与固定座的底边呈45°角。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传感器部分的图像传感器为C⑶传感器、3CM0S传感器或DPS 传感器中的一种。
[0013]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能够可拆卸的连接前端内窥镜部分和后端 摄像部分,装配过程简便且能够保证前端镜体部分的单独消毒。同时将后端摄像部分的棱 镜和接口物镜一体化固定装配,便于后端摄像部分的整体装配,继而提升了整体立体内窥 镜的装配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创造镜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创造摄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创造摄像部分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发明创造摄像部分中支撑前盖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创造摄像部分中固定座和支撑前盖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0021] 1、镜体部分 1-1、内窥镜部分 1-2、套筒
[0022] 1-3、锁紧环 1-4、定位销 2、摄像部分
[0023] 2-1、图像传感器部分 2-1-2、固定座 2-l_2_l、V形凹槽
[0024] 2?-2、圆柱形物镜管2-1-3、支撑如盖 2-1-3-1、盖板
[0025] 2-1-3-2、螺纹圈 2-1-3-3、支撑套 2-2、套柱
[0026] 2-3、锁紧螺纹 2-4、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8] 由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创造包括前端镜体部分和后端摄像部分,所述的前端镜 体部分包括内窥镜部分、定位销、套筒和锁紧环;后端摄像部分包括图像传感器部分、定位 槽、套柱及锁紧螺纹。
[0029] 所述的套筒与内窥镜部分后端相连,所述的定位销位于套筒上部,所述的锁紧环 位于套筒后端;所述的套柱与图像传感器部分前端相连,锁紧螺纹位于套柱后端,所述的定 位槽位于套柱上部;所述的图像传感器部分包括棱镜组、接口物镜、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固 定棱镜组和接口物镜的固定座,还包括一个用于支撑固定座的支撑装置。
[0030] 所述的固定座的前端设置有容纳棱镜组的V形凹槽,所述的固定座内部并列平行 设置两个容纳接口物镜的圆柱形物镜管;所述的两个圆柱形物镜管一端与固定座的后端相 通,另一端与固定座前端的V形凹槽相通。
[0031] 所述的支撑前盖包括盖板、螺纹圈和支撑套;所述的盖板中间并列平行设置两个 圆形通孔,所述的两个圆形通孔与所述的两个圆柱形物镜管适配;所述的螺纹圈一端与所 述盖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套相连。
[0032] 装配时,首先完成摄像部分的装配:将两个接口物镜分别置于固定座两个圆柱形 物镜管中固定,将两个棱镜置于V型凹槽中固定,这样便完成了物镜和棱镜的一体化装配。 然后将固定座前端插入支撑前盖的支撑套完成固定座的支撑固定。然后将支撑前盖套入带 有锁紧螺纹的套柱中,最后和图像传感器相连,完成摄像部分的装配。V形凹槽的角度按照 立体内窥镜中棱镜角度的要求设计为45°,因此能够一次性调节好棱镜的角度,减少了立 体内窥镜装配过程中手动调节棱镜角度的过程。同时将物镜和棱镜一体化固定后,可以直 接通过螺纹圈与图像传感器部分旋紧连接,保证立体内窥镜整体装配更加便捷精确。
[0033] 接着将摄像部分和前端镜体部分进行装配。装配时,首先将套筒和套柱形成相配 的轴心定位固定,之后利用锁紧环和锁紧螺纹旋紧固定,最后将定位销插入定位槽,至此完 成立体内窥镜的装配。本发明创造的连接部分既控制了立体内窥镜轴向的定位又有定位槽 定位防止旋转,同时锁紧螺纹完成整体锁紧,安装过程十分简便。定位销和定位槽可以选择 由180°对称的两个定位销和两个定位槽配合,以增加定位的准确性。使用完成后可以反向 操作进行拆卸,然后将前端镜体部分进行全方位消毒。只需普通消毒设备即可,甚至可以采 用全浸式消毒方法,消毒更加彻底。同时消毒后可以反复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
[0034]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 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 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包括前端镜体部分和后端摄像部分,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端镜体部分包括内窥镜部分、定位销、套筒和锁紧环;后端摄像部分包括图像传感器 部分、定位槽、套柱及锁紧螺纹; 所述的套筒与内窥镜部分后端相连,所述的定位销位于套筒上部,所述的锁紧环位于 套筒后端;所述的套柱与图像传感器部分前端相连,锁紧螺纹位于套柱后端,所述的定位槽 位于套柱上部; 所述的图像传感器部分包括棱镜组、接口物镜、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固定棱镜组和接 口物镜的固定座,还包括一个用于支撑固定座的支撑装置; 所述的固定座的前端设置有容纳棱镜组的V形凹槽,所述的固定座内部并列平行设置 两个容纳接口物镜的圆柱形物镜管;所述的两个圆柱形物镜管一端与固定座的后端相通, 另一端与固定座前端的V形凹槽相通; 所述的支撑前盖包括盖板、螺纹圈和支撑套;所述的盖板中间并列平行设置两个圆形 通孔,所述的两个圆形通孔与所述的两个圆柱形物镜管适配;所述的螺纹圈一端与所述盖 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套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V 形凹槽两边分别与固定座的底边呈45°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装配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 部分的图像传感器为CCD传感器、3CM0S传感器或DPS传感器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A61B1/05GK104188616SQ20141048772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宋志欣, 徐振亮 申请人:天津博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