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572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由天麻,蝉花,丝瓜络,桑枝,橘皮,鸡骨草,金荞麦,枇杷叶,山麦冬,荔枝核,艾纳香,丁香,紫贝齿,甘松制备而成。本发明的药物中天麻、鸡骨草、紫贝齿平肝、疏肝、清肝、解郁,疏肝气、清肝火;辅以禅花、金荞麦和枇杷叶能加强疏肝之功效;辅以艾纳香和丁香能增强清肝火之功效。橘皮、荔枝核、甘松,行气、理气、解郁、散结、通络散瘀;辅以金荞麦、丝瓜络、桑枝和天麻能增强理气解郁之功效;辅以山麦冬、艾纳香,丁香,能增强通络散瘀之功效。诸药同用,对肝郁胆虚型心脏神经症的治愈率达91%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心脏神经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综合征,是神经症的 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主要表现:可有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悸、心前区痛,气短、 过度换气等;也可有神经症的表现,如失眠、焦虑、多汗、头晕等。一般经详细的全身和心血 管系统的各项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也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精神因素在 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劳累过度亦为常发诱因。本病大多 发生于青年和壮年,女性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严重者影响劳 动力。
[0003] 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平素心虚胆怯之人,易惊恐为患。或怒伤 肝气,肝火上逆;或情怀不悦,肝气郁结,痰火内扰;或气郁血滞,均致心脉受损,神失安守。 此外,大病久病之后,或劳欲过度,损及心脾肾,耗伤气血(阴),也使心失濡养,神失潜藏。病 理变化为心胆气虚,突受惊恐,神失所主,而发惊悸心慌不已。若大怒伤肝,肝火上炎,或肝 气郁结,横逆犯脾,脾虚痰生,痰火内扰,均可动撼心神,而为惊悸,烦躁,胸闷,不寐。气郁血 滞,胸脉不利,心脉失畅测见胸闷胸痛。此外,心脾两伤,气血虚报,或心肾阴虚,虚火上扰, 均使心失儒养,神失潜藏,亦见心悸、不寐之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本发明的药物对于心脏神经 症有明显疗效,尤其是对肝郁胆虚型心脏神经症有特别显著疗效。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0份,蝉花8 份,丝瓜络20份,桑枝12份,橘皮25份,鸡骨草9份,金荞麦12份,枇杷叶12份,山麦冬8 份,蒸枝核5份,艾纳香6份,丁香6份,紫贝齿3份,甘松3份。
[0006] 上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可以采用中药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如直接粉 碎制备成散剂,加水煎煮制备成汤剂,由汤剂进一步浓缩、加工成膏剂、片剂、丸剂及胶囊 等。在制备过程中还可以添加可药用添加的辅料,如赋型剂、调味剂等。
[0007] 上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优选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1) 将天麻、丝瓜络、桑枝、鸡骨草、金荞麦、荔枝核和紫贝齿加水煎煮1-1. 5h,然后加入 橘皮、枇杷叶、山麦冬煎煮〇. 5-lh ;将煎煮液浓缩成膏状; (2) 蝉花、甘松粉碎成粉末状,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艾纳香和丁香进行提取,得艾纳香挥发油和丁香挥发 油; (4) 将艾纳香挥发油和丁香挥发油混匀,然后与粉末状的蝉花和甘松混合均匀,得芯 材;最后用步骤(1)的膏状物将芯材包裹,得药丸。相对于采用其他制备方法,采用上述方 法制备的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对肝郁胆虚型心脏神经症的有效率更高。
[0008] 本发明所用的各原料药的药理分析: 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 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蝉花:味咸、甘,性寒,归肝经;明目退翳,定惊镇痉;用于目翳,惊痫,小儿夜啼,麻疹未 透; 丝瓜络:性平,味甘,归肺、胃、肝经;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 胀痛; 桑枝:性平,味微苦,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橘皮:味辛而微苦;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鸡骨草: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乳痈,黄 疸,热淋,肝气郁结,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本品种子有毒,用时须摘除豆荚,以免中毒; 金荞麦:性凉,味微辛、涩;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 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枇杷叶:性微寒,味苦,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 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山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 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荔枝核:性温,味辛、微苦,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 睾丸肿痛; 艾纳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止泻;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头风头痛;风湿痹 痛;寒湿泻痢;寸白虫病;毒蛇咬伤;跌打伤痛;癣疮; 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肾经;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 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紫贝齿:性平,味咸,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用于肝阳上 亢,头晕目眩,惊悸失眠,目赤翳障,目昏眼花; 甘松:性温,味辛、甘,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脘腹胀满,食欲 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0009]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药物中天麻、鸡骨草、紫贝齿平肝、疏肝、清肝、解郁,疏肝气、清肝火;辅以禅 花、金荞麦和枇杷叶能加强疏肝之功效;辅以艾纳香和丁香能增强清肝火之功效。橘皮、荔 枝核、甘松,行气、理气、解郁、散结、通络散瘀;辅以金荞麦、丝瓜络、桑枝和天麻能增强理气 解郁之功效;辅以山麦冬、艾纳香,丁香,能增强通络散瘀之功效。诸药同用,疏肝理气解郁 之功效明显增强,同时产生了生津清心、镇定安神的功效;从而对心脏神经症有明显疗效, 尤其是对肝郁胆虚型心脏神经症有特别明显的疗效,治愈率达91%以上。
[0010] 本发明的药物还具备见效快、不反复的优点。
[0011] 药效实验 为表明本发明对肝郁胆虚型心脏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系统临床观察选取400 例患者,将400例患者平均分为四组,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 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其中三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年龄 > 35岁;2)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
[0012] 症状: 心悸,少眠易醒,胸胁闷胀,胸痛而无定处。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虚弦。经详细的全 身和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治疗措施: 试验组1 :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散剂;以原料药为基准,每天用药70g,分两次 服用,早晚各一次; 试验组2 :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水剂;以原料药为基准,每天用药70g,分两次 服用,早晚各一次; 试验组3 :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药丸;以原料药为基准,每天用药70g,分2次 服用,早晚各一次; 对照组:服用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组方(一剂):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 壳(麸炒)芍药各4. 5克、甘草(炙)1. 5克、香附4. 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 空腹时服;一日一剂。
[0013] 疗效标准: 无效:舌苔、脉相没有变化;心悸、胸胁闷胀和胸痛的症状没有缓解,睡眠没有改善; 有效:舌苔、脉相有变化;心悸、胸胁闷胀和胸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或者睡眠有明显改 善(睡眠时间延长或睡眠质量提高); 痊愈:舌苔、脉相正常;心悸、胸胁闷胀、胸痛和少眠易醒的症状消失。
[0014] 经过6个月的治疗,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 示; 表1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天 麻10份,蝉花8份,丝瓜络20份,桑枝12份,橘皮25份,鸡骨草9份,金荞麦12份,枇杷叶 12份,山麦冬8份,蒸枝核5份,艾纳香6份,丁香6份,紫贝齿3份,甘松3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而 成; (1) 将天麻、丝瓜络、桑枝、鸡骨草、金荞麦、荔枝核和紫贝齿加水煎煮1-1. 5h,然后加入 橘皮、枇杷叶、山麦冬煎煮0. 5-lh ;将煎煮液浓缩成膏状; (2) 蝉花、甘松粉碎成粉末状,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艾纳香和丁香进行提取,得艾纳香挥发油和丁香挥发 油; (4) 将艾纳香挥发油和丁香挥发油混匀,然后与粉末状的蝉花和甘松混合均匀,得芯 材;最后用步骤(1)的膏状物将芯材包裹,得药丸。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4258110SQ20141052685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张锐 申请人:张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