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8744阅读:3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由苍耳子、辛夷花、银花、白芷、川芎、鼻炎草、鱼腥草、芙蓉叶、金香草、皂角刺、黄芩、路路通、牛黄、麝香、薄荷脑、冰片、露蜂房、蝉衣、乌梅、黄芪甲珠、枯矾、防风组成。该组合物具有疏风透邪,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化腐生肌,宣通鼻窍之功效,对鼻粘膜没有任何刺激性,药性温和,可以滋润及修复受损的鼻粘膜,清除残留在鼻腔的各种细菌和病毒,消除鼻粘膜的炎性病变。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鼻炎、鼻窦炎病因相同、病理相近,发病部位有浅深之别,分急性与慢性论治。而鼻炎的慢性发展阶段多为鼻窦、副鼻窦的炎性损害。急性鼻窦炎为鼻窦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重症者可累及骨壁,甚至可引起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合并症。急性期若失治,误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则可转为慢性,而慢性鼻窦炎在感冒受凉时又可急性发作加剧。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脑漏”范畴。《黄帝内经》中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频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或激光治疗,但由于很多患者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无力接受此种疗法。通过多年的临床钻研,在师传鼻炎排毒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鼻炎的“断绝脓源、通窍畅窦、排脓引流”三法。
[0003]技术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疏风透邪,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化腐生肌,宣通鼻窍之功效,临床用于风寒袭肺症(鼻窦炎)、脾经湿热症(慢性鼻炎)、肺气虚寒症(过敏性鼻炎)、肺气肾虚症(萎缩性鼻炎)。对鼻粘膜没有任何刺激性,药性温和,可以滋润及修复受损的鼻粘膜,清除残留在鼻腔的各种细菌和病毒,消除鼻粘膜的炎性病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6]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下述中药组成:苍耳子、辛夷花、银花、白芷、川芎、鼻炎草、鱼腥草、芙蓉叶、金香草、皂角刺、黄芩、路路通、牛黄、麝香、薄荷脑、冰片、露蜂房、蝉衣、乌梅、黄芪甲珠、枯矾、防风。
[0007]本发明所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用各中药的重量配比为:苍耳子5-10份、辛夷花6-8份、银花3-5份、白芷6-8份、川芎12-15份、鼻炎草2_5份、鱼腥草6-10份、芙蓉叶3-8份、金香草4-10份、皂角刺10-12份、黄芩2_5份、路路通6_10份、牛黄3-5份、麝香1-3份、薄荷脑2-5份、冰片3-5份、露蜂房6_8份、蝉衣8_10份、乌梅4_6份、黄芪甲珠5-10份、枯矾3-6份、防风5-8份。
[0008]本发明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黄帝内经"鼻渊证论,早在两千年前的《素问.气厥论》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鼻渊者浊涕流不止也说明人们早就认识到鼻渊证,一般属于病情缠绵不愈,即用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理,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如:风寒袭肺,黄涕头痛,和肺气虚寒症流清涕打喷嚏等,此方采用医学之正治反治通因通用研究出此方。综上所述鼻渊症的因素有如下几种:1,感受外邪,六淫之邪,寒热往来! 2,元气大伤,饮食不当,气虚,肺虚,肾虚三虚所致。3,过度劳累,情志失调,饮食过腻所致,以至气虚,血虚症!鼻炎,鼻窦炎病因相同、病理相近,发病部位有浅深之别,分急性与慢性论治。而鼻炎的慢性发展阶段多为鼻窦、副鼻窦的炎性损害。急性鼻窦炎为鼻窦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重症者可累及骨壁,甚至可引起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合并症。
[0009]鼻窦深伏于颅骨之内,窦口细小,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互连续。每当鼻腔受到病邪的侵袭,鼻窦均难免罹难。发病之始,多为外邪内犯,肺经受邪,邪郁稍久则化火生热,火热循经上犯则累及鼻窍,内入鼻窦。邪入鼻窦则久恋难除,火热久蕴,阻碍气机,灼腐血肉,溶溢成浊,遂成鼻塞不通,浊涕量多,久流不止诸症。刘完素谓:“鼻热者,出浊涕。凡痰涎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销浊致之然也。”张景岳亦谓:“鼻渊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止,故又名脑漏。此证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蒸,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鼻窦火热之邪,每致肌膜肿胀,闭锁窦口,闭门留寇,邪毒深藏,邪得荫庇而不出,缠绵难愈;日久致虚,正气不足,更难鼓邪外出,致使痰浊滞留,腐肉成脓,血滞生瘀。邪、痰、脓、瘀、虚相互作祟,遂成鼻炎顽症。可见,鼻窦炎一病,始于邪,成于热,酿脓涕,久致虚,兼痰瘀。病变的中心环节是病邪伏于窦腔深处,灼腐化脓。总体来说,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0010]肺经蕴热,邪壅鼻窍。因患鼻疾日久,治疗不彻底,或病后余热未清,肺经蕴热,若再复受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则肺失宣发,邪热郁阻肺经,上蒸鼻窍而致鼻窍窒塞。
[0011]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不足,卫阳不固,则易受邪毒侵袭,失去清肃功能,以致邪滞鼻窍。或饥饱劳倦,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化不健,失去升清降浊之职,湿浊滞留鼻窍,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鼻窍窒塞。
[0012]邪毒久留,瘀阻鼻窍。气滞血瘀体虚之人正不胜邪,外邪侵犯鼻窍久留不去,阻于脉络,遏滞气血,以致腐败血肉、液化成脓,流黄绿色恶臭脓涕,邪毒深伏于鼻窦、副鼻窦诸多腔穴内,不易排泄,若侵入骨髓或脑窍,可形成“巴骨流痰”。
[0013]针对以上病理,选用具有疏风透邪,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化腐生肌,宣通鼻窍,清热通窍,清肺泄热,利湿祛浊,健脾益气,温补肺气中药,配合使用,用于风寒袭肺症(鼻窦炎)、脾经湿热症(慢性鼻炎)、肺气虚寒症(过敏性鼻炎)、肺气肾虚症(萎缩性鼻炎)的治疗。
[001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参考了多种医学药典,同时辅以多年临床应用的优化,克服了禁忌组合的问题,具体选用中药的药理学基础为:
[0015]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
[0016]辛夷花: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效祛风寒、通鼻窍。主治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0017]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0018]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0019]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0020]鼻炎草: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通肺窍、利鼻气、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主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等症。
[0021]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主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0022]芙蓉叶:味微辛,性凉。功效清肺凉血,消肿排脓。主治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目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
[0023]金香草: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0024]皂角刺:味辛,性温,肺、肝经。功效活血、祛风。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病风。
[0025]黄芩:味苦,性寒,归心、肺、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市疮等症。
[0026]路路通: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主治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0027]牛黄:味苦,性凉,归心、肝经。功效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舌生疮,痈肿疔疮。
[0028]麝香:味苦,性温,无毒,归心、脾、肝经。功效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0029]薄荷脑: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在医药上用作刺激药,作用于皮肤或粘膜,有清凉止痒作用;内服可作为驱风药,用于头痛及鼻;咽;喉炎症等。
[0030]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0031]露蜂房:味微甘,性平,小毒,归肝、胃、肾经。功效祛风止痛、玫毒消肿、杀虫止痒。主治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风疹瘙痒、皮肤顽癣。
[0032]蝉衣: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主治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33]乌梅:味酸、潘,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主治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0034]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0035]甲珠: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功效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0036]枯矾:味酸,性寒,归肺、肝二经。功效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主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0037]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
[003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鼻腔给药,根据有效成分的发挥,可以制成鼻腔膏剂,滴鼻剂、鼻吸入剂。
[0039]参考文献:[I]周小军.湿与鼻渊[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06) ; [2]陈海林! 317200浙江.针刺治疗鼻渊50例[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 (04) ; [3]卓菁.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鼻渊12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 (09) ;[4]杨贵荣.苍耳子散加味治疗鼻渊[J].中国中医急症.2004 (07) ;[5]李树林,李建伟.麻杏石甘汤疗鼻渊确实效验[J].国医论坛.1991(02) ;[6]李树钿.鼻渊从脾肾论治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1(01) ;[7]邹林根.从肝论治鼻渊举隅[J].新中医.1997(12) ; [8]德学慧,何兴春,张明锐.民间验方治疗鼻渊56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1 (SI) ;[9]赵爱萍,赵爱珍.苍芷油治鼻渊20例[J],包头医学.2002 (01) ;[10]莫健平.辛夷荆芥散治疗鼻渊35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3(22)
[0040]典型病例
[0041](I)赵某、男、27岁。2007年8月8号鼻塞、头痛、流涕,五年余,经多家医院作X光片、CT片,诊断为全组鼻窦炎、双侧下鼻甲肥大。经过穿刺输液、打针、口服药物,疗效不佳,经朋友介绍我处就诊,鼻内窥镜下检查,双侧下鼻甲二度肥大,暗红、质硬,双侧中鼻道处可见黄浓涕。诊断:慢性鼻窦炎伴肥厚性鼻炎治疗: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靶向介入,一次治疗后,肥大的下鼻甲7天萎缩消失。鼻窦炎治疗五次,回访,至今两年无复发。
[0042](2)王某、女,33岁。鼻痒流清涕打喷嚏伴有头痛头晕,伴有全身瘙痒。患病两年余,在省医院、市医院等多家医院诊治,慢性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时轻时重,曾经在医院打针、穿刺、脱敏治疗,久治不愈,经在我处诊治病人介绍,寻我诊治。皮肤划纹征(+),鼻内窥镜下,中鼻甲肥大苍白,中鼻道处有黄涕。诊断:变应性鼻炎伴有鼻窦炎。诊治:1、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脱敏液,滴鼻,一日三次。经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痊愈,随访,三年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
[0043]实施实例一
[0044]苍耳子5克、辛夷花6克、银花3克、白芷6克、川芎12克、鼻炎草2克、鱼腥草6克、芙蓉叶3克、金香草4克、皂角刺10克、黄芩2克、路路通6克、牛黄3克、麝香I克、薄荷脑2克、冰片3克、露蜂房6克、蝉衣8克、乌梅4克、黄芪甲珠5克、枯矾3克、防风5克。加入1000克50度以上白酒,煎煮2h,浸取活性成分后,浓缩至膏状,在60度以上温度下加Λ 100克蜂蜜调匀,得到膏剂。
[0045]膏剂使用时可以使用棉球沾上药膏塞入鼻腔,1-2小时取下。每日1-2此次。
[0046]实施实例二
[0047]苍耳子10克、辛夷花8克、银花5克、白£ 8克、川芎15克、鼻炎草5克、鱼腥草10克、芙蓉叶8克、金香草10克、皂角刺12克、黄芩5克、路路通10克、牛黄5克、磨香3克、薄荷脑5克、冰片5克、露蜂房8克、蝉衣10克、乌梅6克、黄芪甲珠10克、枯矾6克、防风8克。加入1500克50度以上白酒,煎煮2h,浸取活性成分后,浓缩至膏状,在60度以上温度下加入聚山梨酯8030克,甘油60克,调匀,装入滴瓶中,得滴鼻剂。
[0048]滴鼻剂使用,每次3-5滴,每日1-2此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下述中药组成:苍耳子、辛夷花、银花、白芷、川芎、鼻炎草、鱼腥草、芙蓉叶、金香草、皂角刺、黄芩、路路通、牛黄、麝香、薄荷脑、冰片、露蜂房、蝉衣、乌梅、黄芪甲珠、枯矾、防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所用各中药的重量配比为:苍耳子5-10份、辛夷花6-8份、银花3-5份、白芷6-8份、川芎12-15份、鼻炎草2_5份、鱼腥草6-10份、芙蓉叶3-8份、金香草4-10份、皂角刺10-12份、黄芩2_5份、路路通6_10份、牛黄3-5份、麝香1-3份、薄荷脑2-5份、冰片3-5份、露蜂房6_8份、蝉衣8_10份、乌梅4_6份、黄芪甲珠5-10份、枯矾3-6份、防风5-8份。
【文档编号】A61K35/55GK104398645SQ20141064174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李建军 申请人:李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