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凝胶伤口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185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凝胶伤口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凝胶伤口贴,用于解决现有伤口贴使用时由于透气性差易造成伤口感染且伤疤明显的问题,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PU膜、第一硅凝胶层、辅助治疗层以及第二硅凝胶层,辅助治疗层为竹炭纤维纱条,PU膜的上表面设置有PU膜保护层,第二硅凝胶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凝胶伤口贴,贴敷效果好,硅凝胶与芦荟粘液共同作用,伤口愈合快、伤疤不明显,且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贴敷舒适且剥离温和,不会产生痛感,不会伤害新生组织。
【专利说明】一种硅凝胶伤口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透气性好、使用效果佳的硅凝胶伤口贴。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伤口贴由医用胶布、吸水棉垫和隔离胶布组成,对伤口而言没有治疗效果,吸水棉垫吸收伤口渗出的血液,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造成吸水棉垫与创口实际接触不充分,影响止血效果,或者吸水棉垫与伤口紧密连接在一起,换药时很难剥离,痛感强烈。为解决传统伤口贴剥离时痛感强的问题,硅凝胶贴逐渐被用作伤口贴,硅凝胶贴的背面有膜性背衬,硅凝胶与皮肤接触性好且与伤口粘连后剥离温和,不破坏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不会产生痛感,能很好的保护伤口皮肤粘膜组织。但由于现有的膜性背衬材料透气性差,使用时间长后,由于不透气,汗液不能渗出,会使得伤口及其周围的皮肤浸溃泛白、细菌滋生导致发炎,使得伤口更加恶化。另外,如果是活动的关键部位受伤,现有的伤口贴在使用中与皮肤接触不紧密、活动量大容易脱落。以上的缺点导致现有的伤口贴不能很好的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凝胶伤口贴,用于解决现有伤口贴使用时由于透气性差易造成伤口感染,造成伤口愈合慢且伤疤明显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硅凝胶伤口贴,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PU膜、第一硅凝胶层、辅助治疗层以及第二硅凝胶层,辅助治疗层为竹炭纤维纱条,PU膜的上表面设置有膜保护层,第二硅凝胶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
[0006]优选的,竹炭纤维纱条为渗透有芦荟粘液的竹炭纤维纱条。
[0007]优选的,膜的尺寸不小于第一硅凝胶层的尺寸,第一硅凝胶层的尺寸不小于辅助治疗层的尺寸,辅助治疗层的尺寸不大于第二硅凝胶层的尺寸。
[0008]优选的,膜保护层为PET层,硅凝胶保护层为离型纸或离型膜,第一硅凝胶层与第二硅凝胶层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0009]优选的,PET层的厚度为0.02?0.05mm,PU膜的厚度为0.01?0.03mm,第一硅凝胶层与第二硅凝胶层的厚度均为0.5?3mm,透气孔的直径为0.5?2mm,竹炭纤维纱条的个数至少I个。
[0010]优选的,竹炭纤维纱条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和菱形。
[0011]优选的,PU膜保护层与硅凝胶保护层上均设置有揭口。
[00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硅凝胶伤口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贴敷效果好,硅凝胶与芦荟粘液共同作用,伤口愈合快且伤疤不明显;
[0014]2、透气性好,避免了伤口处皮肤浸溃泛白,细菌滋生导致发炎,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
[0015]3、舒适度高,剥离温和,不会产生痛感,对新生组织无伤害;
[0016]4、生物相容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无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硅凝胶伤口贴的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0019]图中:
[0020]1、PU膜保护层;2、PU膜;3、第一硅凝胶层;4、辅助治疗层;5、第二硅凝胶层;6、硅凝胶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一种硅凝胶伤口贴,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TU膜2、第一硅凝胶层3、辅助治疗层4以及第二硅凝胶层5,辅助治疗层4为竹炭纤维纱条,膜2的上表面设置有PU膜保护层I,第二硅凝胶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6。
[0023]硅凝胶,透明,柔韧,粘附力强,具有良好的保湿、透气作用,能够抑制组织表面的水分蒸发、软化疤痕,单纯的硅凝胶对增生性疤痕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0024]竹炭纤维是由纳米级的竹炭粉制作而成,竹炭纤维横截面布满了椭圆形的孔隙,因此尤其制成的纱布透气性良好,人体局部正常分泌的水汽和汗液能够穿透这层胶布,避免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皱、发白,增强了使用的舒适度。另外,竹炭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能,避免伤口感染发炎。
[0025]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硅凝胶层3与第二硅凝胶层5直接设置竹炭纤维纱条,可以有效吸收伤口的渗出,保持伤口干燥洁净,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对增生性疤痕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当然,第一硅凝胶层3上的PU膜2也可以替换为作用相当的硅胶膜或其他材料,只要能满足固定作用即可。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竹炭纤维纱条为渗透有芦荟粘液的竹炭纤维纱条。
[0027]单纯使用硅凝胶,除疤治疗周期会比较长,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研究发现:芦荟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胶粘液体,这种胶粘液体具有防治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的作用,也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和湿润剂。将上述胶粘液体直接外敷有助于防止细菌和异物侵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凝胶伤口贴,硅凝胶与芦荟粘液共同作用,贴敷效果好,伤口愈合快、伤疤不明显,且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贴敷舒适且剥离温和,不会产生痛感。
[0028]渗透有芦荟粘液的竹炭纤维纱条,其制备方法为:在室温环境中,把竹炭纤维材质的纱布浸入新鲜芦荟汁溶液中0.5?3min,之后取出纱布在冷风下自然晾干,芦荟原汁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保留了芦荟成份的天然活性。将晾干后的纱布切割成需要的尺寸,则制成辅助治疗层4。
[002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PU膜2的尺寸不小于第一硅凝胶层3的尺寸,第一硅凝胶层3的尺寸不小于辅助治疗层4的尺寸,辅助治疗层4的尺寸不大于第二硅凝胶层5的尺寸。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膜保护层I为PET层,硅凝胶保护层6为离型纸或离型膜(离型纸优选硅油纸、离型膜优选PET膜),第一硅凝胶层3与第二硅凝胶层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003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PET层的厚度为0.02?
0.05mm, PU膜2的厚度为0.01?0.03mm,第一硅凝胶层3与第二硅凝胶层5的厚度均为
0.5?3mm,透气孔的直径为0.5?2mm,竹炭纤维纱条的个数至少I个。
[003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竹炭纤维纱条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和菱形。
[003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PU膜保护层I与硅凝胶保护层6上均设置有揭口,使用前先撕开硅凝胶保护层6,将辅助治疗层4对准伤口,贴上后压紧并撕掉PU膜保护层I即可。
[0034]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凝胶伤口贴之前,要先检察伤口内是否留有污物,如有不洁物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将伤口清洗、擦干,然后再贴上该硅凝胶伤口贴,其规格(形状、大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00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PU膜(2)、第一硅凝胶层(3)、辅助治疗层(4)以及第二硅凝胶层(5),所述辅助治疗层(4)为竹炭纤维纱条,所述PU膜(2)的上表面设置有PU膜保护层(I),所述第二硅凝胶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纱条为渗透有芦荟粘液的竹炭纤维纱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PU膜(2)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硅凝胶层(3)的尺寸,所述第一硅凝胶层(3)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辅助治疗层(4)的尺寸,所述辅助治疗层(4)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硅凝胶层(5)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PU膜保护层(I)为PET层,所述硅凝胶保护层(6)为离型纸或离型膜,所述第一硅凝胶层(3)与所述第二硅凝胶层(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0.02?0.05mm,所述PU膜(2)的厚度为0.01?0.03mm,所述第一硅凝胶层(3)与所述第二硅凝胶层(5)的厚度均为0.5?3mm,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0.5?2mm,所述竹炭纤维纱条的个数至少I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纱条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和菱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硅凝胶伤口贴,其特征在于:所述PU膜保护层(I)与所述硅凝胶保护层(6)上均设置有揭口。
【文档编号】A61F13/02GK203988645SQ20142033483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王铁刚 申请人:唐山市博世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