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由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组成,肱骨头侧撬本体为中部有直角弯曲的金属板,上部分为撬板下部分为圆柱体构成的T形手柄,撬板前端有能容纳肱骨头的椭圆孔,撬板的顶端设有与弯曲反向向上的撬板平面成角度的平面为锯齿的舌状凸起;肩胛下肌撬本体为中部有圆弧弯曲的金属板,前端有与圆弧弯曲本体反向向上成度角的支撑平面,其顶端设有与支撑平面成角度的平面为锯齿的舌状凸起,撬板从中部向上宽度等宽或渐窄,向下部分双侧面为外弧形,构成扁弧形手柄,其的末端设有圆孔。本实用新型能在术中推开肩盂周围组织显露肩盂的同时,避免骨撬本身与肩盂前后缘紧密接触,从而在骨撬与肩盂边缘间留出足够空间,方便后续手术操作,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
【背景技术】
[0002]在医院外科临床治疗中,对于严重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袖损伤后关节病、以及创伤或手术导致肱骨头和肩盂发生难以修复的骨及软骨损伤导致病人出现肩痛症状时,往往需要进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甚至人工反球关节置换术。为了进行肩盂的表面置换或是安装反球关节的肩盂侧基底座及反球头,往往需打磨去除肩盂表面残留软骨,在肩盂表面钻孔并安装肩盂假体或肩盂侧基底座及反球头。这些操作均需要充分显露肩盂。只有能直视下完整显露肩盂并留出足够空间,才能使用肩盂锉及专用钻头准确的完成打磨和钻孔等操作。由于肩盂解剖位置深,表面覆盖有大量的肌肉且被肱骨头所占据,因而术中显露肩盂往往是手术的难点,需要借助专用的肩盂骨撬才能完成。传统的肩盂骨撬是直板形,前端带有一定弯度的圆弧撬头,使用时,在肩盂的后方和前内侧分别将肩盂骨撬的圆弧撬头插入,以肩盂边缘为支点,将骨撬分别向外侧及内侧推开,从而使肩盂以外的肱骨头及三角肌被撬挡在外后方,内侧的肩胛下肌和胸大肌挡在内侧。这样,就可以看到肩盂。但是,在临床手术实践中,由于传统的肩盂骨撬紧贴着肩盂边缘,因而虽然可以看清楚肩盂,但如果要用与肩盂相同大小甚至是稍大于肩盂大小的肩盂锉,通过连接电钻在肩盂表面旋转打磨去除肩盂表面软骨的话,肩盂骨撬本身会明显影响肩盂锉的转动,出现器械间的摩擦导致产生金属碎屑,破坏器械并影响病人术后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制一种使用方便,使的骨撬在推开肩盂周围组织的同时骨撬本身和肩盂表面间能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以利于术中打磨肩盂的新型骨撬,是本领域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在术中充分显露肩盂的同时并能在肩盂周围提供充分的空间,便于进行肩盂打磨等手术操作的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由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组成,其特点是:肱骨头侧撬本体为中部有135°角直角弯曲的金属板,上部分为撬板,长度为70-80mm,宽度为30_35mm,板厚为2-3mm,下部分为直径8_的圆柱体构成的T形手柄,其长度也为70_80_ ;撬板前端有能容纳肱骨头的椭圆孔,椭圆孔的长轴为30-34mm,短轴为24_26mm,撬板的顶端设有与弯曲反向向上的撬板平面成70° -90°角的舌状凸起,该舌状凸起高为8-12mm,其顶端平面为锯齿结构;肩胛下肌撬本体为中部有R为120°圆弧弯曲的金属板,金属板长度为260-300mm,板厚为为2-3mm,金属板的前端有与圆弧弯曲本体反向向上成150-180°度角的支撑平面,支撑平面的顶端设有与支撑平面成70° -90°角的舌状凸起,该舌状凸起高也为8-12_,其顶端平面也为锯齿结构,构成撬板,撬板从中部向上其宽度为8-22mm,撬板从中部向下部分双侧面为外弧形,构成宽度为20-26mm的扁弧形手柄,扁弧形手柄的末端设有直径为18-24mm的圆孔;从而构成成对配合使用的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
[0005]上述所述肩胛下肌撬的撬板,其宽度可以是8_22mm的等宽,也可以是从中部开始向上至舌状凸起,其宽度从22mm至8mm渐窄。
[0006]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由医用不锈钢材质一次成型制作,配套对应使用,使用时,将肱骨头侧撬前端的圆孔套在容纳肱骨头上,其前端舌状凸起的顶端置于肩盂后缘的内侧后方,支撑在肩盂内后方的肩胛体骨质表面,这样将撬板向外推开时,支点即为肩盂内后方的肩胛体骨质,且由于该舌状凸起与撬板主体成一定的度角,因而推开后,骨撬的主体不会紧贴肩盂后缘,而是在肩盂后缘边缘外留出足够空间以方便下一步的手术操作。而同时放置在肩盂前内侧的肩胛下肌撬前端亦有这一舌状凸起,将它置于肩胛体前方,肩盂内侧,向内侧推开撬板,这时肩胛下肌撬的支撑点位于肩盂内侧,肩胛体前面。推开后,由于该舌状结构与撬板也成一定的度角,因而撬板不会紧贴肩盂前缘,而是在肩盂前缘边缘以外留出足够空间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手术操作。而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顶端的舌状凸起均带有锯齿结构,使得在支起肩盂前后缘时更加稳定,利于后续手术操作。
[0007]由于采用了顶端均带有一定度角舌状锯齿状凸起的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的结构原理,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术中推开肩盂周围组织显露肩盂的同时,避免骨撬本身与肩盂前后缘紧密接触,从而在骨撬与肩盂边缘间留出足够空间的作用,方便了下一步对肩盂表面软骨的打磨及后续手术操作,使用方便,达到了发明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肱骨头侧撬的立体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肩胛下肌撬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图1和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一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由成对配合使用的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共同组成,肱骨头侧撬本体为中部有135°角直角弯曲的金属板,上部分为撬板1,长度为78mm,宽度为33mm,板厚为2.5mm下部分为直径8mm的圆柱体构成的T形手柄5,其长度为80mm ;撬板I前端有能容纳肱骨头的椭圆孔2,椭圆孔2长轴为32mm,短轴为25mm,撬板I的顶端设有与弯曲反向向上的撬板I平面形成成75°角的舌状凸起3,该舌状凸起3高为10mm,其顶端平面的结构为锯齿4,肩胛下肌撬本体为中部有R为120°圆弧弯曲的金属板,金属板长度280mm,板厚为为2.5mm,金属板的前端有与圆弧弯曲本体反向向上成175°度角的支撑平面7,支撑平面7的顶端设有与支撑平面成75°角的舌状凸起8,该舌状凸起8高也为1mm,其顶端平面结构也为锯齿9,构成撬板6,撬板6从中部向上其宽度为22mm,撬板6从中部向下部分双侧面为外弧形,构成宽度为24mm的扁弧形手柄10,扁弧形手柄10的末端设有直径为22_的圆孔11 ;从而构成成对配合使用的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由肱骨头侧撬和肩胛下肌撬组成,其特征在于:肱骨头侧撬本体为中部有135°角直角弯曲的金属板,上部分为撬板(1),长度为70-80mm,宽度为30_35mm,板厚为2_3mm,下部分为直径8mm的圆柱体构成的T形手柄(5),其长度也为70-80mm;撬板⑴前端有能容纳肱骨头的椭圆孔(2),椭圆孔的长轴为30-34mm,短轴为24-26mm,撬板(I)的顶端设有与弯曲反向向上的撬板平面成70° -90°角的舌状凸起(3),该舌状凸起(I)高为8-12mm,其顶端平面为锯齿(4);肩胛下肌撬本体为中部有R为120°圆弧弯曲的金属板,金属板长度为260-300mm,板厚为为2_3mm,金属板的前端有与圆弧弯曲本体反向向上成150-180°度角的支撑平面(7),支撑平面(7)的顶端设有与支撑平面成70° -90°角的舌状凸起(8),该舌状凸起(8)高也为8-12mm,其顶端平面也为锯齿(9),构成撬板(6),撬板(6)从中部向上其宽度为8-22mm,撬板(6)从中部向下部分双侧面为外弧形,构成宽度为20-26mm的扁弧形手柄(10),扁弧形手柄(10)的末端设有直径为18-24_的圆孔(11);从而构成成对配合使用的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胛下肌撬的撬板(6)从中部向上至舌状凸起(8)的宽度为22-8mm等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外科肩关节置换术的肩盂骨撬,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胛下肌撬的撬板(6)从中部向上至舌状凸起(8)的宽度为从22mm渐窄至8mm。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4049714SQ20142035741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姜春岩, 朱以明 申请人:北京积水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