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732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装置,包括输液管,在输液管一端设有可插入输液瓶中的中空引流头,在输液管另一端设有留置针,中空引流头为中空锥体,在中空引流头的下部设有微孔,微孔距离中空引流头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3cm-0.6cm。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引流头的微孔位置进行调整,使其处于中空锥体的下部,这样的结构能充分将药瓶中的药液引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药瓶内有部分药物难以利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利用了药液,而且使药物的量更为准确,也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节约了费用。
【专利说明】一种输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装置,属于设计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输液时,如果病人需要连着输几瓶不同的药水,当一瓶输完后,护士会从第一瓶输液瓶里拔出引流头,然后插入到另一瓶中。然而,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第一瓶输液瓶里还残留着一些为数不少的药液,非常可惜,但却又不能被输液装置所利用,这是因为现有的引流头上的微孔是设置于引流头顶部旁边,而引流头本身具有一定长度,所以当输液瓶里的药液由于重力作用一直往下流时,一旦药液平面低于引流头顶部的微孔时,其液平面以下的药液就不再进入输液管而残留在输液瓶中,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根据调查统计,每瓶输液瓶约有6%左右的药液最后会被丢弃,不能被病人所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的缺陷,提供一种输液装置,该输液装置通过在中空锥体底部对称设置至少两个微孔,使得输液管中的药液基本全部可通过细孔进入所述输液管中,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种输液装置,包括输液管,在输液管一端设有可插入输液瓶中的中空引流头,在输液管另一端设有留置针,中空引流头为中空锥体,在中空引流头上设有至少两个微孔对称设置在中空引流头下部,且微孔距离中空引流头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3cm-0.6cm。
[0006]前述的输液装置中,所述微孔的孔径不大于0.2cm。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引流头的微孔位置进行改进,使其处于引流头的下部,这样的结构能充分将药瓶中的药液引出,避免药瓶内有部分药物难以利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利用了药液,而且使药物的用量更为准确,也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节约了费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使用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2是附图1的A-A局部放大图。
[0010]附图中的标记为:1-输液管、2-引流头、3-留置针、4-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输液装置,如附图所示,包括输液管I,在输液管I 一端设有可插入输液瓶中的中空引流头2,在输液管I另一端设有留置针3,中空引流头2为中空锥体,在中空引流头2上设有至少两个微孔4对称设置在中空引流头2下部,且微孔4距离中空引流头2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4cm,所述微孔4的直径为0.1cm,微孔4的设置在中空引流头2的下部可以使药瓶中的药液能更多的经过微孔4进入输液管I中被病人吸收,微孔4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
[0013]本实施例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当配备相应的部件,例如流速调节器、滴壶、供气管等公知部件,这些部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手段,在本实施例中就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输液装置,包括输液管(1 ),在输液管(1) 一端设有可插入输液瓶中的中空引流头(2),在输液管(1)另一端设有留置针(3),其特征在于:中空引流头(2)为中空锥体,在中空引流头(2)上设有至少两个微孔(4)对称设置在中空引流头(2)的下部,且微孔(4)距离中空引流头(2)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3cm-0.6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4)的孔径不大于0.2cm。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121512SQ20142053036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杨睿杰 申请人:杨睿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