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术中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99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肠造口术中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肠及结肠造口还纳手术中,防止操作者因不可避免地接触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或因肠液外溢而造成的切口及腹腔的污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小肠及结肠造口还纳手术中裸露在腹壁外的肠造口进行密封,定位紧固效果好,可以完全包裹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且副损伤小、防止操作者因不可避免地接触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或因肠液外溢而造成的切口及腹腔的污染,降低接受“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切口及腹腔感染风险及感染发生率。
【专利说明】肠造口术中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肠及结肠造口还纳手术中,防止操作者因不可避免地接触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或因肠液外溢而造成的切口及腹腔的污染,降低接受“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切口及腹腔感染风险及感染发生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上行肠造口还纳手术时,通常在消毒前使用医用7号或10号丝线结扎造口组织,防止肠液的外溢。此方式虽可避免整个手术过程中的肠液外溢,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及缺陷:1、丝线对肠管的切割作用导致局部出血,影响手术视野;2、结扎步骤必须在术区消毒前进行,这就无法确保结扎线无菌,形成操作过程中潜在的污染源;3、腹壁外造口组织缺少膜性保护结构,术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反复接触污染的造口组织、手术切口、腹腔,进而污染切口及腹腔,增加腹腔及切口感染的风险。
[0003]综上所述,目前急需一种适用于小肠及结肠造口还纳手术中,防止因操作者不可避免地接触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或因肠液外溢而造成的切口及腹腔的污染的“肠造口还纳术中保护套”。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结构简单、能够达到确切密封肠腔、完全包裹腹壁外的造口组织且副损伤小、避免额外感染风险的肠造口无菌保护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所述的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包括套体和紧固件,其中套体的底部为开口结构,紧固件设在套体的开口结构处,所述套体的底部通过紧固件形成收缩结构。
[0006]优选地,所述的套体的材料为聚乙烯透明材料,方便手术时观察。
[0007]优选地,所述的紧固件具有单向锁合结构,可以对套体底部的收缩进行有效定位。因造口保护套施用于肠造口组织后,手术全程无需拆除,固紧固件单向锁合更容易一次性收紧,起到闭合、防脱作用,且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0008]优选地,所述的紧固件为扎带。
[0009]优选地,所述的套体为符合肠造口形状的类球面状,套体内套设所述肠造口组织。
[0010]优选地,所述的套体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环形套,紧固件套设在环形套内并伸出至环形套的两端开口外。
[0011]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套的材料为增厚型的聚乙烯透明材料,防止紧固件收紧时导致环形套破损。
[0012]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套为套体底部的折叠部分,所述环形套和套体为一体式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的紧固件为丝线、拉绳、卡扣,或一次性缝合线等无菌材料。
[0014]优选地,所述丝线强度需大于等于10号丝线。
[0015]优选地,依据患者体重指数的不同,所述套体的开口结构的直径为1.5-5cm;最优地,所述的套体的开口结构的直径为3cm。套体底部开口结构的开口大小需要满足不同肠段造口组织腹壁外部分的半径,当开口结构过大,会造成密封不严、肠造口滑脱出套体;当开口结构过小,会增加套体套设肠造口的套设难度,甚至发生套设不进的情况。
[0016]优选地,所述的套体的高度为3cm、2cm或1.5cm。根据肠造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套体,套体分为大、中、小号三种规格,依次对应的套体高度为3cm、2cm或1.5cm。大号保护套适用于结肠造口患者或体重指数高于普通人群的小肠造口患者、中号保护套适用于体重指数正常的小肠造口患者、小号保护套适用于体重指数低于普通人群的小肠造口患者。
[0017]优选地,所述的套体的表面设有无菌消毒层,从而实现术区消毒后将无菌的肠造口保护套施用于肠造口组织。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小肠及结肠造口还纳手术中裸露在腹壁外的肠造口进行密封,定位紧固效果好,可以完全包裹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且副损伤小、避免肠造口表面的细菌对周边皮肤切口及腹腔内部形成额外的污染,防止操作者因不可避免地接触腹壁外的肠造口组织或因肠液外溢而造成的切口及腹腔的污染。降低接受“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切口及腹腔感染风险及感染发生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缩结构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
[0024]1-套体2-紧固件3-环形套
[0025]4-肠造口5-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包括套体1、紧固件2和环形套3。所述套体I为符合肠造口 4形状的类球面状,套体的表面设有无菌消毒层,套体I内套设肠造口 4。所述套体I为底部开口结构,套体I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环形套3,紧固件2套设在环形套3内并伸出至环形套3的两端开口外。其中环形套3为套体I底部的折叠部分,所述环形套3和套体I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套体I的底部通过紧固件2形成收缩结构。
[0029]所述套体I的材料为聚乙烯透明材料,方便手术时观察;所述环形套3的材料为增厚型的聚乙烯透明材料,以防止紧固件2收紧时导致环形套破损。
[0030]所述紧固件2可以是扎带,也可以是丝线、拉绳、卡扣,或一次性缝合线等无菌材料。当选用丝线作为紧固件2时,其强度需大于等于10号丝线;当选用扎带作为紧固件2时,因扎带具有单向锁合结构,且强度足够收紧至闭合肠造口 4,可以对套体I底部的收缩进行有效定位,防止肠液外溢、套体I脱落。
[0031]所述的套体I的开口结构的直径选取为3cm。套体I底部开口结构的开口大小需要满足不同肠造口组织腹壁5外部分的半径,当开口结构过大,会造成密封不严、肠造口 4滑脱出套体;当开口结构过小,会增加套体I套设肠造口 4的套设难度,甚至发生套设不进的情况。
[0032]根据肠造口 4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套体4,套体4分为大、中、小号三种规格,依次对应的套体高度为3cm、2cm或1.5cm。
[0033]实施例2:临床使用
[0034]术区完整消毒铺单后,将套体I的开口结构朝向肠造口 4,将环形套3紧贴患者腹壁5的造口处,同时收紧环形套3中的扎带,使肠造口 4完全套于套体I中。目前,肠造口还纳患者较普通的同级肠道手术相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血象降至正常时间长、切口疼痛及切口感染发生率高,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后可优化上述临床指标,使患者获益。
[0035]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是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包括套体(I)和紧固件(2),其中套体(I)的底部为开口结构,紧固件(2)设在套体(I)的开口结构处,所述套体(I)的底部可通过紧固件(2)形成收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2)具有单向锁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2)为扎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体(I)为符合肠造口(4)形状的类球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体(I)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环形套(3),紧固件(2)套设在环形套(3)内并伸出至环形套(3)的两端开口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套(3)为套体(I)底部的折叠部分,所述环形套(3)和套体(I)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2)为10号丝线、拉绳、卡扣,或一次性缝合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I)的开口结构的直径为1.5-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依据造口形态的不同,所述的套体(I)的高度为3cm、2cm或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术中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体(I)的表面设有无菌消毒层。
【文档编号】A61F5/449GK204181773SQ20142054600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闫飞虎, 楼征, 于恩达, 史晓辉, 王颢, 高永俊一, 王振, 赵子夜, 单永其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