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包括盒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盒体1的底部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一条一边带有刃部的钢片连续弯折成包含开口段、圈状段、封闭段的切姜/隔姜器;开口段通过销轴在第一槽口内与盒体铰接,封闭段与第二槽口卡合。采用这个技术方案,切姜/隔姜器打开后,可将姜片切成与圈状段形状相应的圆片,将切姜/隔姜器翻转后卡入第二槽口后,姜片被固定在人体欲灸之处的上方并离开很小的距离,由于盒体被固定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因此姜片不会随人体的运动而改变位置,同时由于封闭段受第二槽口的挤压变形,导致圈状段直径略微变小,因此姜片随着炙烤也不会脱落移动。
【专利说明】_种隔姜随身艾灸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
【背景技术】
[0002]艾灸曲池、内关、足三里、太冲、涌泉可治疗早期的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心烦、颜面潮红、记忆力减退等原发性高血压;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可治疗脾肾亏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肾阳亏虚导致脾阳不振,以致气滞血瘀、痰浊等代谢产物堆积导致的高血脂,隔姜艾灸效果更好。
[0003]目前现有的随身灸艾灸盒在进行隔姜艾灸时,姜片一般贴在相应穴位,因此需要病人静止不动,若翻身活动,姜片将脱离相应穴位,影响艾灸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
[0005]这种隔姜随身艾灸盒,包括盒体1,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盒体1的底部相对的两个侧板11上分别开设第一槽口 12和第二槽口 14;一条一边带有刃部211的钢片连续弯折成包含开口段23、圈状段21、封闭段22的切姜/隔姜器2 ;开口段23通过销轴3在第一槽口 12内与盒体1铰接,封闭段22与第二槽口 14卡合。采用这个技术方案,切姜/隔姜器2打开后,可将姜片切成与圈状段形状相应的圆片,将切姜/隔姜器2翻转后卡入第二槽口14后,姜片被固定在人体欲灸之处的上方并离开很小的距离,由于盒体1被固定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因此姜片不会随人体的运动而改变位置,同时由于封闭段受第二槽口 14的挤压变形,导致圈状段21直径略微变小,因此姜片随着炙烤也不会脱落移动。
[0006]进一步地,切姜/隔姜器2在圈状段21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齿条24。采用这个技术方案,在姜片无论如何着炙烤也不会脱落,进一步确保其位置的固定。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独特,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姜/隔姜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姜/隔姜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参见附图1-3。
[0012]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包括盒体1,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盒体1的底部相对的两个侧板11上分别开设第一槽口 12和第二槽口 14;一条一边带有刃部211的钢片连续弯折成包含开口段23、圈状段21、封闭段22的切姜/隔姜器2 ;开口段23通过销轴3在第一槽口 12内与盒体1铰接,封闭段22与第二槽口 14卡合。采用这个技术方案,切姜/隔姜器2打开后,可将姜片切成与圈状段形状相应的圆片,将切姜/隔姜器2翻转后卡入第二槽口14后,姜片被固定在人体欲灸之处的上方并离开很小的距离,由于盒体1被固定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因此姜片不会随人体的运动而改变位置,同时由于封闭段受第二槽口 14的挤压变形,导致圈状段21直径略微变小,因此姜片随着炙烤也不会脱落移动。
[0013]实施例2,参见附图1-3。
[0014]其他同实施例1,只不过切姜/隔姜器2在圈状段21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齿条24。采用这个技术方案,在姜片无论如何着炙烤也不会脱落,进一步确保其位置的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盒体(1)的底部相对的两个侧板(11)上分别开设第一槽口(12)和第二槽口(14);一条一边带有刃部(211)的钢片连续弯折成包含开口段(23)、圈状段(21)、封闭段(22)的切姜/隔姜器(2);开口段(23)通过销轴(3)在第一槽口(12)内与盒体(1)铰接,封闭段(22)与第二槽口(14)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姜随身艾灸盒,其特征在于:切姜/隔姜器(2)在圈状段(21)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齿条(24)。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4219362SQ20142066383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孙梦菊 申请人:孙梦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