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手柄(1),手柄(1)连接导杆(2),导杆(2)为可伸缩杆,导杆(2)的上端连接导入头(3),导入头(3)上宽下窄,其表面光滑无棱角,导入头(3)的厚度为4mm,导入头(3)的上端设有弧形导槽(4),弧形导槽(4)为半圆弧型,其直径为7mm,导入头(3)的上端与导杆(2)下端的距离为140~200m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操作方便,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安全,肌腱导入容易,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0003]【背景技术】:
[0004]后交叉韧带损伤是较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发病率高,伤残率高,目前,韧带损伤世界范围内均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中肌腱导入一直是术中的难点重点,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对肌腱的牵拉来实现肌腱的导入,这样肌腱不仅导入困难,而且在胫骨平台处容易断裂,还容易造成骨道撕裂,增加手术风险,加重患者的损伤,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强度,肌腱导入效率低,给临床医疗造成诸多不便。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操作方便,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安全,肌腱导入容易,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强度的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手柄,手柄连接导杆,导杆为可伸缩杆,导杆的上端连接导入头,导入头上宽下窄,其表面光滑无棱角,导入头的厚度为4mm,导入头的上端设有弧形导槽,弧形导槽为半圆弧型,其直径为7mm,导入头的上端与导杆下端的距离为140~200mm。
[0008]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导杆为圆柱形,其直径为6_。
[0009]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由手柄、导杆、导入头等构成,导入头上宽下窄,其表面光滑无棱角,导入头的厚度为4mm,且上端设有直径为7mm的半圆弧型弧形导槽,且导入头的上端与导杆下端的距离为140~200mm,该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操作方便,非常适用于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的导入,使肌腱导入容易且效率高,降低手术风险,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强度,且不会加重患者的损伤,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安全。
[001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13]实施例: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参见图1),它包括手柄1,手柄I连接导杆2,导杆2为圆柱形可伸缩杆,其直径为6_,导杆2的上端连接导入头3,导入头3上宽下窄,其表面光滑无棱角,导入头3的厚度为4mm,导入头3的上端设有弧形导槽4,弧形导槽4为半圆弧型,其直径为7mm,导入头3的上端与导杆2下端的距离为140?200mm。
[0014]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导杆2及导入头3从前方伸入关节腔内,使弧形导槽4对准肌腱,从前方向后反复轻推肌腱,使肌腱顺利通过胫骨平台的后方折返,顺利导入肌腱,肌腱不会断裂,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手柄(1),手柄(1)连接导杆(2),导杆(2)为可伸缩杆,导杆(2)的上端连接导入头(3),导入头(3)上宽下窄,其表面光滑无棱角,导入头(3)的厚度为4mm,导入头(3)的上端设有弧形导槽(4),弧形导槽(4)为半圆弧型,其直径为7mm,导入头(3)的上端与导杆(2)下端的距离为140?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前方肌腱导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杆(2)为圆柱形,其直径为6mm。
【文档编号】A61F2/08GK204233244SQ20142070119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孙玉华 申请人:孙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