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痹证药物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236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治疗中医所称的“痹证”病的一种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的痹病。“痹证”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不通而突发或缓慢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重着麻木,筋脉拘急,或关节红肿疼痛为主要证候的疾病。《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临床所见肢体关节冷痛、畏寒、关节拘急不利,或麻木不仁,遇寒痛剧,舌质淡,脉弦紧为主的痹证。中医所言“痹证包括西医学中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以及一些软组织结缔组织病变”。根据著名老中医风湿病专家娄多峰临床应用“化瘀通痹汤”的治疗经验,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及总结,化裁自拟为“桂枝除痹丸”,改汤剂的原药经炮制超微粉碎,炼蜜为丸而制成的一种丸剂。我们查阅了建国以来大量的有关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认为我们发明的治疗痹证的中成药源于名老中医的经验,又高其配方,其配方独特,疗效可靠,服用方便。

本发明是解决风湿病诸方,有利于防治现在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风湿骨病。

本发明选了12种中药材,方中各种药都依法炮制,以保证其疗效,患者只需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6g。

本发明以桂枝为君药。桂枝辛甘、温,具有温通经脉,散寒除湿之效。透骨草长于散风除湿;乌梢蛇能搜风邪,透关节,祛风通络;全蝎辛、平,善于通络止痛;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通络,五药合用共奏祛风通络,又加桂枝温经散寒之力,为臣药。乳香、没药、元胡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使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复留滞,且三药皆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当归养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又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配以白芍缓急止痛,二者相结合,有养血揉筋,使祛风而不伤阴血之效,薏米仁能健脾渗湿,又兼顾气血生化之源,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药为主,辅以调养气血之品,有驱邪而不伤正,扶正不碍驱邪之义,诸药配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得充,经络得通,疼痛得以缓解。本方来源于发明人多年的临床经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特别涉及治疗中医所称“痹证”病的一种中成药。“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包括西医所言的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骨科相关的病证。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病证,提供一种以桂枝为君,透骨草、乌梢蛇、全蝎、仙灵脾、鸡血藤为臣,乳香、没药、元胡、白芍、薏米仁为佐,甘草为使,温阳补肾、健脾化湿为本,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标,共治肌、治筋、治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以通闭阻。

技术研发人员:雒茂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雒茂盛
技术研发日:2017.04.25
技术公布日:2017.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