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8543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湿疹性皮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病,一般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或糜烂。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其特点,经典的湿疹常有淡黄色的渗液,特别在搔抓后出现,干涸之后还会有结痂;但是转为慢性后,会因反复搔抓而使皮肤增厚,表现为粗糙、干燥,纹理加深。

湿疹有着不同的分类,在临床上根据湿疹的类型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以及传染性湿疹等。

1、体敏性湿疹:这类湿疹主要是因为过敏性体质所引起的,这种湿疹在发病之前,身体某处已有一个湿疹病灶或其它皮肤病,皮损呈全身泛发性对称性湿疹样变。

2、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这类湿疹可以蔓延至皮肤其他部位,引发更大面积的感染。此病常继发于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如: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从上述病灶中排出分泌物,而使其周围皮肤受刺激或致敏所引发的皮肤病。

现有的治疗湿疹性瘙痒的药物有采用外用药膏,效果不佳容易反复,并不能很好的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0-15份,蒲公英15-20份,艾叶5-10份,芦根1-5份,鱼腥草15-20份,苦参5-10份,蛇床子5-10份,马鞭草5-10份,荆芥15-20份,防风5-10份,凤仙透骨草5-10份,芒硝1-5份,千里光1-5份,火炭母5-10份,龙胆5-10份,地肤子15-20份,苦木1-3份,女贞子1-5份。

所述的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2份,蒲公英18份,艾叶6份,芦根4份,鱼腥草18份,苦参6份,蛇床子6份,马鞭草6份,荆芥18份,防风6份,凤仙透骨草6份,芒硝4份,千里光4份,火炭母6份,龙胆6份,地肤子18份,苦木2份,女贞子3份。

本发明对湿疹性皮肤瘙痒具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结合中医理论,采用疏肝理气、从解毒祛湿、清热凉血、提高免疫力入手,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治愈过敏性皮肤瘙痒,本发明除湿化痰、活血通络、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法,从而对皮肤湿疹性瘙痒的根治,采用野菊花,蒲公英,鱼腥草等用于清热解毒,泻火平肝;蛇床子,苦木,龙胆,地肤子等用于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祛除体内湿气;荆芥,防风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女贞子,蛇床子等滋补肝肾,温肾壮阳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0份,蒲公英15份,艾叶5份,芦根1份,鱼腥草15份,苦参5份,蛇床子5份,马鞭草5份,荆芥15份,防风5份,凤仙透骨草5份,芒硝1份,千里光1份,火炭母5份,龙胆5份,地肤子15份,苦木1份,女贞子1份。

实施例2: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2份,蒲公英18份,艾叶6份,芦根4份,鱼腥草18份,苦参6份,蛇床子6份,马鞭草6份,荆芥18份,防风6份,凤仙透骨草6份,芒硝4份,千里光4份,火炭母6份,龙胆6份,地肤子18份,苦木2份,女贞子3份。

实施例3: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5份,蒲公英20份,艾叶10份,芦根5份,鱼腥草20份,苦参10份,蛇床子10份,马鞭草10份,荆芥20份,防风10份,凤仙透骨草10份,芒硝5份,千里光5份,火炭母10份,龙胆10份,地肤子20份,苦木3份,女贞子5份。

所述的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2份,蒲公英18份,艾叶6份,芦根4份,鱼腥草18份,苦参6份,蛇床子6份,马鞭草6份,荆芥18份,防风6份,凤仙透骨草6份,芒硝4份,千里光4份,火炭母6份,龙胆6份,地肤子18份,苦木2份,女贞子3份。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苦参:清热燥湿,利尿,杀虫,宁心止悸。

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马鞭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凤仙透骨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千里光:清热解毒,明目,利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火炭母: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明目退翳。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苦木:清热解毒,祛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服用方法:煎服,一日2次早晚各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原料药均可从中医药店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准。

王某,男,38岁,湿疹2年未愈:浑身上下是红色的丘疹,溃破后流黄水,又痛又痒又难看,每天坐立不安,后来破溃流水的地方开始慢慢变成结痂,皮肤干燥如麦麸一样,还不断地脱皮,金亮被折磨的体无完肤,多次寻医治疗无好转,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后,湿疹脱皮痛痒症状减轻,三个疗程后湿疹症状消失,三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金某某,女,45岁,患过敏性湿疹半年,初病脖子后部处起红疹,瘙痒极重,搔破后流黄水,继而背部及少腹起大片风团,搔破后流黄水,日轻夜重,奇痒不能入睡,后继发感染,泛发性脓疱疮布满少腹及背部,腹股沟及耳后淋巴结肿硬剧痛,脉细数,舌尖部有瘀点,经抗菌、抗过敏治疗20日不能控制,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后,脖子后部骚痒症状减轻,两个疗程后湿疹症状消失,一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湿疹性瘙痒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野菊花10‑15份,蒲公英15‑20份,艾叶5‑10份,芦根1‑5份,鱼腥草15‑20份,苦参5‑10份,蛇床子5‑10份,马鞭草5‑10份,荆芥15‑20份,防风5‑10份,凤仙透骨草5‑10份,芒硝1‑5份,千里光1‑5份,火炭母5‑10份,龙胆5‑10份,地肤子15‑20份,苦木1‑3份,女贞子1‑5份,本发明对湿疹性皮肤瘙痒具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结合中医理论,采用疏肝理气、从解毒祛湿、清热凉血、提高免疫力入手,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治愈过敏性皮肤瘙痒。

技术研发人员:袁贯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袁贯丽
技术研发日:2017.09.19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