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海战伤救治伤情标识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资源争夺愈演愈烈,海洋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利益日益受到重视。建设强大的国际化的中国海军的需求更加迫切,海军建设中海战伤救治保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面临海上战争等极端情况时,可能突然集中出现大批战伤伤员,短时间内需要快速有效对伤员伤情进行初诊、分检、处置、标识并分类后送,而目前我军现在使用的分类救治后送伤标主要是针对于地面战争时可能发生的伤情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海战伤的一线救治分类标识需求。在实际分检、诊疗、标记、后送的过程中,由于海战潮湿环境且时间紧迫,缺乏便捷的记录病情及现场处置的工具。
综上所述,目前现在使用的分类救治后送伤标存在容易受海战潮湿环境影响,不能全面细致的记录病情和现场处置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现在使用的分类救治后送伤标存在容易受海战潮湿环境影响,不能全面细致的记录病情和现场处置情况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医用海战伤救治伤情标识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海战伤救治伤情标识卡,所述医用海战伤救治伤情标识卡的左上角链接有可调节式腕带,伤情标识卡的正面中间部分为伤情标识卡正面文字区域,伤情标识卡的背面中间部分为伤情标识卡反面文字区域,伤情标识卡的正面四个角为伤情卡正面四角特殊处置标识,伤情标识卡的背面的四个角为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编号区域。
进一步,所述伤情标识卡的正反面均为可书写磨砂表面。
进一步,所述伤情标识卡正面文字区域以中、英文双语依次印有如下内容:姓名、性别、年龄、部别、负伤地点、负伤时间、到达时间、诊断、分类重要伤情信息。
进一步,所述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编号区域以中、英文双语依次印有如下内容:处置方案、后送、填写人、填写时间医生处置信息。
进一步,所述可调节式腕带将伤情标识卡固定于伤员上肢或下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为防水可书写塑料材质的双面伤情标识卡,其左上角链接有一长短可调的可扣式腕带,其正反面印制有姓名、海战伤伤情、处置、后送等信息。标识左上角链接有腕带可直接扣于伤员四肢或衣扣。使用本标识方法简单,一线医生依据伤情作出诊断和治疗后,用圆珠笔以打钩的形式记录诊断、处置,并将标识卡随伤员后送。二线接诊时根据此伤情标识卡提供的信息迅速分诊救治。本实用新型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实用性强,在海战等潮湿环境下的伤员救治流程中作用显著。
本实用新型采用适于海战时的不惧潮湿高盐环境、标识内容突出海战伤尤其是海水浸泡伤等特殊伤情的、简便有效快捷的分检标识和分诊处置登记方法,以迅速记录海战伤伤员的诊疗方案和后送方式。使用本伤情标识的分诊记录方法简单实用,一线医生接诊伤员明确伤员姓名、年龄、部别、负伤时间等一般状况,根据伤情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简单治疗后,在伤情标识卡上用圆珠笔,以打钩的形式标记伤情诊断及处置方案,患者如需紧急救治、隔离、处置放射性沾染、毒剂沾染,需要在标识卡正面四角处打钩标记,卡片填写完整后,接诊医生登记伤情标识卡编号,并将标识卡链接之腕带扣带于伤员肢体上(如四肢均不宜装扣腕带,也可以将腕带扣于患者衣扣孔内),随伤员根据所需的运送方式迅速后送至二线医疗机构。二线医疗机构接诊伤员时根据此伤情标识卡提供的信息迅速分诊,实施进一步救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海战伤救治伤情标识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后视图;
图中:1、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2、可调节式腕带;3、伤情标识卡正面文字区域;4、伤情标识卡反面文字区域;5、伤情卡正面四角特殊处置标识;6、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编号(ID号)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海战伤救治伤情标识卡包括: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1、可调节式腕带2、伤情标识卡正面文字区域3、伤情标识卡反面文字区域4、伤情卡正面四角特殊处置标识5、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编号(ID号)区域6。
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1的左上角链接有可调节式腕带2,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1的正面中间部分为伤情标识卡正面文字区域3,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1的背面中间部分为伤情标识卡反面文字区域4,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1的正面四个角为伤情卡正面四角特殊处置标识5,防水塑料材质的伤情标识卡1的背面的四个角为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编号(ID号)区域6。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塑料材质的海战伤专用伤情标识卡1,其正反面均为可书写磨砂表面,其正面伤情标识区域3以中、英文双语依次印有如下内容:姓名、性别、年龄、部别、负伤地点、负伤时间、到达时间、诊断、分类(伤部、伤类、伤情、伤型、伤势)等重要伤情信息;其背面伤情标识区域4以中、英文双语依次印有如下内容:处置方案、后送(时间、地点、体位)、填写人、填写时间等医生处置信息。接诊医生在初步明确伤情诊断,完成基本处置的同时迅速填写上述伤情诊疗内容,并将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ID号6登记留存于初级救治机构。随后用可调节式腕带2将伤情标识卡1固定于伤员上肢或下肢。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分诊方法为根据伤情严重和紧急程度,划分轻、中、重三级,并在标识卡正面区域3伤势中予以标明,并根据伤员是否需要优先“紧急处置、隔离、处置放射性沾染或毒剂沾染”在标识卡正面四角5的区域明确打钩标注。
本实用新型的标识卡正反面印有完备的海战伤信息,其正面以中、英文依次印制有姓名name、性别gender、年龄age、部别duties、负伤地点The wounded site、负伤时间injurytime、到达时间time ofarrival、诊断diagnosis、分类classification:伤部injured portion:(1.颅脑craniocerebral;2.颌面maxillofacial;3.颈cervix;4.胸(背)thorax/chest(dorsum)5.腹(腰)Abdomen(waist);6.骨盆(会阴)pelvis(perineum);7.脊柱vertebral column;8.上肢upper limbs;9.下肢lower limbs;10.内脏visceral);伤类injured categories:(1.海水浸泡伤sea drawing injury;2.弹片伤shrapnel wounds;3.枪弹伤bullet wounds;4.烧伤empyrosis;5.刃器伤stab injury;6.挤压伤crush injury;7.冻伤frostbite;8.冲击伤coup injuries;9.毒剂伤toxic injury;10.核放射伤radiation injury;11.其他other.);伤情traumatic condition:(1.大出血massive hemorrhage;2.窒息asphyxiate;3.休克shock;4.昏迷coma;5.骨折fracture;6.气胸pneumothorax;7.截瘫paraplegia;8.其他others);伤型type ofinjury:(1.贯通penetrating wound;2.盲管blind wound;3.切线tangential wound;4.闭合closed injury;5.其他others);伤势the condition of an injury:(1.轻light/mild;2.中medium;3.重severe)等;背面依次印有:处置treatment、ID号、抗感染anti-infection、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d、破伤风抗毒血清tetanus antitoxic serum、其他药物nomen proprium/drug name、抗休克antishock(输血blood transfusion、血型blood type、输液情况infusion、止痛acesodyne药名、剂量、时间、吸氧oxygen inhalation、抗休克裤antishock trousers其他others)、紧急手术emergency operation(1.气管切开tracheotomy 2.血管结扎:vascularligation 3.开放气胸封闭openpneumothorax closed、4.血气胸封闭式引流hemopneumothorax closed drainage、5.导尿catheterization 6.耻骨上膀胱穿刺suprapubic puncture、7.其他others)后送Evacuation时间time送往地点、体位:position:(1.坐sit 2.半卧semi reclining/semi recumbentposition 3.卧lie 4.侧卧(左右)recoveryposition(left,right)/lying on the side)、填写单位unit filled/filling unit、医生medical offcer等重要伤情信息。此卡片样标识在正面四角标有“紧急处理、隔离、放射性沾染、毒剂沾染”等字样。标识左上角打孔链接有可调节式腕带,可直接扣于伤员四肢或衣物的扣孔,避免后送时遗落伤情标识卡。每张伤情标识卡背面右上角都标记有一组编号(ID号),以便一线急救的医生记录编号,并由二线医疗机构保留伤情标识卡存档。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