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硬膜外双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76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硬膜外双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一次性硬膜外双腔穿刺针。



背景技术:

无痛分娩在我国虽应用多年,但方法不一,效果也不一。在“无痛分娩中国行”的推动下,逐步应用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好。可存在的问题是常见第二产程镇痛欠佳。因一个穿刺点,只能顾及上或下,不能二者兼顾。两点穿刺置管可以解决该问题,但患者不愿接受,操作也较繁琐,该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单管应用主要解决第一产程的疼痛,因第一产程时间长。第二产程疼痛的神经由骶2到骶4神经传入,往往经单管注入的容量达不到阻滞骶2到骶4的神经,若通过增加容量来达到第二产程满意,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分娩镇痛不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一次性硬膜外双腔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硬膜外双腔穿刺针,包括针体和针芯,针体包括手柄和针管,针管的针尖部为微弯状,针管的针尖部上与主针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副针口,针管内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隔断部,隔断部位于针尖部的端部与紧邻副针口处的针管管壁连接固定,且主针口和副针口分置于隔断部的两侧,隔断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处开设有断口;针芯包括盖体,盖体上连接有实心的主芯体和副芯体,主芯体和副芯体之间由连接体连接固定;针芯的盖体插装在针体的手柄上3,针芯的主芯体配合插装在针管内与主针口相通的腔体内,且主芯体的端部与主针口平齐,针芯的副芯体配合插装在针管内与副针口相通的腔体内,且副芯体的端部与副针口平齐,针芯的连接体配合插装在针管内隔断部中间的断口内。

现有技术中,若穿刺点位置高,第一产程效果好,第二产程镇痛不全;若穿刺点位置低,第二产程效果好,第一产程镇痛不全,所以临床大多第二产程镇痛效果不好。而本实用新型一次穿刺,通过针管上下各置一条硬膜外导管,第一、二产程都能兼顾到,所以镇痛效果好。

通过本实用新型穿刺针进行穿刺时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产妇规律宫缩、疼痛显著时实施操作,先测量产妇血压、心率、胎心等,取左侧卧位与腰3—4间隙穿刺,穿刺针尽量上下、左右垂直,有利于上下置入硬膜外导管,通过针管内的两个腔体先向下置管5-8厘米,然后向上置管5-8厘米,即下导管通过与主针口相通的腔体进入针管,并最终从主针口伸出,上导管通过与副针口相通的腔体进入针管,并最终从副针口伸出。向下置管时,若遇阻力,则调整穿刺针缺口方向,轻轻旋转导管继续送管,如阻力还存在,可用0.06~0.1%罗哌卡因边注入边送管,药液不超10毫升,同时边回抽,防止导管进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若阻力还存在,已送入5厘米左右就此停止;向上置管时,向上送入导管8厘米即可(改剖腹产时部位正好对应),若送管遇阻力处理方法同向下送管。确定上下导管均位于硬膜外腔后可在双管的根部靠背部的位置用少量胶布粘在一起,然后用宽胶布横向贴牢导管,根据导管颜色区分上下导管,如上导管接头用黄色等。

2)测定肌力后给药,上导管1%利多卡因5毫升,5分钟后测平面,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根据测定的平面和产妇镇痛的效果,第二次上导管给0.1%罗哌卡因5-7毫升(每100毫升加舒芬太尼30~50微克),一般显效在10~20分钟,第二次给药30分钟后如评分在3分以下,进行第二次测肌力(抬腿的神经支配腰2到骶1),同时下导管给1%利多卡因5毫升试验量(如置管时已给0.06~0.1%罗哌卡因10毫升就不再给药),初产妇宫口开大6~7厘米,经产妇宫口开大3~4厘米下管第二次给药,根据测的肌力结果与第一次测得肌力结果对照后决定给下导管药的浓度(0.06~0.1%罗哌卡因),一般用0.075%罗哌卡因。下导管给15~20毫升(骶管腔25~30毫升,所给药物大多在骶管,给药容量太小阻滞不完善,低浓度对运动神经影响小,血压下降不明显。大容量可将溶液流入骶管,让骶神经浸泡,因浓度低,发挥作用慢,需提前给药)。上导管间隔40-60min左右给0.1%罗哌卡因3~5毫升,下导管间隔40-60min左右推注低浓度罗哌卡因10~15毫升,直至第二产程结束。

进一步的,针管的针尖部上,副针口的位置高于主针口的位置1-3mm。

进一步的,针体的手柄长度为25mm,外露于手柄外的针管长度为80mm,针管的外径为1.8mm、内径为1.5mm,隔断部上的断口宽度为0.25mm。

众所周知,一般硬膜外穿刺针的针管直径最大可为1.8mm,抛去针管管壁厚度,其内径只可达到1.5mm,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的针管直径选择1.8mm的。本实用新型穿刺针设置有主副两个针口,同时还设置有将主副两个针口隔开的隔断部,隔断部将针管内部分为两个腔体,一个是与主针口相通的主腔体、另一个是与副针口相通的副腔体,因为针管的内径只有1.5mm,设置隔断部后,针管内主腔体及副腔体的最宽距离就不足0.75mm了。本实用新型穿刺针在使用时,要在针管内插入两个导管,即主腔体和副腔体内各插一根导管,导管的外径为0.7mm,为了使得导管能够更顺畅的在主腔体或副腔体内穿插,所以本实用新型在针管内的隔断部上开设有断口,使得主副两个腔体连通,这样,插入主腔体和副腔体内的两根导管就可以通过隔断部上的断口相互挨在一起,从而使得主副腔体内的导管能够更顺畅的穿插。同时,由于隔断部上断口的宽度小于导管的直径,所以主副腔体内的导管不会通过断口而越过对侧腔体内。隔断部上断口的设计最大程度上的节约了针管内有限的空间部分。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主要用于分娩镇痛,通过插入针管内的上导管给药用于第一产程,通过插入针管内的下导管给药用于第二产程,本实用新型穿刺管的使用能达到精确阻滞,使镇痛更完善。查阅资料,国内外均未见有使用此类穿刺针的报道。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的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背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的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2中B部分的截面图。

图中:1-手柄、2-针管、3-主针口、4-副针口、5-隔断部、6-断口、7-盖体、8-主芯体、9-副芯体、10-连接体、1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一次性硬膜外双腔穿刺针,包括针体和针芯,针体包括手柄1和针管2,针管2的针尖部为微弯状,针管2的针尖部上与主针口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副针口4,副针口4的位置高于主针口3的位置1-3mm,即副针口4的位置较主针口3的位置更靠近手柄1,针管2内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隔断部5,隔断部5位于针尖部的端部与紧邻副针口处的针管管壁连接固定,且主针口3和副针口4分置于隔断部5的两侧,隔断部5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处开设有断口6;针芯包括盖体7,盖体7上连接有实心的主芯体8和副芯体9,主芯体8和副芯体9之间由连接体10连接固定;针芯的盖体7插装在针体的手柄1上,针芯的主芯体8配合插装在针管2内与主针口3相通的腔体内,且主芯体8的端部与主针口3平齐,针芯的副芯体9配合插装在针管2内与副针口4相通的腔体内,且副芯体9的端部与副针口4平齐,针芯的连接体10配合插装在针管2内隔断部5中间的断口6内。其中,针体的手柄1长度为25mm,外露于手柄1外的针管2长度为80mm,针管2的外径为1.8mm、内径为1.5mm,隔断部5上的断口6宽度为0.25mm。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穿刺针在腰椎部位进行穿刺,抽出针芯后,在针管2内分别插入上下两条导管11,一条导管11插入到与主针口3相通的腔体内,为下置导管,另一条导管11插入到与副针口4相通的腔体内,为上置导管;通过插入针管2内的上置导管给药用于第一产程,第一产程为内脏性疼痛,胸10-12、腰1神经支配;通过插入针管2内的下置导管给药用于第二产程,第二产程为躯体神经,由骶2-4神经支配。本实用新型穿刺管的使用能达到精确阻滞的目的,改善第二产程的疼痛,剂量也无需增大许多。

上面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