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放射性皮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9898发布日期:2020-08-11 21:1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预防放射性皮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据报道,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使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放射性皮炎是治疗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约85%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可出现程度不一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研究发现,皮肤照射累积剂量达5gy以上时即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多发于机体浅表部位肿瘤的放射治疗期间,如头颈部肿瘤、乳腺癌、颈胸段食管癌及浅表淋巴结转移等,好发部位则多位于颜面、颈项、胸壁、乳下、腋窝及腹股沟等。放射性皮肤损伤症状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干燥、脱皮、脱毛、灼热、刺痒,重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疼痛、水肿渗液、湿性脱皮等。同时放射治疗的持续,照射剂量的累积,部分患者出现放射野局部皮肤溃疡、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可因此中断放疗,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鉴于放射性皮炎发生的严重性,对于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本领域还存在上述问题,特提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放射性皮炎的药物,该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放疗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放射性皮炎的药物,其中,该药物为il-12。

在本发明中,先对患者施用il-12然后再进行放疗治疗肿瘤,施用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皮下注射等。优选情况下,施用il-12在放疗治疗前2~8小时进行。

在本发明中,发明人通过实践发现,所述药物的每日剂量大于10μg/kg即可起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作用。为了提高预防效果,优选情况下,所述药物的每日剂量为12~50μg/kg。进一步优选情况下,所述药物的每日剂量为15~20μg/kg。该剂量适用于大鼠(200g左右),根据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关系很容易得到人或者其他动物的施用量,例如可以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述il-12例如可以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胸部肿瘤放疗过程引起的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所述胸部肿瘤为肺癌、食管癌或乳腺癌中一种或多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放疗治疗后放射性皮炎,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放射治疗无需因并发症而降低强度从而保证了放疗预期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水合氯醛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染色试剂、染色试剂、梯度酒精,二甲苯、福尔马林溶液等均由西部战区总医院提供;健康雌性sd大鼠,正常3月龄,体重:180~220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中心提供,饲养于清洁ii级环境,室温为22~25℃。

实施例:

将健康雌性大鼠釆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6组,每组各20只:a组,假照射组简称组,佯装照射;b组,单纯照射组,对大鼠臀部(2cm×4cm)照射,照射量为30gy;c组,先注射(照射前4小时注射,下同)15μg/kg的il-12,再对大鼠臀部(2cm×4cm)照射,照射量为30gy;d组,先注射20μg/kg的il-12,再对大鼠臀部(2cm×4cm)照射,照射量为30gy;e组先注射5μg/kg的il-12,再对大鼠臀部(2cm×4cm)照射,照射量为30gy;f组,先注射15μg/kg的生理盐水,再对大鼠臀部(2cm×4cm)照射,照射量为30gy。

具体射线致放射性损伤模型:

1)脱毛:实验大鼠釆用饱和硫化钠与等量滑石粉制成的糊剂对大鼠照射部位脱毛;

2)麻醉:用戊巴比妥钠的剂量进行腹腔麻醉;

3)固定:将大鼠并排于木板上,固定大鼠身形和右后肢,使右侧部放射部位处于同一平行线上;

4)屏蔽:福射周围部位以铅板屏蔽,裸露大鼠臀部辐射部位,裸露面积为2cm×4cm;

选择参数:照射距离1m,剂量率为200cgy/min;

放射造模:用型直线加速器发射的射线对大鼠臀部皮肤单次照射,各组照射剂量为30gy,照射时间为15min。

对放射线损伤各组大鼠进行观察,记录大鼠的全身状态、创面外观情况。各组大鼠在照射后第4周,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诊断分级,创面的外观评分参考《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对急性放射损伤的分级标准》,采用观察指标评分对皮肤损伤量化,建立评价体系。

0级:基本无变化。

1级:出现水泡,淡红斑,毛发易脱落,出现干性脱皮,汗出量减少。

2级:皮肤有触痛感,出现明显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3级:出现除皮肤皱折处之外的融合性湿性脱皮,重度水肿。

4级:出现溃疡,出血,组织坏死。

实验结果

1、普通观察:

对照射后各组大鼠进行观察,其中,a组生长情况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放射模型组:照射后第1周,大鼠照射部位均出现红肿、并开始出现充血性红斑,脱毛明显;照射后第2周开始,大鼠活动有所减少,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照射部位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糜烂、水肿、渗出液、脱皮及溃疡,且随时间程度加深。

2、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组c、d、e与对照b、f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提供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放射性皮炎。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预防放射性皮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为il-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在放射治疗肿瘤前施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每日剂量>10μg/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每日剂量为12~50μg/k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每日剂量为15~20μg/kg。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il-12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为胸部肿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肿瘤为肺癌、食管癌或乳腺癌中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先对患者施用IL‑12然后再进行放疗治疗肿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放疗治疗后放射性皮炎,降低放疗治疗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放射治疗无需因并发症而降低强度从而保证了放疗预期效果,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周代君;李东;彭晶晶;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