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6419605发布日期:2021-08-27 10:5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导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导管的固定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导管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头戴式的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危重患者导管多,胃管、尿管等导管一般使用胶布固定。胶布固定不够稳固,导致非计划拔管时常发生,且受压局部压疮发生风险大,因此,急需一种能有效固定和预防压疮的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导管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布固定导管存在的常出现非计划拔管和压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导管固定装置。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

支撑板;

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导管;所述夹持结构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固定带,用于将支撑板固定于头部;所述固定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导管位于所述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配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凸起。

由此,将导管通过夹持结构固定在患者头部,可以有效避免压疮的产生以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序,有助于缩短治愈时间。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板呈弧形。由此,与头部更加贴合,患者使用时舒适度更高。

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一加持部和/或第二加持部上具有多个凸起。由此,通过使不同位置的凸起相配合,不仅可以调节松紧程度,而且可以适应于不同管径的导管。

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二加持部的本体为金属薄片,第二加持部沿导管表面弯曲后与导管另一侧的第一加持部连接。由此,夹持结构的质量轻,并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二加持部的与导管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防滑层或防滑条。由此,进一步避免发生非计划拔管。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夹持结构。由此,实用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由此,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是,固定带中部的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由此,既方便与支撑板连接,又可以更好地接触头部,提升患者舒适度。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固定带穿过的通孔,固定带端部穿过通孔后与自身连接。由此,实际使用更加方便,并且支撑板与固定带可以相互分离,可以单独重复利用。

进一步地是,固定带与其自身通过尼龙扣或暗扣连接。由此,结构简单,并且固定牢靠。

进一步地是,所述暗扣为至少两个。由此,通过调节扣合的位置即可适应不同头围的患者。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尤其适合于插有多个导管的危重患者。

显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管固定装置中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100-支撑板,110-保温层,200-固定带,210-尼龙扣,300-夹持结构,310-第一夹持部,320-第二夹持部,330-凸起,340-防滑条,400-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中固定带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100、夹持结构300和固定带200。

所述支撑板100呈弧形;所述固定带200用于将支撑板100固定于头部,

所述固定带200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00两端连接;所述支撑板100上设有供固定带200穿过的通孔,固定带200端部穿过通孔后与自身通过尼龙扣210连接。

所述夹持结构300用于夹持导管400;所述夹持结构300设于所述支撑板100上。

所述夹持结构300包括第一夹持部310和第二夹持部320,导管400位于所述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320之间,所述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320的配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凸起330。

所述第一加持部和第二加持部上均具有多个凸起330。

所述第二加持部的本体为金属薄片,第二加持部沿导管400表面弯曲后与导管400另一侧的第一加持部连接。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具有的区别是: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板100上设有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00。

实施例3

图5为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具有的区别是: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加持部的与导管400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防滑条340。

实施例4

图6为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具有的区别是: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板100的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110。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导管固定装置具有的区别是:固定带200与其自身通过暗扣连接,固定带200上设有至少两个暗扣。



技术特征:

1.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100);

夹持结构(300),用于夹持导管(400);所述夹持结构(300)设于所述支撑板(100)上;

固定带(200),用于将支撑板(100)固定于头部;所述固定带(200)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00)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夹持结构(300)包括第一夹持部(310)和第二夹持部(320),导管(400)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320)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320)的配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凸起(3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呈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上具有多个凸起(3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本体为金属薄片,第二夹持部沿导管(400)表面弯曲后与导管(400)另一侧的第一夹持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与导管(400)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防滑层或防滑条(34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上设有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00);并且/或者,所述支撑板(100)的内表面上设有保温层(1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带(200)中部的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上设有供固定带(200)穿过的通孔,固定带(200)端部穿过通孔后与自身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带(200)与其自身通过尼龙扣(210)或暗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扣为至少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导管固定装置。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导管;所述夹持结构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带,用于将支撑板固定于头部;所述固定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两端连接;其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导管位于所述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加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配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凸起。由此,将导管通过夹持结构固定在患者头部,可以有效避免压疮的产生以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序,有助于缩短治愈时间。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冯梅;谢莉;王宇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0.21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