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68141发布日期:2021-10-24 09: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胸外科康复手术过后,为了保证患者的快速康复和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等肌群的功能性,患者需要进行辅助康复治疗,现有技术中,患者的锻炼方式只有摆臂,而没有对腿部的锻炼,很容易出现患者下床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患者由于长时间躺床会产生褥疮等问题,从而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也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急需一种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胸外科术后无专业康复装置、锻炼肢体不协调和容易产生褥疮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置有头枕,床体下方固接有两对支撑柱,床体上转动连接有一对相对称的旋转活动臂;床体内设置有与旋转活动臂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床体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床体内设置有与脚踏板相配合的第二锻炼机构,第一锻炼机构与第二锻炼机构相连接;床体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按摩球,床体内设置有与按摩球相配合的第一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机构与第一锻炼机构相连接。
5.进一步地:第一锻炼机构包括床体内与旋转活动臂固接的第一固定延长块,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固定延长块固接的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第一固定延长块与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旋转轴相同,床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相啮合的第一滑动齿条,床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连接条,第一滑动连接条两端分别与一对第一锻炼机构的第一滑动齿条固接。
6.进一步地:第二锻炼机构包括床体内与第一滑动连接条固接的第二滑动齿条,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滑动齿条相啮合的旋转调节块,床体内转动连接有圆柱凸轮,旋转调节块另一端与圆柱凸轮滑动连接;旋转调节块上设置有与圆柱凸轮相配合的滑块;圆柱凸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连接锥齿轮,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接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连接锥齿轮,第二连接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传动齿轮,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半齿轮,床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相配合的第一椭圆内齿条,第一椭圆内齿条上固接有第一调节齿条,床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齿条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第一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齿轮,床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与第一功能齿轮相啮合的第一功能齿条,第一功能齿条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齿轮两侧;第一功能齿条分别与对应的脚踏板固接。
7.进一步地:第一按摩机构包括第一滑动连接条上固接有第一延长齿条,床体内转
动连接有与第一延长齿条相啮合的第一延长齿轮,第一延长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第一升降螺柱外螺接有固定螺柱套筒,床体内滑动连接有与固定螺柱套筒固接的第一活动板。
8.进一步地:床体内设置有与固定螺柱套筒相配合的滑槽。
9.进一步地:按摩球均匀固接在第一活动板上表面。
10.进一步地:床体上设置有与按摩球相配合的槽孔。
11.进一步地:按摩球上方为半球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增益效果是:
13.1、本发明构思巧妙,效果显著;第一锻炼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间的配合,在帮助患者加速血液循环快速康复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
14.2、本发明功能全面,实用性强,第一按摩机构的设置有效解决了胸外科患者术后躺床时“褥疮”的发生,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血液循环,让患者可进行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16.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立体图。
17.图3为本发明第一锻炼机构立体图。
18.图4为本发明第一锻炼机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发明第二锻炼机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本发明第二锻炼机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本发明第二锻炼机构局部立体图。
22.图8为本发明第一按摩机构立体图。
23.图9为本发明第一按摩机构局部立体图。
24.图中:1、床体,2、头枕,3、旋转活动臂,4、脚踏板,5、第一固定延长块,6、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7、第一滑动齿条,8、按摩球,9、第一活动板,10、第二滑动齿条,11、旋转调节块,12、圆柱凸轮,13、第一连接锥齿轮,14、第二连接锥齿轮,15、第一传动齿轮,16、第一传动齿轮,17、第一半齿轮,18、第一椭圆内齿条,19、第一调节齿条,20、第一调节齿轮,21、第一功能齿轮,22、第一功能齿条,23、第一延长齿条,24、第一延长齿轮,25、第一升降螺柱,26、固定螺柱套筒,27、第一滑动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25.胸外科康复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置有头枕2,床体1下方固接有两对支撑柱,床体1上转动连接有一对相对称的旋转活动臂3;床体1内设置有与旋转活动臂3相配合的第一锻炼机构,床体1上滑动连接有一对脚踏板4,床体1内设置有与脚踏板4相配合的第二锻炼机构,第一锻炼机构与第二锻炼机构相连接;床体1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按摩球8,床体1内设置有与按摩球8相配合的第一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机构与第一锻炼机构相连接。
26.如图1和2所示:当医护人员操作本发明时,医护人员在将患者躺于床体1上后,患者可头枕在头枕2上,手抓着旋转活动臂3,脚踩着脚踏板4进行锻炼,患者在转动旋转活动
臂3的过程中,第一锻炼机构会带动第二锻炼机构和第一按摩机构进行运动,第一按摩机构运动会带动按摩球8在床体1内进行滑动,从而对患者进行按摩;第一锻炼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间的配合实现了对患者的肢体协调功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胸外科术后无专业康复装置、锻炼肢体不协调和容易产生褥疮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27.第一锻炼机构包括床体1内与旋转活动臂3固接的第一固定延长块5,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固定延长块5固接的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第一固定延长块5与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旋转轴相同,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相啮合的第一滑动齿条7,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连接条27,第一滑动连接条27两端分别与一对第一锻炼机构的第一滑动齿条7固接。
28.如图2、3和4所示:患者在转动旋转活动臂3的过程中,旋转活动臂3转动通过第一固定延长块5带动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进行转动,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转动通过第一滑动齿条7带动第一滑动连接条27进行滑动,第一滑动连接条27的设置保证了两侧手臂肢体的协同。
29.第二锻炼机构包括床体1内与第一滑动连接条27固接的第二滑动齿条10,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滑动齿条10相啮合的旋转调节块11,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圆柱凸轮12,旋转调节块11另一端与圆柱凸轮12滑动连接;旋转调节块11上设置有与圆柱凸轮12相配合的滑块;圆柱凸轮12同轴固接有第一连接锥齿轮13,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接锥齿轮13相啮合的第二连接锥齿轮14,第二连接锥齿轮14同轴固接有第一传动齿轮15,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15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6,第一传动齿轮16同轴固接有第一半齿轮17,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半齿轮17相配合的第一椭圆内齿条18,第一椭圆内齿条18上固接有第一调节齿条19,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调节齿条19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20,第一调节齿轮20同轴固接有第一功能齿轮21,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一对与第一功能齿轮21相啮合的第一功能齿条22,第一功能齿条22对称分布在第一功能齿轮21两侧;第一功能齿条22分别与对应的脚踏板4固接。
30.如图2、5、6和7所示:第一滑动连接条27滑动通过第二滑动齿条10带动旋转调节块11进行转动,旋转调节块11转动带动圆柱凸轮12进行转动,圆柱凸轮12转动通过第一连接锥齿轮13和第二连接锥齿轮14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5进行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5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6带动第一半齿轮17进行转动,第一半齿轮17转动通过第一椭圆内齿条18带动第一调节齿条19进行滑动,第一调节齿条19滑动通过第一调节齿轮20带动第一功能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功能齿轮21转动过程中会带动两侧第一功能齿条22进行方向相反的滑动,从而带动脚踏板4的滑动。
31.第一按摩机构包括第一滑动连接条27上固接有第一延长齿条23,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延长齿条23相啮合的第一延长齿轮24,第一延长齿轮24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25,第一升降螺柱25外螺接有固定螺柱套筒26,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固定螺柱套筒26固接的第一活动板9。
32.如图1、2、8和9所示:第一滑动连接条27滑动通过第一延长齿条23带动第一延长齿轮24进行转动,第一延长齿轮24转动通过第一升降螺柱25带动固定螺柱套筒26和第一活动板9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动板9上按摩球8的调节。
33.床体1内设置有与固定螺柱套筒26相配合的滑槽。
34.如图8所示:床体1与固定螺柱套筒26相配合滑槽的设置保证了本发明功能的完整性。
35.按摩球8均匀固接在第一活动板9上表面。
36.如图2所示:按摩球8与第一活动板9的固接实现了对按摩球8和第一活动板9的控制。
37.床体1上设置有与按摩球8相配合的槽孔。
38.如图1所示:与按摩球8相配合槽孔的设置保证了按摩球8的完整性。
39.按摩球8上方为半球状。
40.如图2所示:半球状的设计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41.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42.如图1、2、3、5、7和8所示:当医护人员操作本发明时,医护人员在将患者躺于床体1上后,患者可头枕在头枕2上,手抓着旋转活动臂3,脚踩着脚踏板4进行锻炼,患者在转动旋转活动臂3的过程中,第一锻炼机构会带动第二锻炼机构和第一按摩机构进行运动,第一按摩机构运动会带动按摩球8在床体1内进行滑动,从而对患者进行按摩;第一锻炼机构和第二锻炼机构间的配合实现了对患者的肢体协调功能;患者在转动旋转活动臂3的过程中,旋转活动臂3转动通过第一固定延长块5带动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进行转动,第一固定旋转半齿轮6转动通过第一滑动齿条7带动第一滑动连接条27进行滑动,第一滑动连接条27的设置保证了两侧手臂肢体的协同;第一滑动连接条27滑动通过第二滑动齿条10带动旋转调节块11进行转动,旋转调节块11转动带动圆柱凸轮12进行转动,圆柱凸轮12转动通过第一连接锥齿轮13和第二连接锥齿轮14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5进行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5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6带动第一半齿轮17进行转动,第一半齿轮17转动通过第一椭圆内齿条18带动第一调节齿条19进行滑动,第一调节齿条19滑动通过第一调节齿轮20带动第一功能齿轮21进行转动,第一功能齿轮21转动过程中会带动两侧第一功能齿条22进行方向相反的滑动,从而带动脚踏板4的滑动;另一方面;第一滑动连接条27滑动通过第一延长齿条23带动第一延长齿轮24进行转动,第一延长齿轮24转动通过第一升降螺柱25带动固定螺柱套筒26和第一活动板9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动板9上按摩球8的调节;与按摩球8相配合槽孔的设置保证了按摩球8的完整性;半球状的设计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胸外科术后无专业康复装置、锻炼肢体不协调和容易产生褥疮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