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2614发布日期:2021-12-15 07:4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


背景技术:

2.皮肤触觉感受是皮肤接触机械刺激产生的感觉,称为触觉;目前的神经内科触觉检查中,一般都是采用刺针和刺激锤头来进行触觉刺激的,但是现有的锤头和刺针都是分离的,医师在进行使用时需要不断的更换锤头和刺针,费时费力,十分不便,并且现有的刺针通常裸露在外部,经常会出现误伤医师或病人,存在安全隐患;现有装置的刺针伸出长度无法调节,导致其适应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所以急需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锤头和刺针都是分离的,在使用时需要不断更换锤头和刺针,费时费力,十分不便,并且现有的刺针通常裸露在外部,经常会出现误伤医师或病人,存在安全隐患;现有装置的刺针伸出长度无法调节,导致其适应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包括敲击锤,所述敲击锤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侧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扶把手,所述套筒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下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左侧设置有推拉板,所述传动结构下侧设置有刺针,所述敲击锤中侧开有贯穿孔;所述第一传动轴右侧设置有单向锁紧结构。
6.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侧与所述推拉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左侧开有滑槽,所述推拉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刺针固定连接,所述刺针中侧套装有第一伸拉弹簧,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上侧所述刺针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管,所述刺针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下端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侧前后部均套装有第二伸拉弹簧,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右端开有长槽,所述长槽后侧设置有开有槽的长杆,所述长杆左端开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插孔,右侧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左侧套装有第三伸拉弹簧,所述短杆左端转动连接有后侧中空的转杆。
8.优选的,所述单向锁紧结构包括所述第一传动轴后侧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
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齿条9左侧与所述推拉板8固定连接,所述套筒 2左侧开有滑槽6,所述推拉板8与所述滑槽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6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17,所述第二齿条17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7与所述刺针13固定连接,所述刺针13中侧套装有第一伸拉弹簧,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上侧所述刺针1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22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管21,所述刺针13与所述套管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下端与所述套管21固定连接。
24.通过所述推拉板8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齿条9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齿条9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6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6带动所述第二齿条17向下移动,所述第二齿条17带动所述刺针13向下移动,便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触觉检查的需要,调节合适所述刺针13合适的长度;所述伸拉弹簧的作用是便于所述刺针13的收藏,防止在所述敲击锤4使用时,所述刺针13刺伤医务人员或者患者的风险。
25.所述固定杆12上侧前后部均套装有第二伸拉弹簧,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套筒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固定杆 1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套管2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右端开有长槽,所述长槽后侧设置有开有槽的长杆3,所述长杆3左端开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插孔,右侧所述固定杆12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短杆23,所述短杆23 左侧套装有第三伸拉弹簧,所述短杆23左端转动连接有后侧中空的转杆24。
26.首先外拉所述转杆24,使所述转杆24与所述插孔脱离滑动连接,移动所述固定杆 12,当所述固定杆12移动合适的距离后,外拉所述转杆24,使所述转杆24与所述插孔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伸拉弹簧的作用下,起到固定移动后所述敲击锤4的位置。
27.所述单向锁紧结构包括所述第一传动轴20后侧固定连接有棘轮18,所述棘轮18 左侧啮合连接有按压板19,所述按压板19前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板19 上侧设置有顶杆10,所述支撑架后侧开有放置槽,所述顶杆10与所述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顶杆10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伸拉弹簧,所述第四伸拉弹簧右端与所述放置槽固定连接。
28.所述第一齿轮16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带动所述棘轮18转动,通过所述棘轮18与所述按压板19啮合连接,保证了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单向转动,便于医务人员调节所述刺针13的位置,按压所述按压板19,使所述按压板19与所述棘轮18脱离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伸拉弹簧的作用下,使所述刺针 13向上移动到初始的位置,便于收藏所述刺针13的位置。
29.本实用新型在是使用时,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检查的需要,调节敲击锤4的位置,进行患者触觉的检查,当需要用到所述刺针13时,根据医务人员对患者触觉检查的需要,调节所述刺针13的位置。
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1.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手扶把手1、套筒2、长杆3、敲击锤4、滑槽6、推拉板 8、第一齿条9、顶杆10、单向锁紧结构11、固定杆12、刺针13、贯穿孔14、固定块 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条17、棘轮18、按压板19、第一传动轴20、套管21、短杆 23、转杆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
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敲击锤(4),所述敲击锤(4)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下侧滑动连接有套筒(2),所述套筒(2)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扶把手(1),所述套筒(2)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控制杆(22),所述控制杆(22)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0),所述第一传动轴(20)下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左侧设置有推拉板(8),所述传动结构下侧设置有刺针(13),所述敲击锤(4)中侧开有贯穿孔(14);所述第一传动轴(20)右侧设置有单向锁紧结构(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6)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齿条(9)左侧与所述推拉板(8)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左侧开有滑槽(6),所述推拉板(8)与所述滑槽(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6)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17),所述第二齿条(17)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7)与所述刺针(13)固定连接,所述刺针(13)中侧套装有第一伸拉弹簧,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上侧所述刺针(1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22)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套管(21),所述刺针(13)与所述套管(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拉弹簧下端与所述套管(21)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2)上侧前后部均套装有第二伸拉弹簧,所述第二伸拉弹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套筒(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固定杆(1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套管(2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右端开有长槽,所述长槽后侧设置有开有槽的长杆(3),所述长杆(3)左端开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插孔,右侧所述固定杆(12)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短杆(23),所述短杆(23)左侧套装有第三伸拉弹簧,所述短杆(23)左端转动连接有后侧中空的转杆(2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锁紧结构包括所述第一传动轴(20)后侧固定连接有棘轮(18),所述棘轮(18)左侧啮合连接有按压板(19),所述按压板(19)前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按压板(19) 上侧设置有顶杆(10),所述支撑架后侧开有放置槽,所述顶杆(10)与所述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顶杆(10)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伸拉弹簧,所述第四伸拉弹簧右端与所述放置槽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神经内科的触觉检查器,包括敲击锤,所述敲击锤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侧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扶把手,所述套筒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的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下侧设置有传动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锤头和刺针都是分离的,在使用时需要不断更换锤头和刺针,费时费力,十分不便,并且现有的刺针通常裸露在外部,经常会出现误伤医师或病人,存在安全隐患;现有装置的刺针伸出长度无法调节,导致其适应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的问题。足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的问题。足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袁天琪 龙晓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12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