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7383发布日期:2021-12-12 21:32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介入手术(如血管内溶栓、血管瘤栓塞等)常常需要在股动脉置管,然后进入导丝等操作装置进行介入手术,手术后需要拔出股动脉鞘管,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为了防止动脉出血需要下肢制动及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术后患者需要下肢制动及压迫数日,现有技术通常是用毛巾包裹盐袋等物品压迫到穿刺点上,但是此种方式不方便固定,容易脱落,如果压迫装置脱落可能导致穿刺点出血,股动脉为人体主要的动脉之一,一旦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甚至休克,影响生命健康,下肢制动也是防止出血,但是下肢制动时间较长,患者常常难以配合,而且时间较长时患者足跟部容易形成压疮,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约束带较细,容易让患者感觉不适,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不便、压疮和固定不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所述气囊上固接有气孔,气囊内设置有与气孔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气孔上螺接有封盖;气囊内固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内滑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固定盘内设置有与按压块相配合的第一按压机构。
5.进一步地:第一按压机构包括按压块内固接的螺杆套筒,固定盘内转动连接有与螺接套筒相配合的升降螺杆。
6.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气孔内固接的定位块,定位块上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柱,活动滑柱上固接有活动挡片,活动滑柱上外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定位块固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活动挡片固接。
7.进一步地:气孔内设置有与活动挡片相配合的滑槽,固定盘内设置有与螺杆套筒相配合的滑槽。
8.进一步地:气囊具有一定的弧度,约束带可气囊宽度相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气囊和按压块的配合实现了对患者压迫止血,同时也避免了压疮的发生,约束带宽度较大增加了受力面积,避免了患者压迫止血时的不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不便、压疮和固定不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机构立体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按压机构剖切图。
15.图中:1、约束带,2、气囊,3、固定盘,4、封盖,5、气孔,6、活动挡片,7、第一弹簧,8、活动滑柱,9、定位块,11、按压块,12、螺杆套筒,13、升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气囊2,所述气囊2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1,所述气囊2上固接有气孔5,气囊2内设置有与气孔5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气孔5上螺接有封盖4;气囊2内固接有固定盘3,所述固定盘3内滑动连接有按压块11,所述固定盘3内设置有与按压块11相配合的第一按压机构。
17.如图1和2所示:当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时,医护人员将按压块11对应患者需要按压止血部位后,医护人员用约束带1将本实用新型固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气孔5和第一控制机构向气囊2内进行充气,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保证了气体的单向流动,然后医护人员通过第一按压机构调节按压块11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不便、压疮和固定不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18.第一按压机构包括按压块11内固接的螺杆套筒12,固定盘3内转动连接有与螺接套筒相配合的升降螺杆13。
19.如图2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转动升降螺杆13时,升降螺杆13带动螺杆套筒12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按压块11的滑动。
20.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气孔5内固接的定位块9,定位块9上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柱8,活动滑柱8上固接有活动挡片6,活动滑柱8上外套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一端与定位块9固接,第一弹簧7另一端与活动挡片6固接。
21.如图3所示:医护人员在对气囊2充气时,医护人员将气孔5上螺接的封盖4取下,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气孔5对气囊2进行充气,在压力作用下,气体压迫活动挡片6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气体进入其中,当充气完成后,在第一弹簧7作用下使活动挡片6进行复位,从而有效避免气体的排出,保证了气囊2的气密性。
22.气孔5内设置有与活动挡片6相配合的滑槽,固定盘3内设置有与螺杆套筒12相配合的滑槽。
23.如图3和4所示:滑槽的设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完整性。
24.气囊2具有一定的弧度,约束带1可气囊2宽度相同。
25.如图1所示:气囊2具有一定弧度的设计更加满足了人体设计,约束带1宽度的设计增大了约束过程中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患者止血过程中的舒适度。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7.如图1、3和4所示:当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时,医护人员将按压块11对应患者需要按压止血部位后,医护人员用约束带1将本实用新型固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气孔5和第一控制机构向气囊2内进行充气,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保证了气体的单向流动,医护人员在对气囊2充气时,医护人员将气孔5上螺接的封盖4取下,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气孔5对气囊2进行充气,在压力作用下,气体压迫活动挡片6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气体进入其中,当充气完成后,在第一弹簧7作用下使活动挡片6进行复位,从而有效避免气体的排出,保证了气囊2的气密性;然后医护人员通过第一按压机构调节按压块11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医护人员在转动升降螺杆13时,升降螺杆13带动螺杆套筒12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按压块11的滑动;气囊2具有一定弧度的设计更加满足了人体设计,约束带1宽度的设计增大了约束过程中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患者止血过程中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不便、压疮和固定不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特征:
1.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2),所述气囊(2)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1),所述气囊(2)上固接有气孔(5),气囊(2)内设置有与气孔(5)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气孔(5)上螺接有封盖(4);气囊(2)内固接有固定盘(3),所述固定盘(3)内滑动连接有按压块(11),所述固定盘(3)内设置有与按压块(11)相配合的第一按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按压机构包括按压块(11)内固接的螺杆套筒(12),固定盘(3)内转动连接有与螺接套筒相配合的升降螺杆(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气孔(5)内固接的定位块(9),定位块(9)上滑动连接有活动滑柱(8),活动滑柱(8)上固接有活动挡片(6),活动滑柱(8)上外套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一端与定位块(9)固接,第一弹簧(7)另一端与活动挡片(6)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孔(5)内设置有与活动挡片(6)相配合的滑槽,固定盘(3)内设置有与螺杆套筒(12)相配合的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2)具有一定的弧度,约束带(1)和气囊(2)宽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介入术后股动脉鞘管拔出后下肢制动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所述气囊上固接有气孔,气囊内设置有与气孔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气孔上螺接有封盖;气囊内固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内滑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固定盘内设置有与按压块相配合的第一按压机构;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不便、压疮和固定不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蔺海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4.02
技术公布日:2021/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