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熏蒸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药物熏蒸疗法是指用中药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气薰蒸患者全身或局部,利用药性、水和蒸汽等刺激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通常使用相应的熏蒸设备对患者进行熏蒸,但是现有的熏蒸设备在使用时,熏蒸腔内容易形成靠近加热腔的蒸汽温度高,熏蒸腔靠近出口的蒸汽温度低,造成熏蒸效果降低,影响熏蒸的效果;另外在进行熏蒸过程中,药液内的药粉发生沉淀,影响药液的利用率,降低熏蒸时蒸汽内药液比例,影响熏蒸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理疗辅助设备熏蒸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包括加热腔,加热腔上连接有熏蒸腔;所述熏蒸腔靠近加热腔的一端连接有底板,底板上均布有熏蒸孔;所述熏蒸腔另一端连接有布顶,布顶上设有一对放置口;所述熏蒸腔内设有与布顶相对应的内筒,内筒上均布有穿孔;所述底板上连接有多个导流筒,导流筒均匀设置于内筒和加热腔之间;所述底板上转动连接有主轴,主轴上设有与加热腔相配合的搅拌桨;所述底板上方固接有支撑板,主轴上还设有与支撑板相对应的按摩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熏蒸腔上固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入锥齿轮组;所述输入锥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锥齿轮组,输出锥齿轮组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结构包括与主轴固接的曲柄,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板;所述按摩板上设有与曲柄相配合的驱动槽,曲柄上设有与驱动槽相配合的销轴。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均布有按摩柱,按摩柱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板上均布有与按摩柱相配合的三角形结构的驱动块,驱动块设于相邻两列按摩柱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还设有连接口,连接口设于相邻导流筒之间,导流筒上均布有出气口。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内设有隔板,搅拌桨设于隔板与底板之间;所述加热腔内还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上还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内筒和熏蒸腔之间的区域对内筒区域内的蒸汽进行保温,防止热气散失,而且通过导流筒将热气导流至熏蒸腔顶端,热气通过穿孔进入内筒顶部,与底板上熏蒸孔遥相辉映,使内筒内上下热气的温度较为均匀,提高本申请的熏蒸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结构和按摩结构的配合状态的第一轴测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结构和按摩结构的配合状态的第二轴测图;
17.图中:1、电机,2、加热腔,3、排水管,4、熏蒸腔,5、布顶,6、放置口,7、底板,8、隔板,9、连接口,10、导流筒,11、出气口,12、内筒,13、支撑板,14、按摩柱,15、熏蒸孔,16、按摩板,17、搅拌桨,18、输出锥齿轮组,19、输入锥齿轮组,20、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18.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如图1
‑
5所示,包括加热腔2,加热腔2上连接有熏蒸腔4;所述熏蒸腔4靠近加热腔2的一端连接有底板7,底板7上均布有熏蒸孔15;所述熏蒸腔4另一端连接有布顶5,布顶5上设有一对放置口6;使用者进行熏蒸时,可通过放置口6将双腿放置于熏蒸腔4内,加热腔2内的热气通过熏蒸孔15进入熏蒸腔4内对患者腿部进行熏蒸;所述熏蒸腔4内设有与布顶5相对应的内筒12,内筒12上均布有穿孔;所述底板7上连接有多个导流筒10,导流筒10均匀设置于内筒12和加热腔2之间;通过内筒12和熏蒸腔4之间的区域对内筒12区域内的蒸汽进行保温,防止热气散失,而且通过导流筒10将热气导流至熏蒸腔4顶端,热气通过穿孔进入内筒12顶部,与底板7上熏蒸孔15遥相辉映,使内筒12内上下热气的温度较为均匀,提高本申请的熏蒸效果。
19.所述底板7上转动连接有主轴,主轴上设有与加热腔2相配合的搅拌桨17;所述底板7上方固接有支撑板13,主轴上还设有与支撑板13相对应的按摩结构;通过搅拌桨17对药液进行搅拌,能够有效的防止药液内的药粉沉淀,提高药液的利用率;通过按摩结构对使用者脚部进行按摩,提高患者熏蒸治疗的效果。
20.进一步地,所述熏蒸腔4上固接有电机1,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入锥齿轮组19;所述输入锥齿轮组19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锥齿轮组18,输出锥齿轮组18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接;所述输入锥齿轮组19和输出锥齿轮组18均包括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上啮合有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为输入端,从动锥齿轮为输出端;电机1通过输入锥齿轮组19、输出锥齿轮组18带动主轴转动。
21.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结构包括与主轴固接的曲柄20,支撑板13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板16;所述按摩板16上设有与曲柄20相配合的驱动槽,曲柄20上设有与驱动槽相配合的销轴;所述支撑板13上均布有按摩柱14,按摩柱14与支撑板13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板16上均布有与按摩柱14相配合的三角形结构的驱动块,驱动块设于相邻两列按摩柱14之间;按摩结构在使用时,主轴通过曲柄20、销轴与驱动槽相配合带动按摩板16往复运动,按摩板16通过驱动块带动按摩柱14向上运动,按摩柱14在脚部的作用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复位;通过按摩柱14对患者脚部进行按摩,活络患者脚部血液,促进患者脚部对药气的吸收,提高本申请的熏蒸效果。
2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7上还设有连接口9,连接口9设于相邻导流筒10之间,导流筒10上均布有出气口11;通过连接口9将蒸汽引导至导流筒10靠近底板7的端部,连接口9与导
流筒10相配合能够持续的保证内筒12和熏蒸腔4之间温度的持续,提高本申请熏蒸的稳定性。
2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2内设有隔板8,搅拌桨17设于隔板8与底板7之间;所述加热腔2内还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上还设有排水管3,排水管3上设有阀门;通过隔板8隔离搅拌桨17和加热器,提高本申请的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药液注入加热器内,加热器工作对加热腔2内的药液进行加热;通过放置口6将双腿放置于熏蒸腔4内,脚部放置于支撑板13上,热气通过熏蒸孔15进入熏蒸腔4内对患者腿部进行熏蒸;患者熏蒸过程中,电机1持续工作,电机1通过输入锥齿轮组19、输出锥齿轮组18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搅拌桨17对药液进行搅拌;与此同时,主轴带动曲柄20转动,曲柄20通过销轴与驱动槽相配合带动按摩板16往复运动,按摩板16通过驱动块带动按摩柱14向上运动对患者脚部进行按摩,按摩柱14在脚部的作用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复位。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腔(2),加热腔(2)上连接有熏蒸腔(4);所述熏蒸腔(4)靠近加热腔(2)的一端连接有底板(7),底板(7)上均布有熏蒸孔(15);所述熏蒸腔(4)另一端连接有布顶(5),布顶(5)上设有一对放置口(6);所述熏蒸腔(4)内设有与布顶(5)相对应的内筒(12),内筒(12)上均布有穿孔;所述底板(7)上连接有多个导流筒(10),导流筒(10)均匀设置于内筒(12)和加热腔(2)之间;所述底板(7)上转动连接有主轴,主轴上设有与加热腔(2)相配合的搅拌桨(17);所述底板(7)上方固接有支撑板(13),主轴上还设有与支撑板(13)相对应的按摩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腔(4)上固接有电机(1),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入锥齿轮组(19);所述输入锥齿轮组(19)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锥齿轮组(18),输出锥齿轮组(18)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结构包括与主轴固接的曲柄(20),支撑板(13)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板(16);所述按摩板(16)上设有与曲柄(20)相配合的驱动槽,曲柄(20)上设有与驱动槽相配合的销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上均布有按摩柱(14),按摩柱(14)与支撑板(13)滑动连接;所述按摩板(16)上均布有与按摩柱(14)相配合的三角形结构的驱动块,驱动块设于相邻两列按摩柱(14)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上还设有连接口(9),连接口(9)设于相邻导流筒(10)之间,导流筒(10)上均布有出气口(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内设有隔板(8),搅拌桨(17)设于隔板(8)与底板(7)之间;所述加热腔(2)内还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上还设有排水管(3),排水管(3)上设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熏蒸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疼痛理疗辅助装置,包括加热腔,加热腔上连接有熏蒸腔;所述熏蒸腔靠近加热腔的一端连接有底板,底板上均布有熏蒸孔;所述熏蒸腔另一端连接有布顶,布顶上设有一对放置口;所述熏蒸腔内设有与布顶相对应的内筒,内筒上均布有穿孔;所述底板上连接有多个导流筒,导流筒均匀设置于内筒和加热腔之间;所述底板上转动连接有主轴,主轴上设有与加热腔相配合的搅拌桨;所述底板上方固接有支撑板,主轴上还设有与支撑板相对应的按摩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理疗辅助设备熏蒸效果较差的问题。熏蒸效果较差的问题。熏蒸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 曹秋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
技术研发日:2021.07.09
技术公布日: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