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吸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592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生吸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乃作用于人体,使人体被有毒昆虫所咬之毒液能及时抽出的卫生器具。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卫生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地应用在人体患有疮毒脓肿之部位上,有着卓越的功效,故能沿用至今。但拔火罐也有其不便之处,即不能在较小的部位上使用,而且在使用上比较麻烦,受各种条件所限制,在使用明火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卫生吸毒器的目的是提供弥补拔火罐缺陷的卫生器具,特别适宜于人体被蜈蚣、蝎子、蜜蜂、蚊蝇乃至毒蛇等有毒昆虫所咬后的小部位吸毒排毒之用,而且使用方便,可在任何场合和环境中使用,不需要任何能源,安全性强,可以成为野外作业人员的必备之物品,因而,卫生吸毒器在军事上也有一定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当人体某小部位急于排毒时,卫生吸毒器吸口贴附在创口上,当揿动卫生吸毒器之内外管时,其内腔能立即形成一个真空低压舱,利用大气压力原理,使昆虫的毒液不致扩散到人体内而被迅速排出,被吸口内所放置的药棉球所吸附,如此重复数次,毒液即可排清,达到排毒目的和起到缓解症状争得时间求得救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要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当外管吸口对准人体创口时,只需揿住外管,扳起内管,使管内腹腔在瞬间形成一个真空低压舱,创口处毒液就会被吸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卫生吸毒器的剖面图。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器具外形类似医用针筒,呈圆筒形,包括顶盖(1)、弹簧(2)、外管(3)、内管(4)、密封垫(5)、紧固件(6)、垫圈(7)、密封圈(8)。由内为空腔直通吸口(9)的外管(3),其中间开槽至末端同顶盖(1)相配;内管(4)位于外管(3)腹腔内,上端有柄把与管体成T状,下端由紧固件(6)、(7)同密封垫(5)相接;弹簧(2)位于内管(4)的柄把与顶盖(1)之间;密封圈(8)套于吸口(9)之外侧。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吸口(9)对准人体创口处,用拇指揿住顶盖(1),食指与中指扳起内管(4)的柄把,即可使外管(3)腹腔与密封垫(5)之间形成真空低压舱,从而抽出创口内之毒液,则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当外力消失时,弹簧(2)使内管复位,由此可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毒液彻底清除为止。
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可分几种规格。
权利要求1.能将人体被有毒昆虫叮咬后留存于人体的毒液排出体外的吸毒装置,本实用新型“卫生吸毒器”,其特征是外形类似医用针筒,呈圆筒形,由顶盖(1)、弹簧(2)、外管(3)、内管(4)、密封垫(5)、紧固件(6)、垫圈(7)、密封圈(8)组成。由内为空腔直通吸口(9)的外管(3),其中间开槽至末端同顶盖(1)相配;内管(4)位于外管(3)腹腔内,上端有柄把与管体成T状,下端由紧固件(6)、(7)同密封垫(5)相接;弹簧(2)位于内管(4)的柄把与顶盖(1)之间;密封圈(8)套于吸口(9)之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其特征是揿住顶盖(1)扳起内管(4)的柄把,即能使外管(3)之腹腔与密封垫(7)之间形成一个真空低压舱,利用大气压力原理对人体创口部位进行吸毒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其特征是不需要任何能源,即可在任何环境中使用。
专利摘要“卫生吸毒器”用于人体被有毒昆虫叮咬的小部位的排毒。外形似医用针筒,由内为空腔直通吸口(9)的外管(3),其中间开槽至末端同顶盖(1)相配;内管(4)在外管(3)腹腔内,上端有柄把同管体成T状,下端由紧固件(6)、(7)同密封垫(5)相接;弹簧(2)于内管(4)柄把与顶盖(1)之间。当揿住顶盖(1)拉起内管(4)之柄把时,密封垫(5)与外管(3)之腹腔内形成真空低压舱,即可吸毒。密封圈(8)使吸口(9)吸附于皮肤上。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39972SQ8820655
公开日1989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30日
发明者赖在绍 申请人:赖在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