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463阅读:38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咬合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上下齿咬合状态时使用的咬合片。
以往在进行牙科治疗时,为了检查上下齿的咬合状态,通常是使用碳素纸,用来在牙齿的接触面上印出上下齿咬合异常部位的痕迹。
在牙科治疗中,例如制作假牙或补牙冠等时,必须特别准确地检查出上下齿咬合时牙齿最先接触的地方,并进行研磨或修补,以便能正常地咬合。
但是,以往用碳素纸进行检查时,比如使牙齿扣击接触碳素纸,利用碳素纸使牙齿着色。因而除了需要修补或研磨的部分以外,还会使其它部分广泛着色。而且将碳素纸插入上下齿之间,只咬碳素纸,不可能根据牙齿的着色或碳素纸的咬合部位判断出上下齿咬合处不适当的高压力的施加部位。
考虑到上述以往未解决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制作的咬合片的特征是,将咬合片插入上下齿之间,通过对它的咬合,牙齿与嗌合片接触的部位被着色,同时能根据显色而准确地检测出咬合时施加压力最大的部位。
关于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咬合片的第一实施例,是将咬合片的一部分翻转后的斜视略图。
图2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咬合片的第二实施例,是表示将咬合片的一部分剥离后的斜视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斜视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咬合片的结构变更式样,与图3所示相当的斜视略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咬合片结构的加工方法的展开平面图。
图6是用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咬合片,在牙齿表面上附着了碳素墨水的一例略图。
图7是用来说明采用本发明时的咬合片上的碳素墨水涂敷面的状态略图。
图8是用来说明采用本发明时咬合片上的感压显色剂的显色面的状态略图。
图中10咬合片(第一个实施例)12支撑底片14碳素墨水16显色剂20咬合片(第二个实施例)22第一支撑底片24第二支撑底片
30咬合片(第三个实施例)32第一支撑底片34第二支撑底片36引片部分38引片部分40撕裂线C牙齿表面着色部分R咬合片上显色部分下面就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咬合片10由一层支撑底片12构成。该支撑底片12可以是普通纸或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塑性胶片,例如聚酯片。
在支撑底片12的一侧表面上涂敷或复制上碳素置水14,在另一仙表面上涂敷感压显色剂16。
感压显色剂16是众所周知的,它是将作为感压色素用的已知的化合物溶解在不挥发性的溶剂中,再将所制成的无色色素封入微型胶囊,再由这种微型胶囊和酸性(活性)白土或双酚A等固戊酸构成感压显色剂,将上述两者分成两层或混合后涂敷在支撑底片12的表面上。
使该咬合片10上涂敷碳素墨水14的面与患者应治疗的牙齿相接触,当上下齿咬合时,片10上的碳素墨水14最先与牙齿接触的部分便在牙齿咬合面上留下了印记。这时将咬合片10取出进行研究,就会看到咬合片10上的显色剂16的涂敷面在上下齿咬合时受到压力最大的部分显现出颜色来。因此,通过对牙齿上的碳素墨水着色部位与咬合片10上的显色剂16的涂敷面的感压显色部分进行对比研究,就能立刻知道上下齿的咬合是否正常。
特别是如果支撑底片12是透明胶片的话则碳素墨水14在牙齿上的着色部分的痕迹很薄,随着压力的大小,可明确地知道显色剂16的显色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咬合片20由第一支撑底片22和第二支撑底片24构成。第一支撑底片22要以是普通纸或透明的塑性胶片,在其一面上涂敷碳素墨水14。另外,也可以用单面碳素纸代替。在该第一支撑底片22的另一面上,涂敷前面所述的无色微型胶囊。在第二支撑底片24的一个表面上涂敷固态酸的显色剂16。
该第二实施模样的咬合片20是将第一支撑底片22上未涂敷碳素墨水14的面与第二支撑底片24上涂敷了显色剂16的面相重合,将两者作为一组使用。为了使用时的方便,可将第一支撑底片2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底片24的一端粘接在一起。而且可以采用适当的接合方法,例如用金属丝和机器针缝合。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两者之间涂敷容易剥离的粘接剂26加以贴合。
再者,根据需要,可以用单面碳素纸作为第一底片22,而在其未涂敷碳素墨水14的面上不涂敷微型胶囊。还可用在其表面上涂敷了由微型胶囊和固态酸构成的感压显色剂16的独立的纸作为第二支撑底片24。
根据本发明,可用单面碳素纸作为第一支撑底片22,而用至少两板片作为第二支撑底片24,在其一片上涂敷微型胶囊,在另一片上涂敷显色剂。
另外,根据需要,在第二支撑底片24的未涂敷显色剂的表面上也可以涂敷碳素墨水。这时,最好使第一底片22上的碳素墨水的颜色与第二底片24上涂敷的碳素墨水的颜色不相同。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咬合片30像第二个实施模样那样,是由第一支撑底片32和第二支撑底片34构成的,且将两底片22和24切成适合于插入患者口中的舌形片。另外,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将舌形底片32和34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引片36和38。
在第一支撑底片32的舌形部分的一面上,沿其周边较宽地涂敷上碳素墨水等着色剂14,使其适合于患者牙齿的排列。在第二支撑底片34上,如前面各实施例所述,涂敷上显色剂16。
这种第一支撑片32和第二支撑片34,与其它实施例一样,是配合使用的。尤其是使用容易剥离的粘接剂26将其粘合起来。另外,在第一支撑底片32的引片部分36上,在适当的位置制出撕裂线40,以该线为界,能够很容易地将第一支撑底片32从第二支撑底片34上剥离下来。
再者,还可像图4或图5所示那样构成咬合片,即第一支撑底片32和第2支撑底片34互相粘合而呈对折形式。
使用本发明的咬合片进行检查时,与以往的咬合片一样,将本发明的咬合片插入患者上下两排牙齿之间,并咬该片。这样,表面上的碳素墨水14便被印到牙齿表面上。与此同时,感压显色剂16的涂敷面显色。
图6至图8是说明用本发明的咬合片进行检查的结果示意图。图6表示牙齿排列的外观,图7表示咬合片的碳素墨水14的涂敷状态。而图8则表示咬合片30上的感压显色剂16的显色面。
如图6所示,在咬紧咬合片时,由附着在牙齿上的碳素墨水14产生的着色部分C的面积比必要的面积大一些。因此,只观察该面积就很难判断出哪一部位咬合得不适当。
但是,涂敷了感压显色剂16的咬合片的面,在牙齿的压力作用下如果微型胶囊被破坏,则不显色,如图8所示,咬合片的显色部分R,只限定在实际上受到大的咬合压力的部分。因此,通过对牙齿表面上着色部分C的位置与咬合片上显色部分R的位置进行比较对照,加以研究,就能相当准确地、且很容易得知上下齿咬合时受压最不适当的部位。
根据以上的详细说明可知,如果采用本发明,就能准确地知道咬合压力大得不适当的上下齿最先接触的部位。由于牙齿的着色部位和咬合片的显色部位是同时且在同一条件下得到的,因此能在短时间内检查出结果,误差也小,而咬合片的使用方法与以往的方法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在单独的支撑底片的一面上涂敷着色剂,在另一面上涂敷显色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用普通纸作为上述支撑底片。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用单面碳素纸作为上述支撑底片。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至少用透明的胶片作为上术支撑底片。
5.一种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它由第一支撑底片和第二支撑底片构成,在该第一支撑底片的一面上涂敷着色剂,上述第一支撑底片的上述着色剂涂敷面的背面与第二支撑底片重合,而在该第二支撑底片的与上述第一支撑底片相对的表面上涂敷了显色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在其上述第一支撑底片的未涂敷着色剂的面上涂敷封入了无色色素的微型胶囊,在上述第二支撑底片的与上述第一支撑底片相对的表面上涂敷着与上述无色色素相接触的显色用的显色剂。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用单面碳素纸作为上术第一支撑底片。
8.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用单独的纸作为上述第二支撑底片。
9.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支撑底片与上述第二支撑底片至少是一端互相连接而成。
10.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支撑底片与上述第二支撑底片互相粘合而成。
11.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支撑底片的未涂敷显色剂的面上涂敷着色剂面成。
12.一种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它由上述第一支撑底片与上述第二支撑底片所构成的舌形部分和从该舌形部分向外延伸的引片部分构成,且在上述第一支撑底片的舌形部分的表面上沿周边涂敷呈U字形的着色剂。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其上述第一支撑底片与上述第二支撑底片互相粘合,且在上述第一支撑底片的引片部分上设有撕裂线。
14.权利要求12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支撑底片的未涂敷上述显色剂的面上涂敷着色剂而成。
15.权利要求12所述的咬合片,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支撑底片与上述第二支撑底片互相粘合,使两者对折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牙科治疗中能准确而又容易地知道上下齿咬合时的异常情况用的咬合片。该咬合片是由纸或胶片作为支撑底片12,在该支撑底片12的一面上涂敷碳素墨水14,在另一面上涂敷显色剂16构成的。
文档编号A61C9/00GK1062462SQ91111699
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1日
发明者片冈皓 申请人:片冈商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