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用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666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用列车的制作方法
《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用列车》,(或国际通用列车)该发明所属领域是工业制造和机械加工行业。
根据我们对该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在现实生产运输中的实际应用,到目前为上,尚没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加工和制造出与我们的发明有相似的产品,我们认为该发明是领先世界的当之无愧的工业发明产品,目前无论是国产的列车和车箱,还是外国列车和车箱生产厂家,他们到现在生产的列车和车箱,都没有对列车和车箱的现有技术加以发展、发明创造等大的改变,列车和车箱还是停留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而我们的该项目发明已大大超出了现有技术水平,由其是现在全球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进出口口岸和国际物资交流方面,就越能体现我们该发明创造是与无伦比的崭新的产品。
我们该项技术发明的目的,使社会进步,人类文明,推动世界工业制造水平和机械技术的向前发展,解决了口岸、国际物资交流运输的不畅和繁重的重复劳动,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国际间的文化和物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快速、经济和方便,这就是我们该项发明的所在。
《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列车》(或国际通用列车)的发明内容,是以在列车车箱底盘的两桥上,根据口岸与国际间的不同轨制的宽、窄来选用国际统轨列车车体的“分轨式”与“交轨式”两种不同的国际统轨列车。在国与国之间的口岸贸易和国际物资交流中,可根据两国间的轨道宽、窄选择使用。若使用“交叉轨”时,在生产的时候,只须将列车箱底盘的两桥的四组车轴、车轮全部换上“交叉轨”的车轴、车轮刹瓦和与之配合使用国际统轨列车“交叉轨”衔接的轨道交换接头统一即可完成;若要使用“分离轨”时,在生产的时候,只须将列车车箱底盘的两桥的四组车轴、车轮全部换上“分离轨”的车轴、车轮刹瓦和与之配合使用国际统轨列车“分离轨”衔接的轨道交换接头统一即可完成。在国际统轨制“分离轨”和“交叉轨”的列车中,该发明的所有装置零部件,在工业制造和机构技术加工领域中的一般普通技术人员是能够全部完成的,这一点已在实验、实践中证明。
我们的该项发明,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在国际统轨制列车的制造方面是非常简单方便,其设计思想是一流的,在生产新列车车体(车箱)时,可以一步到位,在已有的列车车辆上只需要更换车身底盘前、后桥的四组车轴、车轮;在铁路方面,原来的各口岸和国际间的钢轴无须更换,只需要一小段国际统轨制列车衔接部分交换轨衔接接头即可实现我们的该项目发明。它的积极效果是在边贸和口岸及国际间物资交流等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途下车、转车、货车重新装卸、换车轮等繁重的大量工作,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益数十倍,非常经济、实惠。由于列车车箱的做了改变,使其制动系统磨擦阻力增加一倍,制动特别灵,减少刹车距离,赢得时间,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节省能源,使社会进步,人类文明、推动世界工业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使全世界的交通运输业多、快、好、省的畅通无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乐趣和幸福,增添了风采。
该发明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用列车》(或国际通用列车)的车箱(或车体)整图。在装置①A—A中,图2是“交轨式”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①的装配图总成;图7和图12分别为“分轨式”的两种,其一是在装置②A′—A′中,图7“分轨式”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
②的装配图总成;其二是装置③A″—A″中,图12“分轨式″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3)的装配图总成。
在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交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1)总成图中,其A--A部分共有5张附图,图2--6。图2是国际统轨式列车车箱“交轨”式”及宽、窄轨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①总成图;图3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交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交轨式”宽、窄轨同步制动部分图;图5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轨道“交轨式”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图;图6是国际统轨制列车“交轨式”交叉轨及双沿定位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以上这5张附图中,我们的发明是这样连接国际统轨列车该装置(1)中,车体(或车箱)交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之间的各个零部件的,由列车车箱的(或车体)(1)和车箱大梁(2)及两侧支架(3)连接,在车箱大梁(2)的下端,车箱大梁(2)与车箱前、后两桥(4)分别连接,在车箱前、后桥(4)的下端,车箱前、后两桥(4)又分别与各自桥下的两组“交轨式”车轴(5)、车轮(6)制动刹瓦(11)和定位双沿轮相连接,在双沿车轮(6)的下端与“交轨式”交叉宽、窄轨道(7)、(8)相接触,即宽轨(12)、窄轨(13)在“交轨式”交叉宽、窄轨(7)、(8)的下端是钢筋混凝土枕木(9)在钢筋混凝土枕木(9)的下端是与铁路路基(10)相接。
在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衔接接头部分装置((2)总成图中,其A′--A′部分共有5张附图,图7--11。图7是国际统轨式制列车车箱“分轨式”(宽、窄轨)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图总成,图8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的“分轨式”及交换轨制衔接接头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国际统轨制列车箱“分轨式”宽、窄轨同步制动部分图,图10是国际统轨制列轨道“分轨式”交换轨接头部分图,图11是国际统轨制列车“分轨式”分离轨及宽、窄轨两组单沿定位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以上这5张附图中,我们发明是这样连接国际统轨制列车该装置(2)中车体(或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之间的各个零部件的。由列车车箱(或车体(1)和车箱大梁(2)及两侧支架(3)连接,在车箱大梁(2)的下端,车箱大梁(2)与车箱前、后桥(4)分别连接,在车箱前、后桥(4)的下端,车箱前,后两桥(4)分别连接,在车箱前、后两桥(4)的下端,车箱前后两桥(4)又分别与各自桥下的两组“分轨式”车轴(5),车轮(6)、(7)制动刹瓦(12)和两定位单沿车轮相连接,在两定位单沿车轮(6)、(7)的下端与“分轨式”分离宽、窄轨(8),(9)相接触在“分轨式”分离宽、窄(8)、(9)的下端是钢筋混凝土枕木(10),在钢筋混凝土枕木(10)的下端与铁路路基(11)相接,注意以上这种列车车箱前,后桥位置放在两国际轨之间,是供给两国际轨宽、窄距离差距过大而采用的。
另外,在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3)总成图中,其A″--A″部分共有5张附图;图12--16。图12是国际统轨式列车车箱“分轨式”(宽、窄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图总成。图13是国际统轨列车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的剖视图,图14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分轨式”宽、窄轨同步制动部分图,图15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轨道“分轨式”交换轨接头部分图,图16是国际统轨制列车,分轨式分离轨及宽、窄轨两组单沿定位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以上这5张附图中,我们的发明是这样连接国际统轨制列车该装置(3)中车体(或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之间的各个零部件的。由列车车箱(或车体)(1)和车箱大梁(2)及两侧支架(3)连接,在车箱大梁(2)的下端。车箱大梁(2)与车箱前、后两桥(4)分别连接,在车箱前、后两桥(4)的下面、车箱前、后两桥(4)又分别与各自桥的下端的两组“分轨式”车轴(5)、车轮(6)、(7)制动刹瓦(12)和两定位单沿车轮相连接,在两定接相连接单沿车轮(6)、(7)的下端与“分轨式”分离宽、窄轨(8)、(9)相接触,即宽轨(13)、窄轨(14)在“分轨式”分离宽、窄轨(8)、(9)的下面是钢筋混凝土枕木(10)钢筋混凝土枕木(10)的下面与铁路路基(11)相接。注意以上这种列车车箱前、后桥位置是放在两国际轨一侧的。是供给两国际轨宽、窄差离不太大的情况下而使用的。
我们的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如图A——A装置(1)部分,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交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我们是这样连接该装置中的各个零部件的,在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或车体)(1)与车箱大梁(2)及两侧支架(3)焊接在一起,由列车车箱的两头前、后两桥(4)是通过两桥上的定位主轴与车箱大梁(2)上的主轴活动盘相配合,起转向作用,在车箱前、后两桥(4)的各自两组轴瓦,分别与各自的两组车轴(5)、车轮(6)相连接,在“交轨式”定位双沿车轮(6)与宽、窄交叉轨(7)、(8)相接,而宽、窄交叉轨(7)、(8)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9)相接,而钢筋混凝土枕木(9)与铁路路基(10)相接,即可实现。
其次在如图A′—A′装置(2)部分,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我们是这样连接该装置中的各个零部件的,在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或车体)(1)与车箱大梁(2)及两侧支架(3)焊接在一起,在列车车箱大梁(2)上的主轴活动盘相配合,起转向作用,在车箱前、后两桥(4)上的各自两组轴瓦,分别与各自的两组车轴(5)、车轮(6)、(7)相连接,在“分轨式”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接,而宽、窄分离轨(8)、(9)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10)相连接,而钢筋凝土枕木(10)与铁路路基(11)相接,在以上此“分轨式”的前、后两桥(4)是分别放在宽、窄车轮(8)、(9)之间的,即可完成。
另外在如图A"——A"装置(3)部分,国际统轨列车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我们是这样连接该装置中的各个零部件的,在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或车体)(1)与车箱大梁(2)及两则支架(3)焊接在一起,在列车车箱的两头前、后两桥(4)是通过两桥(4)的定上位主轴与车箱大梁(2)上的主轴活动盘相配合起转向作用,在车箱前、后两桥(4)上的各自两组轴瓦,分别与各自的两组轴(5)车轮(6)、(7)相接触,在”分轨式“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接触,即宽轨(13)、窄轨(14)而宽、窄分离轨(8)、(9)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10)相连接,而钢筋混凝土枕木(10)与铁路路基(11)相接,在以上此“分轨式”的前、后两桥(4)是分别放在宽、窄轨车轮轴的一边的,即可实现。
在以上所述,《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用列车》的三个装置中,其一是国际统轨制列车车箱“交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1),其二是国际统轨的列车车箱“分轨式”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2)、(3)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个部分的零部件及模型,在必要时可以提供整体列车车箱。
权利要求
1.《李氏全美国际分轨线、交轨式国际制通用列车》(或国际通用列车),是出一个国际“交轨式”交叉轨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1)和二个不同的国际“分轨式”分离轨及交换轨衔接接头部分装置(2)、(3)所组成的,如图A—A,在“交轨式”国际通用列车的装置中,由列车车箱(1)与车箱大梁(2)及两则支架(3)焊接在一起,在列车车箱上的两头的前、后两桥(4)是通过两桥上的定位主轴与车箱大梁(2)上的主轴活动盘相配合,其转向作用在车箱前、后两桥(4)上的各自两组轴瓦,分别与各自的两组车轴(5)、车轮(6)相连接,在“交轨式”定位双沿车轮(6)与宽、窄交叉轨(7)、(8)相接,而宽、窄交叉轨(7)、(8)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9)相连,而钢筋混凝土枕土(9)与铁路路基(10)相接其次在如图A′—A′装置(2)及两则支架(3)焊接在起,在列车车箱两头的前、后两桥(4)。是通过两桥上的定主轴与车箱大梁上的主轴活动盘相配合,起转向作用,在车箱前、后两桥(4)上各自两组轴瓦,分别与各自两组车轴(5)、车轮(6)、(7)相连接,在“分轨式”两位单沿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接,而宽、窄分离轨(8)、(9)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10)相连,而钢筋混凝土枕木(10)与铁路路基(11)相接,以上“分轨式”的前、后两桥(4)是分别放在宽、窄轨车轮(8)、(9)之间的车轴上;另外在如图A″——A″装置(3)部分,由列车车箱(1)与车箱大梁(2)及两则支架(3)焊接在一起,在列车车箱的两头的前、后两桥(4),是通过两桥(4)上的定位主轴与车箱大梁(2)上的主轴活动盘相配合,起转向作用,在车箱前、后两桥(4)上的各自两组轴瓦,分别与各自的两组车轴(5) 、车轮(6)、(7)相连接,在“分轨式”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接,而宽、窄分离轨(8)、(9)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10)相连,而钢筋混凝枕木(10)与铁路路基(11)相接,在以上所述“分轨式”的前、后两桥(4),是分别放在宽、窄轨车轮轴的一边的,所以国际通用列车就是通过以上所述的“交轨式”、“分轨式”中的三个不同的装置来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点是在国际“交轨式”列车车箱(1)的双沿轮制动刹瓦装置(11)和“交轨式”定位双沿车轮(6)与宽、窄交轨(7)、(8)相接,而宽、窄交叉轨(7)、(8)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9)相连,而钢筋混凝土枕木(9)与铁路路基(10)相接,以上“交轨式”车箱前、后两桥(4)是放在交叉轨的一边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如图A′—A′装置(2)中,在国际“分轨式”列车车箱(1)的两单沿制动刹瓦装置(12)和“分轨式”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按,而宽、窄分离轨(8)、(9)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10)相连而钢筋混凝土枕木(10)与铁路路基(11)相接,以上“分轨式”国际统轨列车前、后两桥(4)是分别安装在宽、窄轨车轮(8)、(9)之间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如图A″—A″装置(3)中,在国际两单沿制动刹瓦装置(12)和“分轨式”列车车箱(1)的“分轨式”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接,而宽、窄分离轨(8)、(9)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枕木(10)相连,以上“分轨式”国际统轨列车的前、后两桥(4)是分别安装在宽、窄轨车轮轴的一边的。
5.根据权利要求1、2、3和4所述装置,其特征是由以上三种装置,是根据国际轨之间的两轨宽、窄的差距的不同,有选择的使用不同道轨的装置,在如图A—A中必须是“交轨式”中的定位双沿车轮(6)与宽、窄交叉轨(7)、(8)相配合;在如图A′—A′,必须是“分轨式”中的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配合;在如图A″—A″中。必须“分轨式”中的两定位单沿车轮(6)、(7)与宽、窄分离轨(8)、(9)相配合,即可完成国际通用列车的目的。
全文摘要
《全美国际分轨式、交轨式统轨制通用列车》的发明,它是属于工业制造和机械技术加工的范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列车箱的车轴和车轮及轨道,即可实现我们的目的。其技术特征是在列车车箱前、后两桥各自的两组车轴、车轮部分,全部更换为“分轨式”车轴、车轮和交轨车轴、车轮及配套的“分轨式”轨道和“交轨式”轨道及交换轨接头。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119608SQ9411674
公开日1996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李金龙, 李迎春, 李秀文, 李秀武, 李秀斌, 杜娟, 李腾 申请人:李秀武, 李金龙, 李秀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