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大肠癌患者手术后使用的医疗用具,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
许多大肠癌患者,特别是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因治疗需要切除原肛门,改道于左腹壁重建人工肛门,手术后,病人需要依赖集粪装置生活,现在常见的集粪装置大致可分为粘贴型和非粘贴型两类,但已知的这些集粪装置都存在缺点,如粘贴型的因需用胶粘物质直接粘贴于腹壁皮肤,易致皮肤过敏引起充血、水肿、起泡其至糜烂、溃疡,且集粪袋需反复清洗后使用,不易除臭影响病人生活。特别是此类产品价格昂贵,患者一般无法承受。而非粘贴型的多为一个橡皮圈或近似喇叭型装置,通过腰带复盖于肠造口缘再接上集粪袋,其缺点是圈底与皮肤的接触面不能紧贴,常因人体型不一或体位改变时造成粪便从圈底溢出,而且由于圈底与皮肤的接触面小,常因移位而伤及造口肠壁粘膜造成出血,溃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使用方便,不会损伤皮肤的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包括底座、集粪管、挡帘和集粪袋,所述底座呈弧形状,中央凸起一通孔、通孔内壁开有内螺纹,旋装集粪管,通孔上端向外凸起一圈凸缘为嵌装挡帘的卡槽,底座的两端开有固定带安装孔,集粪袋套装于集粪管口,一底圈嵌装于集粪管底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剖示图。
图中1底座,1a通孔,1b挡帘卡槽,2固定带安装孔,3集粪管,3a集粪管口凸缘,4集粪袋,5挡帘,6底圈。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一弧形状的底座1,其中央凸起一通孔1a,通孔的内壁上开有内螺纹,通孔1a的上端向外凸起一圈凸缘成为一卡槽,用以嵌装挡帘4以将衣裤撑起保证粪便排出通畅,底座1的两端开有固定带安装孔2,集粪管3的管身的外周开有螺纹,旋装于通孔1a,呈活动型并可通过旋转随人休不同体型调节,使管底能紧贴于肠造口周缘皮肤,旋装好集粪管3,其管底端嵌装于底圈6,以增加皮肤接触面,该底圈上有一圈嵌装集粪管底端的凹槽,同时在底圈6中央还封有一层薄膜,使用时可根据肠造口直径大小剪开露出肠道口,防止粪便与造口缘皮肤接触。另外在集粪管3的管口外缘有一圈凸缘3a和卡槽用以套装和固定集粪袋4。
使用时只要将固定带如腰带安装于底座的安装孔中,根据病人的体型旋转集粪管调节至管底圈紧贴皮肤;套装好集粪袋,并将挡帘嵌入卡槽即可,本实用新型可用透明材料制成,便于病人观察并及时处理排出粪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皮肤无伤害,不同体型者和不同体位使用可随意调节,不会发生漏粪,特别是采用一次性集粪袋可免除清洗的麻烦,而其它部件可长期使用,不必经常更换,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包括底座、集粪管、挡帘和集粪袋,其特征在于底座呈弧形状,中央凸起一通孔、通孔内壁开有内螺纹,旋装集粪管,通孔上端向外凸起一圈凸缘为嵌装挡帘的卡槽,底座的两端开有固定带安装孔,集粪袋套装于集粪管口,一底圈嵌装于集粪管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粪管管身外周开有螺纹,管口外缘有一圈套装集粪袋的凸缘和卡槽,管底端嵌装一底圈。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上有一圈嵌装集粪管底端的凹槽,底圈中央封有一层薄膜。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肛门肠造口集粪装置包括底座、集粪管、挡帘和集粪袋,底座呈弧形状,中央凸起一通孔、通孔内壁开有内螺纹,旋装集粪管,通孔上端向外凸起一圈凸缘为嵌装挡帘的卡槽,底座的两端开有固定带安装孔,集粪袋套装于集粪管口,一底圈嵌装于集粪管底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皮肤无伤害,不同体型和不同体位使用可随意调节,不会发生漏粪,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F5/445GK2230149SQ94239940
公开日1996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9日
发明者曹鍾华 申请人:曹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