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表面能量梯度的流体传送絮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502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表面能量梯度的流体传送絮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流体传送构件的絮网。更具体地说,该絮网在某一优选方向可方便地将流体从一个表面朝另外的表面传送,而在与之相反的方向则阻止流体传送。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一次性吸湿用品领域最理想的是能把如一次性尿布、卫生巾、失禁病人用针织三角裤、绷带、伤口敷料等吸湿用品构成具有使穿用者感觉舒适的干燥表面和使产生由于长时间地暴露在吸湿用品内部吸收水分中对皮肤产生不希望有的刺激降到最低限度。于是,理想的是使在某一方向流体能迅速从穿用者传送到保湿构件中,而在相反的方向能阻止流体传送。
现有的一种适用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在暴露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上采用一层覆盖层或顶片,这种顶片由成形的多孔热塑薄膜絮网构成。1982年8月3日授权于Radel等人的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342314(此文献所公开的内容作为本发明的参考)公开了这类絮网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成形膜。这类絮网利用毛细流体传送使流体从一个表面(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通过形成在该材料中的三维毛细管传输进并达到该絮网,然后再传送到下层吸收构件中。为了消除用者对塑料状外表和感觉的担心,对这类絮网进行了改进,使纤维状交联构件外表看起来更象布且具有美的外观。此外,还将多孔成形热塑膜絮网改进成还包括微观表面结构(微观结构)和/或微细孔(微孔),以便进一步改善这类絮网的视觉感和触觉感。1984年7月31日授权于Ahr等人并作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463045号和1986年12月16日授权于Curro等人的美国专利4629643号都披露了具有代表性的这类薄膜絮网,这两份公开出版物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现有的另一种解决措施是用一种纤维材料覆盖或作为上述用品的顶片,使之仅仅作为在其它料片上的盖层或成为其它料片上的叠层。在已作普通转让的出版物的发明人为Aziz等人的公开的PCT申请WO 93/09741(
公开日为1993年5月27日)中披露了这类絮网的一种典型顶片结构,此公开出版物亦作为本发明的参考。这类纤维料片可以呈一种合适的纤维类的纺织或无纺絮网形式,它可以包括或不包括具有絮网本身固有孔隙之外的一些分散的成形孔。这类絮网还可以呈现使流体经由内部纤维空间构成的三维毛细结构由毛细作用传送流体的特性,以类似的方式将流体从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传送到下层吸收构件中。由于表面的纤维性质,这类絮网具有美感,表面看起来象布且有布的触感。
虽然上面提到的各种毛细管絮网在传送流体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的有效性由于下述原因而受到了限制只有流体到达毛细结构内部后这些毛细结构才能使流体流动。润湿穿用者身体的和保持在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上的流体产生润湿的触感或观感,而且可使这些流体带有颜色,或呈暗污色,看上去有“污斑”的感觉。天然存在或在絮网料片上形成的表面结构增加了将剩留的流体拦载或保持在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上的可能性,而不是流入毛细结构中而从表面输送走。因此,在干燥后对期望的视觉和触感印象有贡献的表面外貌还倾向使剩余流体保持在暴露表面上,从而降低了在使用状态下的满意程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提高流体从其最先接触的那个表面上离开的传送效率的絮网。
更具体地说,需要提供一种使具有纤维或其它织构表面的絮网既能保持良好的视觉和触觉性能又能使流体从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更迅速和更彻底地传送到相连的吸湿用品内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液体絮网,该絮网包括一个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和一个第二或朝向内裤的表面。更具体地说,上述絮网非常适合用作一次性吸湿用品的顶片,上述第一和第二表面由一个中间部分彼此隔开。絮网的第一表面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能呈现出表面能小于中间部分表面能的特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絮网具有若干表面能稍低的区,这些区域明显存在表面能梯度,这些区域与较高表面能的絮网表面相面接。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若干小范围表面能梯度可透流体的絮网,这些梯度区的走向和位置可有效地将流体从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传送出去。这种絮网在达到所要求的表面能特性的同时,还应基本上保持基底材料的良好视觉感、触觉感和物理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最好包括在第一表面上的限制小范围表面能梯度的不连续的分隔区,以利于少量流体从第一表面朝向孔或毛细管运动而传送出去。这类絮网最好还包括垂直于毛细结构内的第一表面的小范围表面能梯度,以有助于流体从第一表面流动到借助于毛细作用传送流体的毛细管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些具有下述结构的吸湿用品,这些用品最好包括一个顶片、一个固定到顶片上的底片和一个位于上述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湿芯,其中上述顶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能传送梯度。
虽然本发明结尾的权利要求书明确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是可以确信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在美国专利4342314号中所公开的现有的普通型塑料絮网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2为具有表面能梯度的本发明的优选塑料絮网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3为在固体表面上的液滴的横截面放大图,图中角度A为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图4为在具有两种不同表面能的固体表面上的液滴的横截面放大图,因此具有两个不同的接触角A(a)和A(b);图5为邻近具有表面能梯度的一般毛细管的液滴的横截面放大图;图6为图2所示絮网的局部进一步放大的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絮网结构;图7为图2所示絮网的局部放大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絮网结构;图8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无纺絮网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9为图8所示无纺絮网的类似于图6的局部进一步放大的图;图10为一种宏观放大的显微多孔三维絮网的类似于图2的放大得更大的简化示意横截面图,这种絮网具有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图11为图10絮网的类似于图6的局部进一步放大的图;图12为图10和11的絮网的横截面放大图,但它更详细地示出了表面能梯度相对于絮网的走向;图13为与图9类似的视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复合絮网的另一实施例;
图14为卫生巾的顶视图,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卫生巾的结构,切去了卫生巾的某些部分;图15为沿15-15线剖切的图14的卫生巾的横截面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所制成的卫生巾实施方案的顶片部分的顶视图;图17为根据本发明所制成的另一种卫生巾实施方案的顶片部分的顶视图;图18为根据本发明制成的尿布的典型的吸湿用品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9为根据本发明制成的卫生巾或月经垫的典型吸湿用品的放大透视图。
图1为现有的有弹性的三维可透流体的塑料絮网40的局部放大透视图,该絮网具有纤维状和塑料性能的组合性能,业已发现,这种絮网非常适合用作一次性吸湿用品中的顶片,例如用作在图14和15中所示出的普通型卫生巾20中的卫生巾顶片22。根据作为本发明参考的1982年8月3日授权于Radel等人的作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342314号的说明,现有的絮网40是普通型的。这种透液塑料絮网40具有许多孔(如孔41),这些孔由许多彼此在絮网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50上相连的纤维状部件(如部件42,43,44,45和46)构成。每个纤维状部件包括一个位于平面52内的基底部分(如基底部分51),每个基底部分有一个与基底的每个边缘相连的侧壁部分(例如侧壁部分53)。通常最好使上述侧壁部分沿絮网的第二表面55的方向延伸,上述纤维状部件的交叉侧壁部分彼此连到絮网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它们基本上彼此同时终止在第二表面55的平面56内。
“纤维状”一词在此用来描述塑料絮网的外观,指的是任何细小范围的无规律的或有规律的、网眼状或非网眼状的压花图案或孔隙,当观察者用肉眼观察时,具有纺织或无纺纤维絮网的总外观和视觉感。当描述用于构成絮网的部件时,“纤维状”一词用于描述这些部件的外观或形状。此处的“宏观放大”一词,当用于描述三维塑料絮网、条状物和薄膜时,指的是与三维成形构件的表面相贴合的那些絮网、条状物和薄膜,因此它们的两个表面具有成形构件的三维花纹,当观察者的眼睛和絮网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12英寸时,正常人的肉眼能容易地看清这些凸纹。
一般来讲,此处所用的“宏观”一词是指当观察者的眼睛和絮网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12英寸时,正常人的肉眼能容易地看清的结构件或部件。相反,“微观”一词指的是当观察者的眼睛和絮网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12英寸时,正常人的肉眼不容易看清的结构件或部件。
通常借助于压花(即,当成形构件展现出主要由凸起组成的花纹时)、通过凹陷(即,当成形构件展现出主要下凹的毛细管网构组成的花纹时),或将树脂融熔热压在任一类成形构件的表面上可使这类宏观放大的絮网、条状物和薄膜适合于成形构件表面。用对比的方法当将“平整(Planar)”一词用于描述塑料絮网、条状物和薄膜时,指的是在宏观范围内用肉眼观察到的絮网、条状物和薄膜的总的一般状况。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为了在絮网的第二表面55上形成孔49,互连的侧壁部分53基本上彼此同时终止在第二表面55的平面56内。由互连的侧壁部分构成的毛细管网构59可使流体自由地从絮网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50直接流到絮网的第二表面55,而在相邻的毛细管网构之间流体不发生横向传送。
每个纤维状部件都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基本均匀的U形横截面。在一个主要的纤维状部件的情况下,部件的横截面包括一个位于与穿用者接触的平面内的基底部分和一个与基底部分各边缘相连大致沿絮网的吸湿垫接触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分。彼此交叉的侧壁部分在絮网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和与吸湿垫接触的表面之间彼此相连,从而形成了絮网的相对表面彼此相连的毛细管网构。
用塑料制成的顶片的一个缺点是尽管这种顶片对流体的优良的处理特性,很多使用者都极不情愿用这种由于它们的与使用者皮肤接触的光亮的外表面很容易辨出是塑料的顶片。为了降低絮网的可见表面(即从上面直接可见到的絮网部分)的光亮程度,业已发现夹杂一些在观察者肉眼和絮网平面间垂直距离为约12英寸时不能察觉的表面变型的微观花纹是非常有效的。1984年7月31日授权于Ahr等人的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46304号(此出版物为本发明的参考)限定出了使三维扩大絮网具有看起来基本上无亮光感觉的表面的令人满意的有关标准。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上面所提到的授权于Ahr等人的4463045号专利的说明,上述基底部分51包括一种表面变型的微观花纹58。用入射光照射这种絮网时,这种表面变型的微观花纹58可提供一种看起来基本上无亮光的表面。
公开在Radel等人的专利中具有Ahr等人的专利中所描述的表面变型的普通型顶片展现出纤维状的外观和触感以及看起来无亮光的表面。此外,对于促使流体迅速地从顶片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传送到第二或与吸湿垫接触的表面也是极其有效的。由于与传统的无纺纤维顶片相比后一种顶片使用时具有清洁和干燥的外表,所以这种顶片用于月经垫上已获得了普遍的商业上的成功。
现有的絮网40用作吸湿用品的顶片通常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成亲水性的。通常也用表面活性剂将基底部分51和侧壁部分53的暴露表面处理成具有亲水性,借此可减小体液流出顶片而不通过顶片流入并由吸湿芯吸收的可能性。授权于Thomas Osborn的两篇美国专利4950254号和5009563号都描述了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合适的方法,这两篇文献亦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尽管用表面活性剂处理现有的适合用作一次性吸湿用品(例如卫生巾)顶片的透液絮网40是有效的,但与类似结构的顶片结合仍有一些缺点。例如,用表面活性剂处理顶片的整个暴露表面形成非常湿润的表面,当与穿用者皮肤接触时,顶片可能粘在皮肤上。这可能使穿用者产生热、湿透和/或粘贴感,这是很多使用者所不希望的。
另外,虽然上述种种毛细管絮网构件在传送流体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的有效性由于下述原因而受到了限制只有流体达到毛细管内部后这些毛管结构才能使流体流动。润湿穿用者身体的和保持在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上的流体产生润湿的触感或观感,而且可使流体带有颜色或呈暗污色,看上去有“污斑”的感觉。絮网料片上天然存在或形成的表面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将剩留的流体拦截或保持在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上的可能性,而不使流体从表面离开而流入毛细结构中。因此,在干燥后对期望的视觉和触感印象有贡献的表面外貌还倾向使剩余流体保持在暴露表面上,从而降低了在使用状态下的满意程度。
图2为本发明的三维纤维状透液成形膜絮网实施方案的局部放大透视图,通常用标号80代表上述絮网。此透液絮网80的几何形状与图1所示的现有絮网40类似,通常也是根据上面所提到的授权于Radel等人的美国专利4342314号的说明制得的。在1975年12月30日授权于Thompson的美国专利3929135号、1982年4月13日授权于Mullane等人的美国专利4324246号和1991年4月9日授权于Baird等人的美国专利5006394号中都描述了其它合适的成形膜。上述每篇专利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絮网80最好由热塑膜制成。用作絮网80的合适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的聚乙烯类的聚烯烃类和聚丙烯;金属茂合物催化剂基聚合物类;尼龙(聚酰胺);纤维素酯;聚异丁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可混溶的聚合物;可混溶的共聚物;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叠合物和/或组合物。可以用现有的公知的添加剂对由这些材料制成的薄膜增塑。为了达到理想的物理性能,还可以加入其它添加剂。
透液的塑料絮网80具有很多孔或流体通道(如孔71),这些孔由许多在絮网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90上彼此相连的交叉纤维状部件(如部件91,92,93,94和95)构成。每个纤维状部件包括一个位于平面102内的基底部分(如基底部分81),每个基底部分有一个与基底各边缘相连的侧壁部分(如侧壁部分83)。上述侧壁或中间部分83通常沿絮网的第二表面85的方向沿伸。纤维状部件的交叉侧壁部分在絮网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彼此相连,且基本上同时彼此终止在第二表面85的平面106内。
此处所用的“流体通道”一词是指可使流体流过的包含封闭的或至少部分封闭的结构或通道。因此,“流体通道”一词包含“孔”、“通道”、“毛细管”及其它类似的词。
在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为了在絮网的第二表面85上形成孔89,上述互连的侧壁或中间部分83几乎彼此同时终止在第二表面85的平面106内。由互连侧壁或中间部分83形成的毛细管网构99可以使流体自由地从絮网的第一表面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90直接传送到絮网的第二表面85,而在相邻的毛细管网构之间没有流体侧向传送。
按照本发明,与相对可润湿的中间部分或侧壁部分83相比,絮网80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90相对而言是不润湿的。润湿性能的有用参数是液滴(气-液界面)和固体表面(气体-固体界面)形成的接触角。通常如图3所示,位于固体表面112上的液滴110与该固体表面形成的接触角为A。若由液体引起的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增加,则接触角A减小。若由液体引起的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降低,则接触角A增大。液体-固体的接触角可以用公知的技术确定,在由Arthur W.Adamson(1967)编辑的Physical Chemistry ofSurfaces,Second Edition(表面物理化学,第二版),由F.E.Bartell和H.H.Zuidema编辑的J.Am.Chem.Soc(美国化学学会杂志),58,1449(1936),以及J.J.Bikerman,Ind.Eng,Chem,Anal.Ed.,(工业工程化学,分析版)13,443(1941)中详细描述了上述技术,因此上述每篇文献均为本发明的参考。在这个领域新近的出版物包括Cheng等人,Colloids and Surface(胶体和表面)43151-167(1990),和Rotenberg等人,Joumal of Colloid andInterface Science(胶体和表面化学),93(1)169-183(1983),它们亦为本发明的参考。
此处所用的“亲水性”一词是指被沉积在表面上的含水流体(如含水的体液)弄湿的那些表面。通常亲水性和润湿性由接触角和有关的流体和固体表面张力确定。在编辑为Robert F.Gould由美国化学协会出版的题为接触角,润湿性和张力(Contact Angle,Wettability and Adhesion)(接触角,润湿性和粘附性)(1964年出版)的文献中对此已作详细描述,该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当流体能自然地横过表面扩散时该流体(亲水性的)将表面弄湿。反之,若流体不能自然地横过表面扩散,则认为该表面是疏水性的。
上述接触角与固体表面的表面不均匀性(即化学和物理性能如粗糙度)、杂质、固体表面或固体表面组分的化学/物理处理以及液体的性质和它的杂质有关。固体的表面能也对接触角有影响。当固体的表面能降低时,接触角增大。当固体的表面能增加时,接触角减小。
方程式(1)表示出了将液体从固体表面(如膜或纤维)分离所需的能量(1)W=G(1+cosA)其中W为测得的粘附功(尔格/厘米2)G为测得的液体表面张力(达因/厘米)A为测得的液体-固体接触角(度)当液体一定时,粘附功随液体-固体接触角的余弦增加而增大(当接触角为零时,粘附功达最大)。
粘附功对于了解和定量给定表面的表面能特性是一个有用的量。另一能用来确定给定表面能特性的有用方法是利用称为“临界表面张力”的参数,这在H.W.Fox,E.F.Hare和W.A.Zisman,J.Colloid Sci.(胶体学杂志),8,194(1953)和Zisman,W.A.Advan.Chem.Series No.43,Chapterl(高等化学系列号43,第1章),美国化学学会(1964),这两篇文献都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下表1示出了特定流体(如水,其表面张力为75达因/厘米)的接触角和粘附功之间的反比关系表1A(度)cosA 1+cosA W(尔格/厘米2)012 15030 0.87 1.87 14060 0.5 1.50 11390 01.00 75120 -0.5 0.538150 -0.870.13 10180 -1 0 0正如表1中所表明的那样,当特定表面的粘附功减小(该特定表面的表面能较低),此表面上液体的接触角增加,因此流体易于朝上成泡状,接触表面积小。反之亦然,流体一定,给定表面的表面能减小。因此,粘附功对固体表面上的界面流体现象也有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业已发现在本发明的情况中表面能梯度或突变(discontinuities)对促进流体传送是有用的。图4示出了位于具有不同表面能(为了图示方便,用不同阴影线表示)的两个区113和115的固体表面上的小液滴110。在图4所示的情况中,区113的表面能小于区域115的表面能,因此与区域115相比,小液滴的流体在该区域的润湿性能减小。据此,小液滴110在液滴接触区113的边缘形成的接触角A(b)大于在液滴接触区115的边缘形成的接触角A(a)。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图中清楚地示出了处于平面上的两点“a”和“b”,但点“a”和“b”之间的距离dx不一定是直线,也可用与表面形状无关的小液滴/表面接触范围表示。由于在区域113和115之间的相对的表面能之差(即表面能变化梯度或突变),小液滴110经受到表面能的不稳定性和外力,该外力可由方程式(2)表示(2)dF=G[cosA(a)-cosA(b)]dx其中dF为流体小液滴上的净力;dx为参考位置“a”和“b”之间的距离;G如前面所定义,以及A(a)和A(b)分别为位置“a”和“b”处的接触角。
将方程式(1)中的cosA(a)和cosA(b)的解代入方程式(2)得出方程式(3)
(3)dF=G[(W(a)/G1)-(W(b)/G1)]dx将方程式(3)简化为方程(4)(4)dF=(W(a)-W(b))dx方程式(4)清楚地反映出两个表面之间表面能之差的重要性,粘附功之差的大小变化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在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纺织科学与技术),第7卷,Absorbency(吸收性),由Portnoy K.Chatterjee编辑(1985)和Capillarity,Theoryand Practice(毛细作用,理论和实践),Ind.Eng.Chem(工业工程化学),61,10(1969)(由A.M.Schwartz撰写)中详细地讨论了表面能现象和毛细作用的物理性质,上述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于是,小液滴受到力后将朝较高表面能方向运动。为了简单和使曲线清晰起见,在图4中把在容易确定的恒定(但表面能不同)的区之间的表面能梯度或突变绘制成单一的陡峭的突变或边界。表面能梯度也可以连续的梯度或分段的梯度的形式存在,加在任何特定小液滴(或小液滴的某些部分)上的力通过小液滴接触的每个特定面积上的表面能确定。
此处,当将“梯度”一词用于反映表面能或粘附功之差时是描述在整个可测量的距离内表面能或粘附功的变化。“突变”一词指的是一种“梯度”或转折,其中表面能的变化发生在基本为零的距离范围内。据此,本文中所有关于“突变”的描述都在“梯度”限定的范围内。
此处所用的“毛细管”和“毛细作用”是指能根据毛细作用原理传送流体的结构中的通道、孔、微孔、或间隙,通常可用拉普拉斯方程(5)表示(5)P=2G(cosA)/R其中P为毛细管压力;R为毛细管的内部半径(毛细管半径);G和A按上述定义。
正如在Chem.Aftertreat.Text.(化学后处理织物)(1971)的第III章,第83-113页发现的由Emery I.Valko编辑的Penetration of Fabrics(织物的渗透性),(此文为本发明的参考)中所提到的,当A=90°时,cosA为零,毛细管没有压力。当A>90°时,cosA为负值,毛细管压力阻止流体流入毛细管。因此为了产生毛细现象,毛细管必须有亲水性性质(A<90°)。由于R增加时(较大的孔/毛细管结构)毛细管压力降低,所以为使P值合理,R必须足够小。
几乎至少与表面能梯度存在一样重要的是表面能梯度本身的特定方向或位置相对于毛细管或流体通道本身的走向和位置。更具体地说,表面能梯度或突变与毛细管的相对位置应能使得流体不能存留在不与至少一个表面能梯度或突变相接触的第一或上表面上,这样流体就受到了由梯度引起的驱动力。已流到或以其它方式存在于毛细管入口的流体最好与至少一个Z向梯度或突变相接触,该Z向梯度或突变存在于靠近上述毛细管入口的毛细管中,于是流体受到将流体驱动到毛细管的Z向驱动力,在毛细管中毛细力使流体从第一表面流走。在一个优选结构中,最好使毛细管具有低表面能入口长度和以另外方式实现的较高表面能的毛细管壁或表面,使得表面能梯度或突变较小而在第一表面之下的有限距离。突变或梯度的定位应能使流体在毛细管的边缘处与第一表面接触或者在毛细管的敞开端上方的流体有一个较低表面或呈新月形,此新月形朝下伸入与上述突变相接触的毛细管的敞开端。
为了进一步解释上述原理,图5示出了一滴位于一般毛细管或流体通道上方的流体滴110。这个图用于充分反映在此描述一般概念,而并未对具体的絮网材料、设计或结构作出限定。与图4类似,该毛细管成形为具有不同表面能的表面113和115(为图示方便,图中用不同的阴影线表示)。如图4中所表示的,表面113的表面能处在比表面115的表面能小的预定等级上,因此可认为表面113是亲水性的。据此,与表面113接触的液滴边缘具有较大的接触角A,因此上述液滴边缘陡峭地离开与表面113的交界处。另外,表面115具有比表面113高的表面能。
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液滴110位于毛细管上方并部分地伸入毛细管的入口,在该处表面张力和重力大致保持平衡。处于毛细管内的液滴的较低部分呈新月形117,其边缘与在具有亲水表面能特点的区域113内的毛细管壁接触。可以具体规定表面113和115之间的表面能梯度、突变或张力,致使在新月形117的边缘附近与液滴的较低部分接触。液滴的取向和液滴的新月形的深度由例如液体粘度、液体表面张力、毛细管尺寸和形状以及上表面和毛细管入口的表面能等因素确定。
在液滴本身正处在毛细管入口和液滴的较低边缘与Z向表面能梯度、突变或表面113和115之间的转折接触的瞬间,为上凸的新月形117倒向成为下凹的新月形,如图中用点划线表示的新月形119。当上述新月形变为下凹形如新月形119时,流体在亲水表面115的上部区域附近润湿毛细管壁,由于如方程(3)所描述的表面能的不同,流体受到一个外力。于是,表面能和毛细管压力的共同作用将流体吸入毛细管中,从而将流体通过毛细作用从第一表面传送出去。当小滴流体流入毛细管中时,毛细管上部区域表面113的较低表面能的特性使流体与上表面的引力最小,使液滴上的拉力最小,从而减小流体上突或存留在上表面或上表面附近的发生。
下面用水作为一种参考液体的例子进行讨论(但并非是限定)。水的物理性质非常确定,水很容易得到,而且无论在何处得到的水通常性质都一致。根据所考虑的理想流体的具体表面张力特性,用水所解释的粘附功的概念可以方便地用于其它流体(如血、月经和尿)。
参见图2,对于一种给定流体(如水或如月经等体液),尽管絮网80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90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和较低的粘附功,但对于一种给定流体,絮网80的侧壁或中间部分83最好有较高表面能和较高的粘附功。由于絮网80的中间部分83的表面能比第一表面90高,中间部分83比第一表面90更易润湿。
对于流体而言,絮网80的第二表面85的表面能和粘附功最好都比第一表面90大。第二表面85对流体的表面能和粘附功可以与中间部分83相同。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表面85的表面能和粘附功比中间部分83的表面能和粘附功稍大。
由于可通过结构使邻近和与穿用者皮肤接触的絮网部分(即第一表面90)附近的表面能较低、使远离与穿用者皮肤接触的絮网部分(即,侧壁或中间部分83)的表面能较高从而形成具有表面能梯度的絮网,絮网80可使液滴从具有较低表面能的絮网部分流到具有较高表面能的部分。由于较低表面能部分与较高表面能部分之间的接触角不同使作用在固-液接触面上的表面张力不平衡,导致液滴流动。显然,所形成的这种表面能梯度可提高本发明的絮网80的传送流体的性能,使这种絮网更适用作吸湿用品的顶片,例如图14中所示的吸湿用品20中的顶片22。
除提高传送流体的性能之外,通过对絮网进行设计可使其具有较低表面能的部分处于与穿用者皮肤接触,通过减小由絮网第一表面和穿用者皮肤之间的吸留体液而引起的毛细作用力可降低皮肤和絮网间的粘附。借助于提供一种降低穿用者皮肤和絮网之间粘附程度的结构,还可降低对与塑料絮网顶片粘附有关的发粘的感觉或触感。
根据前面的描述,采用具有表面能梯度的顶片还可减少再润湿的可能性。若用某些力强迫该已收集的流体再润湿或挤出垫(例如通过从吸湿芯朝顶片的第一表面加压挤出),由于具有较低表面能的顶片的第一表面将阻止流体通过顶片的某些开口漏出垫外,所以可防止这类不希望出现的流动。
此外,由于顶片的表面能梯度的驱动力,使流体能更快地流入顶片。流体沿Z方向借助于从第一表面能到顶片侧壁部分的较高表面能的表面能梯度向顶片的第二表面流动,再向吸湿芯流动。
就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而言,重要的是记住各梯度彼此的上下限彼此是相对的,也就是记住絮网的那些区域,这些区域的界面限定出的表面能梯度不必在疏水/亲水区的不同侧。换句话说,可以在具有不同程度的疏水性或不同程度的亲水性的两个表面间形成梯度,而不必考虑是疏水表面还是亲水表面。除上面所述之外,絮网的上表面最好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即一般为疏水性,以使传给流进的流体的驱动力达到最大,使与穿用者接触表面的整个润湿性最小。
虽然现有技术中很多结构都试图来用各种表面涂层以提供较好的疏水性能和/或降低絮网的整个上表面的摩擦系数,如果不消除存在于未涂敷的絮网上的外形表面特征,这种涂层通常基本上会减小。如上所述,上述表面特征是与视觉和触觉有关的重要物理特征。此外,这种覆盖层通常有平滑光亮的层面,它们使这类絮网更偏于湿透、发粘、为塑料状的感觉。
理论上不希望有限定,通常认为表面外貌不仅在降低与这类絮网有关的负面视感和触感方面而且在传送和/或输送和容纳体液上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最好在构成本发明的透液絮网时能保存初始成形絮网的物理表面外貌,也就是说在梯度形成过程中,絮网的表面特征仍能保持完好。
图6为局部放大图,它更清楚地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表面90上区域98和成形膜的毛细管中的走向。值得指出的是,在图6中,如接续的图一样,为了图示清楚,区域98的尺寸和形状在清晰度和厚度方面都作了夸张。沉积物或处理物的无序和无规律性已超过了图中描绘的限制,因此,图中的描绘只是说明而不是限定。据此,图6中示出的区域98最好被一些更少的区域分散开,上述这些区域太小、太无序因此在这种图中不能充分示出来。作为参考,以显微像差的形式反映出的表面织构(如图1中以标号58代表的,但在图2,6和7中未给出标号)是(如Ahr等人的参考文献中所定义的)在显微水平上,因此可以估计出区域98的相对尺寸、厚度和界限。
因此,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与按本发明制造的透液絮网的表面特征和/或结构存在一种单值关系。如图6中详细地示出的那样,最好低表面能区98与较高表面能的絮网周边区的界面形成表面能梯度。因此,每个区98的边界上都产生表面能梯度。因此,区域98的数目越多,划分的表面能梯度数也就越多。区域98最好不连续(即,没有全部封住絮网)、有间隔、中间插入了高表面能区域。
注意,在图6中常用表面能处理的厚度“t”描述所形成的区98,用深度“Z”描述任何特定的延伸到絮网的第一表面90之下的区域98。最好使厚度“t”比区98的深度或程度“Z”小,以使所形成的区域对絮网外形的影响最小。在区域98由涂层形成的情况中,厚度“t”是涂层的厚度。在经化学改性的絮网材料所形成上述区域的情况下,厚度“t”应小于或最多等于薄膜的标准尺寸或厚度。
在每一梯度处,接触两个表面的液滴受到了驱动力使流体作一定程度的流动并减小了流体滞留或朝上凸尤其是在外表面滞留和朝上凸的可能性。虽然可使区域98具有预定图形。但区域98在絮网表面上最好是无序排列,这种无序度将增加使表面能梯度处在适当位置,以便影响具体液滴或流体量的可能性。不仅在横穿絮网的第一表面上希望存在无序度,在流体通道内也希望是无序的。因此,任何具体的毛细管或通道都可具有复合的表面能梯度,上述梯度可以由位于沿Z方向离开第一表面的不同位置的区域所确定。特定的流体通道具有的区域98比其它流体通道的区域98可以多也可以少,也可以使区域98全部处在流体通道内(即全部处于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
最好使区域98相对于絮网的表面方向性是不连续性的。在图6中具体显示为在邻接的毛细管之间相对于絮网的接合区而言表面处理最好是不连续的。疏水表面处理的不连续性适用于较小疏水(或较大亲水)的基底,如在表面平面内形成小范围表面能梯度图形的絮网表面。这些梯度与区域本质的大范围X-Y梯度的区别由与平均液滴尺寸和絮网表面细节的尺寸相比具有比较小的相对尺寸来表征。因此,此处“小范围”一词是指比上述表面上液滴平均尺寸小的表面特征、外貌或表面梯度。给定流体和表面的平均液滴尺寸很容易从实验观察中获得。作为一个参考,对于例如图2所示絮网,对于人造的月经流体而言平均液滴尺寸(定义如下)在最初接触时(收集前)通常大到足以能覆盖至少2-3个单独的毛细管。
从理论上讲不希望限定,借助于减少流体滞留在絮网上表面的时间及流体从上表面流到用于毛细作用传送流体的毛细管中的运动可以改善流体流通特性。因此,可以认为对于絮网的最初流体接触表面促使流体朝最近的毛细管小范围的流动(相对于横过絮网表面的较大的横向运动),然后再使之迅速朝下流入下层结构是理想的。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提供了理想的Z向驱动力以及X-Y驱动力以形成理想的小范围流体运动。
从流体运动观点出发,这类絮网具有的若干小范围表面能梯度是有利的。上述小范围表面能梯度有助于在絮网表面上形成的液滴在横向或X-Y运动,可将上述絮网表面以其它方式布置成使得夹叉在一个毛细管间的接合区或表面在上絮网表面上出现凹形,在该处可以其它方式将流体截留或至少延迟流体朝最近的毛细管流动。因此,毛细管絮网结构表面上的小范围表面能梯度最好具有平均间隔,该间隔小于平均毛细管间的间隔,使得这些间隔能以其它方式阻断毛细管之间的恒定表面能接合区。
此外,由于流体跨接表面能梯度或突变的必然性,在区域的表面大小小于输入到区域上的体液滴、体液流或小液流的一般尺寸的区域98使体液滴或体液流受到一些不稳定力。
当将本说明书所描述的表面能梯度有利地用在包括两维(“平面”)膜结构的表面的非毛细管结构中时,根据本发明,最好采用此处所描述的小范围X-Y表面能梯度和小范围Z向表面能梯度,以使对流体和液滴平衡的扰动达到最大,从而使流体滞留在絮网上部区域的时间和向上凸出或滞留在絮网上部区域的可能性最小。于是,可以把区域98只限制在絮网的第一表面上,因此具有X-Y功能,或把区域98仅限制在流体通道内部,但最好是利用在絮网的第一表面和流体通道内部两者上的优点。
于是,在本发明的毛细管絮网结构中,表面能梯度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流体传送和输送性能的与结构的毛细管性质结合的叠加效果。絮网第一表面上的流体受到在流体从第一表面并朝絮网的第二或相对表面通常再朝吸湿用品的内部流动的方向受到两个不同的附加驱动力。同样,这两个力结合可阻止流体朝絮网的第一表面流动,因此,减小了再润湿的可能性并增加了絮网的干燥程度。
通过将毛细管和表面能效应结合或重叠来具有代表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协同作用,业已发现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毛细管絮网具有极好的结合性能是很重要的。更具体地说,业已发现本发明的毛细管絮网具有良好的收集性能、干燥性能和遮掩性能,后面将对这些性能进行定义。
通常,收集性能是对流体传送絮网影响或不影响流体通过的程度的反映。提高收集率/倍数反映了对流体通过的干扰或阻力小,以及反映了对例如毛细作用和表面能梯度等流体驱动力的实际影响也小。干燥度反映流体传送结构阻止流体反方向传送的程度,实质上,干燥度反映该结构用作使流体沿某一优选方向流动的一个单向阀的程度。遮掩性能反映流体流过后表面的清洁程度,还可定义为显色程度(带色流体显示色程度)以及变色区的大小或范围。
通常,若给定的毛细管絮网结构的表面能减少,表面上的均匀的遮掩和干燥度提高,但收集性能降低。通常,借助于均匀增大给定的毛细管絮网结构的表面来改进收集性能,但往往又将降低遮掩性能和干燥度。利用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原理,其中使上表面的表面能减小,同时使下表面的表面能较大,尤其使梯度本身的取向和位置为优选情况,可提高收集性能、干燥度和/或遮掩性能,而不致于影响这些需保证的参数。用于确定与这些属性有关的絮网性能的合适的分析或试验方法将在下面的“分析方法”一段中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一些物理参数应在设计絮网中考虑,更具体地说,应考虑合适的尺寸和输送流体的表面能梯度的合适位置。这些因素包括表面能差的大小(取决于所采用的材料)、材料的流动性、材料的生物配伍性、孔隙率或毛细管尺寸、整个絮网的厚度和几何尺寸、表面外形、流体粘度和表面张力、以及在絮网两侧的任何一侧上有或没有其它结构。
絮网80的区域98对水的粘附功的优选范围为从约0尔格/厘米2至约150尔格/厘米2,更优选的范围为约0尔格/厘米2至约100尔格/厘米2,最优选的范围为约0尔格/厘米2至约75尔格/厘米2。絮网周边区域98的剩余部分对水的粘附功的优选范围为从约0尔格/厘米2至约150尔格/厘米2,更优选的范围为从约25尔格/厘米2至约150尔格/厘米2,最优选的范围为约从50尔格/厘米2至约150尔格/厘米2。
区域98和絮网剩余部分之间对水的粘附功之差的范围优选约5尔格/厘米2至约145尔格/厘米2,更优选的范围从约25尔格/厘米2至约145尔格/厘米2,最优选的范围从约50尔格/厘米2至约145尔格/厘米2。
为了生产一种如图2所示的具有按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的絮网80的絮网,将一片聚乙烯挤压在一个圆筒上此处,它被真空成形为一层多孔膜,如果需要,还可按照1982年9月28日授权于Thomas等人的美国专利4351784号、1984年6月26日授权于Thomas等人的美国专利4456570号和1985年8月13日授权于Thomas等人的美国专利4535020号的说明对其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上述专利的每一篇所公开的内容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如果需要,上述聚乙烯中可以具有掺入树脂或常规应用中的表面活性剂。然后对多孔成形膜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该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能,以形成区域98,最好使上述表面硬化。一种合适的表面处理是利用比例混合的涂料和交联剂混合物涂敷第一表面从密歇根的Dow Corning of Midland购买的Syl-Off 7677硅氧烷防粘涂料涂敷在其上面,再按重量比为10%的比例将一种购买的交联剂Syl-Off 7048加入上述涂料中。另一种合适的表面处理是涂敷一种可固化的硅氧烷UV涂料,这种涂料包括可从纽约的通用电器公司的硅产品部(General Electric Company,Silicone Products Division,ofWaterford,NY),购买的牌号为UV 9300和UV 9380 C-D1的两种硅氧烷的混合物,上述两种硅氧烷的比例以重量计分别为100份与2.5份。虽然对于根据絮网材料和表面的性质、流体的特性等的某些应用已证明其它一些涂敷量都是合适的,但当将这类硅氧烷混合物用于如图2和6所示的成形膜时,采用每平方米絮网表面积上涂敷约0.5至约8.0克硅氧烷是比较满意的。在多孔成形膜的第一表面上的硅氧烷防粘层的表面能比用电晕放电处理和/或用表面剂处理过的聚乙烯中间部分的表面能小。
其它合适的处理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如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PTFE),市售的商标名为TEFLON的材料]的氟化物材料和含氯氟的聚合物。尽管硅氧烷材料由于它们的生物配伍性能在吸湿用品范围内非常适用于透液絮网中,其它适于提供减小的表面能区域的材料包括凡士林、胶乳、石蜡等。此处“生物配伍”一词指的是具有用于各种生物品种或生物制品材料如糖蛋白、血小板等的低水平吸附作用或换句话说为低亲和力的材料。因此,在使用条件下,这些材料阻止生物物质沉淀的程度比其它材料大。当需要连续输送流体时,这种性质可使上述材料较好地保存它们的表面能性质。在没有生物配伍性能的情况下,这种生物材料的沉积将增大表面的不平度或非均匀性,导致障碍或阻止流体运动的阻力的增加。因此,生物配伍性与降低流体流动摩擦或阻力相一致,故而可使流体较快地流过表面能梯度和毛细结构。维持基本上相同的表面能也就是维持随后沉积的流体或已沉积的流体的初始的表面能的差值。
显然,生物配伍性与低表面能的含义是不同的。某些材料(如聚氨脂)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配伍性,但它亦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某些可能用于本发明的低表面能材料(如聚乙烯)不具有生物配伍性能。目前较理想的材料如硅氧烷和含氟材料的优点是既具有低表面能又有生物配伍性。
用于亲水化或使絮网的选择出的区域的表面能提高到具有高表面能的合适的表面活化剂包括例如乙氧基化的脂(如Glyco Chemical Inc.ofGreenwich,Connecticut生产的PegosperseR200-ML,ICI生产的ATMERR645,葡糖酰胺(glucose amides)、环氧乙烷和1,2-环氧丙烷的三嵌段共聚物(tri-b1ock copolymers)(如BASF生产的PluronicRP103),及硅氧烷和乙二醇的共聚物(如密歇根的Dow Corning of Midland,Michigan生产的DC 190)。根据上面所提到的供参考的已公开的PCT申请WO 93/09741,可将表面活性剂加入絮网的原始聚合物材料中[加入树脂的表面活性剂(RIS)],或者也可用喷涂、印刷或用如1990年8月21日授权于Osborn的美国专利4950264号中所公开的其他合适的方法涂敷在表面上,上述专利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此外,与按本发明形成带表面能梯度的絮网类似的方法包括用增湿剂[如表面活性剂(如PegosperseR200-ML)水溶液]浸渍涂敷经电晕放电和硅氧烷处理的絮网80的中间部分83,使中部83的表面能比絮网的经电晕放电和硅氧烷处理的第一表面81(区域98)的表面能大。
将可供选择地掺有表面剂的条状聚乙烯膜加工成多孔成形膜的其它优选方法是用含水或类似物的高压流体对准膜的一个表面喷射,同时最好在邻近该膜的相反的表面附近应用真空。在1986年9月2日授权于Curro等人的已作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609518号、1986年12月16日授权于Curro等人的美国专利4629643号、1987年1月20日授权于Ouellette等人的美国专利4637819号、1987年7月21日授权于Linman等人的美国专利4681793号、1987年9月22日授权于Curro等人的美国专利4695422号、1988年10月18日授权于Curro等人的美国专利4778644号、1989年6月13日授权于Curro等人的美国专利4839216号和1989年7月11日授权于Lyons等人的美国专利4846821号都详细地描述了这些方法,上述每篇专利都是本发明的参考。如果需要,还可对上述多孔成形膜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然后,可以在多孔成形膜的第一表面上涂覆或印刷硅氧烷防粘层,以形成区域98,但最好是使之固化。将多孔成形膜絮网的中部和下部用增湿剂浸渍涂覆,使得用非硅氧烷处理的絮网的中部和下部表面能比用电晕放电和硅氧烷处理的絮网的第一表面81(区域98)的表面能大。用硅氧烷处理过的区98的表面能小于絮网未处理部分的表面能。
图7示出了如上所述的加工过程中采用多层膜的使成形膜具有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的另一种加工方法。构成絮网第一表面的膜的第一层103由第一种材料加工而成,构成絮网第二表面的膜的第二层101由第二种材料加工而成。最好第二种材料的延展性和表面能均比第一材料大,因此,在加工孔的过程中,膜的第一层103首先断裂,而膜的第二层101伸展较大而形成絮网的下部。于是,成品絮网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材料,而成品絮网的中部和下部包括暴露在紧靠近第一材料断裂处的第二材料,如图7所示,两种材料间的边界位于毛细管作用区并略低于絮网的第一表面。
于是成品絮网具有由第一层103(一个与图6中“区域”相应的“区域”)的边缘之间的界面限定的从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表面能梯度,而不必采用借助添加剂或涂层处理第一表面、中间和/或第二表面的一些附加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在图7中,第一层103边缘的无规律性与距絮网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梯度(由区域103的边缘限定)的随机性距离相对应。上述第一和第二层可以由在具有三层或多层的多层膜(未示出)中的一层或多层中间层彼此隔开,上述多层膜通过具有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间表面能特性而可选择地参与表面能梯度。
参见图8和9,它们为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200的另外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流体传送絮网200包括透液无纺絮网200,上述絮网最好由聚丙烯纤维203构成。其它合适的纤维包括如木纤维、棉等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或如聚酯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双组分纤维,或如各种纸、薄织物或类纸的纤维材料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组合物。
无纺絮网202最好有第一或上表面205和第二或下表面206。第一表面205和第二表面206由中间部分207隔开。第一表面205最好有若干与图6中区域98相应的区210。最好上述区域210具有较低的表面能,该区域最好包括一个经如上所述的与图2和6中实施方案有关的处理的低表面能表面。若干孔215最好从第一表面205延伸到无纺絮网202的第二表面206。
与具有较高表面能和较大粘附功的无纺纤维相比,区域210最好具有较低表面能和较小的粘附功。据此,经处理过的无纺絮网200具有一些由区域210的边界即由区域210和周边纤维表面间的界面限定的表面能梯度。
为了形成区域210,可以用公知工艺如丝网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喷涂、浸渍涂敷等对无纺絮网202的第一表面205进行表面处理。可以用公知工艺如针刺穿孔、水力缠结、环锭碾压(在相互结合的有波纹的辊间碾压)、切缝、拉幅、凸纹压花等技术对无纺絮网200进行穿孔。
为使已加工有孔的絮网为一定形状,最好在穿孔工序完成后对无纺絮网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210。当然,也可在穿孔工序之前对无纺絮网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210。
如图9所示,区域210与表面外形(包括从絮网上表面朝上突的分开的纤维)的关系被认为是本发明的重要构思。应注意就絮网的表面方向和絮网厚度方向有关的区域断续的或间断的隔开的性质,具体地说,由于如图9所示的表面处理实际上是覆盖各个纤维部分而不是搭接或遮盖含有纤维间孔的纤维的许多分立的颗粒、液滴或珠滴。如上所述,这种不连续性将形成若干小范围表面能梯度,从流体流动观点出发,上述表面能梯度被认为是有益的。
图9还清楚地示出表面处理渗透到无纺絮网202的第一表面205中和第一表面205下面。虽然大部分区域210集中在第一表面205附近,被处理的区域朝下延伸通过一根纤维接一根纤维的基底的絮网上,从而获得与上面根据成形膜絮网所限定的渗透性类似的渗透性。最好使区域210集中在第一表面205附近,并随着与第一表面距离的增加频度降低(间隔增大),因此在第一表面或第一表面205附近形成更多的低表面能区和更多的表面能梯度,以便在第一表面上或第一表面附近更有效地传送流体。所以,平均来说,靠近第一表面的絮网上部区平均表面能比靠近第二表面的絮网下部区的平均表面能小。
虽然上面讨论的焦点是具有比纤维之间间隔大的分散孔的优选的多孔无纺结构,可以相信,本发明的原理对于具有足够有效的孔隙率以促进所希望的流体流过特性的无孔无纺结构亦有相同效果。这种适应性被认为是由于纤维间毛细管不闭合,因此始终有足够的流体通道为了使流体输送到下层结构而保持敞开。在一种具有比纤维间的间隔大的分散孔的结构中,不闭合虽然并不太重要但却是有利的。
虽然上面讨论的焦点是一种理想的无纺基底,但应懂得本发明的构思亦适应于类似形式的纺织或纺织/无纺混合基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认清纺织结构间存在的孔隙率以将上面对孔隙率和无纺絮网的纤维间毛细间隔外推到纺织间结构。
此外,此处所用的“纤维”的含义还包括通常所指的“毛细管通道纤维”,即纤维内形成有毛细管通道的纤维。1993年4月6日、1993年9月7日和1994年10月18日分别授权于Thompson等人的美国专利5200248号,5242644号和5356405号都分别详细地描述了这类合适的纤维,上述这些出版物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这些纤维形成的纤维化结构不仅具有纤维间毛细管和空间,而且在纤维内也具有毛细管结构。
图10为局部放大的透视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三维透液成形膜絮网的一个实施方案,该絮网一般用310表示。该透液絮网310的几何形状通常与图2中絮网类似,但它包括如1986年12月16日授权于Curro和Linman的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629643号中描述的微孔,上述出版物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图11是图10中絮网的局部放大图,它详细地描绘出了微孔325与整个絮网结构的关系。图11还示出了显微表面畸变的基底之间和四周的最初未变形絮网表面或接合面328,上述表面以具有瓣326的微孔325达到顶点。图11还示出了分开的不连续的间隔区390,最好使上述区以与图6所示类似的方式、形式和组成具有比絮网中间表面的表面能低的表面能。
图12是图11中一个显微观结构的横截面图,该图更清楚地示出了结构上表面所存在的区域390。如图12所示,在某些情况下,区域390可以至少进入至少一些微孔325的内部(如标号391所示)。与具有无阻碍微孔的中间部分相比,这将进一步减小絮网上表面的表面能。此外,在具有低表面能区域的成形膜的最上部的微孔内部的局部或整个范围进一步减小了流体被收集在微孔内侧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穿用者的干爽感觉。
如图11-12所示,区域390与表面外形(包括微孔325)的关系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构思。值得注意的是区域390的中断或不连续的特性与絮网的表面方向有关。如上面所讨论的,结果是在每一个上述区和絮网表面周围之间的交界面上形成若干小范围的表面能梯度,从流体流动观点来看,上述表面能梯度被认为是有益的。
如图12所示,区域390朝絮网表面下方并往下流入孔中的渗透性与上面所讨论的渗透性类似。图12还示出了絮网微孔中的区域390的渗透的不同水准或程度,微孔330具有较小的渗透到絮网的第一表面以下的渗透性,微孔340具有较大的渗透率。最好使区域390集中在第一表面附近,并随着与第一表面距离的频率增加而降低(间隔增大),因此在第一表面上或第一表面附近形成更多的低表面能区和更多的表面能梯度,以便在第一表面上或第一表面附近更有效地传送流体。所以,平均来说,靠近第一表面的絮网上部区的平均表面能比靠近第二表面的絮网下部区的平均表面能小。
1986年9月2日授权于Curro等人并已作普通转让的美国专利4609518号文献更具体详细地描述了可以用于生产图10-12中示出的微孔、宏观伸展和/或多孔成形膜的工艺特点,上述出版物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按上述图2和6所图示的方式可使成形膜成为微孔成形膜并具有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性能,并可使图14和15所示的吸湿用品具有这些性能。毫无疑问,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性能特别适用于阻止流体象在如图10-12所示的成形膜中的微观结构内和微观结构周围的趋势。这使絮网看起来更象布而又没有影响消费者感到的外表干爽性。
虽然上述各种讨论都是针对整体式的(在Z方向上是一个结构件)单叠层或一层料片的透液絮网进行的,但是,显然本发明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整体式的(在Z方向上是一个结构件)连接成一个复合结构的多叠层或多层透液絮网。不管这些复合多层结构是否是具有相似物理特性的一些材料的多层结构(即若干层膜,若干纺织层或若干无纺层),这些结构还包括由不同物理属性的材料层组成的混合料片族,如无纺/薄膜复合结构,无纺/薄膜/无纺复合结构等。在使用这些料片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原理亦适用于当上面所描述的各料片隔开时用于以相同形式传送流体的结构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图示实例,图13示出了一个无纺/薄膜/无纺复合件510,其中一个无纺表面朝向穿用者并接收体液。在1988年10月25日授权于Palumbo的美国专利4780352号中详细描述了这类结构的各组合件,该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复合絮网包括一个上纤维层530,一个中间塑料膜层540和一个下纤维层550。据此,包括在上纤维层530的纤维上、纤维中和纤维周围的区域520中的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组成部分在结构上和性能上都与上述的图8和9所示的无纺絮网相似。此外,塑料薄膜层540还起阻挡层的作用,阻止形成区域520的表面处理层进一步透过,从而可确保上述区域集中在絮网的上表面附近。反之,如果复合絮网的上表面是一层带有下层纤维的薄膜,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组成部分在结构上和性能上都与上述图6、7、11和12中所示的成形膜絮网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复合结构的下底层虽然带有整个絮网的特点,但对最初流体收集的传送特性影响不致于达到不能构成一个暴露在该输入流体下的表面的程度。
另一种适合的材料包括含有作为构成流体传送絮网的互连开放空间的可提供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的亲水性柔顺网构的聚合物泡沫材料。1992年9月15日授权于Young等人的美国专利5147345号和1995年3月14日授权于Lavon等人的美国专利5397316号都描述了这类合适的泡沫材料,上述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除上述成形工艺外,还可使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适用于用其它机械加工工艺如用成波纹状的辊子碾压或其它方式形成压纹、绷紧/活化的薄膜、无纺件或复合结构。这些机械加工工艺或者可以替代上述某些工艺,或者可以附加在这些工艺中,即,按顺序地加在上述工艺之前或者加在这些工艺之后。
虽然上面所讨论的很多情况都是针对目前优选的主要为亲水性絮网及涂覆涂层处理或覆盖材料层以形成低表面能区域和使上部成为疏水性的方法而进行的,但不难理解其它的形成表面能梯度的方法亦在预料之中,并落在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之内。这些方法包括在原来为疏水性的絮网的下部涂覆亲水性材料(如一种亲水性胶乳)以在与疏水絮网表面交界处形成有边界的亲水区;通过不同材料间的边界形成具有表面能梯度的不同表面能特性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絮网;形成主要为疏水性或主要为亲水性的材料絮网,用公知的机械处理工艺、电磁处理工艺或化学的辐照处理工艺改变某些选择区的表面化学性能,以便有选择地形成表面能梯度、可以改变表面能的絮网化学组分的优选迁移及处理疏水性区域以便在使用中暂时变成亲水性并产生表面能梯度等。
此处“吸湿用品”一词通常是指用于吸收和存留人体排泄物的用品,更具体地说是指那些紧贴或靠近穿用者身体放置用于吸收和存留人体排出的各种排泄物的用品。“吸湿用品”一词包括尿布、月经垫、棉塞、卫生巾、失禁病人用垫等以及绷带和受伤病人用敷料。“一次性”一词在此是指那些不打算清洗或用其它方式贮存或作为吸湿用品反复使用的吸湿用品(即在它们有限的使用后将其抛弃,最好使之回收、变成堆肥、或以与环境保护相容的其它方式进行处理)。“整体的”吸湿用品指的是一个单个的构件或将分开的几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使其不需要单独操作的部件如单独的固定件和垫。
按此制造的整体的一次性吸湿用品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如图14所示的月经垫,卫生巾20。此处所用的“卫生巾”一词是指妇女穿用在靠近阴部区、通常延伸到尿生殖区外部的吸湿用品,这些用品是用来吸收和存留月经液和从穿用者体内排泄的其它阴道分泌物(如血、月经和尿液)。部分位于阴唇内和部分在穿用者前庭外部的阴唇间的物品亦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显然,还应想到,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妇女卫生用品或月经垫,或其它如尿布、失禁病人用垫等吸湿用品,以及设计成便于将流体从一个表面输送出去的其它絮网(如一次性毛巾、面巾纸等)。
不难理解,即使可能把按照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加入吸湿用品的整个尺寸、形状和/或结构等几何特性或与这些几何特性一起使用,也不会超出本发明的原则之外或与本发明没有功能关系。当然,确定按照本发明的合适的絮网结构和合适的表面能梯度走向时,必须结合将要用的流体及来考虑上述这些参数。
图示的卫生巾20具有两个表面,第一表面20a,有时也称为与穿用者接触或朝向穿用者的表面、与身体接触或朝向身体的表面或“体表面”,及第二表面20b,有时也称为朝向内裤或与内裤接触表面或“内裤”表面。图14所示的卫生巾20是从其第一表面20a上看到的。在穿用时,第一表面20a贴近穿用者的身体。当穿用卫生巾20时,卫生巾20(如图15所示)的第二表面20b处于相反一侧并放置于靠近穿用者内裤。
卫生巾20有两条中心线,一条纵向中心线“L”和一条横向中心线“T”。此处“纵向”一词是指与穿用卫生巾20时将站立的穿用者的身体分成左右两半部的垂直平面对准(即几乎平行)的卫生巾20的平面内的一条线、轴或方向。“横向”或“侧向”一词在此可以互换,它是指通常垂直于纵向的卫生巾20的平面内的一根直线、轴或方向。图14还示出了卫生巾20具有周边30,它由包括用标号31代表的纵向边缘(或侧边缘)和用标号32代表的端边缘(或端部)的卫生巾20的外边缘限定。
图14为本发明的卫生巾20的顶视图,它大体为扁平状态,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卫生巾20的结构,图中切去了卫生巾的某些部分并使朝向或与穿用者接触的卫生巾20的部分20a朝向观察者。
如图14所示,卫生巾20最好包括一个透液体的顶片22、一个与顶片22相连的不透液体的底片23、一个处于顶片22和底片23之间的吸湿芯24和一个处于顶片22和吸湿芯24之间的第二顶片或收集层25。
卫生巾20最好包括可沿穿用者内裤裆区折叠的任选的侧翼或“翼”34。“侧翼”34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将卫生巾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同时又能防止弄脏穿用者的内裤并将卫生巾固定在穿用者的内裤上。
图15是沿图14的线15-15剖切的卫生巾20的横截面图。如从图15中所见到的,卫生巾20最好包括用于将卫生巾20固定到穿用者内裤上的粘结剂固定件36。可撕下的防粘衬37覆盖在粘结剂固定件36上,以防止使用前粘到内裤裆区以外的表面上。
顶片22具有第一表面22a和与流体收集层25的第一表面25a相邻并最好与之固定的第二表面22b,以有利于流体从顶片流到收集层。收集层25的第二表面25b与吸湿芯或贮液层24的第一表面24a相邻并最好与之固定在一起,以促进流体从收集层流向吸湿芯。吸湿芯24的第二表面24b与底片23的第一表面23a相邻和最好固定在该第一表面23a上。
除有纵向和横向外,卫生巾20还有“Z”向或轴线,该方向是朝下通过顶片22进到设置的任何流体存贮层或芯件24的方向。结果在顶片22和吸湿用品的下层或下面多层之间提供了一条基本上连续的通道,使流体沿“Z”方向从用品的顶片朝最终存贮层流动。
吸湿芯24可以是任一种能吸收或存留液体(如月经和/或尿)的吸湿件。如图14和15所示,吸湿芯24有一个体表面24a、一个朝向内裤面24b、两条侧边缘和两个端边缘。可将吸湿芯24制成各种尺寸和形状(如矩形、椭圆形、计时砂漏形、八字形、非对称形等),它可由常用于卫生巾和其它吸湿用品的各种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例如用通常称之为透气缩绒的均匀的木浆粕制成。其它合适的吸湿材料的实例包括起皱的纤维素填絮,包括同时成形的熔喷聚合物;化学硬挺处理的改性或交联的纤维素纤维;如卷曲的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泥炭苔绒;包括绢纸包层和绢纸叠层在内的绢纸料片;吸湿泡沫材料;吸湿海绵;超吸湿聚合物;吸湿胶凝材料;或任何等同材料或材料的组合物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
也可以将吸湿芯制成各种形状和结构[例如,可使吸湿芯具有变化的厚度区(如成形为中心较厚),具有亲水性能梯度,超吸湿梯度或低密度或低平均定量收集区;或者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或多结构件]。当然,吸湿芯的总吸湿能力应与所设计的载荷和吸湿用品的使用情况匹配。此外,还可改变吸湿芯的尺寸和吸湿能力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用作失禁病人用垫、内裤衬里、普通型卫生巾或夜用型卫生巾。
1990年8月21日授权于Osborn的美国专利4950264号、1986年9月9日授权于Weisman的美国专利4610678号、1989年5月30日授权于Alemany等人的美国专利4834735号和发明人为Duenk等人、申请人为Procter&Gamble Company的欧洲专利申请号0198683(公布日1986年10月22日)均描述了可用作本发明的吸湿芯的吸湿结构实例。上述第一篇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吸湿芯24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面能梯度与顶片22的表面能梯度相似。吸湿芯朝向身体的表面24a和与朝向身体的表面24a直接相邻的吸湿芯24的部分与具有较高表面能的朝向内裤的表面24b相比,其表面能最好较低。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使吸湿芯24内部具有表面能梯度的同时,还最好使吸湿芯的与穿用者接触或朝向身体的表面24a的表面能大于收集层25的朝向内裤的表面25b的表面能。为使流体可从收集层被吸入或驱动到吸湿芯中,这种关系是优选的。如果吸湿芯的朝向身体的表面24a的表面能小于收集层的朝向内裤的表面25b的表面能,收集层25中的流体将被吸湿芯排出,这就降低了吸湿芯的有效性。
底片23和顶片22分别位于靠近吸湿芯24的朝向内裤的表面和朝向身体的表面,它们最好由公知的连接件(未示出)彼此连在一起。例如,底片23和/或顶片22可以由一均匀连续的粘合剂层、成一定图形的粘合剂层或任何分开的粘合剂直线、螺旋线或点固定到吸湿芯上或彼此固定在一起。业已发现,令人满意的粘合剂是由H.B.Fuller Company of St.Paul,Minnesota生产的牌号为HL-1258和由Findlay ofMinneapolis,Minnesota生产的牌号为H-2031粘合剂。连接件最好是如1986年3月4日授权于Minetola等人的美国专利4573986号中所描述的一种细粘合剂丝状开放图形网构,上述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由1975年10月7日授权于Sprague,Jr的美国专利3911173号、1978年11月22日授权于Zieker等人的美国专利4785996号和1989年6月27日授权于Werenicz的美国专利4842666号示出的装置和方法描述出了一种丝状开放图形网构连接件实例,它由若干粘合剂细丝状直线盘绕成螺线状图案构成。上述每一篇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也可选择上述连接方式为加热粘合、加压粘合、超声焊接、液压机械粘合或任何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或上述这些公知的连接方式的组合。
底片23是不透液体(例如月经和/或尿)的,虽然它可由其它柔软的不透液体的材料制成,但最好由薄塑料膜制成。此处所用的“柔软”一词指的是柔顺的、很容易与人体体型保持一致的材料。底片23可防止被吸收和存留在吸湿芯中的排泄物弄湿与卫生巾20接触的物品,例如弄湿内裤、睡衣和短内裤。因此,底片23可以是一种纺织或无纺料片,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热塑膜的聚合物薄膜,或者是一种如薄膜涂覆的无纺材料等复合材料料片。上述聚乙烯薄膜底片的厚度最好从约0.012毫米(0.5密耳)至约0.051毫米(2.0密耳)。聚乙烯薄膜的实例是由Clopay Corporation of Cincinnati,Ohio生产的标号为P18-1401和由Tredegar Film Products of Terre Haute,Indiana生产的标号为XP-9818的薄膜。最好对底片进行凸纹压花和/或去光处理,以便看起来更象布。此外,底片23可使蒸气从吸湿芯24中逸出(即可透气),同时又能防止排泄物流出底片23。
使用时,可用任何用于此目的的公知的支承件或连接件(未示出)将卫生巾20定位。最好将卫生巾放入使用者的短内裤或内裤中,并用如粘合剂等固定件将其固定。粘合剂用于将卫生巾固定在内裤的裆裆部分。因此底片23的一部分或所有外部或朝向内裤的表面23b由粘合剂覆盖。现有的任何用于此目的的粘合剂或胶粘物在此都可用作粘合剂,但最好用压敏粘合剂。合适的粘合剂是由H.B.Fuller Company of St.Paul,Minnesota生产的标号为2238粘合剂。在美国专利4917697中还描述了合适的粘合剂固定件。在卫生巾使用之前,通常用一层可撕下的防粘衬37覆盖压敏粘合剂,以防止粘合剂变干或在使用前粘到内裤裆部以外的表面上。在上述美国专利4917697号中还描述了合适的防粘衬。任何市售的用于此目的的防粘衬在此均可使用。一个非限定性的合适的防粘衬实例是由Akrosil Corporation of Menasha,WI生产的BL30 MG-A Silox4P/O。在使用本发明的卫生巾20时,先撕下防粘衬,再将卫生巾放在内裤上,使粘合剂与内裤接触。使用期间,粘合剂使卫生巾在内裤中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卫生巾有两个护翼34,每个护翼与吸湿芯的侧边缘相邻并从吸湿芯的侧边缘向侧向延伸。护翼34的形状可将穿用者内裤裆区的边缘包上,使护翼处于穿用者内裤边缘和大腿之间。护翼至少有两个作用。第一,护翼可防止月经流体弄脏穿用者身体和内裤,最好通过沿内裤边缘形成双层壁屏障来防止弄脏内裤。第二,最好在护翼的朝向内裤表面装有连接件,使护翼能反向折叠在内裤下方并与内裤的朝向身体侧连接。在这种方式中,护翼用作使卫生巾定位在内裤中合适的位置。护翼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包括与顶片、底片、薄纸类似的材料,或者是这些材料的组合。此外,护翼可以是连到卫生巾主体上的分开的部件,或者可以是顶片和底片的延伸部分(即成一整体)。1987年8月18日授权于VanTilburg的名称为“护翼型成形卫生巾”(“Shaped Sanitary Napkin With Flaps”)的美国专利4687478号和1986年5月20日授权于Van Tilburg的名称为“卫生巾”(“Sanitary Napkin”)的美国专利4589876号都公开了适用于本发明的卫生巾的一些带护翼的卫生巾。上述每篇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收集层(一层或多层)25可以处于顶片22和吸湿芯24之间。收集层25有很多功能,包括增加对排泄物的虹吸作用并将排泄物吸入吸收芯中。有一些理由可说明为什么提高对排泄物的虹吸作用是重要的,这些理由包括可使排泄物更均匀地分布而流过吸湿芯,并可使卫生巾20较薄。“虹吸作用”指的是在一个方向、两个方向或所有方向(即在X-Y平面内和/或在Z方向)传送液体。上述收集层可以由一些不同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包括含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的合成纤维的无纺或纺织絮网,包括棉或纤维素的天然纤维;这些纤维的混合物;或任何等同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物。授权于Osborn的美国专利4950264号和1991年12月17日以Gree等人的名义申请的名称为“具有熔合层的吸湿用品”(“Absorbent ArticleHaving Fused Layers”)的美国专利申请流水号为07/810774都非常全面地披露了具有收集层和顶片的卫生巾的实例。这些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可以用任何传统的方式将收集层与顶片连在一起以便和絮网连接在一起,正如在上述Gree的申请中所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最好是用熔融粘合的方法将它们连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收集层25最好具有与顶片22/或吸湿芯24相似的表面能梯度。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或朝向穿用者的表面25a与吸湿垫接触表面25b相比最好具有较小的表面能。最好使收集层25的第一表面25a的表面能大于顶片22的第二表面的表面能。此外,收集层25的第二表面25b的表面能比吸湿芯24的朝向身体的表面24a表面能小。
参见图16,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制备的卫生巾120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图16示出了120是从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120a所看到的卫生巾。该卫生巾120包括一个透液顶片122、一个与顶片122相连的不透液体的底片(未示出)、一个处于顶片122和底片之间的吸湿芯(未示出)和一个处于顶片122和吸湿芯之间的收集层(未示出)。
顶片122最好包括若干区域和/或区,如第一中心区132、与第一区132相邻并邻接的第二区134和与第二区134相邻并邻接的第三区136。最好使第一中心区132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比相邻的第二区134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大。与此类似,第二区134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大于相邻的第三区136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因此,沉积在顶片122上的流体将从第三区136朝第二区134流动和从第二区134朝第一区132流动。将流体从顶片122的第三区136引向第一区132,以有利于防止流体从卫生巾的周边140溢出。
虽然顶片122的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从一个区到一个区具有分立的或连续的表面能梯度,但顶片122在第一表面和侧壁或顶片122的中间部分之间最好还有附加的表面能梯度。顶片各区内的侧壁部分134的表面能应大于顶片122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区内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能。因此,顶片也有利于流体沿Z向流动,这一点与图2中示出的絮网80相类似。
在某些情况中,希望顶片122的第一表面上具有迫使流体从第一区流向第二区和从第二区流向第三区的表面能梯度。在这样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区132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比相邻的第二区134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小。与此类此,第二区134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比相邻的第三区136内的顶片122的第一表面的表面能小。因此,沉积在顶片122上的流体将从第一区132朝第二区134流动并从第二区134朝第三区136流动。通过使体液横过顶片的第一表面分布而充分利用下层吸湿芯的吸湿能力时希望有这种表面能梯度,使流体更直接地流过下层吸湿芯的周边部分。
图16所示出的区域或区132,134,136一般为椭圆形。当然,这些区域也可为其它各种形状和尺寸,例如矩形、卵形、计时砂漏形、非对称形、三角形、圆形等,或者是随机的形状和尺寸。
参见图17,图中的卫生巾180是从卫生巾中的第一表面180a所看到的。卫生巾180包括与图14和15所示的卫生巾20相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例如,包括一个透液顶片182、一个与顶片182相连的不透液底片、一个处于顶片182和底片之间的吸湿芯,以及一个处于顶片182和吸湿芯之间的第二顶片或收集层。卫生巾180具有由用191代表的纵向边缘(或侧边缘)和用192代表的端边缘(或端部)构成的卫生巾外边缘限定的周边190。
顶片182包括若干通常沿平行于卫生巾180的纵轴“L”延伸的区域,并包括沿平行于上述纵轴从卫生巾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一或中心区184。与第一或中心区184相邻的是一对基本上沿平行于第一区184延伸的第二区185和186。一对第三区187和188分别邻近第二区185和186。最好使第一区的表面能比第二区185和186的表面能大。与此类似,第二区185和186的表面能大于第三区187和188的表面能。
也可选择性地使第一区的表面能小于第二区185和186,并使第二区185和186的表面能小于第三区187和188的表面能。
值得注意的是图16和17中示出的上述区的表面能特征附加有本发明的表面能梯度和特征。因此,在图16和17所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区内还包括图2和6-13中所描绘的表面能特性和特征。
在图18中示出了以尿布400形式出现的一次性吸湿用品的典型实施方案。此处所用的“尿布”一词指的是一种通常由婴幼儿和失禁病人穿用在下身周围的内衣。当然,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亦适用于其它吸湿用品,如失禁病人用针织三角裤、失禁病人用垫、训练用短裤、尿垫、卫生巾、面巾纸、纸巾等。图18所示的尿布400是一种简化的吸湿用品,它示出了穿用前的尿布。当然,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图18所示的尿布的具体类型或构形。
图18是处于未压缩状态(即所有有弹性的导致收缩的部分均去掉)的尿布400的透视图,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尿布400的结构,图中切去了某些部分。尿布400的与穿用者接触的部分朝向观察者。图18中示出的尿布400最好包括一个透液顶片404、一个与顶片404相连的不透液体的底片402和一个位于顶片404和底片402之间的吸湿芯406。还可包括一些附加结构件如用于将尿布固定在穿用者身上(如条带固定件)的弹性件和固定件。
虽然可将顶片404、底片402和吸湿芯406组装成各种公知的结构,但尿布的结构最好如1975年1月14日授权于Buell的美国专利3860003号通常所描述的那样,该文献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一次性尿布的另一可供选择的优选结构在1989年2月28日授权于Aziz等人的美国专利4808178号、1987年9月22日授权于Lawson的美国专利4695278号、1989年3月28日授权于Foreman的美国专利4816025号中都已披露,上述每一篇文献均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图18示出了尿布400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顶片404和底片402可共同伸展,它们的长和宽的尺寸通常大于吸湿芯406的长和宽。顶片404与底片402相连并叠合在底片上,因而形成尿布400的周边。上述周边限定出尿布400的外周缘或边缘。上述周边包括端边缘401和纵向边缘403。
顶片404是柔顺、感觉柔软、对穿用者的皮肤无刺激作用。此外,顶片404是透液体的,它可使液体迅速透过其厚度。可以用各种材料如多孔泡沫材料、网状泡沫材料、多孔塑料薄膜、天然纤维(如木纤维或棉纤维)、合成纤维(如聚酯或聚丙烯纤维)或由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组合物制造合适的顶片404。最好按本发明制造顶片404,使其具有表面能梯度。
一种具体的优选顶片404是约为1.5旦尼尔的一定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如由Hercules,Inc.of Wilmington,Delaware销售的Hercules型151聚丙烯。此处“一定长度的纤维”是指纤维长度至少约为15.9毫米(0.62英寸)。
有很多可用于生产顶片404的生产工艺。例如,可用纺织工艺、无纺工艺、纺粘工艺、梳理工艺或类似工艺生产顶片404。一种优选顶片是采用纤维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梳理和热粘合工艺制得的。顶片404的重量最好每平方米为约18克至约25克,其沿机械加工方向的最小干燥抗拉强度为至少约每厘米400克,其沿与垂直加工方向的潮湿抗拉强度为至少约每厘米55克。
底片402是不透液体的,虽然它可由其它柔软的不透液体的材料制成,但最好由薄塑料膜制成。底片402可防止由吸湿芯吸收和存留的排泄物弄湿与尿布400接触的用品,例如弄湿床单和内裤。虽然可采用其它柔软的不透液体的材料,底片402最好是厚度为约0.012毫米(0.5密耳)至约0.051毫米(2.0密耳)的聚乙烯薄膜。此处“柔软”一词是指柔顺的很易与一般形状和穿用者的体形贴合的材料。
一种合适的聚乙烯薄膜是由孟山都化工公司(Monsanto ChemicalCorporation)生产和销售的商标为第8020号的薄膜。最好对底片402进行凸纹压花和/或去光处理,以使其外表看起来更象布。此外,底片402可使蒸气从吸湿芯406中逸出,同时还能防止排泄物透过底片402。
底片402的尺寸取决于吸湿芯406的尺寸和所选择的确切的尿布尺寸。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底片402具有改型的计时砂漏形,它沿整个尿布周边延伸超出吸湿芯406的最小距离至少约1.3cm至约2.5cm(约0.5英寸至约1.0英寸)。
顶片404和底片402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处所用“连接”一词包括通过将顶片404直接固定到底片402上的方式将顶片404直接与底片402相连的结构,和通过将顶片404固定到中间件上再将中间件固定到底片402上的方式将顶片404间接与底片402相连的结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连接件(未示出)如粘合剂或任何公知的其它连接件将顶片404与底片402彼此直接在尿布的周边固定。例如,用于将顶片404固定到底片402上的构件可以是一种粘合剂的均匀连续层、粘合剂的图形层或分开的直线型粘合剂或点状粘合剂的排列层。
通常将带片固定件(为清楚起见未示出)连在尿布402的后腰带区,以提供一种将尿布固定在穿用者身上的固定装置。上述带片固定件可以是公知的任一种固定件,如在1974年11月19日授权于Buell的美国专利3848594号中所公开的固定带,该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这些带片固定件或其它尿布固定装置通常安装在尿布400的四角附近。
将一些弹性件(为清楚起见也未示出)设置在尿布400周边附近,最好将它们沿各纵向边缘403设置,使这些弹性件能将尿布400拉紧并紧贴穿用者的大腿固定。也可选择性地将上述弹性件设置在尿布400的一端或两端边缘,以提供一个腰带以及(或者)腿箍。例如,在1985年5月7日授权于Kievit等人的美国专利4515595号中就披露了一种合适的腰带,将该文献引入作参考。此外,在1978年3月28日授权于Buell的美国专利4081301号中公开了生产带可弹性伸缩的弹性件的一次性尿布的合适方法和装置,该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上述弹性件在可弹性伸缩的状态下被固定在尿布400上,因此这些弹性件以一个基本不受约束的构型使尿布400有效地收缩或聚拢。可以至少用两种方式在可弹性压缩状态下固定弹性件。例如,在尿布400处于未缩拢状态时,可使弹性件伸展然后固定。也可用例如打褶的方法使尿布400缩拢,然后在弹性件处于未伸展或未缩拢状态下将它们固定和连接到尿布400上。上述弹性件可沿尿布400的长度部分伸展。此外,上述弹性件也可在尿布400的整个长度上伸展,或在任何其它适于提供弹性缩拢线的长度上伸展。弹性件的长度由尿布设计确定。
上述弹性件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弹性件的宽度可从约0.25mm(0.01英寸)至约25mm(1英寸)或更宽;弹性件可以是一根弹性绳,或者是多根平行或非平行弹性绳;或者上述弹性件可以为矩形或曲线形。再者,可将弹性件以一些公知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固定到尿布上。例如,可用多种粘合图形将弹性件超声粘合、加热及加压封接到尿布400上,或将弹性件简单地粘接到尿布400上。
尿布400的吸湿芯406设置在顶片404和底片402之间。可将吸湿芯406制成各种尺寸和形状(如矩形、计时砂漏形、非对称形等)。当然,吸湿芯406的总吸湿能力应与所设计的用作吸湿用品或尿布的液体负荷相匹配。此外,吸湿芯406的尺寸和吸湿能力可以改变,以适合从婴幼儿到成人的穿用者的需要。
如图18所示,吸湿芯406包括一个流体分配件408。在如图18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吸湿芯406最好还包括一个与流体分配件408流体连通的收集层或收集件410,该件位于流体分配件408和顶片404之间。上述收集层或收集件410可以由多种不同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包括包含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的合成纤维的无纺或纺织絮网;包含棉或纤维素的天然纤维;上述纤维的混合物;或任何等同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物。
使用时,通过将尿布400的后腰带区定位在穿用者后背,并将尿布400的剩余部分保持在穿用者两大腿之间而将尿布400定位在穿用者上,使前腰带区垂直穿用者的前部放置。然后最好将带片或其它固定件固定在尿布400的朝外的区域内。
下面描述制造包括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的典型的吸湿用品的合适的方法。
制备处理的顶片将SYL-OFF 7084交联剂按10%的比例加入SYL-OFF 7677防粘涂料中进行混合,上述两种物质均由Dow Corning提供。然后将这种硅氧烷混合物充足地涂覆在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Procter&Gamble Company购买的商标为BountyR的一层纸巾上。具体的纸巾可采有没有明显表面凸纹压花图形的纸巾。将上述混合物渗入纸巾后,用干燥纸巾吸干多余的SYL-OFF混合物,以避免出现可见的多余硅氧烷材料地带。下文中将这种纸巾常称之为“处理的纸巾”。
从一块顶片片料上按所要求的尺寸裁剪顶片,将其用胶带粘贴在作为载体材料的纸巾(BountyR)上,使顶片的朝向内裤侧朝向载体材料。然后将粘贴的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侧放在已处理过的纸巾上。然后用一个辊子[可从供应场所购买的公知的印刷压辊(Printing block roller)如从Hunt Mfg.Co购买的“Speedball”辊1慢慢地压过用胶带粘接的顶片纸巾,使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接触已处理的纸巾。再将用胶带粘接的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侧迅速下悬在60℃的无空气循环的恒温箱中使之固化10分钟。为了确保完全固化,可以检查顶片上的胶带以便确认SYL-OFF混合物没有被擦掉。
固化后,将胶带和纸巾与顶片分开,再从顶片料片的中心部分(未用胶带粘接部分)剪裁出所需要的顶片尺寸和形状(仍大于吸湿用品成品)。为了计算顶片上SYL-OFF的定量,在对顶片称重之前将顶片上的用胶带粘接的面积去掉。
通过从有涂层的顶片料片的定量(g/m2)中减去未涂覆状态下顶片料片的定量(8/m2)可得出SYL-OFF材料的定量。如果事先不知道未涂覆的原始顶片料片的定量,则在进行涂覆工序之前将原始顶片裁剪成已知的尺寸并对其称重。
为了得到顶片料片上不同硅氧烷涂层的重量,可根据需要改变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辊子作用在顶片料片上期间的辊子压力,辊子压过顶片料片的次数,硅氧烷材料的粘度(例如温度可影响粘度),已处理的纸巾的饱和程度等。
再准备把由初始亲水材料制成的顶片覆盖在月经垫上。用含0.1%的Pegosperse 200ML的溶液处理由初始疏水材料制成的顶片,以便使非硅氧烷涂覆的区域为亲水性的。将这种顶片的朝向内裤表面浸入尺寸合适的Pegosperse 200ML溶液槽中。然后将上述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侧迅速上悬在60℃的无空气循环的恒温箱中直至干燥为止。然后准备将上述顶片放在月经垫上。
月经垫的制备月经垫的结构如下。将H203l Findly热熔粘接剂以每平方英寸0.04克的密度在硅氧烷覆盖防粘纸上加工成螺旋形图形。辊压第二顶片,使上述粘接剂层传送到第二顶片的上侧(朝向穿用者一侧),用手持式压辊将上述粘合剂层与防粘纸压在一起。第二顶片由公知的通常可从Fort Howard Corp.of GreenBay,Wisconsin购买的Fort Howard气铺垫薄纸(Airlaid Tissue),Grade 817无纺材料制成。将上述顶片放在第二顶片的粘合剂侧,并用手持式压辊慢慢地压它们,使它们粘合在一起。在聚乙烯底片长度两侧贴上两条四分之一英寸宽的双面胶带。加入吸湿芯就构成了完整的吸湿构件。
为了按照图19的实施方案构成有代表性的吸湿用品,可用下述料片作为吸湿构件的部件。图19的吸湿用品(月经垫)除其整个外形为计时砂漏形外,在结构上与图14-17中的吸湿用品类似。对芯层按下述步骤进行组装将同样的Fort Howard料片作为第二顶片,将其按最后尺寸为190mm×143mm进行裁剪。使含有H2031 Findlay热熔粘合剂螺旋图形的用硅氧烷涂覆的防粘纸与每平方英寸0.04克的Fort Howard接触。上述用硅氧烷涂覆的防粘纸用作传递留在Fort Howard上的胶粘物,并将190mm×65mm的型板放在中间层上,使两个长端与Fort Howard的两个长端对齐。然后使FortHoward在型板上方折叠以使料片折皱,并将该料片分成三部分。再抽出上述型板,使胶粘物留在折皱的、Fort Howard上。将特殊的吸湿凝胶材料Nalco1180 AGM以每个垫0.68克的量均匀地分配在Fort Howard无纺料片的胶粘侧上。接着使长为190mm的四分之一英寸宽的双面粘带应用在Fort Howard的内侧边缘上,借助于折皱使上述Fort Howard折叠,使用胶带粘接的边缘在上面。所形成的存贮芯的最终尺寸为190mm×65mm。用粘合剂将第二层粘合在顶片上。用两条四分之一英寸宽的双面带将存贮/芯层粘合到聚乙烯底片上。
然后将顶片和吸湿构件组装在一起。再将一层TeflonR层放在组件上。将产品的边缘与一个形状合适的模具密封,固定到烙铁上并加热到超过聚乙烯顶片和底片的熔点温度。为了密封边缘,用手压使铁模与料片接触。最后用手剪剪去月经垫上的多余材料。
实施例例1按照上述程序制备顶片。原始料片一般是一种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授权于Radel等人的′342号和授权于Ahr等人的′045号美国专利所公开的内容制得的三维、宏观伸展的成形膜,用在卫生巾上的这种成形膜是由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Procter&Gamble Company销售的“DRI-WEAVE”产品。这种薄膜具有如上面图1所示的膜的一般外部特征并含有树脂加入的表面活化剂(RIS),使之实质上是亲水性的。按每平方米0.47克的比例在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上覆盖硅氧烷,按照上面描述的步骤,将这种顶片加入到具有图19中所示的月经垫的总体性能的以月经垫形式存在的吸湿用品上。
实施例2除每平方米覆盖的硅氧烷重量为1.3克外,按实施例1制备顶片,将顶片加入到具有图19中所示的月经垫的总体性能的以月经垫形式存在的吸湿用品上。
实施例3按照上述程序制备顶片,原始料片是一种聚乙烯纤维的无孔无纺絮网,这种料片一般可从Veratec of Walpole,Massachusetts购买的尿布顶片P8(Diaper Topsheet P8),它实质上通常是亲水性的。以每平方米0.50克的比例在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覆盖硅氧烷,按照上述程序将这种顶片加入到具有图19中所示的月经垫的总体性能的以月经垫形式存在的吸湿用品上。
实施例4除每平方米覆盖的硅氧烷重量为2.7克外,按实施例3制备顶片,将顶片加入到具有图19所示的月经垫的总体性能以月经垫形式存在的吸湿用品上。
实施例5按照上述程序制备顶片。原始料片是一种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授权于Curro的美国专利′643号所公开的具有微孔的三维宏观伸展的成形薄膜。对这种成形膜的总的感觉与上面图10中所示的薄膜类似。按每平方米0.52克的比例在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覆盖硅氧烷,并以上面所描述的方式用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局部处理,按照上述程序将顶片结合到具有图19所示的月经垫的总体性能的以月经垫形式存在的吸湿用品上。
实施例6除每平方米覆盖的硅氧烷重量为1.08克外,按实施例5制备顶片,将顶片加入到具有图19所示的月经垫的总体性能的以月经垫形式存在的吸湿用品上。
分析方法下述方法是典型的分析方法,业已发现这种方法适合于并可用于确定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的性能。虽然可用其它流体进行类似的分析研究,但此处所描述的分析方法最好是利用一种称之为仿月经流体(下面称为“AMF”)的特殊的标准流体而实现的。在以Richards等人名义于1993年10月21日申请的普通转让的并正在实审中的流水号为08/141156的美国专利申请的TestMethods(试验方法)段落中描述了一种合适的仿月经流体的组分和制备,上述文献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1、收集率此处所用的收集率是指与表面接触的一定量的液体进入或透过顶片渗到下层吸湿构件所需的时间。在此处的一系列试验中,时间的单位为秒,它表示将7.5毫升表面张力为46-58达因/厘米的AMF溶液从最下层表面具有若干洞的直径为1英寸、深为5/8英寸的腔中完全排出所需的时间。其它合适的流体体积包括17毫升和5毫升。在一块4英寸×40英寸的透过板上整体地加工出上述空腔,该透过板放在按上述方法制造的包括待试的顶片的完整的吸湿用品上。顶片试样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朝上。在AMF溶液与装在上述空腔内的一对隔开的电极接触时电子计时器开始计时。当所有AMF溶液从空腔排入吸湿件时,计时器自动停止计时。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2、干燥度此处所用干燥度一词是流体收集后朝上流到顶片的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的难易程度以及顶片表面上剩余物的潮湿度。据此,在上述收集率试验中AMF全部收集后90秒,取出透过板,并将预先称重的约5英寸×5英寸的滤纸试样插入吸湿用品试样顶片最上表面的上方,再将0.25磅/英寸2的预定压力负荷作用在试样上,周期为30秒。然后取出滤纸再称重,滤纸吸收的流体量称为试样的表面湿度。滤纸吸收的流体以“克”表示。其它合适时间的增量包括在全部收集AMF后的20分钟。如所见到的那样,较低的表面湿度是一种较干燥表面的感觉的指示。更方便的是将“干燥度”表示为升表面湿度,其结果是较大的干燥度值相当于较干燥的表面感觉。
3、遮掩性能此处“遮掩”一词定义为“已用过的”或已被弄脏的用品的反射光强度读数和使用前初始的反射光强度测量值之间的差。对月经用品的接受程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顶片的遮掩性能。事实上,良好的遮掩性能不仅能提供清洁而干燥的顶片表面,而且还能反映出用品的良好的吸收率和较小的再润湿性。通过测量从润湿后的用品表面反射的光强度可对遮掩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定量的结果并对不同用品间的结果进行比较。
上述光的强度表示光线的能量。由上述的入射光束(例如日光)被表面反射产生一个不同能量或强度的反射光束。上述入射光和反射光束的强度之差即为表面所吸收的能量。例如,黑色表面吸收的能量或光明显多于白色表面。由黑色表面吸收的能量可以转换成热。因此,在夏天黑色汽车比白色汽车热。光强很强烈地取决于光源。通常用不同的格雷等级表示光强的特点。于是,白色的值为零(白色=零),黑色的值为255(黑色=255)。任何格雷等级(或光强)将在这两个值0和255之间。
在用品引入任何流体前(即用品为未使用状态)对待测的用品试样进行分析。限定一个测量面积并进行一系列测量。对五次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然后按照收集试验中所说明的程序在试样中注入5毫升流体进行润湿测量。在取出穿透板和对试样进行遮掩测量和分析之前,使流体流过3分钟,以便在试样内达到稳定状态取向。然后就同一用品用对那个相同的确定的测量面积进行第二组测量。对五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初始读数的平均值和使用后读数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为反射光的差值的量,从而得出用品的上述表面的洁净度。数字差小就说明比使用前状态的变化小,因而遮掩效果好,数字差大就说明比使用前状态的变化大,因而遮掩效果差。
下面对评价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的遮掩性能的合适部件和合适方法进行描述。
硬件所用的扫描仪是一种常规的与Apple Macintosh计算机相连的HP扫描仪IIp。为了能同时运行扫描仪软件和NIH图像,上述计算机至少有8MB RAM内存。为了运行软件,显示器应具有至少256级灰度级。
软件扫描仪软件(Deskscan II 2.1)这一软件由HP提供并被设计用于HP扫描仪IIP。NIH图像版本1.44这一程序允许个人分析一个画面,确定任一颜色或灰度的密度和反射光的强度。
测量过程下面将详细描述测量月经垫或类似用品的操作过程。数据测定为获得一致的结果,试样表面的平整度是很重要的。基于这一点,为了使试样足够平整,将一重42.8克的12"金属尺放置在月经垫的长度方向上,这样就可以在不使试样产生过度压缩或变形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对润湿的试样进行扫描以后,用浸有酒精的柔软织物清洁扫描筛网。由于扫描筛网上的污物会影响扫描试样和测量的质量,所以扫描筛网必须始终保持非常干净。使用扫描仪为用HP IIP扫描仪扫描试样,以下步骤是必要的准备扫描仪1.确信已将扫描仪接入计算机;2.启动计算机;3.打开扫描仪开关;4.启动扫描仪软件程序(DeskScan II 2.1)扫描图像5.将垫放在扫描筛网的中心;6.将重物(如一把金属尺)放在垫上;7.按程序菜单上的预检(PREVIEW)项;8.选择你想要的图像类型(选择黑白照片!!);9.选择打印路径(选择Lintronic);
10.选择你想要保存到文件的区域;11.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亮度114对比度 115为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这些数值必须设定。
12.确信你已完全设定正确;13.按结束(FINAL)按钮;系统会要求你定义存放文件的名称和文件夹。文件应具有TIFF格式。通常这一选项是预先设定好的,但是请确信你将文件保存为TIFF格式,以便能够在NIH Image中打开此文件。
然后扫描仪将重新扫描垫,这次会慢些,因为它要把画面存入文件。数据评价以下步骤描述分析扫描画面的操作过程。用NIH Image分析扫描画面定制程序1.打开NIH Image;2.定制这一程序(仅当你首次使用时);a)菜单OPTIONS(选项)检查Gray Scale(灰度级)优选选择-UNDO&CLIPboard buffer(恢复&书写板缓冲器)设为1500K-在FILE(文件)菜单中记录选项b)菜单ANALYZE(分析)自由选择-检查Area(面积)和Mean Density(平均密度)-将Digits right…设为1c)重新启动NIH Image使所有设置生效测量3.打开名为CALIBRATION.TIFF的校正文件;4.打开TIFF格式的扫描文件;如果系统警告你UNDO Buffer太小,重复步骤2a)中的优先选择增加存储容量。
只要CALIBRATION.TIFF文件被同时打开,扫描文件的测量会被自动校正。如果标题栏上有一白色菱形,你可以检查画面是否已被校正。
5.移至菜单中的ANALYZE(分析)并选择RESET(复位);6.开始测量a)选择一个被测区域(你可以选择一个大约0.4×0.4英寸的方形块),这一区域要比被流体弄脏的面积小;b)移至ANALYZE菜单并选择MEASURE(测量);c)重复步骤6a)和b),在所测的区域内总共对不同样品“方形块”进行5次测量;d)移至ANALYZE菜单并选择SHOW RESULTS(显示结果);7.关闭文件,不要保存;8.重复步骤4-7直到你完成测量。
虽然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图示和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普通专业人员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因此在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作出的各种改变和变型均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絮网,上述絮网包括若干个排列成可使上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彼此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上述流体通道最好是一些毛细管,上述絮网的特征在于(a)由一些断续的隔开区域限定的若干表面能梯度,上述表面能梯度对与第一表面接触的流体施加一个力,使流体从上述第一表面朝上述流体通道传输并沿上述第二表面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上述流体通道内。
3.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絮网,上述絮网包括(a)若干个排列成可使上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彼此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和(b)由至少部分地位于上述流体通道内的区域限定的若干表面能梯度,上述表面能梯度对与第一表面接触的流体施加一个力,使流体从上述第一表面朝上述流体通道传输并沿上述第二表面方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流体通道呈现出至少部分地位于上述流体通道内的若干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区域随机地分布在第一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区域随机地至少部分地位于流体通道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表面能,第二表面具有比上述第一表面能高的第二表面能。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表面能梯度由具有不同表面能特性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和具有不同表面能特性的材料的边界限定。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区域包括低表面能材料覆盖层,上述材料最好是一种可固化的硅氧烷材料。
10.一种生产能呈现若干表面能梯度的絮网的方法,上述絮网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工出具有一个第一层和一个第二层的塑料膜,上述第一层具有第一延展性和第一表面能,上述第二层具有比上述第一延展性大的第二延展性和比上述第一表面能高的第二表面能;(b)将上述塑料送至成形构件上;(c)使上述塑料膜受到足以使塑料膜与上述成形构件相贴合和足以使塑料膜断裂而形成离散的将上述第一和第二表面连通的流体通道的压差,致使上述流体通道的形成能露出与上述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一层和与上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层。
11.一种包括一个顶片、一个底片和一个位于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湿构件的吸湿用品,上述顶片是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絮网,该絮网包括若干个排列成使上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彼此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上述流体通道最好是一些毛细管,上述絮网的特征在于(a)由一些断续的隔开区域限定的若干表面能梯度,上述表面能梯度对与第一表面接触的流体施加一个力,使流体从上述第一表面朝上述流体通道传输并沿上述第二表面方向。
12.一种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液体絮网,上述第一和第二表面由一个中间部分彼此分开,最好使上述絮网覆盖在上述第一表面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絮网的第一表面具有比上述第二表面的表面能低的表面能,上述絮网的第一表面最好包括若干具有不同表面能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液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絮网是一种成形薄膜,上述絮网最好还包括离散的火山状表面畸变(Volcano-like Surfaceaberrations),每个表面畸变包括至少一个微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液絮网,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形膜是一种具有一个第一层和一个第二层的多层膜,上述第二层具有比上述第一层的延展性大的延展性,上述第二层具有比上述第一层的表面能大的表面能。
全文摘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第一表面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和第二表面或朝向内裤的表面的絮网。具体地说,上述絮网适用作一次性吸湿用品的顶片。第一和第二表面由一个中间部分彼此分隔。絮网的第一表面具有比中间部分的表面能小的结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絮网具有若干相对较低限定出表面能梯度的表面能,这些区域与高表面能絮网表面交界。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若干小范围表面能梯度的透液絮网,这些表面能梯度的位置和走向可有效地将流体从第一或与穿用者接触的表面传送出去。在获得所希望的表面能性能的同时,絮网基本上具有基底材料的视觉、触觉和物理性能。按照本发明的流体传送絮网最好包括在第一表面上由断续的隔开区域限定出的小范围表面能梯度,以促进小股流体朝孔或毛细管入口流动而将流体从第一表面传送出去。这种絮网最好还包括在毛细管结构中垂直于第一表面的小范围表面能梯度,以促进流体从第一表面流入毛细管中,从而通过毛细作用将流体传送出去。适用于本发明的絮网材料包括多孔成型薄膜、多孔或无孔的无纺材料和复合构件等。
文档编号A61F13/49GK1162255SQ95194773
公开日1997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30日
发明者威廉·R·乌尔莱特, 李扬伯, 安娜·R·黑尼, 弗雷德里克·M·兰登, 约翰·B·伯克诺尔 申请人: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